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饲用木聚糖酶最佳活力条件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试验分析了饲用木聚糖酶的最佳活力条件.结果表明,其最适反应温度为55℃,最适反应pH值为5.3,在相对较低温度条件下耐热性能良好,在55℃条件下经干燥处理10min,酶活力较稳定,通常条件下贮藏1年酶活损失很小.  相似文献   

2.
从云南大理市弥渡县石夹泉热泉的55℃底泥中筛选到1株高温纤维素酶的高产菌株,对其进行显微形态及生理生化特征、16SrRNA基因序列分析,将其初步鉴定为不动杆菌属(Acinetobacter sp.)的一株菌,命名为Acinetobacter sp.Cel-55。对其生长条件及酶学性质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该菌株耐高温性较好,菌株在55℃仍能生长,菌株最适生长温度为37℃。所产纤维素酶最适酶活温度为75℃,最适反应pH为7.0。该酶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在75℃下,保温120min仍能保持80%的活性。Zn^2+、Mn^2+、Ca^2+、K^+、Mg^2+、Fe^2+、Cu^2+均对酶活力起一定的抑制作用,其中Mg2+的抑制效果最为明显。  相似文献   

3.
在pH4.8,温度40℃的条件下,测定不同纤维素酶A、B和C的CMCase活力和FPase活力,其中A、B和C的CMCase活力分别为30.088、25.541和3.542u/g,FPase活力分别为6.558、6.703和1.513u/g。同时比较了3种纤维素酶的最适pH、温度及热稳定性,结果表明,酶A、B和C的CMCase最适pH相同,均为4.8;酶A和B的FPase最适pH也相同,为4.8;而酶C为5.4。酶A、B和C的CMCase最适温度均为50℃;酶A和B的FPase最适温度为50℃,而酶C为60℃。热稳定性酶C最好。  相似文献   

4.
纤维素酶活力测定条件研究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用DNS法测定纤维素酶活力,分析测定条件对测定结果的影响。在不同的条件下测定酶活力会得到不同的纤维素酶活力测定值。其中,酶液用量、酶解反应时间、温度对测定结果影响较大,酶液的稀释度、DNS显色时间对测定结果也有一定影响。测定纤维素酶活力的最适条件为:酶解反应时间为30min,最适温度40℃,DNS用量2.5ml,显色时间5min。  相似文献   

5.
以牛副性腺部分纯化的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为材料,以对硝基苯-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pNP-NAG)为底物,研究酶催化底物水解的反应动力学。结果表明:牛副性腺NAGase的最适pH为5.5,在pH3.0~7.6区域内活力较稳定,而在pH7.6能很快失活;最适温度为55℃。在50℃以下处理30min,酶活力保持稳定,高于50℃酶稳定性较差。酶促反应动力学符合米氏双曲线方程,测得米氏常数Km为0.48mmol/L,最大反应速度Vm为19.73umol/(L·min)。酶催化pNP-NAG水解反应的活化能为69.77kJ/mol。  相似文献   

6.
试验对市售的固体木聚糖酶进行Sephadex G-100葡聚糖凝胶过滤层析纯化试验,SDS-PAGE显示获得约20 kDa木聚糖酶条带,割胶回收后通过质谱鉴定木聚糖酶为来自哈茨木霉的木聚糖酶,然后对木聚糖酶的酶促反应时间、最适反应pH、最适反应温度、pH稳定性和温度稳定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木聚糖酶的最适反应时间为6 min、最适反应pH为5.0、最适反应温度为55℃及半失活温度为55℃。  相似文献   

7.
本实验以菜籽粕为底物,研究纤维素酶和木聚糖酶体外酶解菜籽粕的最适反应条件。分别在温度为35℃、37℃、39℃、41℃,以及p H为4.0、5.0、6.0、7.0、8.0的条件下,研究纤维素酶和木聚糖酶降解菜籽粕的最适反应情况。结果表明,纤维素酶降解菜籽粕的最适温度为37℃、最适p H为6.0;木聚糖酶降解菜籽粕的最适温度为39℃、最适p H为5.0。比较而言,纤维素酶对菜籽粕的降解效果优于木聚糖酶。  相似文献   

8.
从云南大理市弥渡县白总旗热泉的55℃底泥中筛选到1株高温蛋白酶的高产菌株,进行显微形态及生理生化特征、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将其初步鉴定为短杆菌属(Brevibacillus sp.)的一株菌,命名为Brevibacillus sp.Pro-55。对其生长条件及酶学性质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该菌株耐高温性较好,菌株在55℃仍能生长,菌株最适生长温度为43℃。所产蛋白酶最适酶活温度为40℃,最适反应pH为6.0。该酶在25℃以下,能保持良好的稳定性。Mn~(2+)、K~+、Fe~(2+)对该酶有一定的抑制作用,Zn~(2+)、Ca~(2+)、Mg~(2+)、Cu~(2+)均对该酶活力起到促进作用,其中Cu~(2+)的促进效果最为显著。  相似文献   

9.
对BacillussubtilisT15生产的木聚糖酶作了部分酶学性质考察,研究表明:该酶是一种中性木聚糖酶,最适pH值为6.4,pH值稳定范围为5.6~8.0;最适温度为55℃,酶液在40~50℃处理4h后活力保持100%,含水量17%~20%的酶泥在85℃条件下2.5min活力保持67.4%;对燕麦木聚糖的主要降解产物为聚合度2~5的木寡糖。在考察酶学性质基础上,对该酶作了在禽饲料中的初步应用实验。饲养试验表明,在禽饲料中添加0.002%该酶能提高料肉比9.94%,饲养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  相似文献   

10.
对Bacillus subtilisT15生产的木聚糖酶作了部分酶学性质考察,研究表明该酶是一种中性木聚糖酶,最适pH值为6.4,pH值稳定范围为5.6~8.0;最适温度为55℃,酶液在40~50℃处理4h后活力保持100%,含水量17%~20%的酶泥在85℃条件下2.5min活力保持67.4%;对燕麦木聚糖的主要降解产物为聚合度2~5的木寡糖.在考察酶学性质基础上,对该酶作了在禽饲料中的初步应用实验.饲养试验表明,在禽饲料中添加0.002%该酶能提高料肉比9.94%,饲养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  相似文献   

11.
从长春市油脂厂采集的土壤样品中分离到1株脂肪酶活力较高的白地霉1522(其发酵液酶活力为35U/mL)。以此为出发菌株,经紫外线、氯化锂、盐酸羟胺、亚硝基胍等诱变筛选后,获得1株高活力脂肪酶产生菌N79(其发酵液酶活力达80U/mL)。对诱变株N79最适培养条件的研究表明,其最适培养基组成为:蛋白胨4%,山梨醇0.75%,橄榄油0.5%,MgSO4·7H2O 0.1%;产酶最适发酵条件是,培养液起始pH为6.0~6.5,发酵温度为26~30℃,通气量为每250mL三角烧瓶中盛培养液30mL,发醇时间为32~36h。在量适培养条件下,其发酵液酶活力可达到105-115U/mL。白地霉N79的发酵液经硫酸铵盐析制得脂肪酶粗制品,它在聚乙烯醇橄榄油乳化液系统中,水解橄榄油的最适pH为7.8,最适温度为42℃,在pH4-8、4℃下存放24h及pH7.5、40℃下保温15min,酶活力不变。  相似文献   

12.
从云南安宁温泉周围土壤中筛选到一株热稳定性能较好的β-葡聚糖酶产生菌W-9,并对其发酵条件及酶学特性进行初步研究。该菌株发酵72h在pH6.0,70℃条件下酶活性为82.64U/mL。对W-9所产β-葡聚糖酶的酶学性质进行研究,结果显示,β-葡聚糖酶的最适反应pH为6.0,最适反应温度为70℃,70℃条件下保温时,酶活基本稳定。  相似文献   

13.
青海高原产纤维素酶康氏木霉的酶促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分离自青海省东部土壤的产纤维素酶康氏木霉(Trichoderma koningii)0143p株进行产酶条件优化及酶促动力学特性研究。结果表明,T.koningii 0143p菌株在麦麸为碳源、尿素为氮源、起始pH值为7.0、28℃培养6d的条件下产酶量最高。在此产酶优化条件下,0143p菌株的湿固体发酵物滤纸酶活力(FPA)可达32pmol/min,为原产酶条件的1.6倍;酶作用的最适温度为50~55℃,最适pH4.8。T.koningii 0143p菌株可作为纤维素酶解饲料的酶源菌,具有良好的饲用前景。  相似文献   

14.
研究旨在高产β-甘露聚糖酶饲用益生芽孢杆菌的筛选及培养条件优化。用透明圈法筛选得到一株产β-甘露聚糖酶活力较高的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WMYB-2,通过单因素实验、Box-Behnken实验及响应面分析对该菌的产酶培养基及培养条件进行了优化,并对其酶学性质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该菌株产酶的最佳培养基及发酵条件为:魔芋微粉10.0 g/l,大豆蛋白胨10.0 g/l、CaCl_2 0.6 g/l、K_2HPO_4 0.8 g/l、MgSO_4·7H_2O 1.0 g/l,pH三角瓶,37℃、220 r/min发酵36 h,酶活力达355.75 U/ml,是初始酶活力的3.5倍。该酶的最适反应温度和pH值分别为55℃和5.5。在45~55℃内酶活力稳定,55℃保温30 min和3 h后其相对酶活力保留92%和57%;在pH值5.0~10.0内酶活力稳定,在pH值9.0和10.0的环境下处理2 h其相对酶活力保留95%和81%。Li~+和K~+对该酶具有一定的激活作用。该酶具有良好的耐碱特性及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15.
从吐鲁番坎儿井水样为实验材料,筛选出一株产生蛋白酶活性较高的X-34菌株,经生长特点、菌体及菌落形状和生理生化指标和16S r RNA基因序列比对分析,将该菌株鉴定为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并对其产酶条件和部分酶学特性进行实验研究,结果显示:该菌株最佳产酶条件为:时间为48 h,温度为37℃;初始pH为7;装液量为80 mL,碳源为葡萄糖,氮源为牛肉膏。该蛋白酶的作用最适温度为40℃,反应最适pH为7.5。在最适条件下,X-34菌株产生的蛋白酶活力达到1558 U/mL。  相似文献   

16.
从云南大理市弥渡县石夹泉热泉的43℃底泥中筛选到1株高温脂肪酶的高产菌,进行显微形态及生理生化特征、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将其初步鉴定为不动杆菌属(Acinetobacter sp.)的一株菌,命名为Acinetobacter sp.Lip-43。对其生长条件及酶学性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菌株耐高温性较好,菌株在55℃仍能生长,菌株最适生长温度为37℃。所产脂肪酶最适酶活温度为45℃,最适反应pH为5.0。在37℃以下,能保持良好的稳定性,Zn^2+和Ca^2+对该酶有一定的抑制作用,Mn^2+、K^+、Mg^2+、Fe^2+、Cu^2+均对该酶活力起到促进作用,其中Mn2+的促进效果最为明显。  相似文献   

17.
试验旨在对一株杜仲树皮内生菌贝莱斯芽孢杆菌(Bacillus velezensis)的内切纤维素酶(CMCase)进行产酶条件优化及酶学性质分析,为探究贝莱斯芽孢杆菌CMCase的相关特性提供参考依据。采用单因子试验设计,分别优化pH、接种量、温度、时间、碳源和氮源等发酵条件,并探讨温度、pH、底物专一性、金属离子及表面活性剂对CMCase的影响。结果表明,以玉米秸秆为碳源(30 g/L)、豆粕为氮源(30 g/L)、3%接菌量、pH 7.0的条件下37℃培养48 h,贝莱斯芽孢杆菌157的CMCase最高可达(5.14±0.18) U/mL。经CMCase酶学性质分析发现,贝莱斯芽孢杆菌157的最适酶反应温度为60℃,最适pH为5.0;温度稳定性试验发现,在40和50℃时,相对剩余酶活力均高于80%,随着温度的升高,酶活力逐渐降低,当温度高于55℃,相对剩余酶活力约为50%;pH稳定性试验发现,在pH 5.0~10.0之间耐受性良好,相对剩余酶活力均高于90%,随作用时间的延长,相对剩余酶活力变化不大。贝莱斯芽孢杆菌157 CMCase属于典型内切型纤维素酶。Na^+、Mg2+、Ca2+可促进贝莱斯芽孢杆菌157 CMCase酶活力,而Co2+、Hg2+、Fe2+、Cu2+和SDS抑制CMCase酶活力;表面活性剂Tween-80、Tween-20、Triton X-100对贝莱斯芽孢杆菌157 CMCase无影响。本试验通过对贝莱斯芽孢杆菌157进行产酶条件优化及CMCase酶学性质分析发现,贝莱斯芽孢杆菌157 CMCase具有产酶量高,耐受pH范围广的特点,在饲料添加剂、洗涤剂和造纸领域中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硅藻土共固定化淀粉酶和糖化酶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顾旭炯  刘璘  楼坚  张承丽 《饲料工业》2006,27(18):24-28
以糖化酶和α-淀粉酶为双酶体系、硅藻土为载体,用吸附法同时固定了这两种酶,得到的最适的共固定化条件为硅藻土(g):糖化酶(U):淀粉酶(U)=1:100:160,pH值4.5~5.0,温度5~15℃左右,缓冲液为柠檬酸缓冲液。共固定化酶的性质为:最适pH值为5.0;最适温度为55℃;米氏常数Km=16.830mg/ml;最大反应速率Vmax=1.500mg(/ml·min),其稳定性良好。  相似文献   

19.
以自筛选得到的1株黑曲霉为试验菌株,经固态发酵获得了较高活性的酸性β-甘露聚糖酶。以此酶粉为样本,在相应的pH条件下测定分析其他酶系的活力表现。测定此酸性β-甘露聚糖酶的最适反应pH及最适反应温度,并对其酸稳定性及对胃蛋白酶和胰酶的抗降解作用也进行了特定分析。结果发现,该酶系中除了含有高活性的酸性β-甘露聚糖酶,还含有酸性蛋白酶、木聚糖酶和羧甲基纤维素酶(CMCase)等多种酶活。在pH 2~6,此酸性β-甘露聚糖酶表现出很好的活力,最适酶促反应pH约在3.5;在酸性缓冲液(pH 2.8)中40℃保温8 h,酸性β-甘露聚糖酶的酶活几乎没有损失。在胃蛋白酶环境中(pH 2.8)40℃保温5 h,此酸性甘露聚糖酶表现出非常好的抗降解能力,在胰酶环境中(pH 7.5)40℃保温5 h,酶活力损失不超过20%,在实际生产中具有很广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0.
试验旨在对一株杜仲树皮内生菌贝莱斯芽孢杆菌(Bacillus velezensis)的内切纤维素酶(CMCase)进行产酶条件优化及酶学性质分析,为探究贝莱斯芽孢杆菌CMCase的相关特性提供参考依据。采用单因子试验设计,分别优化pH、接种量、温度、时间、碳源和氮源等发酵条件,并探讨温度、pH、底物专一性、金属离子及表面活性剂对CMCase的影响。结果表明,以玉米秸秆为碳源(30 g/L)、豆粕为氮源(30 g/L)、3%接菌量、pH 7.0的条件下37℃培养48 h,贝莱斯芽孢杆菌157的CMCase最高可达(5.14±0.18) U/mL。经CMCase酶学性质分析发现,贝莱斯芽孢杆菌157的最适酶反应温度为60℃,最适pH为5.0;温度稳定性试验发现,在40和50℃时,相对剩余酶活力均高于80%,随着温度的升高,酶活力逐渐降低,当温度高于55℃,相对剩余酶活力约为50%;pH稳定性试验发现,在pH 5.0~10.0之间耐受性良好,相对剩余酶活力均高于90%,随作用时间的延长,相对剩余酶活力变化不大。贝莱斯芽孢杆菌157 CMCase属于典型内切型纤维素酶。Na~+、Mg~(2+)、Ca~(2+)可促进贝莱斯芽孢杆菌157 CMCase酶活力,而Co~(2+)、Hg~(2+)、Fe~(2+)、Cu~(2+)和SDS抑制CMCase酶活力;表面活性剂Tween-80、Tween-20、Triton X-100对贝莱斯芽孢杆菌157 CMCase无影响。本试验通过对贝莱斯芽孢杆菌157进行产酶条件优化及CMCase酶学性质分析发现,贝莱斯芽孢杆菌157 CMCase具有产酶量高,耐受pH范围广的特点,在饲料添加剂、洗涤剂和造纸领域中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