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提早采挖鞭笋对毛竹林生产和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随机区组试验,2010年选择浙江省遂昌县养分充足、大小年明显的笋竹两用毛竹(Phyllostachys heterocycla cv.pubescens)纯林样地,进行3种处理:5月开始采挖鞭笋、7月开始采挖鞭笋和不挖鞭笋(对照),对竹笋产量、竹林结构和地下竹鞭生长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5月开始采挖比7月开始采挖的鞭笋平均产量增加了53.01%;3个处理的冬笋、春笋平均产量和毛竹林分结构均无显著差异;5月开始采挖比对照的竹鞭总长增加了15.56%,竹鞭平均节间长度增加了0.34 cm,平均鞭粗度增加了0.40 cm。试验证明,5月开始采挖鞭笋不影响冬笋、春笋产量,以及竹林丰产林分的结构以及地下竹鞭生长,反而会显著提高鞭笋产量,建议在鞭笋高产培育经营中推广应用该项技术。  相似文献   

2.
毛竹林BNP竹腔施肥增效技术试验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了毛竹标准样地,开展了毛竹林不同施肥处理试验,对调查结果进行了方差分析,结果表明:毛竹林不同施肥处理对出笋数、挖笋量、新竹株数均产生极显著影响,对新竹胸径产生显著影响,竹腔施肥与常规施肥相比,单位面积出笋数、挖笋量、新竹株数、新竹胸径、经济效益分别增加23.3%、51.9%、26.3%、21.2%、65.6%。  相似文献   

3.
为了发挥毛竹林生产潜力,增加竹农经济收入,在多年实践研究的基础上总结出一套毛竹鞭笋丰产培育技术。研究认为:在毛竹笋材两用林中采挖鞭笋,不会影响整体的竹鞭鞭径和竹鞭总量生长;毛竹林地覆盖稻草和砻糠能显著提高第3年的鞭笋产量;培育高产鞭笋的最佳施肥时间为每年的5月;鞭笋采收时间为5-10月。毛竹鞭笋丰产培育技术可在毛竹笋材两用林经营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为更好地利用土地资源,于湖南省毛竹主产区桃江县林科所竹林中选择立地条件和林分结构基本一致的向天窝、蛇冲、屋后排等3个地段,分别于上、中、下坡位设置固定样地,采取不同坡位单位面积施肥量不同的施肥方法对毛竹笋材两用林进行施肥试验。结果表明:不同坡位的毛竹林,其新笋出土时间和平均出笋数量基本一致,各种坡位毛竹林的单笋平均质量、地径和新笋总质量差异不明显;坡位间立竹胸径及枝下高的差异均达显著,各种坡位毛竹林的立竹胸径及枝下高均呈现下坡中坡上坡的规律。通过对不同坡位的毛竹两用林控制施肥量,在施肥当年就已缓解了上、中、下坡竹笋产出的差异,达到了提高竹笋产量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明广州风景游憩林群落结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进一步为城市风景游憩林群落结构调整和配置优化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900 m^2样方为单元分别在广州发展公园风景游憩林群落样地设置样方15个,华南农业大学风景游憩林群落样地设置样方25个,火炉山森林公园风景游憩林群落样地设置样方20个,采用群落生态学的方法,研究了不同生态位风景游憩林径级和高度级结构分布。【结果】1)3个样地风景游憩林径级结构呈现一定差异:广州发展公园以大、中径级乔木占绝对优势,华南农业大学样地风景游憩林小径级乔木相对优势明显,火炉山样地风景游憩林群落以中、小径级乔木占绝对优势。2)根据群落中个体的胸径和树高呈现不同的相关关系表明:广州发展公园样地风景游憩林大径级树木开始出现衰退现象;华南农业大学样地风景游憩林由于存在大量小径级的速生树种,导致胸径—树高曲线在初期迅速增高;火炉山样地风景游憩林结构配置拟自然化,胸径—树高曲线增长较为平稳。【结论】根据高度级比重、相对频度和分布均匀度分析结果得出:广州发展公园样地风景游憩林中、大高度级树木比重较大,且分布更为集中,华南农业大学样地风景游憩林的小、中高度级的树木所占比重较高,小高度级树木分布更为集中;火炉山样地风景游憩林小高度级比重,且分布更为集中。建议通过人工择伐、补植特定树种的方式,调控城市风景游憩林群落的径级和高度级结构分布,促进风景游憩林的逐步稳定。  相似文献   

6.
本研究利用相关方法测定了云龙箭竹和空心箭竹两种不同地理种源竹笋的营养成分,结果表明,云龙箭竹笋的含水量92.6%高于空心箭竹笋的含水量89.8%;而其粗纤维含量16.35%、粗脂肪含量4.52%分别低于空心箭竹笋的25.20%和4.76%;云龙箭竹笋的蛋白质含量23.65%、总糖含量14.59%分别高于空心箭竹笋的19.02%和5.59%。二者竹笋内均含有丰富的矿质元素,其中云龙箭竹竹笋的灰分含量为13.51%,略低于空心箭竹笋的灰分含量13.73%;其竹笋的单宁含量为0.36 mg/g,远低于空心箭竹笋的单宁含量的1.40 mg/g。云龙箭竹口感与风味好于空心箭竹主要在于其含水量,粗纤维,总糖和单宁等基本营养物质存在一定的差异。研究结果将对二者的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为了研究不同地表覆盖对毛竹林地温及竹笋生长的影响,共设置了稻草覆盖型、稻草谷壳覆盖型、竹叶覆盖型及半荒芜型(对照)等4种处理类型,在发笋期测量了地表、10 cm深及20 cm深的林地土壤温度,并连续7 d观测了笋高、竹笋地径,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较,地表覆盖对笋高及地径均产生了极显著或显著的影响,至少增加笋高55.87%,增粗地径18.59%;地表覆盖对各层土温影响差异不显著。总体来说,稻草覆盖型影响,稻草谷壳覆盖型效果较显著,其次是竹叶覆盖型,半荒芜型表现较差。  相似文献   

8.
利用“空间替代时间”的方法在赤水河中下游调查了86个样地,分别植被层和土壤层测定37和39个指标组成评价指标体系,研究了毛竹林立竹径级的龄级变化规律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不同龄级立竹间平均胸径的差异性显著,平均胸径随龄级降低呈波动式增加;平均胸径间相关性极显著,相关系数及贡献率随龄级降低而增加。2)不同龄级立竹的平均胸径与植被层、土壤层以及植被—土壤系统因子的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相关性极显著,植被层及植被—土壤系统因子的相关系数随立竹龄级降低而增大、土壤层因子的相关系数趋势性则相反。3)Ⅱ~Ⅳ及Ⅰ~Ⅳ度竹林平均胸径与植被层、土壤层、以及植被—土壤系统因子的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相关性极显著。除土壤A层及植被—土壤系统极少数因子外,Ⅱ~Ⅳ及Ⅰ~Ⅳ度竹林平均胸径的植被层、土壤层、以及植被—土壤系统因子贡献率的趋势性一致、数值大小不同。研究结果可为制定提高毛竹林径级的经营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
毛竹低产林分改造与经营问题探讨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修山、垦覆、施肥、采伐、挖笋等工程技术和经营措施对毛竹发笋成竹影响显著:修山、垦覆、施肥能促进发笋成竹,低改后四年内其作用逐年提高;挖笋虽能显著提高春笋成竹率,但应严格控制采挖数量和时间:新竹中大径竹比例与母竹中大径竹比例成正相关。因此,工程技术措施与经营技术措施应配套应用才能尽快地使毛竹低产林分复壮。  相似文献   

10.
毛竹笋套袋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样地调查法对刚出土或冒出土层(笋尖高出地面小于5 cm)的粗壮毛竹笋分别用3种套袋方式进行套袋,包括带支架单袋、带支架双袋、无支架单袋,并选取部分未套袋的竹笋进行对照。对所有套袋与未套袋的竹笋每隔2 h进行地径、高度以及袋内外的温度、湿度现场测定。并挖取样笋进行生物量、可食率以及营养成分测定。结果表明:套袋能够提高毛竹笋生长的温度、湿度,能促进毛竹笋的高、地径生长,能显著提高竹笋的可食率和竹笋品质,从而提高竹林效益。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在毛竹笋干加工过程中,杀青方式(蒸汽和水煮)和时间对竹笋营养和风味物质的影响,为毛竹笋干加工过程中提高笋干品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分别对经过蒸汽和水煮杀青0.0(对照)、0.5、1.0、1.5、2.0、3.0、4.0和5.0 h后的毛竹笋的蛋白质、草酸、单宁、可溶性糖和总酸含量进行检测,分析不同处理时间和处理方式对毛竹笋营养和风味物质的影响。蛋白质的检测采用二辛可宁酸法,草酸的检测使用靛酚蓝比色法,单宁的检测使用分光光度计直接检测法,可溶性糖的检测使用蒽酮比色法,总酸的测定按照国家标准GB 12456—2021《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总酸的测定》执行,糖酸比的计算:糖酸比=糖/酸。【结果】经过杀青处理后,所有的样品蛋白质均有流失,其中水煮处理的笋蛋白质含量显著减少且与处理时间没有相关关系。蒸汽处理的笋草酸含量为0.8~1.0 mg·g-1,水煮处理的笋草酸含量均约为1.0 mg·g-1,对照含量约0.1 mg·g-1;蒸汽处理和水煮处理的笋单宁含量分别约为0.38 mg·g-1和0.4...  相似文献   

12.
2016年1月下旬福建三明市区出现极端低温,最低气温-4. 2℃,造成引种的勃氏甜龙竹遭受较严重的冻害。为探讨不同冻害补救措施对勃氏甜龙竹笋期生长的影响,分别选择砍伐枯竹与扒土施肥结合、砍伐枯竹及未采取冻害补救措施3块样地进行出笋、退笋、笋高、地径及笋重量的调查与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冻害补救措施对勃氏甜龙竹笋期生长达高度显著影响,尤其对勃氏甜龙竹平均每丛笋总重量的影响最大;扒土施肥对冻害补救勃氏甜龙竹笋期生长的促进效果较为明显,出笋期也略长于未采取任何措施的竹林,对提高冻害补救勃氏甜龙竹笋的质量和产量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为毛竹鞭笋经营培育和开发利用提供参考。【方法】以毛竹鞭笋为研究对象,设置了不施肥(CK)、施用复合肥(F)和施用有机肥+复合肥(YF)3种处理方案,测定并分析不同处理下鞭笋中可溶性固形物、粗蛋白、粗纤维、粗脂肪、可溶性糖、可滴定酸、单宁、草酸以及氨基酸的含量。【结果】在毛竹鞭笋的营养成分中,施肥对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具有显著影响,其中F处理和YF处理下含量分别为9.08%和8.55%,显著高于CK(6.67%),增幅分别为36%和28%,而其他成分含量受施肥的影响不显著,粗蛋白含量为1.96%~2.22%,粗脂肪含量为0.21%~0.27%。在3种处理之间可溶性糖含量差异显著,YF处理的含量最高(47.65 mg/g),显著大于F处理和CK中的可溶性糖含量(40.80、34.21 mg/g)。可滴定酸和草酸含量在不同处理间差异不显著。施肥未显著改变毛竹鞭笋中总氨基酸含量(4.859~5.501 mg/g)。整体上,毛竹鞭笋中各呈味氨基酸含量由高到低依次为甜味氨基酸、苦味氨基酸、芳香味氨基酸、鲜味氨基酸。施肥对毛竹鞭笋中呈味氨基酸含量存在显著影响,施肥处理显著增加了鲜味和甜味氨基酸含...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麻竹钩梢整枝保留不同竹枝盘数,改变竹子地上、地下器官激素和营养物质分配,研究影响麻竹笋产量激素和单糖调控机制,创新笋用竹林培育方式,以实现麻竹高效、丰产、矮化和园艺化栽培方式.【方法】采用酶联免疫法(ELISA)和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等方法,测定大田和盆栽种植麻竹不同钩梢整枝处理后竹笋内源激素、单糖含量以及调查其发笋数量、时间和累积笋产量。【结果】麻竹笋用林培育方式可采用钩梢保留1~2盘枝,保留1~2盘留枝处理的麻竹单笋质量、出笋个数、平均产量和累积产量显著大于其他钩梢修枝处理;麻竹笋产量与笋体内源激素种类、含量水平呈密切相关:在整个出笋期间,GA1+3含量与单笋质量呈极显著正相关,IAA和ABA含量与单笋质量呈显著正相关,而GA4+7和ZR含量与单笋质量无明显相关,麻竹笋个体增大主要是由IAA、GA和ABA 3类内源激素协同调控:2盘留枝处理笋体IAA和ABA含量显著高于其他不同留枝处理,其中出笋盛期间,2盘留枝处理IAA含量最高,达109.53 ug·g-1FW;其IAA变化趋势呈先低后高,符合顶端优势IAA学说中IAA变化规律;不同处理笋体中葡萄糖含量和果糖含量呈极显著相关,相关系数高达0.90(P0.01)。【结论】IAA促进细胞伸长生长,形成和维持竹蔸或竹杆与笋体间的"营养库壑",促进碳水化合物的运输、分配、代谢,保障竹笋快速生长对糖分的供应需要,ABA主要是促进糖类物质的运输和代谢,GA1+3主要是促进细胞伸长生长,而GA4+7对笋体生长中作用较小,笋体生长发育的碳水化合物源主要是蔗糖,而非淀粉;竹笋生长强大的顶端优势是由其顶端高浓度的IAA所致。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研究毛竹林带状采伐对其竹林恢复的影响,阐明不同处理样地内生物量分配差异,揭示林分生物量分配格局及年生产力动态变化,以期为评估伐后林分质量恢复水平提供理论基础。【方法】以8 m带宽采伐样地(SC)及其保留样地(RB)为研究对象,以传统经营毛竹林为对照(CK),调查伐后5年不同处理样地毛竹各组分生产力及生物量积累规律,采用相关性分析对不同处理样地毛竹各组分生产力与土壤养分含量的关系进行研究。【结果】1)不同处理样地毛竹各组分生产力在发笋大年均表现为竹秆>竹蔸>竹根>竹枝>竹叶,在发笋小年表现为竹根>竹蔸>竹秆>竹叶>竹枝。2)伐后第1年SC的毛竹各组分生产力与RB和CK无显著差异;伐后3年CK的竹枝生产力显著高于SC和RB(P<0.05);伐后5年RB的竹根生产力显著高于SC和CK,但竹蔸生产力显著低于SC和CK(P<0.05),SC地上生物量积累量(73 357.74 kg·hm-2)达到CK(63 728.99 kg·hm-2)水平。3)相关性分析发现,3种处理样地中新竹...  相似文献   

16.
为研究不同径级毛竹林分结构指标变化规律,在贵州省赤水河流域建立了86个调查样地。调查结果表明,在毛竹林部分径级类型的乔木层、灌木层与草本层内,植物形态指标、多样性指数和生物量指标差异显著。随着毛竹林径级增大,毛竹和杂木平均高度增加、密度下降,竹木株数比降低;毛竹和杂木生物量增大,灌木层植物生物量减小,草本层植物和枯落物及总生物量增大,灌木、草本与枯落物生物量比率降低;毛竹林分整齐度和均匀度升高。相对于中、高径级毛竹林,提高低径级毛竹林平均胸径、高度、生物量和降低密度是高产培育的主要目标;伐除老竹、留大笋、砍小竹、蓄竹均匀分布是具体措施。贵州高原山地毛竹林丰产培育适宜竹-木混交,乔-灌-草层植物立体经营。  相似文献   

17.
为了探究不同肥料对毛竹[Phyllostachys edulis(Carr.)H. de Lehaie]林出笋和新竹生长的影响,为毛竹林的精准施肥和科学经营提供理论依据。在江西省宜春市铜鼓县选择生长良好,具有代表性的毛竹纯林,在样地经垦复后,采用随机区组设计,设置毛竹专用肥(ZYF)、矿渣肥(KZF)和不施肥(CK)处理,每个处理3次重复,共9块20 m×20 m的样地,研究不同肥料处理对毛竹出笋和新竹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两种肥料均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出笋数、退笋数和成竹数。毛竹专用肥处理出笋数和退笋数最高,分别较对照高出19.48%和51.17%,矿渣肥处理较对照处理分别高出16.05%和16.96%;而矿渣肥处理的成竹数最高,其次为毛竹专用肥处理,二者分别比对照高175、108株/hm~2。不同施肥处理间,竹笋地径总体呈毛竹专用肥处理最高,其次分别为矿渣肥和对照处理,而笋高在不同处理间的波动较小。2种肥料处理显著提高了新竹胸径和大径材毛竹的比例,并以毛竹专用肥处理效果更为明显。毛竹专用肥处理新竹枝下高显著高于对照处理,而矿渣肥与对照处理间无显著差异。结果表明毛竹专用肥更有利于作为以生产竹笋、大径材竹为目的的毛竹林培肥措施,矿渣肥对促进毛竹林优质、丰产的短期肥效低于毛竹专用肥,可能与其为缓释肥有关。  相似文献   

18.
对受短期SO2污染的毛竹林单位面积的发笋量、成竹量、成竹率及新生竹的平均胸径进行了调查,并与未受SO2污染的毛竹林进行对比。结果表明,毛竹林在受到短期SO2污染后,其发笋成竹功能在3年以后基本恢复到正常水平。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鄂西南森林动态样地内优势种群的结构及动态特征,为进一步深入研究亚热带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的更新动态及生物多样性维持机制奠定基础。【方法】参照热带森林科学中心森林动态监测样地(大样地)建设与监测技术规范,于2014年在湖北木林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亚热带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中建立15 hm~2大样地,调查并鉴定胸径大于1 cm的所有木本植物,分析其种群结构及动态特征。【结果】在垂直结构上,物种丰富度和个体多度都随着树木高度层次的降低而升高;在径级结构上,物种丰富度和个体多度都随着径级增大而降低,呈倒"J"形分布趋势;按所分布的径级数量不同可将群落内的物种分为10类,多数物种主要分布于小径级范围,但优势种群则集中分布于某个径级或均匀分布于各径级,表明优势种群可能有集中更新和连续更新2种方式;在胸径小于10 cm的径级内翅柃最占优势,而在其他径级内壳斗科物种占主要优势;群落中大部分种群有超过60%个体分布在最低的2个垂直层次内,且有超过85%的个体胸径小于10 cm,表明其具有良好的更新趋势,群落总体上处于进展演替中;对群落中径级和高度级上都占优势的25个种群的动态分析表明,16种属进展种群,3种属近期处于稳定状态但远期将趋于衰退状态,2种属衰退状态,4种属进展期与衰退期相间出现及个体数量存在波动的种群。【结论】鄂西南亚热带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群落树体较小,大径级和高度级树木种类及个体较少,绝大多数优势种群及群落总体均处于进展演替阶段,群落具有良好的自然更新。  相似文献   

20.
《林业科学》2021,57(7)
【目的】对比分析黄土高原南部桥山林区3种林分类型麻栎群落的种群结构与幼苗生长过程,阐明麻栎种群在不同群落类型下的数量和结构动态,为该地区麻栎林科学经营和恢复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样地调查法,调查12块样地(麻栎阔叶混交林、麻栎油松混交林和麻栎纯林3种林分类型,每种林分类型设置4块样地)内所有胸径大于4 cm个体的胸径(幼苗地径)、树高和冠幅等特征;在每块样地采集幼苗或幼树标准株,测定各器官生物量。以径级结构和高度级结构代替年龄结构,编制不同林分类型麻栎种群静态生命表,根据各径级麻栎种群存活量绘制存活曲线,并分析3种林分类型中1~10年生麻栎实生幼苗的高度、基径、冠幅及生物量分配差异。【结果】3种林分类型麻栎种群均呈现出随年龄增加个体数减小趋势,低龄级个体具有绝对数量优势,桥山地区麻栎种群年龄结构呈进展型。种群静态生命表表明,麻栎种群存活量随年龄增加呈降低趋势,低龄级死亡最高,为生活史脆弱期;Ⅲ、Ⅳ龄级期望寿命最高;在Ⅲ~Ⅶ龄级,麻栎阔叶混交林和麻栎油松混交林中的麻栎种群死亡率远远低于麻栎纯林。不同林分类型麻栎种群的存活曲线皆呈Deevey-Ⅲ型。实生苗基径在1~5年表现为麻栎纯林混交林,随着年龄增加,麻栎油松混交林实生苗基径略高于其他2种林分类型,但3种林分类型间差异不显著;实生苗冠幅在2~10年表现为混交林纯林,且3种林分类型间实生苗冠幅差异在4年后开始显著(P0.05);麻栎油松混交林实生苗高度在2~10年均高于其他2种林分类型,3种林分类型间实生苗高度差异在5年后开始显著(P0.05)。不同林分类型麻栎实生苗叶、干、根、侧枝生物量均随年龄增加而增长。3种林分类型间,实生苗叶生物量在1~6年差异不显著,干生物量在1~4年无显著性差异,侧枝生物量在1~2年差异不显著;随着年龄增加,3种林分类型间叶、干和侧枝生物量差异越来越显著;根生物量则随年龄变化没有太大差异。【结论】桥山林区3种林分类型麻栎种群发育良好,均具有一定的更新能力。麻栎纯林中大径级麻栎个体数较麻栎油松混交林和麻栎阔叶混交林少,麻栎纯林虽然早期幼苗数量较多,但幼树期死亡率较高,且高年龄幼苗的生长特性和各构件生物量均低于混交林,未来可将发展群落结构更稳定的混交林作为森林培育和经营的主要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