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采用苯酚硫酸法、酸性染料比色法以及硝酸铝比色法分别测定并比较不同生长龄铁皮石斛茎与叶中总多糖、总生物碱及总黄酮的含量差异,为铁皮石斛资源的充分合理利用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不同生长龄铁皮石斛茎与叶中总多糖、总生物碱、总黄酮的含量均有显著差异,其中总多糖主要集中于茎,总生物碱和总黄酮主要集中于叶;总多糖含量以2年龄茎最高,为35.32%,总生物碱含量以1年龄叶最高,为0.036%,总黄酮含量以半年生叶最佳,为0.104%;总多糖含量随着生长龄的增加而逐渐减少;3年龄以内的总生物碱和总黄酮含量明显较高,且不同龄之间含量差异较小,而当植株生长至4、5年龄时,其总生物碱及总黄酮的含量明显较低.铁皮石斛茎与叶中各含有较高的不同有效成分,茎和叶均可作为药用资源加以充分利用;为获取最佳效益,综合考虑生长周期、生物量及药用成分含量等因素,人工栽培的铁皮石斛以3年龄内采收为宜,不宜栽种4年以上.  相似文献   

2.
研究铁皮石斛茎叶中多糖含量变化情况,掌握海南中部山区铁皮石斛在不同收获期及不同海拔地区总多糖含量变化规律。试验采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总多糖含量。试验结果表明,3—5月为茎秆中总多糖含量高峰期,其中4月最高达到42.17%;叶片中总多糖含量在一年内变化不大,最高出现在12月为12.19%;高海拔种植点的铁皮石斛茎秆中总多糖含量显著高于低海拔的,而叶片中总多糖含量差异不显著。海南中部山区非常适合铁皮石斛种植,在海拔较高(300m)的地点发展种植,在3—5月采收,生产的石斛鲜条品质好。  相似文献   

3.
三种川产石斛有效成分的测定及其分布规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实验以四川境内3种石斛属植物为材料,测定其总生物碱、石斛多糖的含量并研究分布规律.结果表明,各个部位有效成分的分布与种质、采摘时间、干燥方法、生长年限有直接关系:其中金钗石斛总生物碱含量最高,细茎石斛多糖含量最高;石斛也可春季采收;石斛干燥加工以高温杀青后60 ℃烘干为宜;细茎石斛采收以3~4年为宜.以此为依据可探索石斛野生种质资源筛选,为石斛药材人工规模化种植作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4.
安徽霍山三种石斛总生物碱的测定及其分布规律研究   总被引:34,自引:1,他引:34  
研究了用溴甲酚绿测定石斛碱的条件和方法,并用该法对安徽省霍山县产的三种石斛不同生长期的不同部位中总生物碱含量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霍山石斛、铜皮石斛和铁皮石斛茎部总生物碱含量分别为0.0291%、0.0280%和0.0240%。霍山石斛总生物碱含量1年茎<2年茎<3年茎>4年茎,宜3年采收;铁皮石斛1年茎<2年茎<3年茎<4年茎,宜4年采收;铜皮石斛3年茎与4年茎含量差异不显著,也宜3年采收。3种石斛总生物碱含量均为叶>茎≈根,建议重新考查根、叶的药用价值及其综合开发利用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云南省不同产地和不同采收时间对铁皮石斛品质的影响.[方法]通过对云南省3个栽培基地所生产的铁皮石斛进行为期一年的跟踪调查,检测其多糖含量以及醇溶液浸出物含量,分析云南省不同产地生产的铁皮石斛之间品质差异,以及同一产地生产的铁皮石斛品质与采收时期之间的相关性.[结果]同一地点两年生铁皮石斛在全年各个采收期中采收时,其多糖和醇溶液浸出物的含量有所差异,3个地区的多糖含量和醇溶液浸出物含量在全年中都呈现出稳定的、相似的趋势.3个地区大棚产铁皮石斛的多糖含量在春季、冬季出现显著性差异,其醇溶液浸出物含量在春、秋、冬季都有显著性差异.[结论]该研究为铁皮石斛栽培选址的选择以及采收品质的控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摘要:通过比较不同栽培方式和不同收获时间的铁皮石斛营养指标,评价泰顺县铁皮石斛的品质。结果表明,林下二年生铁皮石斛品质最佳,多糖和甘露糖含量分别达到3079%和3147%,显著高于大棚一年生和大棚二年生。此外,林下二年生铁皮石斛的总灰分和水分含量分别为422%和376%,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5年版项规定。相比大棚种植铁皮石斛,泰顺县林下栽培铁皮石斛的品质较优。  相似文献   

7.
为了探究干旱胁迫对铁皮石斛生理及品质的影响,为铁皮石斛栽培提供理论基础。试验采用盆栽控水模拟干旱条件,设置4个水分处理,分别为湿润水分处理(CK)、轻度干旱胁迫(H)、中度干旱胁迫(M)、重度干旱胁迫(L),研究不同水分处理下铁皮石斛生理生化指标及活性成分的变化。结果表明,干旱胁迫对茎粗、叶片含水量、丙二醛含量无显著影响,而生物量积累减少;铁皮石斛在干旱胁迫下以叶绿素含量、过氧化氢酶(CAT)活性、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可溶性糖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增加来抵御胁迫,且茎叶不同部位的多糖、总黄酮、总酚、总氨基酸含量均增加,证明胁迫可促进铁皮石斛品质的提升。对指标进行主成分分析可知,株高、茎粗、根鲜质量、叶绿体色素含量、抗氧化酶活性、渗透调节物质、多糖含量、总黄酮含量、总氨基酸含量等可作为铁皮石斛耐旱性的评价指标。研究表明,轻度干旱对铁皮石斛各指标无明显影响,而活性成分含量在重度干旱胁迫下达到峰值,且对生长不造成影响,证明铁皮石斛对干旱有较强的忍耐力,可在采收前进行适度的干旱胁迫从而提高品质。  相似文献   

8.
不同来源铁皮石斛不同部位生物碱的分布规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尚喜雨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3):12441-12442
[目的]分析铁皮石斛组培苗、野生植株和栽培植株中生物碱的含量及分布规律。[方法]通过绘制石斛碱标准曲线,对铁皮石斛不同部位、不同采收阶段以及不同干燥方法测定的生物碱含量进行了系统的分析比较。[结果]铁皮石斛的生物碱含量,茎上段〉叶≈根〉茎中段≈茎下段;石斛的生物碱含量,1年生≥2年生≥野生型;不同干燥方法处理的铁皮石斛中的总石斛碱含量几乎没有什么变化,但茎上段的石斛碱含量经过自然晒干处理后比杀青烘干处理的提高了23.18%~41.49%,根部的石斛碱含量也提高了8.82%~16.20%,而茎中下段和叶等其他部位的生物碱含量则下降。[结论]铁皮石斛的组培苗和栽培株均有一定的药用价值,且除茎之外,其叶和根也有一定的研究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9.
铁皮石斛不同居群的农艺性状与化学成分的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云南省收集到的36个铁皮石斛居群栽培植株进行多糖和生物碱的含量测定,并对不同居群的铁皮石斛的多糖和生物碱含量以及其农艺性状差异进行分析发现:各居群间的株高、叶长、叶宽、丛数、茎粗、石斛碱、多糖等差异极显著。株高最高的是广西石斛2号为19.36 cm,最矮的是文山石斛4号为3.04 cm。茎粗最粗的是增靓石斛为0.74 cm,最细的是文山石斛2号为0.28cm。多糖含量最多的是浙江石斛4号为0.095 mg,与浙江石斛5号和浙江石斛3号差异不显著,与大金石斛等32个居群差异极其显著;多糖含量最少是文山石斛2号为0.085 mg,与英茂石斛差异不显著,与瑞丽石斛2号等33个居群差异极其显著。生物碱含量最多的是文山石斛2号为0.0054 mg,与巨丰石斛差异不显著。分析表明,英茂石斛、标准药典石斛和增靓石斛3个居群是农艺性状好且多糖及生物碱含量较高的优质铁皮石斛资源,可以为今后铁皮石斛的优良品种选育、种植推广提供原料。  相似文献   

10.
赵菊润  孙永玉 《安徽农业科学》2013,(28):11340-11341,11496
[目的]探讨一种高产高效的齿瓣石斛种植模式,从而达到大规模生产的目的。[方法]测定药用植物齿瓣石斛在4种栽培模式下的生物碱和石斛多糖含量。[结果]①仿野生栽培种植模式下总生物碱含量和石斛多糖含量显著高于集约化种植;②同一种植模式下2年生植株总生物碱含量和石斛多糖含量高于1年生。[结论]自然林仿野生栽培法下的齿瓣石斛植株有着较高的生物碱与多糖舍量,具有质量高、生态效益好的优点,适合大面积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11.
蒙爱东  闫志刚  梁定仁  胡东南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8):15564-15565,15567
[目的]研究不同种植月龄铁皮石斛(Dendrobium officinale Kimuraet Migo)试管苗生长及成分含量变化动态。[方法]通过测定不同种植月龄铁皮石斛试管苗的茎高、茎粗、平均鲜重和多糖、氨基酸的含量,分析其动态变化状况。[结果]随着栽培时间的延长,铁皮石斛试管苗茎高及生物产量逐渐增加,而茎粗反而变小,其多糖含量先升后降,在第12个月达到高峰,氨基酸总量及主要氨基酸含量都呈直线上升趋势,但各阶段升高幅度不同。[结论]该研究揭示了栽培铁皮石斛试管苗生长及含量变化规律,可为合理利用铁皮石斛试管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目的】明确铁皮石斛无公害标准化种植技术规程及产品质量标准。【方法】以野生"红皮软脚"铁皮石斛种质作为组培材料,探讨不同规格组培苗(优质、合格)、不同栽植方式(床架栽、地厢栽)对铁皮石斛生长势、生长量及成药茎条产量的影响,同时测定鲜茎和枫斗中石斛碱和石斛多糖的含量。【结果】不同栽植方式对铁皮石斛组培苗种植成活率影响不大,但优质苗栽后成活率、生长势和成药茎条产量均明显优于合格苗,床架栽的生长势、生长量和成药茎条产量均明显优于地厢栽;地厢栽产品中检测到部分有机磷农药残留,床架栽因远低于限量标准而未检出;1年生、2年生鲜茎及枫斗中石斛多糖含量分别为19.72%、18.54%、29.41%;在生长年限不超过2.5年范围内,石斛碱含量随种植年限增长而增加。【结论】在广西自然气候条件下,采用优质组培苗、搭床架栽植及生态防治病虫害是实现铁皮石斛无公害标准化种植的关键。实际生产中,可以鲜茎多糖含量≥18%、枫斗多糖含量≥25%、重金属和农药残留量不超过无公害食品规定标准作为无公害铁皮石斛产品质量鉴定指标。  相似文献   

13.
石斛是中国传统中药材,其多糖含量丰富,具有提高免疫力、抗氧化、延缓衰老等多种功效。本文以多糖含量丰富的铁皮石斛、细茎石斛和鼓槌石斛为对象,探讨了石斛多糖对模式生物秀丽隐杆线虫寿命、产卵量、运动行为能力、热应激能力等的影响。结果表明:三种石斛多糖在不影响秀丽隐杆线虫正常生殖能力的条件下显著延长线虫的平均寿命和最长寿命,其中80mg/L的细茎石斛多糖与对照组相比,平均寿命提高了33.2%;不同浓度的石斛多糖能明显提升线虫的运动能力,其头部摆动频率、身体弯曲频率、热应激能力均随着多糖浓度的升高而增加,与延长线虫寿命正相关。论文结果为阐述石斛多糖延缓衰老功能的作用机理,更好地开发利用石斛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目的】明确铁皮石斛无公害标准化种植技术规程及产品质量标准。【方法】以野生“红皮软脚”铁皮石斛种质作为组培材料,探讨不同规格组培苗(优质、合格)、不同栽植方式(床架栽、地厢栽)对铁皮石斛生长势、生长量及成药茎条产量的影响,同时测定鲜茎和枫斗中石斛碱和石斛多糖的含量。【结果】不同栽植方式对铁皮石斛组培苗种植成活率影响不大,但优质苗栽后成活率、生长势和成药茎条产量均明显优于合格苗,床架栽的生长势、生长量和成药茎条产量均明显优于地厢栽;地厢栽产品中检测到部分有机磷农药残留,床架栽因远低于限量标准而未检出;1年生、2年生鲜茎及枫斗中石斛多糖含量分别为19.72%、18.54%、29.41%;在生长年限不超过2.5年范围内,石斛碱含量随种植年限增长而增加。【结论】在广西自然气候条件下,采用优质组培苗、搭床架栽植及生态防治病虫害是实现铁皮石斛无公害标准化种植的关键。实际生产中,可以鲜茎多糖含量≥18%、枫斗多糖含量≥25%、重金属和农药残留量不超过无公害食品规定标准作为无公害铁皮石斛产品质量鉴定指标。  相似文献   

15.
乐清市铁皮石斛总黄酮含量的测定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吴佳雯  鲍佳路  吕耀平  钟仙龙  项丽  徐安利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18):10856+10884-10856,10884
[目的]测定乐清市铁皮石斛总黄酮的含量。[方法]以芦丁为对照品,采用NaNO2-A1(NO3)3-NaOH显色,在510nm波长处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总黄酮的含量。[结果]芦丁在O.0111~0.0667mg/ml浓度范围内与吸光度呈良好线性关系(R2=0.9992);样品溶液在12h之内稳定性良好,RSD值为0.15%;建立的方法重复性良好,其RSD值为3.12%。[结论]该方法简便、准确、稳定,可用于铁皮石斛中总黄酮含量的测定。  相似文献   

16.
 系统调查了4种不同种类石斛园昆虫群落组成及结构,应用群落特征参数分析方法分析了石斛园昆虫群落组成和结构的变化、群落特征及时间格局。结果表明,鼓槌石斛园昆虫群落结构不稳定,各物种数量、个体数量、群落多样性、丰富度及均匀度等指数随时间的变化波动较大;球花石斛园、束花石斛园和叠鞘石斛园昆虫群落结构相对较稳定。研究结果为石斛害虫综合治理和生态调控措施的制定及实施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王冬梅  杜静  黄林芳 《安徽农业科学》2013,41(15):6655-6657
[目的]研究金钗石斛、鼓槌石斛和铁皮石斛的抗氧化和滋阴药效异同,为其临床用药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方法]采用DPPH.清除率检测法评价其体外抗氧化活性;并采用氢化可的松建立阴虚大鼠模型,用试剂盒法测定血清中的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和乳酸脱氢酶(LDH)的活力,并计算大鼠体重、进食量以及死亡率,评价石斛滋阴效果。[结果]体外抗氧化试验表明,3种石斛的抗氧化作用强弱为:铁皮石斛鼓槌石斛金钗石斛,铁皮石斛与鼓槌石斛抗氧化活性和Vc接近,金钗石斛次之;浙江产铁皮石斛和云南产鼓槌石斛抗氧化效果相当,均优于其他产地的。滋阴试验结果表明,铁皮石斛和鼓槌石斛滋阴作用等同,金钗石斛次之。[结论]铁皮石斛、金钗石斛和鼓槌石斛抗氧化和滋阴有差异,在临床使用时可有选择的使用。  相似文献   

18.
综述了铁皮石斛新品种桂斛1号的生物学特性、产量、品质和抗病性等,并从基质选择、种植密度、水肥管理、病虫害防治及采收加工等方面介绍其栽培管理技术,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通过文献查阅与实地调查相结合的方法,比较分析铁皮石斛(Dendrobium officinale Kimura et Migo)的原始记载、形态特征以及地理分布。结果表明,我国境内分布的铁皮石斛是由K.Kimura et H.Migo于1936年正式发表的新种,其花萼和花瓣呈黄绿色,唇瓣浅白色,中上部有紫色斑块;该药用植物在我国长江以南各省区已有广泛种植生产和市场流通;而在我国很多著作中记载的铁皮石斛(Dendrobium candidum)是于1838年由Wall.在John Lindley的著作中正式发表的新种,其花萼、花瓣和唇瓣均为白色,唇瓣无紫色斑块,主要分布于印度锡金-喜马拉雅和梅加拉亚地区。说明我国珍稀药用植物铁皮石斛的合法学名为Dendrobium officinale Kimura et Migo。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