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山地公园是指拥有高低起伏的地形、丰富的植被,以自然风光为主的公园,通常具有改善生态环境、美化城市、游览观赏、休憩娱乐、科普教育等功能。以太平山公园为例,通过对生态山地公园规划设计方案与建设现状进行调查与分析,着重介绍了山地公园景观规划与植物配置,提出山地公园的规划建设不同于其他城市公园的规划,应当以山地资源保护为前提,适度建设最基本、最简单的公园设施,并追求设施与周围环境的协调,减少对自然景观的干扰与分割。在景区分部建设时,合理运用中国园林造园技术,充分挖掘山林景区山体、植被等自然资源,为恢复自然的山体景观提供有效途径。同时,针对山地公园的特点提出了山地公园设计与植物配置的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2.
针对凤凰山现状及城市绿地发展需要,应用园林与生态景观规划原理和方法,以延安特有的红色文化为指导,对凤凰山城市山地公园进行分区规划布局研究。根据研究地块现状及功能需求将其划分为生态治理区、景观建设区、观光游览区、科普自然教育区、休闲游憩区5个区域。在文化造园、系统保护、因地制宜、功能多样的基础上,力求将凤凰山城市山地公园打造成为具有延安特色的绿色景观窗口与城市绿肺。  相似文献   

3.
根据对多个西南地区中、小型山地城市的绿地系统规划实例研究,分析并总结了西南地区山地中、小型山地城市的绿地系统规划的绿地结构特点和公园绿地、生产绿地、防护绿地及附属绿地的独特之处,最后针对规划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4.
我国国土面积中山地占据其约2/3,而城市山地面积相对较小,如何有效利用城市山地资源,打造集生态性、观赏性、休憩性、娱乐性及康体性为一体的综合性文化娱乐公园是公园景观设计中的一大课题.以湖南常宁市砚池山公园为例,探讨城市山地公园的造景模式、人与自然的平衡协调方法,为今后设计施工提供参考依据.提出城市山地公园景观规划时应注重城市居民的公共休闲需求,尊重场地的地域文化特色,依照当地资源环境特色,将功能性、安全性、经济性融入设计美学,打造多元的、具有广泛适应性的、满足居民需求同时兼具独特个性的适宜休闲观光的城市山地公园.  相似文献   

5.
山地公园是城市绿化美化、改善生态环境的重要载体,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及复杂多样的地貌特征,与城市总体规划、绿地系统规划及城市空间格局具有紧密的联系,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山地公园逐渐成为城市景观设计关注的热点.介绍了山地公园的特点,从植物群落、城市规划、园林建筑和生态保护等角度对山地公园景观环境设计进行了分析探讨,指出了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及未来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6.
赵雯瑾  王思麒  李彬  罗言云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8):4758-4759,4797
在分析城镇密集区山地公园绿地的特点及问题的基础上,阐述了植被恢复的意义。以内江市塔山公园为例,调查了该公园的生态环境概况和植被情况,结果表明:内江市塔山公园地形陡峭,生态环境脆弱,坡地植被较少,岩石裸露率高,群落结构简单。针对调查结果,提出主要采用自然恢复、人工恢复两种方法进行植被恢复。其中,着重从坡度划分的角度,探索了如何利用植物筛选、群落配置技术对山地公园不同坡度类型的绿地进行植被恢复。  相似文献   

7.
介绍了山地公园的概念、特点、发展情况以及规划意义。以简阳市鳌山公园为例,从项目地概况及基地现状出发,借助GIS工具进行单因子分析,利用AutoCAD建立DEM数字高程模型,并形成空间数据库,分析了鳌山公园地形的高程、坡度、坡向,从而得出鳌山公园复杂地形的总体规划策略,即具有良好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开放型现代城市山地公园。最后笔者详细说明了鳌山公园的详细景观规划内容,包括构思立意、景观空间序列以及路径和游线组织,提出将城市山地公园纳入城市绿地系统的期望。  相似文献   

8.
人与自然山水的关系向来密切。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于现代物质文明中的人们,渴望舒缓由高节奏的生活带来的紧张与压抑。于是,寄情山水就成了人们逃离喧嚣的手段。所以,山地公园就成了人们特殊的情感场所和户外开放空间。山地公园由于其富于变化和立体感的自然景观特色,以及丰富的人文景观内涵,越来越受到人们的亲睐。但现代山地公园的建设并没有真正结合山地特点,山地景观资源非但没有得以利用和保护,反遭破坏,景观的城市化、现代化较为严重,与山地周围环境不协调。笔者希望从传统古典园林中得到启发,以求能够指导山地公园的规划设计,创造出大自然的美妙景观。  相似文献   

9.
结合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理论,在城市化过程中探索一条城市生态绿地发展的新路子,使城市居民能在诗意的栖居的同时享受生态休闲绿地带来的愉悦。介绍了城市生态休闲绿地的概念、作用、历史与实践等,指出其进一步解决城市化和农地保护相矛盾的城镇化发展新方式。生态休闲绿地早已成为当今城市重要的功能部分,休闲生产绿地概念的提出代表着城区绿地从单一的农业公园概念向城市功能系统观念的转变。阐述了泰宁县城市生态休闲农业公园规划实例,介绍了建设以休闲为目的、农林业项目为核心的生态休闲之城的规划目标,使其成为城市现代生态经济、休闲娱乐等绿色基础设施的载体。  相似文献   

10.
生态型山地公园植物规划设计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华欣  杨宇萩  罗言云 《安徽农业科学》2011,(13):7875-7877,7893
以四川省简阳市鳌山公园的生态型山地公园规划为研究案例,分析了地形现状、植被现状,具体分析了植被类型和植物种类,对现状植被进行评价并指出其中存在的问题。在保留现状乡土植物的基础上,为再造鳌山生态林带,优化鳌山公园绿化景观而进行植物规划与生态廊道设计。植物造景规划在讲究适地适树和生态前提下,采用自然式、规则式、混合式3种不同的植物带分区,规则式主要分布在文化体验区,采用植物的对植、群植等形式规则种植;自然式则横贯公园南北,以四季的季相变化为主题,体现自然的亲和力;混合式主要分布在休闲度假区,以水为线串联各个孤立的景点。生态廊道的设计应该遵循整体性、保护性、多元化原则,注重于山脉廊道体系和道路、河流型生态廊道的建设。选取并介绍了几种造林推荐树种,以利于植被恢复和边坡绿化。在此基础上对生态型山地公园的规划设计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