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目的]探讨套袋对‘双肩玉荷包’荔枝果实生长发育的影响。[方法]以华南农业大学研制的无纺布荔枝专用袋为材料,对6年生‘双肩玉荷包’荔枝进行套袋,探讨套袋处理对果实生长发育、落果率及病虫害率的影响。[结果]套袋能促进果实生长,并显著减少病虫害为害,降低果实的平均落果率。[结论]套袋对‘双肩玉荷包’荔枝果实的生长发育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2.
<正>要提高荔枝品质和次年荔枝产量,荔枝采摘前后的管理是关键。采摘前的管理是为了提高当年荔枝的产量和品质,采摘后的管理则是提高次年荔枝产量的基础。因此,在荔枝采摘前后的管理中重点把握以下几个环节。一、套袋各品种荔枝果实应在开始着色至成熟前15天进行套袋。套袋前清除病虫果及果穗上的绿叶,全园喷药1次,然后用荔枝专用套果袋套袋。套袋后要经常检查,发现问题要及时处理。  相似文献   

3.
要提高荔枝品质和次年荔枝产量,荔枝采摘前后的管理是关键.采摘前的管理是为了提高当年荔枝的产量和品质,采摘后的管理则是提高次年荔枝产量的基础.因此,在荔枝采摘前后的管理中重点把握以下几个环节. 一、套袋 各品种荔枝果实应在开始着色至成熟前15天进行套袋.套袋前清除病虫果及果穗上的绿叶,全园喷药1次,然后用荔枝专用套果袋套袋.套袋后要经常检查,发现问题要及时处理.  相似文献   

4.
以‘双肩玉荷包’荔枝为试材,研究套袋处理对果实内在品质和外观的影响。结果表明,套袋能改善‘双肩玉荷包’荔枝果实外观,并能提高还原糖、总糖含量,降低果皮质量与种子质量,提高可食率,是提高果实综合品质和商品性的一项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5.
海南荔枝综合保果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引发荔枝落果的内、外因素出发,介绍了实现海南荔枝早果、丰产、稳产、优质、高效的保果技术措施,包括加强水肥管理,施用生长调节剂,创造良好授粉受精条件,合理修剪,加强病虫害与蝙蝠防治和果实套袋等。  相似文献   

6.
我国苹果套袋技术应用与研究进展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套袋是提高苹果外观质量的有效途径。文章介绍了果实套袋的基本技术(果袋类型,套袋时间、方式等)及套袋对果实外观品质、果实内含物、果皮细胞、果皮色素及农药残留量的影响,并对果实套袋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7.
果实套袋对果实品质影响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从果袋类型、套袋时间、套袋方法、解袋时间以及套袋的优缺点等方面就果实套袋技术进行了概述,总结了套袋对果实外观品质、内在品质、贮藏性、病虫鸟害和农药残留等方面的影响。详细介绍了套袋对果实质量和大小、果实色泽、果面光洁度、果实成熟度的影响,分析了套袋对水果营养成分、可溶性固形物、可滴定酸、香气挥发物、酚类化合物含量及酶活性、抗氧化活性、果实硬度的影响,并对果实套袋技术的发展及相关研究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8.
沙田柚果实套袋比较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果实套袋生产是提高果实商品性的重要技术措施之一。对沙田柚果实套袋的影响因子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沙田柚套袋后能促进果实生长发育、增加单果重,明显改善果实外观,但对果实的内含物和果实风味影响不明显;梅县沙田柚套袋时间以6月上中旬为宜,无纺布套袋、“盛大”牌专用果袋可以在生产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套袋技术是提高梨果实外观品质的有效手段,为了探明梨果实发育期到成熟期套袋对锈斑发生的抑制机理,以半锈砂梨翠冠为试材,套袋果实为处理,不套袋果实为对照,观测果实发育期到成熟期锈斑的发生进程、测定不同时期果实外果皮果锈指数、木质素含量及相关合成代谢酶PAL酶、4CL酶、C4H酶、CAD酶、POD酶的活性。结果表明:套袋后梨果实外果皮锈斑发生进程明显减缓且程度轻,套袋果实锈斑发生在盛花后50 d,比不套袋(对照)晚20 d;果实迅速膨大期(盛花后70 d),套袋果实与不套袋(对照)果锈指数差异最大,套袋果锈指数减少41.67%;不套袋的翠冠褐斑严重,外果皮中木质素单体含量以及木质素合成代谢关键酶(PAL酶、4CL酶、CAD酶、C4H酶)活性普遍高于套袋翠冠果实外果皮。  相似文献   

10.
果实套袋研究进展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陈一帆  周春华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13):5415-5417
综合介绍了果实套袋技术,包括套袋材料、时期、套袋方法、套袋对果实内、外品质、贮藏性、农残、病虫害的影响及机理,并提出当前套袋技术推广应用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11.
为了解套袋对早富1号苹果果实香气成分的影响。利用顶空固相微萃取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分别测定了套袋和未套袋果实香气成分,并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早富1号苹果果实套袋与未套袋香气成分均以酯类物质为主,属于"酯香型"。酯类化合物相对含量为未套袋果实套袋果实;醇类化合物相对含量为套袋果实未套袋果实。早富1号果实主要香气成分均以乙酸乙酯、乙酸丁酯、2-甲基乙酸丁酯等物质为主。早富1号苹果果实套袋与未套袋香气成分基本一致,相对含量呈现差异。  相似文献   

12.
为探讨套袋对果实品质的影响,以黄冠梨为试验材料,研究了套3层袋、套单层白袋和不套袋处理(CK)对黄冠梨果实发育过程中葡萄糖、果糖、蔗糖、莽草酸和苹果酸含量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套袋处理果实的糖和酸含量变化趋势与不套袋处理基本一致。果实成熟期即花后110 d,套袋处理果实的葡萄糖含量〈不套袋处理,差异不显著;果糖和蔗糖含量显著〈不套袋处理;莽草酸和苹果酸含量〉不套袋处理,差异不显著。套袋降低了黄冠梨成熟期果实的葡萄糖、果糖和蔗糖含量,增加了果实的莽草酸和苹果酸含量。  相似文献   

13.
为改变因果实套袋费工、费时、管理技术参差不齐等原因导致的水果产量和品质差异较大、经济效益不高的现状,通过试验找出了操作简便、成本低廉的适合辽宁省阜新地区的果实液体套袋技术,并逐步完善了配套技术,为全县果树生产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4.
正果穗套袋是当前生产优质、高档果品的一项重要技术,也是生产无公害绿色果品的一项重要技术措施。经套袋后的果穗色泽鲜艳、光洁、无污染,大大提高了市场竞争力,套袋葡萄市场的销售价比不套袋要高20%~50%。1.套袋目的。葡萄套袋可减少果实生长期病虫鸟害,减少日灼,减轻农药和灰尘的污染,提高果面光洁度;葡萄套袋可以改善果实生长的微环境,使果实着色均匀,色彩鲜艳,果皮细腻,改善果实风味,极大地提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套袋技术对阿克苏冰糖心苹果品质的影响,为省力简化(不套袋)栽培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择三个具有代表性的阿克苏富士苹果生产种植区域,套袋技术下测定苹果外观及内在品质,对比分析套袋对果实品质的影响。【结果】在外观品质上,套袋对各区域果实的单果重、硬度、果形指数影响不大,红旗坡和共青团不套袋处理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显著高于套袋,达到18.30%、17.27%,分别提高了19.5%和9.5%。套袋处理对三个区域苹果色度影响具有不同程度的差异变化,平均色差值为45,对照处理色差值普遍高于套袋处理。套袋处理可溶性总糖显著低于不套袋,沙河镇最高达到84.16 mg/g,高于套袋处理14.3%,两种处理果实VC含量差异显著,共青团农场的不套袋果实VC含量高达111.75 mg/kg,显著大于套袋处理43.17 mg/kg,高出61.37%。套袋对富士苹果可滴定酸含量影响差异不显著,均在0.3%左右。套袋处理对果实单宁含量呈现不同程度变化,其中沙河镇,单宁最高达到10.61 mg/g,相对于不套袋高出19.7%。【结论】套袋技术可增加苹果果实光洁度,降低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各理化品质指标呈现不同程度变化差异。  相似文献   

16.
套袋对翠冠果实外果皮褐斑形成结构及生理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套袋技术是提高梨果实外观品质的有效手段,为了探明梨果实发育期到成熟期套袋对锈斑发生的抑制机理,以半锈砂梨翠冠为试材,套袋果实为处理,不套袋果实为对照,观测果实发育期到成熟期锈斑的发生进程、测定不同时期果实外果皮果锈指数、木质素含量及相关合成代谢酶PAL酶、4CL酶、C4H酶、CAD酶、POD酶的活性。结果表明:套袋后梨果实外果皮锈斑发生进程明显减缓且程度轻,套袋果实锈斑发生在盛花后50 d,比不套袋(对照)晚20 d;果实迅速膨大期(盛花后70 d),套袋果实与不套袋(对照)果锈指数差异最大,套袋果锈指数减少41.67%;不套袋的翠冠褐斑严重,外果皮中木质素单体含量以及木质素合成代谢关键酶(PAL酶、4CL酶、CAD酶、C4H酶)活性普遍高于套袋翠冠果实外果皮。  相似文献   

17.
本项研究明确了苹果梨果实套袋对提高果品质量的效果和经济效益。筛选出适宜苹果梨果实套袋用的大连和天津产双层果袋,并总结出了苹果梨果实套袋技术。  相似文献   

18.
简述目前梨果套袋后果实含糖量降低、风味变淡、某些特殊病虫害发生严重,以及纸袋种类选择和套袋时期不当、操作方法不规范、配套技术不完善等问题,并提出其解决办法。对进一步完善梨果套袋技术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9.
为评价传统砂梨果实套袋工艺的效果,以现代套袋技术为对照,研究箬叶袋对翠冠、雪青、圆黄和蒲瓜梨果实外观和内在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4个砂梨品种箬叶袋套袋后果实呈黄褐色,果面覆盖较多的褐色锈斑,严重影响翠冠、雪青和圆黄等现代砂梨品种的果实外观品质和商品性,但改善了蒲瓜梨的外观品质。与现代套袋技术相比,箬叶袋套袋有利于圆黄和雪青果实内在品质的提高,却降低了翠冠和蒲瓜梨的内在品质。总体而言,箬叶袋套袋只能满足单纯的虫害防治,缺乏现代套袋技术对提高果实外观品质的功能需要,因此不适宜于现代砂梨品种的生产。  相似文献   

20.
采用静态顶空(SHS)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技术,分析了富士苹果0℃贮藏过程中香气成分的变化。结果表明:①套袋导致富士苹果采收时香气物质相对百分含量降低。套双层袋富士苹果采收时香气物质相对百分含量平均为85.53%,而不套袋的对照为92.19%;②0℃贮藏下随着时间的延长,套袋和不套袋富士苹果果实香气物质的相对百分含量均比采收时升高,但两种纸袋间差异不显著。贮藏60d时套袋果实香气物质的相对百分含量上升为94.79%,不套袋果实为98.02%,贮藏120d时套袋果实香气物质的相对百分含量上升为97.8%,不套袋的果实为98.05%;③0℃贮藏过程中套袋和不套袋果实香气物质的种类均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④采收和贮藏过程中,套袋果实的酯类、醇类物质相对百分含量明显低于对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