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在25℃、自然光照条件下,测定黄颡鱼在摄食水平为1/3饱食、2/3饱食和饱食时的氮和能量收支.结果显示,摄食水平对黄颡鱼的氮收支和能量收支均有显著影响,随着摄食水平的提高,生长氮和生长能的比例显著提高,排泄氮、粪氮和代谢能的比例显著下降,但在饱食2/3和饱食水平时,生长氮、生长能、排泄氮和代谢能比例差异都不显著.  相似文献   

2.
2010年8~10月,于茂名市电白冠利达科技生物养殖有限公司养殖场选择3个凡纳滨对虾养殖池塘,进行虾池设置网箱养殖罗非鱼试验.每个池塘安装5个网箱,网箱中罗非鱼的密度分别为12.5、25、37.5、50、62.5尾/m2,鱼的规格为(68±3)g/尾,密度为12.5尾/m2的网箱不投喂饲料,其余网箱投喂罗非鱼饲料.结果表明,不同密度网箱罗非鱼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均无显著性差异,投喂饲料网箱罗非鱼的饲料系数和肥满度也没有显著性差异,密度为62.5尾/m2网箱罗非鱼规格偏小,存活率显著偏低,其他网箱罗非鱼的存活率没有显著性差异,50尾/m2网箱罗非鱼规格较大,产量与62.5尾/m2网箱接近并显著高于其他网箱.说明在对虾池塘设置网箱养殖罗非鱼能收到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网箱中罗非鱼放养密度以50尾/m2为宜.  相似文献   

3.
养殖密度对斑节对虾存活·生长和能量收支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斑节对虾(Penaeus monodon)不同养殖密度对其存活、生长和能量收支的影响。[方法]设置养殖密度分别为20、40、80、120、160屋/m^2(相当于20、40、80、120、160万尾/hm^2)的不同试验组,测定斑节对虾在试验条件下存活、生长及能量收支情况。[结果]20尾/m^2情况下对虾存活率最高,160尾/m^2最低,其他3个密度水平存活率差异不显著。湿重特定生长率除20尾/m^2外,随密度增加而下降,160尾/m^2最低。增重量(湿重)与密度的回归关系为:Y=-0.1954In(x)+1.4132(R^2=0.7268)。生长能占食物能的比例和密度的回归关系为y=-3.2836In(x)+30.5480(R^2=0.7865)。[结论]该研究从体重生长、能量收支及环境负荷角度探讨了不同养殖密度下斑节对虾生长情况,为斑节对虾的科学养殖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4.
半封闭循环水养殖系统中高体革鯻养殖密度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在半循环水养殖系统中研究了养殖密度对体重为50~100 g的高体革鯻苗种的影响。试验设置3个密度组:低密度组100尾/m3(5 kg/m3)、中密度组260尾/m3(13 kg/m3)和高密度组360尾/m3(18 kg/m3)。研究表明:各密度组中试验鱼的生长表现出了明显的差异,生长效率、特定生长率和日增重随着养殖密度的升高而明显降低;大小变动系数和饵料系数随着养殖密度的升高而明显增加。对试验鱼的生理指标分析表明,试验初期,密度对试验鱼血清中的皮质醇、补体C3、谷草转氨酶(ALT)和谷丙转氨酶(AST)有显著影响;试验结束时,3个密度组试验鱼血清中的皮质醇、谷草转氨酶和谷丙转氨酶没有明显差异。综合对检测指标的结果分析,认为本试验条件下,体重50~100 g的高体革鯻幼鱼的比较适宜的养殖密度是260尾/m3。研究亮点:(1)高体革鯻是近年来逐渐引起关注的优良淡水养殖品种,比较适合高密度集约化养殖,但关于其适宜养殖密度的研究尚未见报道。研究高体革鯻幼鱼的适宜养殖密度,希望为生产提供理论基础。(2)不仅分析了常规的生长指标和生理指标,将部分生产指标一并纳入分析,作为评价养殖密度适宜性的标准。  相似文献   

5.
金沙江鲁地拉电站建成,为渔业增殖和养殖提供129.45 hm~2水面。以短须裂腹鱼为材料,通过网箱设置、苗种投放和投饲管理,进行鱼种培育和成鱼养殖试验,总结裂腹鱼养殖模式和养殖技术,为电站库区推广养殖提供技术指导。试验结果:投放短须裂腹鱼1龄鱼种34 560尾15.62 kg,体重0.45 g,平均体长为2.77 cm,经12个月培育鱼种30 615尾685.7 kg,尾重达22.40 g,增加21.95 g,增重48.78倍,平均体长达10.06 cm,增加7.29 cm,增长2.63倍,成活率88.59%,饲料系数2.58;投放2龄鱼种16 732尾261.81 kg,体重15.65 g,平均体长为9.89 cm,经12~13个月饲养总产成鱼14 022尾2 046.10 kg,尾重达145.92 g,增加130.27 g,增重8.32倍,平均体长达17.46 cm,增长7.57cm,增长0.77倍,成活率83.80%,饲料系数2.99。结果表明,短须裂腹鱼具有生长快、病害少的特点,网箱培育鱼种和成鱼养殖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6.
养殖密度对瓦氏黄颡鱼幼鱼生长品质和生化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讨养殖密度对瓦氏黄颡鱼幼鱼生长性能、肌肉成分、血液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选用初始体重为(25.23±0.09)g的瓦氏黄颡鱼幼鱼,分别设置G1、G2、G3、G4试验组,养殖密度分别为0.50、1.01、1.51、2.02kg·m~(-3)(即20、40、60、80尾·m~(-3)),在循环水养殖系统中进行60d的养殖试验。结果表明,幼鱼的终末体长、终末体重、特定生长率、肥满度随养殖密度增大而下降,饲料系数则呈上升趋势;G1组瓦氏黄颡鱼幼鱼终末体长、终末体重、特定生长率、肥满度、存活率显著高于G3组和G4组(P0.05),但G1、G2组鱼体肥满度、饲料系数及存活率无显著差异(P0.05)。肌肉中蛋白质含量随养殖密度增加而上升,脂肪含量则呈下降趋势,G1组瓦氏黄颡鱼肌肉蛋白质含量显著低于其他处理组(P0.05),脂肪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处理组(P0.05)。血液白蛋白、溶菌酶水平随养殖密度增高呈下降趋势(P0.05),G1组显著高于G3、G4组(P0.05);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水平随养殖密度增高呈升高趋势(P0.05),G1、G2组显著低于G3、G4组(P0.05);在试验条件下,养殖密度对鱼体抗氧化能力影响不显著(P0.05)。综合分析,在本试验条件下,体质量为(25.23±0.09)g的瓦氏黄颡鱼适宜放养密度约为1.01kg·m~(-3),该结果可为工厂化养殖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7.
在陆基高位圆池循环水养殖条件下,设置了10、20、30、40、50尾/m25种养殖密度,进行了150 d的鳜鱼养殖试验,通过分析试验鱼的体质量、日增长率、饵料系数、产量及经济效益,评价不同养殖密度对鳜鱼生长和养殖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养殖密度与饵料系数成正相关,与日增重和特定生长率均成负相关。养殖鳜鱼的日均换水量为0.25 m3/kg。养殖密度为30尾/m2时养殖效益最高,为220.75元/m2,是对照池塘的18.1倍。基于生长性能及养殖效能的综合评价,在陆基高位圆池循环水养殖条件下,鳜鱼养殖密度以30尾/m2较适宜。  相似文献   

8.
以斑点叉尾(鱼回)"江丰1号"苗种为试验对象,在池塘养殖密度分别为8 000尾/667 m~2(B_1)、10 000尾/667 m~2(B_2)、12 000尾/667 m~2(B_3)、15 000尾/667 m~2(B_4)的4个梯度下,进行为期150 d的斑点叉尾(鱼回)"江丰1号"鱼种培育试验,研究斑点叉尾(鱼回)"江丰1号"苗种在池塘养殖中的适宜放养密度。结果显示,B_3组的终末体质量、特定生长率显著高于其他3个密度组(P0.05);B_1和B_2组终末体质量、特定生长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B_3组的肥满度显著高于其他3个密度组(P0.05)。饲料系数B_3组显著低于B_1、B_2组。试验期间,苗种成活率为66.4%~74.7%,4个密度组中B_4组的成活率最低,与其他3个密度组差异显著(P0.05)。养殖产量从高到低依次为B_3组B_4组B_2组B_1组,B_3组产量最高。B_4组支出成本显著高于B_3组,导致净利润和投资回报率的降低。综合分析,在本试验条件下,体质量为(1.05±0.02) g的斑点叉尾(鱼回)"江丰1号"苗种放苗密度以12 000尾/667 m~2为宜。该结果可为池塘养殖条件下苗种培育提供参考依据,有助于在生产实际中科学设置放养密度,提高养殖经济效益及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9.
主养草鱼池塘水质指标的变化规律和氮磷收支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在以草鱼为主要养殖品种的8个标准池塘中分别投喂两种商品饲料,进行为期283d的养殖试验,饲养期间分10次对养殖池塘水质进行检测,起捕后对生长性能和氮、磷收支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随着养殖时间的延长,水体中氨氮、硝态氮、悬浮物含量逐渐增大,9月23日时达到最大值,亚硝态氮、总氮含量在11月1日时达到最大值,之后均显著下降,水体总磷含量持续升高,在试验结束时达到最大值。〖JP2〗氨氮、亚硝酸盐氮、硝酸盐氮、总氮、悬浮物和总磷含量在整个养殖期间变化范围分别为0.28~0.92mg/L,0.03~0.13mg/L,0.08~0.75mg/L,2.24~3.92mg/L,29.33~90.67mg/L,0.19~0.63mg/L,养殖结束时含量比养殖前含量分别升高104%~114%,74%~122%,687%~694%,48%~52%,121%~131%和215%~238%。池塘中以鱼体形式产出的氮、磷分别占投入总氮、总磷的354%~37.9%和18.9%~20.2%。  相似文献   

10.
为探究凡纳滨对虾 金钱鱼 蕹菜综合养殖模式中不同金钱鱼规格和密度对养殖效果和氮磷利用的影响,在21个室外水泥池(5 m×3 m×1.2 m)中,开展3×2的双因素实验,即设置3种金钱鱼放养密度(1、2和3 尾/m2)与2种金钱鱼规格(10.0与30.0 g/尾)组合的组为实验组,对虾单养组作为对照。实验过程中保持不换水以及相同饲料投喂量。结果表明,与对虾单养组相比,该养殖模式可将对虾的存活率提高1.9%~13.6%,养殖总产量和总饵料系数均显著改善(P<0.05);综合养殖系统对饲料中氮和磷的利用率范围分别为44.4%~62.5%和19.4%~29.1%,显著高于单养池的26.7%和8.2%(P<0.05)。最佳的金钱鱼养殖规格和密度为30.0 g/尾、2 尾/m2或3 尾/m2。  相似文献   

11.
随着园林工程预算的越来越规范,传统的看图纸量图纸预算模式已远远不能适应规模化、规范化的用户需求和快速变化的市场.在此背景下产生了园林工程预算软件辅助预算的模式.预算软件模式本身的协同性对计算机协同园林工程预算提出了迫切要求,而CAD技术为实现协同预算技术提供了可能.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国家对农业科研基层预算单位的投入越来越大,为农业科研基层预算单位的快速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农业科研预算单位在获得快速发展机会的同时,在预算执行方面还存在着需要完善的地方。预算执行在预算管理工作中处于核心位置,预算执行工作不能很好地完成将影响着预算管理工作的有效发挥。文章对农业科研基层预算单位在预算执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找出原因,进而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3.
通过分析目前农业科研单位在项目执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结合农业科研工作的特点,指出农业科研单位加强项目预算管理的必要性,并提出具有可操作性和参考性的实施建议。  相似文献   

14.
针对目前企业普遍存在现金控制随意性大、资金组织乏力而使用效果难于达到投资预期的客观实际,借鉴国内上市公司和实行全面预算管理比较成功的企业经验,紧密结合LZ公司从传统财务计划到推行现金预算管理的巨大飞跃,采用调研分析、经验判断、指标对比和归纳总结等方法,简要描述了LZ公司现金预算管理背景与积极作用,剖析了LZ公司现金预算管理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LZ公司改进现金预算管理的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5.
新型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制度是对国有资本这种经济资源进行配置的规范性制度安排。这一制度克服了政府的社会管理者职能和资本所有者职能的双重矛盾 ,明确了国有资本产权主体并实现了产权主体人格化 ,实现了两权分离和克服了国有资本代理人问题 ,是一种政府预算制度和出资人预算制度以及法人预算制度  相似文献   

16.
农业科研单位绩效预算在推进中存在着绩效理念还未牢固树立、预算科目的真实性有待加强、绩效考核不到位等问题,需要通过管理委员会等预算组织体系建设、绩效考评体系等制度建设来构建绩效预算管理体系。  相似文献   

17.
财政透明度是优质公共财政管理的重要方面,它是促进效率、保障政府和官员负起责任的一种方法。财政透明度由此受到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和许多西方发达国家的高度关注。我国财政透明度建设起步较晚,目前来看虽然已有明显改观,但仍和国际上的规范性做法存在很大差距。立足国际视角,结合我国实际情况,提高我国财政透明度可从转变政府意识、修订有关法律、加强预算准备、改进政府收支分类系统、发展政府会计和政府财务报告系统、建设政府财政管理信息系统等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18.
自2000年国家财政实施部门预算改革以来,国家林业局始终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积极稳妥地推进机关事业单位的预算编制改革、定员定额试点改革、政府收支预算科目分类改革和项目支出绩效考评等各项部门预算改革工作。部门预算改革取得了显著成效。目前,国家林业局部门预算改革还面临着一些实际困难和问题。建议逐步提高行政事业单位基本支出预算标准;尽快出台京外事业单位购房补贴政策,兑现购房补贴资金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