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3 毫秒
1.
高等教育正处于从大众化向普及化转变的过渡过程,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结构和质量都面临着更新、更大的挑战和发展机遇。反思传统人才培养模式的不足之处,提出新工科背景下的"适应学生个性化发展的卓越人才培养模式",区别于传统人才培养,该模式提倡"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中心、适应学生个性化发展",从个性化人才培养目标、多元培养基地建设、丰富培养内容、灵活考评机制等方面对模型的优点和要求进行阐述,并设计出具有可操作性的适应学生个性化发展的卓越人才培养模式用于指导实践。  相似文献   

2.
傅志强  高志强 《农业工程》2019,9(6):112-115
以培养复合应用型人才为目标,在人才培养体系构建、人才培养制度建设以及人才培养工作制度等方面进行了系列改革,通过遴选组建农村区域发展专业春耘现代农业实验班进行实践探索。结果表明,模式改革在学生实践技能、创新创业意识、德智体美劳等方面成效显著,特别是协同培养和“管理学+农学”双学位培养模式在复合应用型人才培养过程中作用尤其突出,可资借鉴。   相似文献   

3.
高峰  夏庆锋  肖扬 《南方农机》2024,(2):192-195
【目的】探索建立一种高质量的机械电子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促进无锡产业发展。【方法】课题组以无锡学院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地方本科高校机械电子工程专业传统人才培养模式的短板,确定了新工科背景下机械电子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目标,构建了“四位一体”的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主要包括“思政文化+传统文化+专业课程”的人才培养专业文化建设、“案例化教学+本科生导师制+毕业设计双导师制”的课程体系改革、“‘鱼池’教学法+专业学科竞赛+企业项目实训+行业技能证书”的教学方法建设以及“内培外训基础师资+外引挂职双师师资+外聘外协企业师资”的师资队伍建设。【结果】“四位一体”的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能够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和工程综合素质,可为机械工程专业学位硕士点申报及无锡学院升格大学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4.
笔者针对目前应用型本科机械专业培养模式中存在的问题,引入OBE教学理念,从市场需求明确了人才培养目标,并以培养目标为导向设置项目课程群的教学体系,同时以学生为中心改革创新创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紧紧围绕着培养目标,探索出一套基于OBE理念的机械专业应用型本科人才的培养模式。教学实践表明,该培养模式应用于教学中,机械专业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学习能力和综合素质都有了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5.
傅志强  高志强 《农业工程》2019,9(5):102-105
以培养拔尖创新型人才为目标,在人才培养体系构建、人才培养制度建设以及人才培养工作制度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改革,通过遴选组建农学隆平创新实验班进行实践探索,结果表明,模式改革在学生科研素养、创新意识和德智体美劳等方面成效显著,特别是协同培养和连续培养在拔尖创新型人才培养过程中作用尤其突出,可资借鉴。   相似文献   

6.
屈贤 《湖南农机》2016,(12):104-105
为提升学生就业能力与岗位适配性,研究P-CDIO工程教育理念与创新创业教育模式相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针对现代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结合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的就业特点,设计P-CDIO理念下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方案,分析课程体系、教学模式、学生学习模式、考核方式等内容,以提升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与可持续发展能力.  相似文献   

7.
刘海燕 《河北农机》2019,(10):62-62
程序设计是理工科普遍开展的一门基础专业课。为了更好地服务于学生的专业技术能力和提高教学目标的具体化、精准化、实用化,引进产出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从产出教学是什么,为什么我们要引入产出导向教学,怎样引入产出导向教学和要达成的教学目标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8.
职业院校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合格的技能型人才,而通过竞赛可以让学生得到充分的锻炼。"以赛促学、以赛促教"教学模式,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到充分调动,学生专业技能和教师综合能力同时得到提升。此模式有助于技能型人才培养和学校综合实力的增强。  相似文献   

9.
王海平  金燕 《南方农机》2023,(7):159-163+170
【目的】高职本科“4+0”联合培养模式,是一种跨越高职和普通本科的联合培养模式,在高职本科“4+0”联合培养模式下,应达到出于高职而高于高职的目标,培养的技术工程师和现场工程师,既要做到技术理论基础强,也要实现实践技能及应用能力强。【方法】课题组以“4+0”机械电子工程专业高职本科联合培养模式为例,从专业设置、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师资队伍、人才评价体系等方面进行了探索和实践,以期培养学生的专业知识、职业技能及综合素质,寻求该培养模式从试点探索到稳步发展的有效途径。【结果】高职院校与本科院校共同制定人才培养计划、人才培养方案和人才培养目标,可以发挥双方的办学优势,协调提升育人质量。【结论】高职本科“4+0”联合培养模式是我国现代职教体系贯通培养中最新的培养模式,它在传统教学模式的基础上进行了创新性改革,有效促进了职业教育和本科教育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依托行业的开放教育办学具有其优越性,开放教育的办学定位决定了依托行业办学的必要性。是"以服务为宗旨,以行业为导向,走校企合作的发展道路"的需要;是人才培养模式、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需要;是加强实践教学,提高学生能力的需要;是促进职业教育与终身教育接轨的需要。  相似文献   

11.
在我国发展现代农业的背景下,农业类院校学生的培养对于我国农业以及社会的发展起到决定性的作用,如何培养高素质的农业人才成为我国社会关注的焦点之一。校企合作是人才培养的新模式,在加强学生理论学习的同时,对于学生的实践能力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该文选取农业院校水土类专业为研究对象,详细探讨校企合作模式中的问题,期望能够为我国农业院校水土类专业人才培养起到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2.
张永红 《湖南农机》2012,39(3):204-205
当前物流从业人员中70%以上是具体操作型岗位,这一特点决定了需要大批操作型人才.根据用人单位人才需求制定培养计划,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和素质为核心,利用学校和企业的教育资源,实行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以及科技开发有机结合等特点.  相似文献   

13.
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是我国高校的一项重要工作,对学生的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该文对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平台的建设背景、建设思路、建设内容和特色等方面进行了分析,以期对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创业实验区建设的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4.
朱梅  刘晓丽  周婷  谢传流 《农业工程》2021,11(1):108-111
结合当前高校工科人才培养的新要求、新标准,从加强课程思政教育与实践教育两个方面对安徽农业大学农业水利工程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了修订。新修方案贯彻教书与育人理念,融合课程思政,且突出强化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通过对人才培养方案6个方面的具体修订,探索教学科研型本科院校农业水利工程专业应用型、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新方法、新模式,为农业工程类人才培养方式方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陆飘飘 《湖南农机》2016,(2):103-104
计算机专业与其他专业相比,对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要求较高,所以要提高计算机专业学生的总体水平,最重要的就是改变办学理念和教学模式。工厂化教学模式能够使学校与工厂进行“零距离”的接触,让学生贴近工厂实际的运作情景,从而培养学生的综合技能,使学生适应工厂对人才的需求。  相似文献   

16.
李国秀  刘颖沙  刘伟 《农业工程》2021,11(9):107-111
专业技能的培养是职业院校专业人才培养的重点。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技能人才的培养,应以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典型工作岗位的人才需求和工作过程为导向,厘清质检人才技能培养的目标要求,明确专业技能训练的内容,建立科学合理的考核评价体系,采取适应专业人才培养的培训模式以及行之有效的训练方法和措施,从而构建起一套完备的质检人才技能培养体系,才能强化学生专业核心技能的培养,有效提升专业技能人才培养质量,更好地满足行业、企业对农产品质检人才的需求。   相似文献   

17.
王胜海 《湖南农机》2011,(5):188-189
职业学校要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指导思想,把学生的生存和发展作为学校工作的最高价值取向,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通过实施"安心、素质、评价"工程,建设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的环境,为国家和社会培养更多更好的高技能人才。  相似文献   

18.
吴茂华 《湖南农机》2012,(7):178-179
当前,随着社会对技能人才和高素质劳动者的迫切需要,职业教育办学规模逐年扩大,学生数量增加。作为中职学校的班主任,应该从重塑学生的自信心,热爱每一个学生,爱字当头,严格为先,班级管理层次化几方面入手,做好班级管理工作。  相似文献   

19.
郑素芳  谭捷 《湖南农机》2016,(2):123-124
基于民办高校会计专业的职业胜任能力培养,围绕企业人员、授课教师和在读学生展开调查。通过调查获取会计专业毕业生的职业能力需求和民办高校的人才培养现状。通过对比分析人才需求与人才培养现状,提出民办高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的改进方案。  相似文献   

20.
杨德强 《湖南农机》2007,(9):68-68,75
思想道德素质是现代人才素质的重要内容,是大学生应当具备的基本素质,做为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高等院校,应当把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培养放在教育工作的重要位置。因此,在新时期下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者要准确把握当前大学生的思想特点,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多方面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