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 毫秒
1.
甘蓝型油菜品种间相互嫁接及对其生长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溶液培养和土壤培养条件下,试验油菜幼苗嫁接技术以及嫁接对油菜生长发育的影响。油菜幼苗嫁接后一般有10~12天的缓苗期,其后可确认嫁接苗是否成活。不同硼效率甘蓝型油菜相互嫁接后,油菜不同农艺性状受砧木、接穗影响程度不同,株高、叶片数、地上部干重、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等性状主要与其接穗母株接近,主根长度则与其砧木母株特性接近,但它们同时均受到砧木或接穗的影响,影响程度相对较小。不同部位叶片叶绿素含量与其接穗母株特性相近,基本不受砧木影响。油菜地上部硼含量主要受接穗控制,同时受到砧木影响,而砧木硼含量与接穗关系较小。不同硼效率油菜品种各部位钙、镁含量无明显差异,嫁接对其亦无明显影响。试验成功“改良插接法”,具有嫁接速度快、成活率高等特点。  相似文献   

2.
沉香优树嫁接成活率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促进沉香无性繁殖进程,以沉香成年优树萌条为接穗,2年生土沉香实生苗为砧木进行嫁接试验。结果表明:不同优树穗条嫁接成活率呈极显著差异。接穗直径与嫁接成活率密切相关,选择直径在0.6~0.8 cm的接穗,嫁接成活率可达80%以上。接穗和砧木直径差值也影响嫁接成活率,差值在(0±0.09)cm时,嫁接成活率最高为84.9%,而差值大于0.4 cm时,成活率下降到50%以下。砧木接口直径在0.4~1.0 cm时,对嫁接成活率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3.
橡胶芽接树砧穗间的相互影响--胶乳中3种植物激素的差异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分析了自根无性系海垦2和热研88-13组成的对接自接芽接树、光亮胶与巴西橡胶三合树和巴西橡胶三合树等的砧木和接穗的胶乳中生长素(IAA)、细胞分裂素(iPA)、脱落酸(ABA)3种植物激素的含量及其相互间的影响。结果表明,橡胶芽接树的砧木和接穗的胶乳中几种植物激素的含量因品种(系)、嫁接组合、嫁接组合方式以及激素种类的不同而异∶不同品种(系)嫁接会引起砧木和接穗的胶乳中的IAA大量增加,引起iPAs明显减少和ABA减少,但在特定组合的砧木或接穗的胶乳中ABA的含量增加或持平;嫁接不同品种(系)次数增加,砧(中间砧)穗(树冠)的胶乳中IAA含量有增加的趋势,而iPAs,ABA含量有减少的趋势。乙烯利刺激割胶,没有明显影响砧穗胶乳中的ABA含量,但可能导致IAA明显的增加。  相似文献   

4.
西瓜嫁接苗的植物保护酶同工酶与亲和力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6种不同瓜类的砧木分别与西瓜(Citrulluslanatusvar.)西农8号进行嫁接,研究其对接穗过氧化物(POD)和超氧物歧化酶(SOD)同工酶及其接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接穗断根前西瓜实生苗与接穗苗同工酶的带型及其活性强度差异较小;断根后西瓜实生苗与不同砧木的嫁接苗生长及其叶片POD和SOD同工酶相似性变化较大。同工酶相似系数与嫁接苗的长势存在正相关,其中冬瓜、瓠子和葫芦砧木上接穗与实生苗的POD和SOD同工酶相似性最高,与西瓜的嫁接亲和性最强;丝瓜砧木上的接穗与实生苗的叶片POD和SOD同工酶相似性最低,与西瓜的嫁接亲和性最弱。  相似文献   

5.
大豆远缘嫁接诱变技术的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完善和优化大豆远缘嫁接诱变技术体系,以与大豆远缘的8种植物为砧木,以4个大豆品种(系)为接穗进行嫁接试验。结果表明:以6~8日龄的大豆幼苗作为接穗可提高远缘嫁接成活率,其中7日龄大豆幼苗的嫁接成活率最高。砧木类型对远缘嫁接大豆后代诱变率和诱变方向有重要影响,番茄/龙选1号、蓖麻/科绿2号、生姜/科绿2号、蓖麻/田丰90和洋姜/田丰90嫁接组合的诱变率最高,同时以生姜和番茄作为砧木与大豆接穗嫁接后代可出现高蛋白、高油和晚熟类型突变;以甘薯和马铃薯为砧木与大豆接穗嫁接后代可出现多分枝和丰产类型突变;以蓖麻和洋姜为砧木与大豆接穗嫁接后代可出现抗逆性强(抗倒伏)和植株矮化的突变类型;以南瓜和葫芦为砧木与大豆接穗嫁接后代可出现晚熟和高大植株的突变类型。嫁接亲和力评价结果表明,以南瓜、马铃薯、番茄和生姜作为砧木的嫁接亲和力较高,以科绿2号为接穗的嫁接亲和力较高。  相似文献   

6.
嫁接两年生茶树新梢主要生化成分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吴姗  骆耀平 《茶叶》2001,27(3):22-26
研究了两年生嫁接茶树浙农113/鸠坑,龙井43/鸠坑,水仙/鸠坑及相应接穗,砧木品种新梢的主要生化成分,嫁接茶树浙农113/鸠坑,龙井/鸠坑氨基酸含量的升高,多酚含量的减少使其较对应接穗品种的酚氨比降低,而水仙/鸠坑的酚氨比升高,咖啡碱含量因嫁接组合的不同而呈不同的变化趋势,与嫁接一年生时的结果作比较,未表现出一致的规律,表明嫁接初时对茶树产生的影响有一个“时效”问题,嫁接后两年,嫁接茶树体的茶多酚,咖啡碱,氨基酸等主要滋味成分的含量受砧木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7.
以大豆品种黑农48为接穗,黑籽南瓜为砧木进行嫁接,接穗切面长度设置了5个不同处理。通过嫁接部位组织解剖学分析,深入研究接穗切面长度对嫁接成活率的影响及组织变化规律,探索嫁接诱导植物变异的机理。结果表明:各处理间成活率差异显著,接穗切面长度为1.0 cm时成活率最高,达到80%,愈合的速度也最快;其次是1.3cm。对1.0 cm接穗切面结合部不同时期的电镜动态观察表明,接穗与砧木的愈合过程可分为三个阶段:愈伤组织形成期(1~8 d)、维管组织分化期(9~12 d)、维管组织分化完成期(13~35 d)。研究结果可为大豆远缘嫁接提供理论和实践参考。  相似文献   

8.
环境与基因型对黑麦和小麦籽粒蛋白质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蛋白质含量同时受基因型与环境影响。本文根据在Saskatchewan几种土壤上进行的品种试验结果研究二者对小麦与黑麦籽粒蛋白质含量及蛋白质生产中的氮利用效率(NUE)的影响。在土壤有效氮低的高产条件下每公斤籽粒的蛋白质含量低达95.4g。当氮不再是籽粒产量的最大限制因子时,其值不变。此后能提高对氮的需求量的因素均可使籽粒蛋白含量-N反应曲线由迟滞期转为上升。在土壤高氮水平下,每公斤干籽粒的最大蛋白质的克数为130—231g(冬小麦)和107—177g(黑麦)。在有效氮含量低的情况下,蛋白质生产的NUE可高达80%,继续增施氮肥时则NUE值下降,在籽粒产量最高时NUE值接近零,蛋白质产量最高时NUE值等于零。在提供的土壤有效氮达到一定程度、籽粒产量接近最高时,蛋白质含量-N反应曲线的上升期结束。研究结果表明,在现行的管理体系下谷物籽粒与籽粒蛋白质生产的NUE值低。  相似文献   

9.
不同嫁接方法对紫娟茶树嫁接成活率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碧香早为砧木,采取10年生紫娟茶树枝条为接穗,通过采用劈接、切接和腹接3种嫁接方法及5种不同接穗形式研究紫鹃在湖南地区的嫁接成活率及生长状况。试验结果表明:3种嫁接方法对成活率影响存在显著差异,其中腹接成活率最高;不同的接穗形式对嫁接成活率和接穗新梢的生长情况存在显著影响,其中采用一芽一叶(叶子为全叶)和一芽两叶(第二片叶剪去一半)的接穗形式,嫁接成活率最高,达90%以上,且接穗新梢生长最好。采用芽接的接穗形式,嫁接成活率最低,成活率为20%。  相似文献   

10.
杜鹃红山茶(Camellia azalea)为山茶科山茶属常绿灌木或小乔木,是中国特有珍稀濒危物种,在园林与观赏园艺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兼具有极高的科研价值。国内外关于杜鹃红山茶嫁接繁殖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木质化砧木嫁接方面,而芽苗砧嫁接技术及芽苗砧嫁接亲和性生理的研究鲜有报道。为了从生理层面揭示杜鹃红山茶接穗与不同油茶芽苗砧的亲和性差异,本研究以广西栽培面积广泛的高州油茶、广宁红花油茶、岑溪软枝油茶、普通油茶为芽苗砧,以杜鹃红山茶当年生半木质化枝条为接穗进行芽苗砧嫁接,于嫁接后90 d,考察不同芽苗砧处理对杜鹃红山茶接穗死亡率、嫁接苗叶片中初生代谢产物含量、抗氧化生理指标以及光合色素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不同芽苗砧木对杜鹃红山茶接穗的死亡率有显著影响,采用高州油茶作为芽苗砧,杜鹃红山茶嫁接死亡率最低,为18.5%;(2)不同芽苗砧木对杜鹃红山茶接穗叶片中可溶性蛋白含量及淀粉含量有显著影响,采用高州油茶砧木,嫁接苗叶片中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及淀粉含量均处于最高水平;(3)不同芽苗砧木对杜鹃红山茶嫁接苗叶片中脯氨酸含量及过氧化物酶(POD)活性有显著影响,采用高州油茶作为芽苗砧,嫁接苗叶片中脯氨酸和丙二醛(MDA)含量最低,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POD活性最高;(4)不同芽苗砧木对杜鹃红山茶嫁接苗叶片中总叶绿素、叶绿素a及叶绿素b含量有显著影响,采用高州油茶作为芽苗砧的杜鹃红山茶嫁接苗叶片中总叶绿素、叶绿素a及叶绿素b含量均最高。研究认为,杜鹃红山茶接穗与高州油茶芽苗砧具有较好的亲和性,其嫁接苗抗性优于其他芽苗砧处理,叶片生长状况较好,具有较强的光合能力。  相似文献   

11.
以3个不同品质类型春小麦为材料,在设定不同肥力和气象条件等环境因子影响试验的基础上建立灌浆期籽粒蛋白质含量动态变化的曲线拟合方程,以定量揭示籽粒蛋白质含量的动态变化过程与规律。结果表明,籽粒蛋白质含量随时间动态变化规律符合三次多项式曲线,即蛋白质含量变化呈现自开花始先降低而后增加的凹性曲线变化。方程的各特征量具有相应的籽粒蛋白质含量动态变化的生物学意义;基因型与环境因素对籽粒蛋白质含量动态变化的影响通过方程的系数和特征量而体现。灌浆期籽粒蛋白质含量的动态变化过程中,不同基因型具有不同特点,且基因型间的关系也随之发生动态变化。  相似文献   

12.
选用籽粒蛋白质含量有显著差异的亲本和杂种后代超亲变异系,比较分析灌浆过程中籽粒蛋白质积累特性、谷氨酰胺合成酶(GS)活性变化、GS基因mRNA表达量变化和基因碱基序列。结果表明,杂交后代通过籽粒蛋白质含量的连续定向选可获得超亲变异系,籽粒蛋白质积累量与基因型紧密相关;灌浆过程中籽粒GS活性呈单峰曲线变化,籽粒蛋白质含量与籽粒GS活性密切相关,而且籽粒GS活性也能产生超亲变异;在灌浆过程中籽粒蛋白质含量不同的亲本及超亲变异系籽粒GS1.3和GS2基因的mRNA表达量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即随灌浆进程mRNA表达量逐渐增加,到抽穗后15~20d表达量最高,随后逐渐下降,呈单峰曲线变化;GS1.3和GS2基因mRNA表达量与籽粒蛋白质含量关系密切,GS基因mRNA表达量高的基因型籽粒蛋白质含量也高,而且超亲表达;尽管不同品种GS1.3和GS2基因碱基序列保守性很高,但不同品种水稻GS1.3和GS2基因的碱基序列和蛋白质氨基酸序列并不完全一致,存在着个别碱基不同的基因多态性,品种间有性杂交后代在基因分离和稳定过程中通过碱基的替换仍然能发生碱基的随机性变化及三联体密码和氨基酸的变化。  相似文献   

13.
为筛选适宜海南紫长茄嫁接砧木品种,试验以长丰2号紫长茄作为接穗以及从越南和海南本地采集的7个野生茄子为砧木,进行不同砧木对茄子嫁接成活率、形态学性状、果实性状、产量以及抗病性等方面的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砧木对茄子接穗的嫁接成活率、形态学指标、果实性状、产量和抗病性方面均存在着显著差异性;保亭7号和越南野茄作砧木表现为嫁接亲和性高、果形好、产量高、抗病性强、综合性状优,适合作为茄子嫁接砧木在海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小麦三个品质性状微量检测方法的应用与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晓  李曼  江伟  朱冬梅  高德荣 《麦类作物学报》2014,34(12):1651-1655
为探讨小麦育种中简单、可行和高效的品质选择指标,给小麦品质改良提供借鉴,对蛋白质含量、籽粒硬度和SDS沉淀值在本单位育种中的应用效果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籽粒硬度在不同基因型间的变异系数最大,在不同栽培条件和不同年份表现稳定,是有效、可靠的选择指标;SDS沉淀值与蛋白质含量、籽粒硬度均呈极显著正相关,在基因型间的变异较大,可作为一个能反映总体品质水平的选择指标;蛋白质含量在基因型间变异系数小,受环境影响大,用于早代选择效果不理想。品质育种中可根据籽粒硬度和SDS沉淀值进行初步选择。  相似文献   

15.
小麦粒重和籽粒蛋白质含量的父、母体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普通小麦及硬粒小麦栽培品种与蛋白质含量高的六倍体及四倍体育种系间的杂交,对籽粒蛋白质含量和粒重的遗传进行了研究。所有高蛋白育种系都是四倍体野生二粒小麦(Triticum turgidum var.dicoccoides)的后裔。所有杂交都是在低蛋白和高蛋白基因型间进行的,并且对所有组合都进行了正反交;有些杂交是在相同倍体水平的基因型间进行的,有些则是在六倍体和四倍体间进行的。测定了同一个穗子上的自交和杂交籽粒之粒重和蛋白质含量。也测定了相同倍性水平(四倍体或六倍体)间所有F_2代的平均粒重和籽粒蛋白质含量。在两种倍性水平下,F_1代的粒重和籽粒蛋白质含量与其母本自交籽粒的相近,这表明在这2个性状上均存在着较大的母体效应。F_2代的粒重接近于粒重大的亲本,而其蛋白质含量接近中亲值。通过对多数正反交杂种的比较,发现有轻微迹象表明籽粒蛋白质含量存在细胞质遗传效应。种间杂交(六倍体与四倍体组合)产生了粒重大幅度降低而蛋白质含量变化不大的皱缩籽粒。与自交籽粒相比,六倍体母本植株上皱缩的杂种籽粒之粒重比四倍体母本植株上的降低得更多。文章还讨论了籽粒的不同组织在决定粒重和蛋白质含量方面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土壤培养条件下,研究缺硼对不同硼效率甘蓝型油菜品种及其相互嫁接植株下部叶片硼及其它矿质养分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缺硼条件下,硼高效油菜品种青油10号(QY10)下部叶片硼含量最高,低效品种Bakow(Ba)最低,嫁接植株介于高效品种与低效品种之间。推断甘蓝型油菜下部叶片硼含量受根系(砧木品种)和地上部(接穗品种)共同影响。硼对油菜下部叶片其它矿质元素影响的受控部位不完全相同,缺硼对氮、磷、钙和锌的影响主要取决于地上部,与根系关系相对较小,对钾的影响主要由根系决定,而对镁、锰、铁、铜的影响不明确,可能受地上部和根系共同控制。  相似文献   

17.
不同砧木对海南油茶嫁接成活率和苗木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越南油茶(海南种源)、油茶‘岑软2号’(广西种源)、油茶‘湘林XLC15’(湖南种源)和高州油茶(广东种源)种子的芽苗为砧木,海南省新认定油茶新品种‘海油1号’春梢为接穗,研究4种砧木对其嫁接成活率、嫁接苗生长及养分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以越南油茶为砧木嫁接成活率最高,达95.0%,以油茶‘湘林XLC15’为砧木嫁接成活率最低,仅为50.0%;以越南油茶为砧木的2年生嫁接苗苗高、地径和总鲜重均为最高,分别达到50.75 cm、5.19 mm和38.64 g,其次为‘岑软2号’,高州油茶最低;不同砧木嫁接的苗木根冠比大小依次为高州油茶油茶‘湘林XLC15’越南油茶油茶‘岑软2号’;以越南油茶为砧木的嫁接苗叶片叶绿素含量最高,平均值达77.58,最低为‘湘林XLC15’;以越南油茶为砧木的嫁接苗总氮含量、总磷含量和总钾含量均最高,分别为849.23、667.58、532.98 mg。综合评价结果表明以本地越南油茶做砧木最适宜于‘海油1号’油茶的嫁接育苗,其次为油茶‘岑软2号’。研究结果为海南特色油茶的良种壮苗培育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8.
以超高产大豆品种为砧木嫁接不同年代育成品种,旨在明确超高产品种砧木对农艺性状的影响,从而揭示根系改良在大豆育种中的重要作用。以来自相同的祖先亲本(Williams和Amsoy)且地理纬度相同的美国俄亥俄州和中国辽宁省不同年代育成的代表性大豆品种为接穗,分别与超高产大豆品种辽豆14和中黄35进行嫁接,成熟期测定植株农艺性状。结果表明:嫁接处理对大豆品种的农艺性状存在显著影响。自身嫁接的植株与不嫁接植株相比,其农艺性状没有显著变化。与品种自身作砧木的植株相比,嫁接到超高产品种辽豆14或中黄35砧木上时,不同年代育成品种的株高、主茎节数、分枝数等性状没有显著变化,但单株荚数、百粒重、粒茎比和单株粒重会显著提高。其中,与品种自身作砧木的植株相比,嫁接到超高产品种砧木上,共同亲本、俄亥俄中期、辽宁中期、俄亥俄当代、辽宁当代的大豆品种单株产量分别提高了4.5%、6.9%、9.4%、15.7%、19.9%。由此说明,根系改良会带来大豆品种产量的大幅度提高。  相似文献   

19.
为了解大麦籽粒及苗粉中蛋白质含量的差异,以242份大麦为材料,研究了不同基因型大麦籽粒及苗粉蛋白质含量的差异。结果表明,大麦籽粒蛋白质含量高于20%的有7份,含量低于10%的有7份,含量中等的有228份;大麦苗粉蛋白质含量高于33%的品种有8份,含量低于20%的有24份,含量中等的有210份。青稞的蛋白质含量较高;分蘖期大麦苗粉可作为高蛋白饲料。大麦籽粒和苗粉蛋白质含量相关系数为0.461,达极显著水平(P0.01)。  相似文献   

20.
马铃薯育种的进展常受开花较少和座花率较低的影响,尤其是两个不同倍性水平材料间进行杂交,这种影响更为显著。本文对如何延长花的寿命的若干方法进行了讨论,包括番茄砧木上嫁接马铃薯接穗;双重嫁接;种植在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