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本文作者介绍了永新县苦瓜瓜实蝇发生危害情况、发生的主要原因及发生特点,并从农业防治、生物防治、物理防治、毒饵防治及药剂防治等5个方面对苦瓜瓜实蝇提出了防控对策,以期为苦瓜瓜实蝇的防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介绍了瓜实蝇的发生原因,并从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等方面总结了其防治技术,以期为瓜实蝇的发生与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王顺党 《云南农业》2008,(12):15-15
瓜实蝇为双翅目实蝇科,别名针蜂、瓜蛆等,主要危害苦瓜、冬瓜、南瓜、黄瓜、丝瓜等瓜类作物,其中在苦瓜上危害尤其重,防治不及时几乎绝收,在德宏以前少量发生,2007年在栽培的苦瓜上危害严重,产量几乎减少了近一半,近年来瓜实蝇已成为德宏苦瓜生产的主要虫害之一,严重影响着苦瓜的产量与品质。瓜实蝇的防治用常规杀虫药效果不是很理想,要综合利用各种防治措施进行防治。  相似文献   

4.
为摸清广西丝瓜实蝇的发生规律和综合防治方法,通过田间调查和田间悬挂昆虫物理诱黏剂的方法,明确了广西丝瓜瓜实蝇的方法发生规律和危害特点,提出了包括农业防治、性诱杀、药剂防治以及套袋保果等防治丝瓜瓜实蝇的综合防治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5.
瓜实蝇是一种世界性的检疫性害虫,严重危害瓜类蔬菜和水果的品质与产量。近几年瓜实蝇在宁乡县苦瓜上为害越来越严重,严重影响该县苦瓜产业的发展。2015年和2016年采用引诱剂和黄板监测了宁乡县苦瓜园区瓜实蝇成虫发生动态,同时结合套袋技术监测了瓜实蝇幼虫发生动态,以期明确宁乡县瓜实蝇在蔬菜类瓜果上的发生规律,为瓜实蝇的预测及后期综合防控提供参考。结果表明:宁乡县苦瓜园区瓜实蝇成虫始见期发生在6月上旬,高峰期年际变化较大,但主高峰期集中在9月中旬,结束期多发生在10月中旬左右。  相似文献   

6.
长阳县瓜类等种植面积逐年增加,瓜实蝇危害日趋严重。简述了长阳县瓜实蝇的发生现状及生活习性,并介绍了7种常用的综合防治技术,以期为今后防治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为了探索防治瓜实蝇危害的绿色防控措施,在大棚与露地甜瓜栽培模式下,综合比较了瓜实蝇诱剂、黄色诱虫板、套袋等不同处理对瓜实蝇的防治效果,结果显示,使用瓜实蝇诱剂+黄色诱虫板的处理诱捕瓜实蝇效果最佳;采用套袋对控制瓜实蝇危害有很好的效果,套袋与不套袋对产量有明显的影响,但瓜品质之间没有差异。建议生产应用上结合使用瓜实蝇诱剂+黄色诱虫板,同时采用套袋技术防治瓜实蝇。  相似文献   

8.
瓜实蝇为双翅目实蝇科害虫,主要为害瓜类作物,以幼虫在瓜内取食瓜肉,造成幼瓜提前脱落和烂瓜。邵东市2010年首次在瓜类蔬菜上发现瓜实蝇为害,近年来邵东市瓜实蝇发生特点表现为外地输入物种,发生面积大,分布广,为害严重,其成虫个体随营养的丰歉而变化,田间成虫峰次明显,世代重叠严重,且不同瓜类品种发生差异明显。介绍了瓜实蝇绿色防控技术,充分利用农业的、物理的、生物的、化学的措施综合防控,控制瓜实蝇成灾,确保瓜果产品质量安全。  相似文献   

9.
吴浩  柳凤  何衍彪  李国平 《安徽农业科学》2012,(30):14788+14836
从瓜实蝇实验种群的建立、瓜实蝇种群生态学、瓜实蝇种群遗传分化和瓜实蝇相关基因的克隆4个方面对瓜实蝇种群生态学及分子生态学研究进展进行了总结,并对瓜实蝇的生态控制进行了展望,为更有效地防治瓜实蝇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0.
对潞西市芒果园实蝇的发生种类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发现了3种实蝇,即橘小实蝇、瓜实蝇和南瓜实蝇,并提出了防治此虫的综合措施.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元谋冬早蔬菜病害发生频繁,作者通过5年的调查和试验,摸清了冬早蔬菜病害的种类.对番茄晚疫病,黄瓜霜霉病,辣椒疫病,菜豆锈病等主要病害的发生特点,危害,进行了研究,提出了冬早蔬菜病害的防治要点.  相似文献   

12.
描述了农作物药害的常见症状,分析了农作物发生药害的原因,针对药害发生原因,提出了防治对策,以期为农作物生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分析了近年来清流县芋田斜纹夜蛾重发原因,并针对其发生与危害特点,提出加强测报工作、开展农业防治、诱杀防治及化学防治等治理防控措施,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互助农田渠道冻害原因及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互助县农田渠道遭受冻害的原因,结果表明,因为在封冻季节进行冬灌和座低水灌溉,导致水渠产生冻胀损害,并提出了农田渠道防止遭受冻害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山东梨树病虫害种类的调查研究,分析了近些年来山东梨树病虫种群的发生动态和演变原因,提出了树体保健为主导、综合管理为关键、精准测报为前提、化学防治为补救的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16.
皖南单季稻区二化螟发生特点及其回升原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90年代后期 ,二化螟发生出现了明显的新特点 :回升势头猛、发生型改变、发生期异常等。对皖南单季稻区历年二化螟发生情况进行分析认为 :7、8月份高温 ,主防农药品种防效下降 ,秋播免 (少 )耕面积扩大以及种植业结构调整 ,作物多元化是导致二化螟危害势头回升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7.
2009年隆安县春防猪瘟抗体水平监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掌握春季猪瘟集中免疫效果,于2009年4月随机采集了隆安县部分猪血清,以正向间接血凝方法(HA)检测猪瘟免疫抗体,结果表明,隆安县各乡镇散养猪的猪瘟免疫抗体水平不均衡,免疫效果差距明显,而规模猪场依然存在疫情隐患;猪瘟免疫抗体效价分布出现2个极端,抗体效价≤1:2的占26.8%,1:256的占25.1%,整体免疫效果较差。并通过分析免疫质量不佳的原因,对今后提高猪瘟免疫抗体水平的应对措施进行探讨,为有效防制猪瘟发生与流行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张蓉  王生荣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17):7879-7880
[目的]探索蒲公英锈病的发生规律,寻求最佳的病害防治措施。[方法]对甘南玛曲不同季节和不同海拔的蒲公英锈病发生情况进行初步调查,对其病害症状进行描述,对病原进行鉴定,并对冬孢子的形态进行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镜表面超微结构拍照。[结果]蒲公英锈病的病原菌为山柳菊柄锈菌,冬孢子双胞,表面光滑。地形对蒲公英感病率有影响,随着海拔的升高,蒲公英锈病发病率和病情指数呈明显降低趋势。海拔每升高100m,其发病率和病情指数分别平均降低17.6%和16.2%。较高的温度、湿度和光照条件可以促进蒲公英锈病的发生与蔓延。[结论]该研究为蒲公英病害致病机理的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园林植物白蚁防控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危害园林植物的白蚁种类、来源及易发原因,概述了园林植物白蚁防控技术,如化学防治技术、物理防治技术及生物防治技术等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20.
40多年来,棉盲蝽在江苏沿海棉区经历了加重发生、大发生、治理下降、稳定发生和恢复上升等5个阶段的演变;分析了导致多年来棉盲蝽发生演变的主要因素有耕作制度、作物布局、栽培方式、生态环境、防治水平和气候条件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