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06 毫秒
1.
于宁乡县龙田镇月塘村选择生长健壮、结实正常的10年生香榧实生植株作为观测对象,对香榧果实生长发育规律进行观测,结果表明:香榧果实发育过程历时16个月,跨越2个年度,果实的生长变化曲线呈"S"形;当年6月初到12月末果实生长很缓慢,12月中旬到翌年2月末生长极其缓慢,至翌年3月果实开始膨大,从4月末到7月中旬进入快速生长...  相似文献   

2.
为了筛选出适合在遂昌县香榧雄树采穗圃中嫁接的香榧雄树优株枝条,以1#、2#、3#、东白湖4个香榧雄树优株为试材,采用随机区组设计的方法,对接后2 a的主枝长度、新梢生长量和新梢杈枝数量指标进行比较,试验结果表明:2#香榧雄树优株明显优于其它3个优株,其主枝长度64.40 cm、当年新梢生长量33.07 cm,与生长最差...  相似文献   

3.
诸暨市共有香榧古树群188个,面积1147.9hm^2,有香榧古树40356株。调查发现并确认了规模最大、最古老的香榧古树群,同时也发现了树种组成复杂的、原生性较强的榧树群落。  相似文献   

4.
景色秀美的岩泉,位于闽赣交界处的黎川县,森林覆盖率高达98.6%,保存着一片古老的森林,繁衍、生息着众多的珍稀动、植物,风光瑰奇令人向往,是武夷山脉的璀璨明珠,是“京福”高速公路旁的耀眼“翡翠”!岩泉,珍稀植物的乐土。在岩泉有国内罕见的成片古香榧群落,这种国家二级保护的珍贵树种,在岩泉就有6448株,五百年以上的古香榧树就有上千株,其中最大的一株高21米,胸径1.5米,葱郁苍劲。世界上濒临灭绝的古老树种、国家一级保护树种香果树,在岩泉生长旺盛,最大的高达32米。我国特有的珍贵树种、国家一级保护树种伯乐树,在岩泉成片生长。国家一级…  相似文献   

5.
香榧的栽培及抚育管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香榧,是我国的珍稀干果,主要生长在长江以南的安徽、浙江等省,其中以安徽太平香榧、浙江枫桥香榧(果)等最负盛名。香榧寿命长、经济效益高。一、树种特性香榧为常绿乔木,雌、雄异株,雌树4月中下旬开花,6~7月  相似文献   

6.
香榧树系雌雄异株植物,雄株树势庞大而不会结果,往往被任意砍伐利用,而致雄株越来越少,雌花授粉不足,造成香榧产量下降。因此,充分利用现有少数雄株的花粉,对周围无雄株的香榧雌树进行人工辅助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武夷山野生香榧资源调查,基本摸清了武夷山境内野生香榧自然分布状况及生态环境持征。主要分布在星村镇桐木村、上梅乡岭山村、金竹村,岚谷乡岭阳村、吴屯乡上村村等5个乡镇,海拔均在580m以上。桐木村和上梅乡的香榧群落胸径分布220cm以内,集中分布在30~60cm,占51.91%;吴屯乡和岚谷乡的香榧群落主要集中在胸径20cm以下,占60.71%。说明香榧群落的更新能力强,群落还比较年轻。本文明确了香榧种质资源在武夷山的自然分布状况,分析了古树群衰退原因,提出了产业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8.
"彼美玉山果,粲为金盘实。"被宋代大诗人苏东坡誉为"金盘实"的玉山果,也许有人感到陌生。其实,它就是浙江、安徽、江西、江苏、福建等省常见的香榧子。湖南新宁、宁乡县也有出产。香榧又称玉榧、细榧、榧树。"东坡居士"要称它为玉山果,则是因为江西玉山县所产香榧比较出名之故。但是真正著名的香榧品种却是浙江的枫桥香榧和安徽的太平香榧。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香榧林施有机肥试验得知:绿肥、认证有机肥、菜饼和菌肥4种肥料均能有效地促进香榧的新梢生长,其中,菜饼和菌肥的效果最好,安全性高;认证有机肥肥效快,但要严格掌握施肥时间和肥距,否则会产生肥害;绿肥肥效较慢,且生产管理成本较高。对于10年生香榧林,菜饼和认证有机肥的最佳施肥量分别在4~5kg/株和6~7kg/株。  相似文献   

10.
正兰田村地处江西省奉新县西部,这里群山环抱、山峦叠翠、茂林修竹、古木参天、气候宜人。村范围内100年以上古树达百余株,主要树种为红豆杉、香榧、枫香、柏木、香樟、松树等,大多零星分布于村旁宅边。其中500年以上古树4株,红豆杉2株树龄分别为800年、1000年,古柏1株850年,香榧1株500年。兰田村赵家组的古树群落呈带状、块状分布,连片面积2公顷,主要为红豆杉,树龄均达百年以上。赵家组斜坡地村旁的  相似文献   

11.
磐安县香榧栽培历史悠久,资源丰富。2002年和2003年6—10月,作者对磐安县香榧的种质资源及自然分布进行了调查,将全县香榧的品种类型资源分成长榧类、圆榧类两大类,主要有细榧、大香榧、丁香榧、獠牙榧、大圆榧、中圆榧、小圆榧7个品种(或类型),主栽品种是细榧,其余属自然类型;论述了几个主要品种(或类型)的经济性状,同时提出了加强对磐安县香榧种质资源保护,大力发展、推广细榧这个优质品种,合理开发利用其它自然类型等发掘利用建议。  相似文献   

12.
多伦县沙地云杉混交林物种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多伦县沙地云杉林3条样带的群落调查数据为基础,研究了沙地云杉混交林的物种组成结构,分析了3个典型群落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的物种多样性。结果表明:沙地云杉混交林植物种类丰富,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共有植物71种,群落垂直结构分层明显;多伦县沙地云杉与白桦混交林物种多样性较丰富,在群落梯度上,群落Ⅰ为52种,群落Ⅱ为45种,群落Ⅲ为47种,物种丰富度指数大小顺序为群落Ⅰ>群落Ⅲ>群落Ⅱ;群落的物种多样性指数变化规律大致相同,均为草本层>灌木层>乔木层;3个典型群落的物种均匀度指数变化规律基本一致,为乔木层最大,灌木层其次,草本层最小。通过对多伦县沙地云杉混交林物种多样性的研究,为加强沙地云杉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和经营管理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采用内生菌常规分离法从云南榧的新鲜茎与叶中分离得到10株内生真菌和5株内生放线菌,通过滤纸片扩散法研究了内生菌对小麦雪腐病菌、辣椒炭疽病菌、三七丝核病菌等10种植物病害病原真菌的抑菌活性。结果显示,云南榧内生真菌粗提物对10种植物病原真菌具有较广泛的抑制作用,其中,菌株TY3对棉花枯萎病菌具有较强的抑菌活性;菌株TY7对辣椒炭疽病菌、三七丝核病菌及番茄灰霉病菌具有较强的抑菌活性。5株内生放线菌中,菌株FTY1、 FTY5、 FTY7无抑菌活性,而菌株FTY2对10株植物病原真菌均表现出了较强的抑菌活性, FTY6对辣椒炭疽病菌、棉花枯萎病菌、梨黑星病菌表现出了很强抑菌活性。该实验结果为云南榧内生菌的进一步开发利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4.
于宁乡、湘乡、道县选择18、19、21年生的马尾松人工中龄林,对其间伐与施肥效应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间伐与施肥1年后,缩短了轮伐期1~4年。宁乡试验点胸径平均增长了2.26 cm,较对照的增长量大1.89 cm,平均增长率达15.44%;单株材积平均增长了0.023 2 m3,较对照的增长量大0.014 8 m3,平均增长率达19.72%;单位面积材积平均增长了0.267 5 m3/667 m2,较对照的增长量大0.256 1 m3/667 m2,平均增长率达2.82%;胸径增长量和单株材积增长量均以保留密度为50株/667 m2的处理最大,而单位面积材积增长量则以保留密度为70株/667 m2的处理最大。湘乡试验点的单株材积增长显著,平均增长率达62.65%;道县试验点的单位面积材积增长显著,平均增长率为5.29%。差异显著性检验结果是:密度、施肥方式和区组间的胸径增长量均存在极显著差异,同时,密度×施肥方式和施肥方式×区组对胸径增长的交互作用也达到了极显著;单株材积增长量在密度间的差异达到了极显著;单位面积材积增长量在施肥方式间的差异极显著。  相似文献   

15.
为了解高温干旱对毛竹林下植被数量特征、群落结构变化特点的影响及群落演变趋势,对2013年安吉县高温干旱受灾毛竹林林下植被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受高温干旱灾害影响的毛竹林的林下植被以喜阳类植物为主,平均盖度达0.95,物种丰富度为44,高度达1.20 m;而未受灾毛竹林的林下植被以喜弱光或喜阴类植物为主,平均盖度为0.72,物种丰富度为42,高度仅为0.66 m;受灾毛竹林一般位于立地条件较差的地区,经营效益低下,且受灾后毛竹林的自然恢复速率缓慢,而林下植被的自然生态恢复能力较强,并有较快地从低矮阴性或喜弱光的草灌逐渐向高大喜阳的乔灌木演化的趋势。  相似文献   

16.
因石林县处于喀斯特地貌区域,多种保护植物生长在恶劣的环境中,采取措施保护珍稀植物物种具有紧迫性和潜在价值.以查阅相关资料、咨询和访问、普遍调查与典型重点调查相结合等调查方法,对石林县境内的珍稀植物进行现状调查.结果显示,石林县境内国家重点保护植物和其它珍稀植物共24种,其中属国家重点保护的有17种.针对石林县珍稀植物现状,提出编制濒危珍稀植物名录,建立自然保护区,建立珍稀植物栽培基地等珍稀植物保护建议.  相似文献   

17.
通道万佛山丹霞地貌森林植被调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线路调查和样地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对通道县万佛山丹霞地貌区的森林植被进行了详细的调查研究。植物种类多,本区有维管束野生植物189科602属1297种(含变种);古老残遗性强,特有种类多,区系成分具有明显热带特征,而且密集度很高;珍稀濒危种类多,兰科植物种类多等特点。  相似文献   

18.
四川省北川县小寨子沟保护区内分布有槭树科植物1属,13种,两亚种1变种,占全国槭树科植物种类的11%,占四川省槭树科植物种类的36%。其中,中国特有种13种,四川特有种3种,属于资源较丰富的地区。在对小寨子沟槭树科植物资源进行实地调查、整理和分析的基础上,对其开发利用价值进行了简单的评价,并建议要加强对野生资源保护、加强引种驯化及选种育种和槭树科植物资源综合开发利用,以丰富四川绿化景观树种。  相似文献   

19.
伊犁河流域红果小檗资源现状与开发潜力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伊犁河流域红果小檗的资源分布及生长条件等的综合调查表明,红果小檗在伊犁河流域的资源非常丰富,主要分布在海拔高度560~1 250 m的河岸低阶地、河漫滩、河岛和低山沟谷地带、阳湿地带灌木林中,生长在中性—碱性(pH 8.09~8.74)、有机质含量丰富、大量元素含量较高的中度盐渍化松软土壤中,其在该流域的总面积约有866 km2以上,海拔高度650~980 m的地带,该植物大片群生,分布最为密集,海拔高度980~1 250 m及650 m以下的地带,该植物小片块生,分布比较稀薄;特克斯河上游到了海拔1 305 m以上流域及昭苏县未见该植物。指出了红果小檗灌木林在伊犁河流域药用植物保护中的重要地位,提出了药用植物林资源的有效保护和综合开发利用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