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通过对曹妃句滨海盐渍土原土改良绿化技术的研究,探索滨海盐碱地绿化技术与模式。主要研究内容包括四大部分:分析曹妃甸滨海地区原始生态环境特点及盐碱地的形成和分类;探索原土绿化的防盐排盐控盐工程技术;盐渍土改良技术研究;积累盐碱地栽植和养护管理技术及次生盐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2.
滨海泥质重盐碱地综合改良与植被构建关键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实现滨海泥质重盐碱地低成本原土直栽绿化的目的,筛选出适应冀东滨海地区生态环境、耐盐能力较强的绿化植物品种65个;明确了17种绿化植物的存活阈值及耐盐阈值;加入磷石膏0.45%(2.0 t/666.67 m2)、半腐熟玉米秸秆肥5 cm(33 m3/666.67 m2),混入0~40 cm土层,以提高黏土的通透性;冬春季节地表覆盖粉碎秸秆5.0~10.0 cm抑制返盐;在盐碱含量较高的地块可先种植盐地碱蓬吸盐、降盐;在淡水资源匮乏的地区可利用咸水结冰淋洗盐碱。通过上述措施的综合应用,有效地解决了滨海泥质重盐碱地改良的技术难题,实现了滨海泥质重盐碱地低成本原土直栽绿化。  相似文献   

3.
通过白蜡大乔木容器苗与土球苗在经过改良的曹妃甸工业区重盐碱地原土上直栽对比试验,探索曹妃甸地区淤泥质重盐碱地低成本造林绿化方法。结果表明,容器苗的胸径增长量和新梢增长量总体略低于土球苗,但相差较小,而存活率可达95%以上,远高于土球苗,满足城市园林绿化工程苗木成活率要求,能初步解决曹妃甸地区淤泥质重盐碱地绿化成本过高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曹妃甸滨海盐碱地园林绿化技术模式进行研究,总结出曹妃甸盐碱地绿化工程技术三大模式,分析了滨海盐碱地绿化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解决方案,对盐碱地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曹妃甸滨海盐碱地园林绿化技术模式进行研究,总结出曹妃甸盐碱地绿化工程技术三大模式,分析了滨海盐碱地绿化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解决方案,对盐碱地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6.
从新疆引进唐古特白刺(Nitraria tangutorum),在黄河三角洲滨海盐碱地上进行人工种植,研究其适应性和在滨海盐碱地上的耐盐能力及对滨海盐碱地的生态作用.结果表明,唐古特白刺在黄河三角洲滨海盐渍土上的耐盐能力为1.5%,对滨海盐碱地有明显的改良作用.  相似文献   

7.
围绕滨海区设施农业生产及盐碱地高效利用需求,开展滨海重盐碱地设施原土改土降盐关键技术研究,旨为滨海重盐碱地设施果蔬原土生产提供技术支撑。在含盐量15~20 g/kg的滨海盐碱土壤,通过暗管埋设参数优化、改土物料配施、淡水洗盐方式研究,形成了深层暗管排盐+耕层改土降盐+表层滴灌淡水洗盐的设施原土综合降盐技术,可使0~40 cm土层降盐70%以上,耕层土壤含盐量降至3 g/kg以下,实现了滨海重盐碱地果蔬设施原土直接生产。  相似文献   

8.
以盐地碱蓬为主要研究对象,结合珠海的实际情况和盐渍土特点,开展耐盐碱碱蓬对珠海农发中心实验大棚盐碱地的生态修复探索性研究,最终探讨盐地碱蓬是否适合广泛应用于本地及周边盐碱地的生物修复。为实现滨海盐碱土的改良打下基础,为盐碱地的生物修复和农林业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
黄金海岸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具有丰富的野生盐生植物资源,研究其应用对滨海盐碱地改良与植被恢复具有重要意义.以保护区内野生盐生植物资源调查为基础,筛选出20种具有较高生态价值的野生盐生植物,并对其生态特性及绿化应用进行了深入分析,为滨海的生态恢复与绿化建设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0.
<正>9月20日,由省农科院滨海农业研究所承担的"农田改土培肥与高效施肥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滨海重盐碱地治理与利用示范"课题在曹妃甸召开观摩会。省渤海粮仓项目管理办公室负责人郑彦平研究员、技术研发课题负责人及技术骨干、项目办成员参加了观摩会。与会代表观摩了滨海所综合试验站和曹妃甸新城天旭生态农业园区的植物耐盐鉴定、土壤质量提升、节水控盐、植物改土降盐等关键技术研发核心试验田,其中曹妃甸天旭千亩生态园示范区地块整治前为  相似文献   

11.
滨海泥质重盐碱地区土壤含盐程度高、土质改良难度大,适生植物种类少,成为制约滨海地区生态环境绿化、美化及生态植被修复的最主要障碍。芙蓉葵具有耐盐碱、耐涝、观赏价值高等特点,是滨海盐碱地环境美化、生态植被修复的优良品种。为规范芙蓉葵在滨海盐碱地区的栽植技术,依据国家和行业标准,结合滨海地区的生态条件,对土壤和地下水调查、土地整理与改良、淡水洗盐、种苗准备、栽植技术及栽后养护等技术环节提出具体要求。该规程(DB 13/T 2649—2018)对河北滨海泥质盐碱地区芙蓉葵的大面积推广应用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2.
本文通过多年来对塘沽滨海重盐碱地工程造林绿化成活率的调查对比、分析及研究论证,较全面地阐述了重盐渍土工程造林成活状况早期诊断方法与综合治理措施,对今后重盐碱地绿化、提高苗木成活率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3.
<正>5月24日下午,在河北会堂二楼电视电话厅,滨海所所长刘善资与澳大利亚阿德莱德大学马汀·瑞德教授签署了"围绕环渤海盐碱地改良利用示范基地建设"开展合作研究的技术合作协议。该合作项目是"河北省引智共建蓝天计划"的内容之一。5月28日,澳大利亚阿德莱德大学马汀·瑞德教授来滨海所访问,重点察看了"河北滨海现代农业科技示范成果转化基地"、"滨海淤泥质海岸带原土绿化综合示范基地"及"渤海粮仓建设工程现  相似文献   

14.
黄河三角洲濒临渤海,土壤含盐量普遍较高,土壤结构性差,生态环境脆弱,极大地限制了该地区土地资源的有效利用和生态建设。针对黄河三角洲地区的实际情况和滨海盐渍土特点,依托山东无棣野外基地,开展耐盐植物繁育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并提供一种施工效率高、管理使用方便的,近海滩涂盐碱地高羊茅草的栽培绿化技术和白刺资源品种选育及栽培利用技术。  相似文献   

15.
田菁的耐盐能力及其对滨海盐渍土的改良效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研究田菁的耐盐能力及其对滨海盐渍土的改良效果,分别进行了田菁盆栽、田间耐盐试验及其对滨海盐渍土的改良效果试验。结果表明,田菁的耐盐能力在6 g/kg左右,耐盐极限为10 g/kg左右;种植田菁能有效降低土壤含盐量,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提高土壤全氮、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  相似文献   

16.
江苏沿海滩涂盐碱地拥有亚洲最大的海岸滩涂湿地,具有调节气候、减缓风暴潮灾害和净化环境等功能。耐盐植物在盐渍土的开发利用、维持生态平衡方面一直起着重要作用,其生态环境价值不可低估。分析了江苏沿海滩涂耐盐植物研究方向,主要包括:耐盐植物种质创新与新品种选育、耐盐植物良种快繁技术研发与专业化生产、耐盐植物困难立地栽培关键技术的研发与集成、海岸带复合农林系统经营技术、江苏滨海盐土特性及改良利用技术研究、耐盐植物加工产品的研发与开发应用等。  相似文献   

17.
<正>为加强中美盐碱地改良与利用方面的学术交流,8月25日,应河北省农科院滨海所邀请,美国北达科达州立大学戴维德(David)、汤姆(Thomas)两位盐碱地改良专家以及美国十方国际公司总经理王卫平、河北中友机电设备有限公司董事长李满友一行7人在省农科院王慧军院长、外事处孙凤国处长的陪同下到滨海所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活动。上午,专家团一行先后参观了"河北滨海重盐碱土原土绿化美化综合示范基地"、"渤  相似文献   

18.
滨海盐碱地生态修复效果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解决滨海盐碱地生态环境脆弱、已有生态修复措施耗费大、植被成活率低问题,通过原土改良、乡土耐盐碱植物不同形式的栽植、养护,分析和评价不同改良方法对滨海盐碱地的生态修复效果。结果表明,通过场地平整、深耕晒垡、增施有机肥、中耕通气、浅耕均匀等改良措施,能够使0~60cm土壤的理化性状明显改善,土壤全盐平均降低0.088%;在原土改良基础上栽植植被,相同养护模式下柽柳栽植区全盐平均降低0.33%,翅碱蓬栽植区全盐平均降低0.204%,柽柳与翅碱蓬混合栽植区全盐平均降低0.36%;单一栽植柽柳,在不同养护方式下,未养护区全盐平均升高0.031%,未起到改良效果,常规养护区全盐平均降低0.33%,优化养护区全盐平均降低0.47%。由此可见,土壤结构的改良、植被的选择、种植层次设置、管理养护等措施对滨海盐碱地原土生态修复效果明显,可以在当地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关于河北省滨海盐碱地城镇绿化的思考与建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国内外盐渍土分布情况,对我国盐渍土改良技术方面的动态进行了介绍,提出了在盐碱地区进行城镇绿化应树立的基本观点,并针对河北省域内盐碱地现状,提出了通过筛选并推广应用耐盐碱植物,采取适当的工程措施,采取合理的养护管理技术等综合手段来提高盐碱地地区的绿化效果,更好地改善盐碱地的生态环境条件。  相似文献   

20.
沧州市地处河北省东部,濒临渤海,土质盐碱。土壤类型为滨海盐土或潮土,1m3土体平均含盐量在0.1%~0.4%,高者可达1%~2%。该区自然条件极差,绿化难度很大。提高滨海盐碱地区绿化效果,可运用农业、生物、化学、水利等多方面的技术措施,特别是运用科技手段,努力培育适应盐碱地生长的良种绿化苗木,具有事半功倍,一举多得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