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芝麻是淮北平原传统的经济作物,面积约280万亩,占全国芝麻生产面积的五分之一,对发展我国芝麻商品生产颇为重要。为此,中国农科院油料作物研究所,1983—1984年在安徽省临泉县设科研基点,针对本地区芝麻生产中主要问题,如旱涝频繁、土壤瘠薄、品种混  相似文献   

2.
丘陵红壤地区秋芝麻产量低而不稳的主要原因是土地瘠薄,耕作粗放,无灌溉条件,少施肥或不施肥,重茬,品种质量差。为探索秋芝麻的增产措施,1985年在波阳县中部的珠湖、团林、四十里街、双港四个主产乡进行试验示范。土壤以低丘岗地红壤为主,旱地面积占耕地的58.8%。秋芝麻的主要轮作方式是小麦—春大豆—秋芝麻,主要品种为波阳黑芝麻,一般年份亩产25—35公斤,半年可达40—45公斤,歉年仅10—15公厅。  相似文献   

3.
芝麻并不是一种低产油料作物,在1981年以前就报道过2.5吨/公顷(折合166.7公斤/亩)的芝麻高产纪录。近年来,我国芝麻科技工作者在芝麻高产栽培上取得了较大突破。1984—1988年,中国农科院油料研究所、安徽省临泉县农技中心、河南开封地区农科所等单位相继在小面积上实现亩产150公斤。1990年,河南省农科院芝麻研究中心许昌农场  相似文献   

4.
青枯病是芝麻和花生的重要病害之一。为探索合理的轮作防控模式,运用青枯雷尔氏菌(Ralstonia sola⁃ nacearum)抗利福平标记菌株JXS02-L土壤接种,测定菌株在芝麻、花生、甘薯、大豆、玉米和小葱等6种作物根际土 壤和根部的定殖与消长动态,分析了不同轮作模式对芝麻/花生青枯病发生程度的影响。结果表明:播种后3w,6种 作物根际土壤菌量均低于初始接种菌量;播种后6 w,芝麻、花生、甘薯根际土壤菌量已上升至初始接种菌量水平 (3.20 ×106~4.93×106 CFU·g-1),之后菌量持续上升,大豆、玉米根际土壤菌量则持续下降;播种后12 w,大豆、玉米根 际土壤菌量比芝麻、花生、甘薯根际土壤菌量低4个数量级,小葱植种后6 w~12 w,均未检测到病菌。播种后3 w~ 12 w,芝麻、花生和甘薯根部菌量持续上升,大豆和玉米根部菌量先升后降;至播种后12w,大豆和玉米根部菌量比 芝麻、花生和甘薯根部菌量低5个数量级,小葱根部则始终未检测到病菌。芝麻-大豆-小葱-芝麻、芝麻-大豆-玉 米-芝麻2种轮作模式芝麻青枯病病情指数比芝麻-花生-甘薯-芝麻轮作模式分别降低19.95%、12.87%;花生-大 豆-玉米-花生轮作模式花生青枯病病株率比花生-芝麻-甘薯-花生轮作模式降低11.63%。本研究结果对于了解 青枯雷尔氏菌的生态多样性,以及指导青枯病的科学防控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我国是一个芝麻生产国,芝麻生产有悠久的历史,但由于栽培技术落后,产量一直较低。要提高单产水平,研究芝麻营养生理是一项重要工作。1979—1980年,我们研究了芝麻营养器官和生殖器官之间氮素营养的相互关系,品种类型间氮素营养的特点,产量与需氮量的关系以及施氮肥增产的其他生物学特性。这项试验研究的结果,关于氮肥的增产效应,同我们1974—1977年施肥技术研究所得的每斤纯氮增产芝麻种子5斤左右的结论,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6.
<正> 前言土壤中的微量元素是指含量很低的化学元素,一般含量为百万分之几到十万分之几,最高不超过千分之几。研究结果表明,土壤中微量元素除了有生物学意义以外,常有一定的特殊意义。生物必须的微量元素,一般有B、MoMn、Zn、Cu等,土壤中微量元素含  相似文献   

7.
襄樊地区是我国芝麻生产的重要基地之一。该区芝麻病害种类多达13种,但最重要的是枯萎病和茎点枯病。这两种病害常年导致芝麻减产1—3成。因此,发掘抗源、培育抗病品种是当前急待解决的重要课题。为此,我们于1983—1986年,在本区开展了以芝麻品种资源抗枯萎病和茎点枯病为主的鉴定工作。  相似文献   

8.
采用二次回归旋转组合设计,以芝麻亩产量和亩盈亏为目标函数,以种植密度,氮磷肥施用量为决策变量,建立了芝麻高产高效益栽培模型。结果表明:淮北芝麻主产区中低产土壤增施肥料,尤其是磷肥增产显著。豫芝4号耐肥性较差,其经济施肥的基本原则是增磷控氮。亩产75公斤且经济效益较高的栽培方案是:每亩10000—12000株,亩施尿素10—15公斤,过磷酸钙30—40公斤。  相似文献   

9.
第二次全国芝麻学术讨论会,于1989年10月24—27日在我国瓷都景德镇市召开。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主办了此次讨论会。来自芝麻生产区的9个省、市的代表  相似文献   

10.
1985年,分析了大面积生产调查和高产试验示范结果,发现夏芝麻单位面积经济产量同生物学产量相关程度较低。许多田块芝麻植株虽然高大,但是始蒴部位太高,植株果轴短,蒴果稀,蒴果少,经济产量低。尤其夏播芝麻,生育季节短,前中期因高温高湿,植株生长发育快,后期又易受低温阴雨影响,植株中上部蒴果质量差,产量低。因此,1985—1986年,我们从播期、密度、施肥量、施肥方法、防病保叶和植物生长调节剂等方面研究芝麻群体的调控方法和效果,形成了配套的芝麻促控栽培技术。1987—1988年在试验示范的基础上,又进行芝麻库源关系的研究,进一步明确了促控能培条件下芝麻的形态指标及生理参数。  相似文献   

11.
土壤速效磷含量的丰歉是土壤肥力的一个重要因素。在土壤缺磷或含磷量低的情况下,芝麻生长代谢中碳水化合物、蛋白质和脂肪的转化都会受到阻碍,致使植株矮小、开花结实少,种子产量和含油量都明显降低。根据我们在缺磷土壤上进行磷肥施用技术研究的结果,采用下述三种方法增施磷肥,具有普遍促进芝麻生育和提高单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镁是芝麻生长发育中所需的重要微量元素之一。当土壤缺镁时,芝麻叶片变黄,叶脉间出现网状黄斑,影响生长,造成产量下降。本文探讨了在施用钾肥的基础上,施镁(Mgso4)对芝麻生长发育,产量及其品质的作用,旨在为生产上施用镁肥提高芝麻产量和品质提供依据。1.基本情况供试品种圆叶青,三龄麻。试验于1993年在玩江莲子塘鱼塘村进行。试验地为第四纪红土母质发育的熟红土,土壤肥力中等,有机质为26889八g,全氮、全磷、全钾分别为1.09、041、1.509八g;速效氮、磷、钾分别为103·l、4·7、121·gmg/kg试验在二麻、三麻中进行,施用…  相似文献   

13.
1981年国际粮农组织向我国提供了亚非拉等六个国家的芝麻品种48份,1983年美国加州大学教授Yermanos邮送给我国的美国芝麻品种27份。1982年起相继开展此项研究。现将2-3年来国外芝麻品种在武汉地区的生育特性、经济性状、产量及抗性表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4.
为探讨胡椒园土壤、根系和叶片的中微量元素含量与连作年限、产量、品质和根际土壤微生物区系的关系,选取连作12、18、28和38 a的胡椒园,测定土壤、根系和叶片中Ca、Mg、B、Zn、Fe、Mn等中微量元素的全量含量,分析其随种植年限增加的变化规律,并探讨土壤中微量元素与胡椒产量、品质和土壤微生物区系的相关关系。研究发现,长期连作的胡椒园土壤Ca、Mg含量显著降低,B、Zn、Fe表现出不同程度的降低;土壤Ca、Mg含量与根际土壤细菌菌门相对丰度关系密切,而B、Fe含量与胡椒产量和品质以及Actinobacteria、Ascomycota、Verrucomicrobia菌门相对丰度显著或极显著相关。连作胡椒长期定位施肥等原因会造成土壤中微量元素含量降低,因此生产中应注意中微量元素肥料的平衡施用。  相似文献   

15.
在《江西土壤微量元素含量与分布研究》基础上,针对我省存在大面积缺钼土壤的状况及花生单产低的实际,1984—1985年,我们在全省范围内组织花生施钼协作网,开展了花生施用钼肥的试验、示范和大面积推广应用,并对花生施钼技术与品质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6.
复合肥中的微量元素能保证农作物产量和品质的提高。预计农业对微量元素的需求量将逐年增加,在复合肥中会占60~70%。因此,在各种土壤—气候条件下,对富含微量  相似文献   

17.
芝麻土壤施镉的小区试验结果表明,土壤中镉低于1.2ppm有增产作用,高于2.0ppm则产生危害,土壤镉含量与芝麻籽粒产量和生物学产量符合一元二次方程。芝麻减产15%的土壤镉临界浓度为16ppm,籽粒镉含量达到食品卫生标准的土壤镉临界值为0.6ppm。植株镉累积系数为:根(1.13)>茎(0.84)>叶(0.45)>籽实(0.23)。大田植株镉累积系数为:根(1.35)>茎(0.61)>叶(0.39)>籽实(0.28)。芝麻年吸镉率为土壤镉的0.157%。  相似文献   

18.
亚热带低山区是我国茶园的主要分布区域,微量元素对茶叶的品质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研究其空间变异特性是实现低山茶园精确管理的基础。利用地统计学、主成分分析方法对四川蒙顶山茶园土壤微量元素空间变异性、影响因素及多元素综合制图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蒙顶山茶园土壤四种微量元素的空间变异具有相似性。四种元素均为指数模型,步长间距为120 m时变程为206~1860m,铁、锰和锌均具有中等程度的空间相关性[C0/(C0+C)值在25.1%~49.6%之间],锰和铜在NE111o方向上具有相似的各向异性特征,铁和锌则具有各向同性的趋势。(2)主成分综合制图较好地反映了微量元素分布的总体规律。两种主成分均具有较明确的物理意义,其插值图体现了微量元素特性沿坡面方向的带状变化特点,与半方差函数分析的结果完全吻合。(3)土壤条件对蒙顶山茶园土壤微量元素影响较大,而坡度是影响土壤微量元素空间分布形态的主要地形因素。  相似文献   

19.
老参地、农田地连续移栽人参实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和大多数植物一样,人参存在着难以解决的不能重茬和连作的问题,笔者通过土壤杀菌、土壤复菌、在土壤中增加微量元素等综合性处理试验,找到了解决问题的关键,本文介绍老参地、农田地移栽人参的研究结果。  相似文献   

20.
本文对较为普遍发生的芝麻黄化型病害分离物YS—I进行了初步病原鉴定。该分离物浸染芝麻引起叶片多角型黄斑黄化,植株不能正常开花结实。摩擦接种YS—I能够侵染7科9种植物,局部侵染苋色藜、千日红、蚕豆;系统侵染油菜、百日菊等。该病毒能够由桃蚜以非持久方式进行传播。病毒在芝麻病组织汁液中存活期2天,钝化温度55℃,稀释限点4×10~(-1)。提纯病毒为弯曲线状粒体,大小约为15×810nm。血清学上该病毒与芜菁花叶病毒密切相关,与花生条纹病毒、大豆花叶病毒和黄花叶病毒不相关。在TuMV株系鉴别寄主上,YS—I与引起芝麻矮化坏死的TuMV—Se具有明显不同症状反应。因此,YS—I为芜菁花叶病毒的又一芝麻分离株(TuMy—Y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