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采用田间试验,研究了等量灌溉条件下,不同氮(N1、N2、N3、N4小麦生长季节分别为120、180、240、360 kg/hm~2,玉米生长季节分别为180、270、360、450 kg/hm~2)、磷(P1、P2分别为90、135 kg/hm~2)、钾(K1、K2分别为75、150 kg/hm~2)配施对通许、西平和安阳3个不同土壤类型地区小麦、玉米产量及灌水利用率的影响,以期为指导当地农民合理施肥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与不施肥(CK)处理相比,不同氮、磷、钾配施均能够显著提高小麦、玉米及小麦-玉米周年产量和灌水利用率。在小麦季,通许、西平和安阳3个地区分别以N3P2K2、N3P2K1和N2P2K1处理产量和灌水利用率最高,产量分别为8 606 kg/hm~2、9 977 kg/hm~2和10 305 kg/hm~2,分别较CK增产28.95%、52.48%和32.71%,灌水利用率分别为9.56 kg/m~3、11.09 kg/m~3和11.45 kg/m~3。在玉米季,通许、西平和安阳3个地区则分别以N4P2K2、N4P2K1和N2P2K2处理产量和灌水利用率最高,产量分别为10 998 kg/hm~2、8 828 kg/hm~2和11 715 kg/hm~2,分别较CK增产32.44%、55.29%和28.21%,灌水利用率分别为12.22 kg/m~3、9.81 kg/m~3和13.02 kg/m~3。通许、西平和安阳3个地区分别以N3P2K2、N4P2K1和N1P2K2处理小麦-玉米周年产量和灌水利用率最高,周年产量分别为19 515 kg/hm~2、18 576 kg/hm~2和21 080 kg/hm~2,分别较CK增产30.29%、51.92%和24.70%,灌水利用率分别为10.84 kg/m~3、10.32 kg/m~3和11.71 kg/m~3。  相似文献   

2.
试验地位于长白山系张广才岭西坡小岭余脉,黑龙江省尚志市境内的东北林业大学帽儿山实验林场(东经127°29′~127°44′,北纬45°14′~45°29′);试验林为试验地的东林施业区(进德村附近),1998年春在次生杂木林皆伐迹地栽植的水曲柳人工林(4种造林密度,株行距分别为1.0 m×1.0 m(10 000株/hm~2)、1.5 m×1.5 m(4 444株/hm~2)、2.0 m×2.0 m(2 500株/hm~2)、3.0 m×1.5 m(2 222株/hm~2)),带状造林;于2018年4月25日—5月13日,对4种造林密度的水曲柳人工林幼龄林进行每木编号,用电子游标卡尺逐行(2 222、2 500、4 444、10 000株/hm~2的林分中,分别调查9、12、11、16行)测定水曲柳活立木的胸径,用超声波测高仪逐株测定树高、枝下高,经计算分析4种造林密度水曲柳人工林幼龄林末期(20年生)的胸径、首次间伐时保留木临界胸径、树高、单株材积状况。结果表明:①水曲柳人工林幼龄林末期,造林密度为2 222株/hm~2的林分平均胸径、单株平均材积,分别比造林密度为4 444株/hm~2的林分高出0.93 cm(提高8.1%)、0.016 8 m~3(提高23.8%);造林密度为2 500株/hm~2的林分平均胸径、单株平均材积,分别比造林密度为4 444株/hm~2的林分高出0.04 cm(提高0.3%)、0.003 9 m~3(提高5.5%)。②以造林密度4 444株/hm~2的林分大径级立木(高于立木平均胸径的95%置信区间的上限,即胸径11.66 cm作为大径级立木的判定标准)株数比例(44.8%)作为参照时,造林密度为2 222、2 500株/hm~2的大径级立木株数比例分别提高11.3%、6.0%。③水曲柳人工林幼龄林末期,无论何种造林密度均需进行抚育间伐,间伐蓄积强度为10%、20%、30%、40%时的间伐木胸径临界值,分别为8.1~10.6、9.6~12.4、10.5~13.7、11.5~15.1 cm及以下;间伐株数强度为10%、20%、30%、40%时的间伐木胸径临界值,分别为6.4~7.8、7.8~9.0、8.5~10.1、9.4~10.9 cm及以下。④幼龄林末期,可选做目标树进行重点培育的10%、20%、30%、40%株数的水曲柳保留木胸径,分别为14.3~17.7、12.9~16.0、12.1~14.8、11.1~13.6 cm及以上。  相似文献   

3.
针对杉木进入中龄林后林地土壤容易板结的缺点,在17年杉木林分中进行不同深翻抚育面积对杉木生长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深翻抚育能有效地促进林木生长,深翻面积越大越好。深翻面积为10m~2/株、8m~2/株、6m~2/株、02/株(对照)两年胸径生长分别为1.60cm、1.17cm、0.97cm、0.47cm,前三者分别为对照的340.4%、248.9%、206.4%;深翻面积为10m~2/株、8m~2/株、6m~2/株、02/株两年树高生长分别为1.50m、1.30m、0.90m、0.57m,前三者分别为对照的263.2%、228.1%、157.9%;深翻面积为10m~2/株、8m~2/株、6m~2/株、02/株两年材积生长分别为0.0363m~3、0.0280m~3、0.0212m~3、0.0111m~3,前三者分别为对照的327.0%、252.3%、191.0%。不同深翻面积对杉木的胸径、树高和材积生长均达到极显著差异。深翻抚育是杉木中龄林分重要的营林措施,是培育杉木大径材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4.
本文开展了连城邱家山国有林场引种凹叶厚朴栽培材药两用林示范基地中凹叶厚朴生长情况的调查。结果表明:闽西地区海拔800~1 300 m的气候条件适宜凹叶厚朴生长,海拔800 m以上引种栽培,不同海拔的凹叶厚朴平均树高、平均胸径有显著差异,坡位对其生长影响很大,平均树高、平均胸径与海拔高度成反比,凹叶厚朴在山坡下部生长较好;立地好的地块对凹叶厚朴树高、胸径和材积生长都非常有利;不同造林密度对凹叶厚朴生长有显著影响,二十三年生凹叶厚朴以造林密度1 110株/hm~2较好,平均树高达12.0 m,平均胸径达15 cm,蓄积量达105.6 m~3/hm~2,生长量指标达到福建省阔叶树Ⅱ类林分丰产指标。  相似文献   

5.
为促进当地生态观光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及贵州观赏绿肥的研究提供参考,采用田间对比试验研究箭筈豌豆不同播种量(T_1 2kg/667m~2,T_2 3kg/667m~2,T_3 4kg/667m~2)对梨园景观化利用效果及其养分积累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盛花期,T_3株高最高,为138.00cm,T_2根长最长,为18.50cm,3个处理的株高与根长差异均不显著;T_3的花朵数、花面积及整株鲜草产量最多(高),分别为1 525朵/m~2、3 001cm~2/m~2和7 022.0g/m~2,花朵长和宽分别为1.50cm和1.67cm;地上部分对N、P和K的积累量分别为473.35kg/hm~2、31.96kg/hm~2和272.90kg/hm~2,均显著高于其余处理;T_2的C积累量为5 781.73kg/hm~2,显著高于T_1,与T_3差异不明显;T_3地下部分对N、P、K及C的积累量分别为17.93kg/hm~2、1.23kg/hm~2、12.91kg/hm~2和3 447.94kg/hm~2,均比其余处理高,差异不显著。箭筈豌豆最佳播种量为4kg/667m~2时,其在果园绿肥景观化利用中的观赏和利用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6.
为了解中林龄阶段(25年生)疏伐对云南松人工林胸径及其断面积结构的动态影响,在昆明宜良禄丰村林场徐家山林区,采用可变密度疏伐法对直播造林后未开展任何抚育、密度分别为7 311、3 660、4 612、3 045株/hm~2的4块云南松人工林样地进行疏伐,疏伐强度分别为0.0%(对照)、25.8%、31.5%、27.7%。以2 cm为径阶,分析疏伐前后及疏伐5 a后林木径阶、胸高断面积结构及其重要值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疏伐前,6~8 cm林木是林分的主要径阶构成,但胸高断面积却以6~12 cm径阶为优势,4块样地林分≤6~16 cm径阶分别占总断面积的77.5%、70.4%、74.6%、72.1%;疏伐后,除比例变化外,6~12 cm径阶仍然是构成断面积的主要径阶(样地2~4的分别占总断面积的73.9%、73.7%、69.3%);疏伐5 a后,构成林分胸高断面积的林木前移为8~14 cm径阶,而且12、14 cm径阶的林木均有较大比例的增加,在样地1~4中分别达总株数的23.5%、21.5%、24.4%、32.8%;疏伐样地2~4的总断面积从疏伐后的13.86、28.31、24.26 m~2/hm~2增加至疏伐后5 a时的24.02、36.43、26.33 m~2/hm~2,而自然稀疏的样地1则从39.21 m~2/hm~2降低至29.07 m~2/hm~2;疏伐林分(样地2~4)的胸高总断面积较疏伐后分别增加73.3%、28.7%、8.5%,同期对照林分(样地1)的却降低25.8%。随着疏伐后林木的生长,林分重要值的主要构成也向更大径阶方向移动。  相似文献   

7.
为研究新疆滴灌冬小麦超高产栽培的水氮运筹模式,以新冬41为试材在田间采用水、氮2因素3水平裂区试验,设置9个水氮处理(W灌水量,N施氮量),W_1N_0(2 775 m~3/hm~2、0kg/hm~2)、W_2N_0(3 900 m~3/hm~2、0kg/hm~2)、W_3N_0(4 350 m~3/hm~2、0 kg/hm~2)、W_1N_1(2 775 m~3/hm~2、180 kg/hm~2)、W_2N_1(3 900 m~3/hm~2、180kg/hm~2)、W_3N_1(4 350m~3/hm~2、180kg/hm~2)、W_1N_2(2 775 m~3/hm~2、270kg/hm~2)、W_2N_2(3 900 m~3/hm~2、270kg/hm~2)和W3N2(4 350m~3/hm~2、270kg/hm~2)对0~100cm土层耗水量、小麦自拔节期到开花期0~60cm土层根干重、根长、活性和产量等的影响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增加滴水量直接增加拔节至成熟期0~60cm土层含水量,间接减少60~100cm土层储水消耗量,增加施氮量对土壤含水量影响不显著;W3N2、W3N1处理开花期0~60cm土层根系干重分别较W3N0处理增加15.4%和7.5%;根系总长度分别增加53.9%和18.3%;W3N2、W2N2处理开花期0~60cm土层根系干重分别较W_1N_2处理增加9.4%和7.4%,根系总长度分别增加27.0%和21.5%,主要是0~20cm土层增加的结果,并增加开花期0~40cm土层根系活性;以W2N2、W3N2处理的根量和根活性较高,W2N2根系干重和根系总长度分别较W1N0增加19.2%和49.2%,0~20cm土层根系活性较W1N0增加97.2%;产量也以W2N2和W3N2处理较高,分别比W1N0增加19.1%和20.9%,却降低灌溉水利用效率和氮肥农学利用效率。综合产量和成本,W2N2(3 900m~3/hm~2、270kg/hm~2)为本试验条件下产量为9 000kg/hm~2左右的适宜水氮运筹模式。  相似文献   

8.
【目的】土壤水分是影响我国北方水分亏缺地区植被生长的重要因素,探究不同造林密度和水分管理下毛白杨林分的土壤水分状况,能为华北黄泛平原地区人工林土壤水分维持提供参考。【方法】以不同造林密度(Ⅲ3 m×3 m、Ⅱ3 m×6 m、Ⅰ6 m×6 m)和水分管理(滴灌FI、雨养NI)下的5种(FI、FI、NI、NI、NI)毛白杨林分为研究对象,在2021年生长季内(5、6、8和10月),采用烘干称重法测定各处理6 m剖面内的土壤含水量(SWC),研究不同处理土壤水分状况及土壤干层现象。【结果】(1)各处理毛白杨林分浅土层(0~30 cm和30~100 cm)的SWC(5.62%~15.53%)显著低于深土层(100~200 cm、200~400 cm和400~600 cm)(16.50%~27.00%);林分SWC在0~240 cm垂直剖面内随深度增加而增加,并在240~260 cm(26.37%~30.56%)和360~400 cm(22.79%~33.00%)出现两个峰值,...  相似文献   

9.
不同用量厨余垃圾堆肥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微区试验研究不同用量(0、45、180、360、540m~3/hm~2)厨余垃圾堆肥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厨余垃圾堆肥对土壤的影响主要集中在表土层,厨余垃圾堆肥改变了土壤的物理性质,显著增加了土壤养分含量(P0.05),对土壤的pH值和EC值无显著影响(P0.05)。当施用量大于45m~3/hm~2,土壤的田间持水量显著增加(P0.05)。当施用量大于180m~3/hm~2,土壤的干密度显著降低(P0.05)。当施用量大于180m~3/hm~2时,土壤中的硝态氮显著增加(P0.05)。当施用量大于360m~3/hm~2时,土壤中的有机质和有效磷显著增加(P0.05)。当施用量为540m~3/hm~2时,土壤中的硝态氮、有效磷均小于环境风险临界值。  相似文献   

10.
滇中磨盘山几种典型林分枯落物及土壤的持水特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室内浸水法和环刀法分析滇中磨盘山4种典型林分枯落物及土壤持水特性,为研究该地区水土保育提供依据。4种林分枯落物层的总蓄积量为3.22~8.98 t/hm~2,大小依次为华山松针叶林云南松+木荷混交林高山栲常绿阔叶林高山矮栎林。各林分枯落物持水量、吸水速率随浸水时间分别呈Q=a+blnt、v=kt~n的方程关系。4种林分枯落物的最大持水量为7.92~20.77 t/hm~2,有效拦蓄量为4.46~12.85 t/hm~2,均呈现出华山松针叶林云南松+木荷混交林高山栲常绿阔叶林高山矮栎林,表明4种林分枯落物层华山松针叶林持水性能最强。在0~40 cm的土层,土壤容重均值最大为华山松针叶林(0.84 g/cm~3),最小的是高山栲常绿阔叶林(0.51 g/cm~3)。非毛管孔隙度均值最大的是高山栲常绿阔叶林(16.97%),最小的是云南松+木荷混交林(8.69%)。土壤最大持水量均值为586.60~777.13 t/hm~2,有效持水量均值为109.33~207.25 t/hm~2,4种林分土壤层持水性能表现为高山栲常绿阔叶林高山矮栎林华山松针叶林云南松+木荷混交林。比较了滇中磨盘山4种林地枯落物层和土壤层的持水特征,发现枯落物层的持水量远低于土壤层。因此,高山栲常绿阔叶林持水性能最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