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以湖南省会同县炼山造林后4个不同年龄杉木人工林为对象,采用空间代替时间的方法,研究了炼山造林后杉木人工林林下植被多样性变化规律。结果表明:4个不同年龄杉木人工林林下植被多样性丰富,总物种数达到167种,分属于65科,127属;4个年龄阶段林下植被物种总数分别为74、85、76、68,草本的总数量在3 a时就达到最大值,平均高到7 a时,达到最大值;灌木的株数密度在7 a达到最大,随后开始降低,平均高则随林分年龄的增加而增大;林分中藤本的数量基本不变。随着林分年龄的增加,林下植被的物种相似性指数相对降低;菝葜Smilax china、狗脊蕨Woodwardia japonica、广东蛇葡萄Ampelopsis cantoniensis的重要值在所有样地中均大于5,是会同县杉木人工林的常见植物种;3 a时,五节芒Miscanthus floridulus的重要值最大,17a以后,杜茎山Maesa japonica和五叶地锦Parthenocissus quinquefolia的重要值最大。不同年龄阶段林下植被群落的Simpson指数在不同生活型中存在一定差异,灌木呈下降趋势,草本则表现出先升高后降低的特点,藤本波动较为明显,先降低后升高最后又降低。Pielou均匀度指数在藤本中变化较大;灌木Pielou均匀度指数在恢复初期增加,7 a时达到最高,随着林木分化和物种竞争,灌木均匀度下降;草本Pielou均匀度指数在炼山造林后17 a时达到最高,随后开始降低;表明炼山造林后杉木人工林群落的物种演替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因此,炼山造林和幼林抚育时,建议多采用穴状整地和除草,以保持杉木人工林林内物种多样性。  相似文献   

2.
杉木高效经济生态型造林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许忠坤 《湖南林业》2009,(10):24-24
长期以来,杉木造林方式一般采用1年生裸根苗。为了尽量减少裸根苗造林的缓苗期,促进幼苗生长,造林前对林地往往都进行炼山、垦复,造林后须对幼林进行多次抚育,劳力消耗多,造林成本高。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环保意识越来越强,全垦整地造林、全垦抚育方式容易造成水土流失,传统的造林技术已不符合当下社会发展要求,造林技术必须创新。  相似文献   

3.
以3种造林方式(18 a杉木林下套种闽楠、闽楠纯林、闽楠与杉木混交林)营造的闽楠试验林为对象,分析造林2 a后幼林生长情况,利用Win-RHIZO根系分析系统比较不同造林方式闽楠根系性状的差异。结果表明:杉木林下套种闽楠的平均地径、最大冠幅、苗高、枝下高、单株总根长、总表面积、根系总体积、根深和平均根幅均最大,依次为11.60 mm、61.33 cm、115.56 cm、32.42 cm、1269.13 cm、376.75 cm^2、9.32 cm^3、47.50 cm、48.42 cm;3种造林方式下闽楠单株根总长度均在根系直径0 mm4.5 mm、0.5 mm-2的林下套种方式最适合闽楠生长。  相似文献   

4.
对杉木、红锥造林,采用纯林、混交造林试验,经过几年的经营管理,抚育施肥、除草,其林木生长良好.试验结果表明:杉木红锥混交林的林木生长量平均树高、胸径、树冠,比杉木、红锥纯林的林木生长量分别平均树高大9.8%、10.3%,胸径粗11.7%、13.8%,树冠大13.3%、19%,郁闭度大28 6%、12 5%.  相似文献   

5.
峦大杉引种造林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峦大杉经 12a的引种造林试验表明 :1年生苗平均高 2 0 5cm ,平均地径 0 37cm ;造林后第 12a林分平均树高 10 4~11 1m ,胸径 13 5~ 14 1cm ;造林初期生长缓慢 ,树高在第 2a后、胸径在第 4a后年生长量与本地杉木无显著差异 ;12年生的纯林与混交林树高、胸径值差异不显著 ;育苗与造林技术均容易掌握 ,具有重要的引种价值。  相似文献   

6.
开展了近自然造林与规则造林的成本研究。结果表明:近自然造林园单位面积造林和抚育成本40 950元/hm~2,低于规则造林园的成本42 172.5元/hm~2;前者造林密度约为后者的3倍,林地郁闭快,充分发挥生态效益早。因此,近自然造林优于规则造林,是一项值得推广的实用技术。  相似文献   

7.
胡伟青 《防护林科技》2010,(2):23-24,54
对广东省九连山林场于2004年春季在不炼山的情况下采用酸枣、火力楠、木荷等乡土阔叶树种营造的混交林,5 a后进行调查并分析。结果表明,采用不炼山的生态造林模式,其造林效果较好,表现为:以阔叶树为主的乔木层已覆盖了全部林地,灌木层也生长良好,生物多样性保护完好,很快形成了较稳定的复层结构。  相似文献   

8.
单一树种造林的优缺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单一树种造林,实际上也被称为“纯林”,它是与“混交林”相对而言的。单一树种造林,有其自身的优势。成林后一般只形成单层林,生态关系比较简单,林分群体只有种内个体之间的竞争,通过抚育间伐即可解决个体之间的矛盾。因此,单一树种营林,从造林设计到栽植、抚育、主伐更新等技术措施都比较简单。单一树种造林,林木的生长通常也比较稳定,单位面积上目的树种产量一般较高,能够一次性提供同一树种较多的林产品。因此,在我国植树造林过程中,有些主要树种,如落叶松、杨树、杉木、毛竹、油茶及果树等多开展单一树种营林。但是,单一树种造林也存在…  相似文献   

9.
对杉木、红锥造林,采用纯林、混交造林试验,经过几年的经营管理,抚育施肥、除草,其林木生长良好。试验结果表明:杉木红锥混交林的林木生长量平均树高、胸径、树冠,比杉木、红锥纯林的林木生长量分别平均树高大9.8%、10.3%,胸径粗11.7%、13.8%,树冠大13.3%、19%,郁闭度大28.6%、12.5%。  相似文献   

10.
尾巨桉不炼山造林技术与增产效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尾巨桉不炼山造林技术研究表明:不炼山造林可使58 t·hm^-2(鲜重)采伐剩余物逐步转化为有机肥,造林当年可郁闭成林;1.5 a时,平均胸径、平均树高基本与炼山造林持平;5.5 a时,平均胸径、平均树高、单株材积和林分蓄积均高于炼山造林,但未达到显著差异,保存率低于炼山造林,主要原因为林木后期生长快,导致风折风倒。不炼山造林人工费比炼山造林增加30.7%-42.1%,采伐剩余物保留成本21.0-28.8元·t^-1。5.5 a时,因增产而增收的是营林成本增加的2.8-3.8倍。推广尾巨桉不炼山造林应重点抓好7个关键技术环节。  相似文献   

11.
为筛选出适宜在福建杉木中心产区推广的杉木良种,选择5个杉木良种(福建尤溪第2代种子园实生苗、福建洋口第2代种子园实生苗、广西融水第1代种子园实生苗、洋020无性系组培苗、福建沙县本地种源实生苗),在福建农林大学莘口教学林场开展不同杉木良种、不同坡位造林对比试验,造林后12 a对不同杉木良种林分的生长情况进行调查.结果 ...  相似文献   

12.
五道沟林场沙荒地造林及林下物种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揭示木兰围场五道沟林场沙荒地造林技术效果,以油松、樟子松和黄柳恢复植被为研究对象,对3种栽植苗木成活率、树高、地径、冠幅以及恢复植被林下物种多样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3种苗木成活率均在98%以上,且长势良好;植被恢复林内灌木以黄柳和苦参为主,草本植物主要为1a生和多年生草本植物;2016年灌木和草本植物优势度指数分别是2015年的0.54和0.77倍;2016年草本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是2015年的0.69倍;2016年灌木和草本植物的辛普森多样性指数、均匀度和丰富度指数均大于2015年。  相似文献   

13.
在福建省南平峡阳国有林场选择20地位指数级、29 a生第1代杉木人工林建立固定标准地并调查其生长量,随后采伐,设置5种不同立地管理措施进行试验并营造第2代杉木林,开展杉木人工林连栽后的生产力变化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加倍保留采伐剩余物处理的8 a生2代杉木林生长最好,平均胸径、平均树高、平均立木蓄积生长量分别为13.01 cm、9.20 m、16.23 m3/(hm2.a),而炼山(火烧采伐剩余物)处理的生长最差,其生长量分别为11.68cm、8.61 m、11.61 m3/(hm2.a).炼山处理的8 a生杉木林立木蓄积生长量分别为不炼山(保留采伐剩余物)和加倍保留采伐剩余物处理的90.03%和71.50%,但各处理杉木生长量均无显著差异.8 a生第2代杉木林立木蓄积量与采伐前的第1代的无显著相关,但与第1代的地位指数有极显著的正相关.  相似文献   

14.
林有乐 《福建林业科技》2004,31(3):31-34,49
通过2003年干旱对1~3年生杉木幼林生长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2003年的杉木造林成活率、1~3年生杉木地径和树高当年生长量显著低于降水量正常的年份(2000~2002年)。干旱期间1年生杉木林平均造林成活率为81 5%,下降11 5%,平均地径当年生长量为0 70cm,下降54 3%,平均树高当年生长量为0 53m,下降36 4%;2年生杉木林地径和树高当年生长量分别下降38 8%和34 2%,3年生杉木林地径和树高当年生长量分别下降36 0%和43 1%。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不同坡位7年生杉木纯林生长的调查与研究,结果显示:坡位对杉木纯林各生长指标均有显著影响;林分的平均胸径、树高、冠幅、枝下高、平均单株材积、单位面积木材蓄积量等生长指标一致表现为下坡位>中坡位>上坡位。坡位间以胸径和树高差异最为显著,下坡位林分平均胸径达到10.59 cm,高出中坡位的11.6%,高出上坡位的20.0%;下坡位林分平均树高为7.25 m,高出中坡位的16.7%,高出上坡位的25.4%。下坡位林分的单位面积木材蓄积量要远远高于中坡位和上坡位的,下坡位林分的单位面积木材蓄积量分别高出上坡位的75.1%,中坡位的44.8%。  相似文献   

16.
杉观混交林中杉木和纯林杉木生长特点差异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何宗明  杨玉盛  郑志平 《林业科学》2001,37(Z1):126-130
通过对杉木观光木混交林杉木与纯林杉木生长特性的比较分析,结果表明10a生前混交林杉木与纯林杉木树高生长比较接近.10 a生后直至27 a生混交林杉木树高生长始终大于纯林杉木.混交林中杉木在与观光木的竞争中始终处于优势地位,因此它的胸径、材积生长始终比纯林杉木大.4~11a生时纯林杉木种内竞争比较激烈.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以广东省龙眼洞林场在1989年种植的红锥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对不同海拔高度和造林密度下红锥近20年生长量进行分析和统计,以期得出红锥人工林适宜的海拔高度和最佳造林密度。结果表明:不同海拔高度对红锥人工林生长量影响较小,在0-300 m的海拔高度内,红锥人工林的胸径、树高和蓄积量等差异不显著;不同密度对其生长有显著影响,综合分析得出该地区红锥的最佳造林密度为800株/ hm2。  相似文献   

18.
闽东高海拔山地地形因子对杉木人工林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陆继策 《福建林业科技》2006,33(2):120-122,128
应用地形5个因子在2个水平下的正交试验设计方法,系统分析了闽东高海拔山地14年生杉木人工林生长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影响杉木人工林胸径、树高的各地形因子的重要程度依次为:坡形>坡位>坡向>海拔>坡度,影响杉木人工林冠幅的各地形因子的重要程度依次为:坡形>坡位>坡向>坡度>海拔,影响杉木人工林枝下高的各地形因子的重要程度依次为:坡形>坡位>海拔>坡向>坡度。坡形对杉木人工林胸径、树高和枝下高影响显著,坡位对杉木人工林树高影响显著。影响杉木人工林生长的最重要地形因子是坡形,其次是坡位,坡向、海拔和坡度(在45°以内)对杉木人工林生长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19.
对福建省浦城县36a生栓皮栎人工造林效果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栓皮栎人工林具有较高的林分生产量,林分总生物量达266.560t/hm~2,乔木层为257.149t/hm~2;林分平均树高20.4m,平均胸径19.5cm,蓄积量达201.87m~3/hm~2。与杉木人工林相比,栓皮栎人工林具有良好的土壤结构和较强的养分供应能力。其表层土壤>0.25mm水稳性团聚体含量比杉木人工林高9.99%,土壤有机质含量比杉木人工林高0.695%。栓皮栎人工林还具有良好的水源涵养能力,林分总持水量比杉木人工林高10%。  相似文献   

20.
不同密度杉木幼林系统生产力和生态效益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方奇 《林业科学》2000,36(Z1):28-35
杉木幼林系统是由4个不同密度级处理系列小区组成,栽植密度为1665、3330、4995和6660株/hm^2(以下分别用A、B、C和D代替)。这些小区土壤质地及地形别无二致,都是用1年生实生苗1987年春天定植。8年生时调查了这些幼林系统林木生长、冠层厚度、枝下高以及生态效益等。随着密度由A增加到D:平均胸径生长量从8.1cm降到6.6cm;平均树高生长量由5.9m降至5.4m;平均冠层厚度自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