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橡胶树尖孢炭疽菌绿色荧光蛋白(GFP)标记转化株的获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了根癌农杆菌介导转化橡胶树尖孢炭疽菌(Collectotrichum acutatum)获得T-DNA插入突变体的体系:在尖孢炭疽菌孢子浓度10~6个/mL、农杆菌浓度OD_(600)=0.15~0.2后在200μmol/mL的乙酰丁香酮(AS)诱导6 h,共培养48 h.转化效率可达150~300个/10~6个分生孢子.获得的转化子通过PCR检测绿色荧光蛋白基因、Southern 杂交验证、分生孢子的荧光观察,结果表明:被测转化子基因组中确实整合了目的片段,成功获得了橡胶树尖孢炭疽菌菌株CHY-1绿色荧光蛋白标记转化子.  相似文献   

2.
根癌农杆菌介导的水稻纹枯病菌转化系统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建立水稻纹枯病菌的T-DNA插入诱变转化系统,以水稻纹枯病菌(Rhizoctonia solani AG-1ⅠA)强致病力菌株GD118为转化的初始菌株,从预诱导时间、共培养时间、共培养时乙酰丁香酮的浓度、共培养温度和共培养时固体诱导培养基(SIM)的pH值等5个方面对转化条件进行了优化,成功地建立了适合于水稻纹枯病菌根癌农杆菌介导转化(ATMT)的优化系统。这个优化系统的转化条件如下:以30μg/mL的潮霉素B作为转化子的筛选浓度,预诱导8h,共培养20h,共培养时固体诱导培养基上的乙酰丁香酮浓度为200μmol/L,共培养温度25℃,共培养时固体诱导培养基pH5.6~5.8。采用这个系统筛选到的转化子继代培养5代后,在含30μg/mL潮霉素B的PDA平板上仍表现明显的抗性。从得到的转化子中随机抽取10个,利用根据抗潮霉素hph基因设计的特异性引物进行PCR扩增,转化子均能扩增出500bp左右的预期条带;与此同时,以4个根癌农杆菌作为阳性对照,用根癌农杆菌Vir基因特异引物对转化子进行PCR扩增,以排除转化子受农杆菌污染所致的假阳性,结果表明:4个根癌农杆菌均能扩增出Vir基因条带(730bp),而10个转化子均未能扩增出相应条带。以上两个PCR扩增的实验结果清楚地表明,T-DNA已经插入到目标菌株GD118中。  相似文献   

3.
选取含有氯嘧磺隆抗性标记的ILV1基因和报告基因GFP二元载体的农杆菌AGL-1,采用单因子和双因子方法研究根癌农杆菌AGL-1介导柱花草炭疽菌CH008转化过程中各主要因素对转化率的影响,优化构建ATMT转化柱花草胶孢炭疽菌体系条件,使转化效率达到300 ~400个转化子/106个炭疽孢子,即根癌农杆菌AGL-1浓度OD600=0.8,炭疽菌分生孢子浓度为1x106个/mL,AS浓度为100 μmol/L,诱导时间为6h,共培养温度和时间分别为25 ℃和4d.经PCR检测都有GFP片段,并能够表达绿色荧光蛋白.这为进一步开展炭疽菌对柱花草的致病机理研究提供了依据,优化转化体系有利于后续突变体库的扩大、筛选突变体和致病功能基因的研究.  相似文献   

4.
为研究西瓜枯萎病菌的致病分子机理,开展了病原菌的转化子库构建工作。采用携带潮霉素抗性p TFCM双元载体的农杆菌AGL-1介导的ATMT转化方法 ,获得菌株FON-01的转化子,通过表型观察筛选突变体。结果表明:当乙酰丁香酮(AS)浓度为200μmol/L、农杆菌OD600为0.4、分生孢子浓度为1×106个/m L时,于28℃共培养48 h转化效率高达(663.33±24.95)个/106个孢子。构建了总数为3 832个的转化子库并对其进行了质量评价,从2 201个转化子中筛选出菌落形态、生长速度及产孢量等方面有所变异的突变体73个。病原菌转化子库的构建为进一步开展致病分子机理及相关基因克隆等方面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5.
油菜黑胫病是由Leptosphaeria biglobosa引起的一种真菌病害。这种病害在我国油菜产区广泛发生,并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为通过获取突变体来研究L. biglobosa的生态适应性机制及致病机制,本文优化了影响农杆菌介导转化(ATMT)油菜黑胫病菌L. biglobosa菌株Lb731的因素,评估转化子质量,并筛选相关突变体。结果明确了农杆菌介导转化菌株Lb731的最佳因素:潮霉素B浓度为50 μg/mL,转化受体(分生孢子)培养时间为15 d (20℃),浓度为2 × 107~8孢子/mL,农杆菌-受体共培养温度为25℃,共培养时间为72 h。在最适条件下的转化效率达到80个转化子/百万分生孢子。T-DNA插入基因组的频率为100%,单拷贝插入频率为72.7%,转化子抗潮霉素性状能稳定遗传。从2136个转化子中获得了11个菌丝生长减缓突变体,7个色素产生缺陷突变体和14个分生孢子产生缺陷突变体,并从这些突变体中鉴定出7个致病力丧失突变体。采用hiTAIL-PCR技术,从3个突变体中获得了T-DNA插入位点侧翼序列。上述结果为深入研究L. biglobosa的生态适应性机制及致病机制提供了材料和线索。  相似文献   

6.
以黑农46、黑农53和黑农56的子叶节为转化受体,对农杆菌介导大豆子叶节遗传转化中的6-BA浓度、草丁膦浓度、侵染时间、共培养时间以及伸长培养基进行筛选,确定适合不同基因型的最佳转化条件。结果表明:黑农46、黑农53和黑农56的最佳6-BA诱导浓度分别为1.7、1.6和1.7 mg.L-1;最佳草丁膦筛选浓度分别为2.0、3.0和2.0 mg.L-1;同时确定了侵染时间、共培养时间和伸长培养基类型的最佳组合是侵染时间25 min、共培养时间3 d和Ⅲ型伸长培养基。  相似文献   

7.
农杆菌介导甘蔗基因转化技术的优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甘蔗(Saccharum officinarum L.)品种ROC10为转化受体材料,以GFP基因为报告基因,通过对农杆菌介导遗传转化的一系列条件,包括农杆菌菌株及侵染菌液浓度、侵染时间、受体愈伤组织龄期、AS活化时间及使用浓度、共培养时间等进行优化,同时进行了便于vir基因活化和T-DNA转移的条件组合,如附加果糖和葡萄糖、酸性环境感染,低温共培养等,从而建立了一个可行、有效而又简便的农杆菌介导的甘蔗遗传转化体系。结果表明:农杆菌菌株EHA105优于LBA4404,其适宜侵染浓度D600为1.3752;适宜受体愈伤组织龄期为25℃暗培养25d;适宜侵染时间为30min;适宜AS活化时间为2h,使用浓度为200μmol·L-1;适宜共培养时间为4d。获得2株有荧光信号的植株,对这2株植株进行斑点Southern杂交检测,均有阳性反应,证明GFP基因已整合到甘蔗基因组中并得到了有效表达,表明该转化体系确实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8.
以香蕉(Musa spp.)品种‘天宝蕉’(Musa spp.,AAA类群)为试材,对以根癌农杆菌介导法的香蕉遗传转化体系进行较全面的研究,并以该系统进行了ACS反义基因转化香蕉的研究。结果表明:不经预培养的香蕉茎尖横切薄片,侵染前用附加0.1 mg/L甘露醇的高渗固体培养基前处理4 h,农杆菌重悬液浓度为OD600在1.0左右,重悬液中含100 g/L蔗糖,接菌时间为10~15 min,于26℃黑暗条件下共培养4 d,共培养培养基pH值为5.8是较为适合的转化条件;采用附加100 mg/L卡那霉素、2 mg/L AgNO3筛选培养基对共培养后的香蕉横切薄片进行筛选,共获得5个转ACS反义基因的抗性芽系;经GUS组织化学法及PCR检测,gus基因已整合进香蕉基因组。  相似文献   

9.
以3个大豆品种为材料,采用GUS瞬时表达的方法,对适合于大豆子叶节和胚尖转化的基因型进行筛选,结果表明:适合大豆子叶节转化的品种为东农50,适合胚尖转化的品种为黑农41。在子叶节转化系统中,摸索了农杆菌侵染浓度与侵染时间的最佳配比组合、乙酰丁香酮浓度和超声波辅助处理对大豆转化效率的影响。优化后的条件为:农杆菌侵染的浓度OD600=0.6,侵染时间30~40 min,乙酰丁香酮浓度200μmol.L-1,超声波辅助转化时间5 s。在上述条件下,成功获得了转基因植株,转化效率为2.3%。  相似文献   

10.
农杆菌介导的大豆体细胞胚遗传转化系统的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大豆球形期体细胞胚为外植体,以抗性体细胞胚筛选率为指标,对影响农杆菌介导的大豆体细胞胚遗传转化频率的因子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菌液浓度以OD600=0.5-0.7、AS浓度为50-100μmol/L、侵染时间10分钟、共培养时间2-3天,有利于提高转化率.  相似文献   

11.
臂形草属[Brachiaria(Trinius)Grisebach]牧草是一种重要的放牧型牧草和水土保持植物,但原有品种已不能满足生产上的多样性需求,而热研15号刚果臂形草耐干旱,耐酸瘦土壤;侵占性强;耐践踏、耐重牧,与豆科混播亲和力强,适合草地建设、水土保持和果园田间;产量高,平均年产量达到209.87t/hm2·a,营养价值和饲用价值高,分别达14.12%和17.42%,具有良好的开发和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以蝴堞兰带节花梗为外植体,在改良MS(其中大量元素量减半,其余全量,下同)附加10 mg/LBA、1 mg/L NAA、20 %CM的培养基上,经4-6周的培养,每个外植体可长出2-3株小苗,小苗叶片长至2 cm左右后,又以无菌小苗叶、叶柄及茎段为外植体,在1/2 MS+10 mg/L BA+10 mg/L AD+1 mg/L GA+30 mg/L苹果酸+1 g/L蛋白胨+10 %香蕉汁的培养基诱导原球茎;香蕉汁可以减少原球茎的褐死现象并促进原球茎的增殖。  相似文献   

13.
以不同浓度乙醇对叠鞘石斛[Dendrobium aurantiacum Rchb. f. var. denneanum (Kerr.) Z. H. Tsi. ]叶进行提取,再用不同极性溶剂对抗氧化活性较高的60%乙醇粗提取物进行萃取,分别得到石油醚层、二氯甲烷层、乙酸乙酯层、正丁醇层和水层,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法(ultra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UPLC)和紫外-分光光度法对各部位进行成分分析,以DPPH自由基清除活性为指标,利用灰色关联度进行相关性分析,筛选主要的抗氧化活性部位。其中,总黄酮在正丁醇层最高(24.89%);多糖在水层最高(0.23%);各萃取层均有抗氧化活性,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强弱顺序为水层>正丁醇层>乙酸乙酯层>二氯甲烷层>石油醚层。筛选出正丁醇层、水层为抗氧化主要活性部位,其抗氧化活性是黄酮类、多糖等成分协同作用的结果,为进一步提取抗氧化活性化合物,开发天然抗氧化剂提供一定的指导。  相似文献   

14.
抗除草剂转基因红麻的分子验证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本文通过PCR分析及Southern杂交技术对抗除草剂转基因红麻进行分子水平上的验证,结果表明:外源抗除草剂基因已整合入红麻基因组。  相似文献   

15.
研究林下参根、叶片及叶茶中无机元素的组成及含量。方法:将样品消化后定容,利用电感耦合等离子发射光谱仪(ICP)测定。测出各部位含45种无机元素,其中含量较高的元素为Ca、Mg等常量无机元素:把林下参叶片加工成叶茶后,Ca、Fe等元素的含量发生了改变。该研究首次报道林下参的无机元素成分,为综合开发利用林下参提供了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16.
硬粒小麦-偏凸山羊草六倍体类型(简称硬偏麦六倍体类型)来源于硬粒小麦(T.durum Dest,2n=4x=28,AABB)与偏凸山羊草(Ae.uentricosa,2n=4x=28,DDM^vM^v)杂交并自然加倍的八倍体类型,其染色体组成还不清楚。为了研究偏麦六倍体的染色体组成,用中国春(AABBDD)与之杂交,对杂种F1花粉母细胞进行减数分裂染色体配对分析,观察到大多数花粉母细胞有14对二价  相似文献   

17.
栽培甜菜和白花甜菜及其杂种后代染色体组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栽培甜菜、白花甜菜及其种间杂交获得的VVCC、VVC、VCC后代有丝分裂中期细胞进行了染色体组型分析。描述了栽培甜菜、白花甜菜两个物种染色体的着丝点位置、绝对长度和相对长度,构成了它们的核型模式图。试验说明杂种细胞中各物种的染色体是稳定的,能相互比较,可以做为鉴定染色体的重要基础。尽管如此,由于甜菜染色体较小且相互相似,也存在排列顺序颠倒的危险  相似文献   

18.
综述了近年来山麦冬属植物中湖北麦冬和短葶山麦冬在生物学特性、栽培管理、组织培养、药物学和药理学方面的研究现状及进展。  相似文献   

19.
乌拉尔图小麦(Triticum urartu Tum.)和栽培一粒小麦(Triticum monococcum L.)是普通小麦的两个二倍体野生种,是进行小麦遗传改良的重要遗传资源。为了将其抗白粉病和抗条锈病基因转移到普通小麦中,用普通小麦分别与两份乌拉尔图小麦材料1010013和1010015及一份栽培一粒小麦材料1010048配制杂交组合。结果表明,乌拉尔图小麦与普通小麦杂交不能正常结实,必须进行幼胚拯救。成胚率为14.77%;而栽培一粒小麦与普通小麦杂交可正常结实,但结实率很低。杂种F1自交不育,与普通小麦回交可正常结实.但BC1自交结实率极低。对普通小麦与乌拉尔图小麦杂种F1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中期Ⅰ的观察结果表明,平均单价体为17.36个.二价体为5.32个。进一步对杂种后代进行抗病鉴定和遗传分析,乌拉尔图小麦1010013和1010015分别含有一对显性抗白粉病基因。栽培一粒小麦1010048含有两对独立遗传的显性抗条锈病基因,并分别在杂种后代BC2F1和BC1F2中获得了染色体正常(2n=42)、细胞学稳定且抗性与供体亲本一致的抗白粉病和抗备锈病植株。说明来自二倍体乌拉尔图和栽培一粒小麦的抗病基因已通过遗传重组导入到普通小麦中。研究还发现普通小麦莱州953与乌拉尔图小麦和栽培一粒小麦杂交的结实率与中国春的同样高,表明其可能携带有远缘杂交亲和基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