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正地膜辣椒套种糯玉米栽培模式是一种全新的立体化种植模式,促使两种农作物在生长过程中对光热资源有效利用,能够有效提升作物单位面积生产率,确保广大农民增产增收,是现代化农业发展的重要方式。本文主要对此项书进行探究,旨在为栽培活动提供参考依据。1品种选取地膜辣椒套种糯玉米栽培新技术在实际应用之前需要选取种植品种,辣椒品种可以选取江蔬2号,糯玉米可以选取中糯1号。2种植带型地膜辣椒套种糯玉米种植带型选取中可以应用畦沟栽培,  相似文献   

2.
近几年,结合我地实际摸索并总结西瓜~辣椒~糯玉米套种连作栽培模式,西瓜~辣椒~糯玉米套种连作具有互生互利性,改变作物生长的环境,提高作物的抗病能力,座果率明显提高,减少农业成本,品质优,增产增效显著,是一项投入不高、又能最大限度地挖掘农业生产潜力的技术,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3.
<正>辣椒与玉米组合套种是非常好的套种模式。其好处在于病虫害少、灌水相同、营养互补、涝害减轻、日灼降低。玉米最好选用糯玉米或甜玉米,辣椒选耐旱和耐荫的品种。春栽辣椒播种时间为上年的10月,或次年2、3月,搞好种子消毒和土壤  相似文献   

4.
随着生态农业的普及发展,近年来广西北部湾沿海地区充分利用当地冬季温、光、水资源优势,积极发展冬种辣椒套种春糯玉米。这种生产模式使农作物病虫害减少,减少用药成本,产品质量安全得到保证,并获得钱粮双丰收,经济效益显著,现将有关栽培技术要点介绍如下。1.套种方法。辣椒于  相似文献   

5.
随着生态农业的普及发展,近年来广西北部湾沿海地区充分利用当地冬季温、光、水资源优势,应用“养猪-沼肥-辣椒-糯玉米-水稻”模式,积极发展冬种辣椒套种春糯玉米。一般每亩辣椒产量1800—2500千克.产值2500-3500元;鲜嫩糯玉米产量700千克,产值800元;水稻产量500千克,产值800元。全年每亩产值4100~5100元,扣除成本后,每亩纯收入3100-4100元。这套生态  相似文献   

6.
<正>随着农业现代化的不断发展,农业科技进步改变了传统农业种植模式,也出现大批的新型农业经济体和新型的农业种植模式,间作套种可充分利用光热、土地资源,提高复种指数,又可实现共生期间水、肥共享,达到节约成本的效果。在馆陶县研究试验了几种粮棉菜间作套种模式,其中以玉米—结球甘蓝—辣椒间作套种收益较高,该模式亩产鲜食糯玉米穗约800个(市场价高)、结球甘蓝约1000千克、辣椒约2000千克,亩收入8000元,具体技术如下:  相似文献   

7.
地膜辣椒套种糯玉米技术是一种高效的栽培种植技术,在空间上有效利用了这2种农作物对光源和热源的吸收和利用,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土地的利用率,进而提升了农作物的生产率,是现代化农业技术高效发展的重要方式,并且有效提高了农民的有效收益。相关研究也是证实了此项技术的应用成果,基于此,文章主要从地膜辣椒栽培技术要点和糯玉米栽培技术要点这2个大的方面作了简要的分析,旨在为相关研究人员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8.
分析了糯玉米与紫薯套种的优点,并总结糯玉米套种紫薯的高产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9.
礼县花椒和辣椒套种技术,就是在幼龄花椒园或覆盖率低的花椒园套种辣椒,充分利用土地资源,达到“以短养长”,增加农民产业收入,做到花椒和辣椒同步发展,这种“双椒”套种模式是礼县近年来探索出来的一种新型栽培技术。当前,“双椒”套种模式在礼县已经进行大面积推广,本文针对礼县地区的自然地理条件进行了分析,阐述了礼县花椒套种辣椒技术,并针对礼县花椒套种辣椒的病虫害防治技术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10.
在不影响辣椒产量的前提下,适当套种甜玉米,可为辣椒遮荫调温,减轻辣椒日灼病、病毒病的发生;同时可增收甜玉米嫩鲜穗6 000~7 500 kg/hm~2,产值9 600~10 500元/hm~2。本文从选种、育苗、整地施肥、移栽及套种布局、移栽后管理等方面总结了辣椒套种甜玉米露地栽培技术,并分析了其产生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以期为水月镇辣椒套种甜玉米生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目的]筛选适宜糯玉米种植的密度。[方法]选用金糯628作试验材料,设置37 500、45 000、52 500、60 000株/hm~24个处理,分析糯玉米的穗部性状、农艺性状。[结果]种植密度影响糯玉米的穗长、果穗率、经济效益等,种植密度在52 500株/hm~2时,合格果穗率、一级果穗率较高,经济效益高。[结论]在糯玉米的种植过程中,应采用合理的种植密度,以提高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2.
对紧凑型耐密植糯玉米育种的理论基础、理想株型的要求及育种方法进行了系统综述,提出了基于紧凑型耐密植糯玉米种质创新、种质新类群建立及自交系选育的3种类型杂种优势利用模式。  相似文献   

13.
2005年在郑州对糯玉米品种“郑黑糯1号”分6个不同密度进行试验,通过对不同密度的生育期、株高、鲜果穗性状与品质、鲜穗产量、干籽产量分析比较,结果表明:若以收获鲜穗为目的,郑黑糯1号适宜种植密度为6~6.75万株/hm2;若以收获干籽为目的,适宜种植密度为6.75~7.5万株/hm2,为该品种大面积推广应用提供了一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
石彩糯1号糯玉米不同种植密度试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2008年在石家庄对糯玉米品种"石彩糯1号"分7个不同密度进行试验,通过对不同密度的株高、穗位、鲜果穗性状、产量、效益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表明:若以收获鲜穗为目的,石彩糯1号适宜种植密度为4.50万~5.25万株/hm^2。该研究结果为今后大面积推广应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
梅丽 《农学学报》2015,5(4):10-15
为筛选出适合延庆地区种植的鲜食玉米新品种,2013年对11个鲜食玉米品种的生育期、经济性状、抗性、品质、产量等各项指标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糯玉米播种至采收95~96d,甜玉米播种至采收86~90d。糯玉米“京科糯569”和甜玉米“京科甜533”综合表现突出,“京科糯569”鲜穗产量20700㎏/ hm2,商品穗产量17250㎏/ hm2;“京科甜533”鲜穗产量13400㎏/ hm2,商品穗产量13070㎏/ hm2。“京科糯569”抗性、株型均较对照理想,“京科甜533”穗型一致、排列整齐,没有秃尖,籽粒鲜亮,二者品质综合得分均较高,优于目前常规种植的“京科糯2000”和“京科甜183”,可作为替代品种在今后示范种植。  相似文献   

16.
通过研究忻州市糯玉米的种植、加工、销售等发展现状及优势,指出糯玉米产业普遍存在的缺少龙头企业、加工产品类型较少且质量不一、市场开发不够、品牌意识不强等问题,针对性地提出大力推进政府对于糯玉米产业的扶持、充分发挥专业协会的中介和纽带作用、加大宣传、打造品牌等促进忻州市糯玉米产业发展的对策及建议,为忻州市乃至山西省产业结构调整及农民增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在忻州忻府区与定襄县进行甜糯玉米“甜糯182号”复播微型大白菜种植模式试验并采用“科技+合作社+企业”的合作模式。通过这种模式种植农民收益约9.7万元/hm2,平均增收6.3万元/hm2(与单茬种植甜糯玉米比较),大大地提高了农民的收益,为农民增产增收提供了一个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8.
糯玉米的生育特点与优质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糯玉米为玉米属的一个亚种,系隐性基因(wx)控制,营养价值高,种植效益好,用途广泛,经济效益高。采用优质高产栽培技术,提高糯玉米的产量和品质,对提高种植者和加工者的经济效益,满足市场需求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密度对鲜食糯玉米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试验设2000,2500,3000,3500,4000和4500株/666.7m^2共6个密度,研究密度对鲜食糯玉米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密度处理间产量差异达极显著水平,品种间产量差异达极显著水平。在低密度稀植条件下,糯玉米双穗率较高,但第二果穗易出现畸形,难以形成有效产量。在高密度条件下,糯玉米产量较高,但果穗短,秃顶长,商品外观性差。在适宜密度条件下,叶面积指数(LAI)动态变化合理,既能保证糯玉米取得高产,又能保证糯玉米果穗加工或鲜食要求。  相似文献   

20.
采用密度和施氮量两个因子对鲜食糯玉米果穗主要营养成分进行了裂区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随种植密度的提高,粗蛋白含量显著降低、粗脂肪含量显著增加,总糖含量显著降低,但对淀粉、粗纤维和还原糖含量影响不大;随施氮量的增加,粗蛋白、粗脂肪、粗纤维含量极显著提高,淀粉、总糖和还原糖含量极显著下降。供试品种在攀西及类似地区以8.25万株/hm2的种植密度,并配合300 kg/hm2的纯氮施用量有利于提高鲜食糯玉米鲜穗营养价值,同时注意小喇叭期以前确保土壤的适宜墒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