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50 毫秒
1.
葡萄品种黑痘病抗性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田间自然鉴定方法,研究了37个栽培品种(欧亚种及其杂种)对黑痘病的抗性。结果表明,欧亚种葡萄及其杂种对黑痘病抗性存在很大差异。欧亚种葡萄品种间对黑痘病的抗性存在抗病和感病两种类型。欧美杂种葡萄品种间对黑痘病的抗性存在抗病程度的差异。  相似文献   

2.
中国野生葡萄种间杂交F_1代抗黑痘病遗传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用原产我国野生葡萄5种11个株系和9个欧洲葡萄品种杂交,组合成抗病×抗病和抗病×感病两类,获F_1代杂种1238株,采用田间自然鉴定的方法研究了亲本抗黑痘病及其在F_1代的遗传表现。结果表明,中国葡萄属野生种抗黑痘病在F_1代表现为极强的显性遗传特性。  相似文献   

3.
葡萄叶片中有机酸和糖与抗黑痘病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985~1986年对原产我国的葡萄野生种叶片中可溶性糖和游离有机酸的含量与抗黑痘病的关系分别进行了探讨性研究。结果表明,叶片中游离有机酸和可溶性糖的含量与抗黑痘病存在着显著的相关关系。葡萄黑痘病(Spheceloma ampelinum deBarg)是为害欧洲葡萄[Vitis vinifera L.)最普遍、最严重的病害之一。国内外的研究认为,绝大多数欧洲葡萄品种不抗黑痘病,而对黑痘病的抗性与叶片中的游离有机酸和可溶性糖含量有关,从而将其作为指标对许多欧洲葡萄品种进行筛选,淘汰感病品种,扩大抗病品种栽培。现代育种实践证明,抗病的基因大多蕴藏在栽培植物的近缘野生种中,引进野生种质是解决抗性基因贫乏的关键措施。我国拥有丰富的葡萄野生资源,如何加速研究利用这些野生资源,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上都是急待解决的问题。为此,我们收集了大量的葡萄野生资源,并在对其进行抗病性鉴定基础上,研究了这些野生葡萄的叶片中游离有机酸和可溶性糖与黑痘病的关系,试图为葡萄抗病育种中亲本的选择和杂种苗的预选提供简便、快速鉴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4.
采用田间自然鉴定的方法,研究分析了湿热地区28个葡萄栽培品种、7个毛葡萄野生株系对黑痘病的抗性差异。结果表明,毛葡萄野生株系红蔓一号、西坡一号、春莓一号、香牛一号、香山五号、香山四号、香山六号等均对黑痘病表现为免疫。欧美杂交种品种,大部分表现为抗病,有的甚至高抗,其中,  相似文献   

5.
2009—2010年采用田间自然鉴定的方法,研究了引进美国59份、我国新疆30份共89份葡萄资源在陕西杨凌地区的抗霜霉病、黑痘病和白粉病表现。结果表明,56个欧亚种品种对3种病害的抗性存在有差异,Exotic、Calmeria、Kishmish Hishrau、Canner、艾麦那和杨格尔等6个品种表现抗霜霉病,其余品...  相似文献   

6.
中国野生葡萄抗黑痘病基因的RAPD标记   总被引:9,自引:3,他引:6  
应用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PD)技术 ,对抗病×感病的葡萄种间杂交组合白河 35 1×佳利酿的亲本及其 2 3株F1代单株进行了抗黑痘病的遗传分析 ,通过对 196个随机引物的筛选获得了 1个与中国野生葡萄抗黑痘病基因连锁的RAPD标记OPS0 3 130 0 ,并在所有供试的中国野生葡萄 7个种的 2 0个株系和欧洲葡萄 8个品种中得到了验证。这一分子标记将为葡萄抗病育种和深入研究中国野生葡萄的抗黑痘病基因提供DNA依据  相似文献   

7.
对郑州果树所国家果树种质郑州葡萄圃内的808份种质(品种和野生类型)的卷叶病自然发病情况进行了调查研究。在美洲种群、东亚种群及山美杂种中没有发现卷叶病症状;欧亚种葡萄中有卷叶病症状的品种比例最高,且程度严重;具有欧亚种葡萄血统的欧美杂种和欧山杂种均有表现卷叶病症状的品种,但发病率和严重程度较欧亚种低。在欧亚种葡萄中以鲜食葡萄品种为主的东方品种群的卷叶病的发病率较低,而以酿酒品种为主的西欧和黑海品种群发生卷叶病的比例较高,而且病情最严重。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桂林市在葡萄品种的更新换代过程中,进行了对欧亚种葡萄的引种栽培,但常常由于雨水多、湿度大、光照不足,加上种植户没有掌握一套适宜欧亚葡萄栽培的技术,极易造成病害严重发生,严重影响了欧亚葡萄在桂林的发展。笔者从2000年以来,就桂林市欧亚葡萄主要病虫害防治技术进行探索和研究,总结出适宜桂林地区的防治措施。1欧亚葡萄的主要病虫害1.1主要的病害及危害症状危害欧亚葡萄的主要病害有黑痘病、灰霉病、霜霉病、白腐病、炭疽病。(1)黑痘病:春夏高温多湿适合该病发生,常常造成巨大损失。幼果受害,果面现褐色圆斑,外围紫褐,中央灰白…  相似文献   

9.
为了解不同葡萄种质资源对葡萄白腐病的抗性,采用田间自然鉴定法,于2010年秋对国家果树种质郑州葡萄资源圃内的1 000余份葡萄种质资源的葡萄白腐病发病情况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美洲种群、美洲杂种、山欧杂种、山美杂种对葡萄白腐病的抗性最强,调查的种质均未感病;欧亚种对葡萄白腐病的抗性最差,约有24.31%的种质感病。中国野生葡萄资源对葡萄白腐病的抗性很强,所调查的14个中国野生葡萄资源均未感病。  相似文献   

10.
葡萄种质资源卷叶病毒病田间自然发病调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崇怀  孔庆山 《果树科学》1998,15(3):228-231
对郑州果树所国家果树种质郑州葡萄圃内808份种质(品种和野生类型)的卷叶病自然发病情况进行了调查研究,在美洲种群,东亚种群及山美杂种中没有发现卷叶病症状,欧亚种葡萄中有卷叶病症状的品种比例最高,且程度严重,具有欧亚种葡萄血统的欧美杂种和欧山杂种均有表现卷叶病症状的品种,但发病率和严重程度曾欧亚种低,在欧亚种葡萄中以鲜食葡萄品种为主的东方品种群的卷叶病的发病率较低,而以酿酒品种为主的西欧和黑海品种种  相似文献   

11.
葡萄属种间杂交一代对霜霉病抗性遗传的研究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4  
通过田间自然鉴定和室内离体叶圆片接种鉴定,研究了原产我国的葡萄属5个种和变种的11个株系及其与欧洲葡萄种间杂交13个组合的1018株杂种对霜霉病的抗性及其遗传。结果表明,后代组合群体的抗病性存在显著差异,呈连续性分布,表现出数量性状遗传的特征。野生种中主要存在主效抗性基因,后代群体的抗病性主要由野生种亲本所决定。欧洲葡萄品种的抗性程度也影响到后代的抗性强弱。种间杂交后代中,抗性基因的作用表现为加性效应。  相似文献   

12.
蜜香宝是天帅×密香水杂交育出的新品种,它是我国葡萄专家陈玉儒先生于1994年杂交成功的一个早熟大粒,抗病,并适宜长江以南及长江流域各省市在高温高湿气候条件下生长的南方早熟葡萄良种。1996年通过国家农业部门品种鉴定注册,经过二年结果观察,本品种表现极强的抗病和适应性,丰产性强,品质佳。生物学特性及抗性:生长势极强,枝蔓年生长量达2m以上,结果母枝花芽多,座果率高。叶片大、叶片绒毛比其他葡萄品种多,(此品种的主要特征),形成特别的保护层,决定了它对葡萄黑痘病、白腐病,炭疽病等抗性强,一般只需在花期…  相似文献   

13.
葡萄品种资源裂果性状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选取252 个鲜食葡萄品种(111 个欧美杂种,141 个欧亚种),分别在转色期、成熟期、过熟期采集果实,通过清水浸泡试验,了解比较其裂果情况。结果表明,葡萄裂果症状有环裂、纵裂、纵环裂和龟裂等,龟裂只在欧亚种葡萄出现;欧亚种葡萄比欧美杂种葡萄裂果严重;成熟期裂果最严重;欧美杂种小果粒葡萄品种更容易裂果;果皮厚、果肉质地软的葡萄不易裂果。不同葡萄品种的裂果倾向性存在较大差异,通过研究清水浸泡后葡萄发生裂果的情况,对葡萄裂果有了初步认识,为葡萄品种选择及葡萄育种亲本选择提供一定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14.
【目的】葡萄白腐病是葡萄生产中导致重大损失的主要原因之一,挖掘抗病种质,阐明抗病机制,以期为抗病育种提供种质资源储备。【方法】利用离体接种的方法系统评价了中国野生葡萄种质、欧亚种及部分杂交种对葡萄白腐病的抗性,并以葡萄抗病中的关键基因为指示基因,探讨抗病种质和感病种质的不同抗病模式。【结果】对78株葡萄属17个种进行离体接菌评价后,对不同来源的种质进行了抗性分类,其中刺葡萄♂(Vitis davidii)是最抗白腐病种质,欧亚种‘美人指’(Vitis vinifera‘Manicure Finger’)最为感病。5个WRKY基因已经验证在葡萄抗病中起作用,笔者以最抗病的刺葡萄和最感病的‘美人指’进行基因型表达分析。以WRKY基因为指示性基因,检测了其介导的抗性途径中的关键基因PR、NPR1等在抗性葡萄刺葡萄和感病葡萄‘美人指’中的表达,并探讨WRKY基因及关键基因对病原菌的响应机制。WRKY基因及病程相关基因在刺葡萄和‘美人指’分别受到葡萄白腐病病原菌侵染诱导后,具有不同的时空表达差异和量化差异,WRKY基因和相关基因在刺葡萄中表达迅速且上调倍数高,但在‘美人指’中表达迟缓,且上调程度低。【结论】经过系统的鉴定评价筛选到一批抗性种质,可作为潜在育种材料。通过抗病基因表达分析检测,发现抗病基因在刺葡萄中反应迅速,从而使刺葡萄具备高抗病性。  相似文献   

15.
中国葡萄属野生种抗黑痘病的鉴定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本文通过田间自然鉴定、田间接种鉴定和室内离体接种鉴定的方法,研究了起源于我国的葡萄属18个种或变种、88个株系对黑痘病的抗性。结果表明:所有野生种的果实几乎不感黑痘病,叶片表现为高度的或较强的抗性。  相似文献   

16.
我国葡萄野生种霜霉病抗性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研究了原产我国的葡萄属19个种和变种、82个株系对霜霉病的抗性。结果表明,不同种对霜霉病的抗性存在很大差异。抗病的种或变种有:华东葡萄、瘤枝葡萄、复叶葡萄、秋葡萄、葛(?)、华北葡萄、燕山葡萄和菱状葡萄;感病的种或变种有:网脉葡萄、毛葡萄、山葡萄、刺葡萄、蘡(?)、三出葡萄、桦叶葡萄、小叶葛(?)、麦黄葡萄、秦巴野葡萄和米葡萄。 华东葡萄、刺葡萄、秦巴野葡萄和米葡萄种内不同株系对霜霉病的抗性变异不大。而瘤枝葡萄、复叶葡萄、秋葡萄、山葡萄、燕山葡萄和华北葡萄等种内不同株系间抗性差异很大,有抗病和感病两种类型。并且抗病类型的分布似与地理起源无关。  相似文献   

17.
多雨季节的葡萄病害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1年7月份,山东胶东半岛遇到数十年不见的涝灾,连续降雨20余天,降雨量近700mm.值此高温多雨季节,葡萄病害大面积发生,黑痘病、白腐病、炭疽病,特别是霜霉病危害严重,落叶、烂枝、烂果,许多葡萄园绝产半绝产,乃至枯死.而我所高档葡萄示范园基本没有感病,欧亚种、欧美杂种、美洲种等均枝叶繁茂.采取的主要措施如下.  相似文献   

18.
李英  涂祖霞 《西南园艺》2005,33(Z1):62-63
重庆地区葡萄栽培上危害损失严重的病害主要是白腐病、炭疽病、黑痘病和灰霉病.除开品种抗性外,大气温度、湿度是病害发生流行的主导因素.本试验表明,改善果园环境,降低田间湿度,合理整形修剪,保证通风透光,并结合化学、农业措施来防治葡萄白粉病、炭疽病、黑痘病和灰霉病可取得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9.
张振文  李华 《园艺学报》2000,27(6):441-443
利用配对设计方法,田间人工接种,系统地研究了7个欧亚种葡萄品种和3个品系自交后代对霜霉病与白粉病的抗性分布。结果表明:供试品种(系)后代对霜霉病和白粉病抗病性分布之间存在极显相关,即自交后代对两种病害的抗病性属于伴随遗传现象,并初步证明这种伴随遗传现象是由葡萄抗病基因的多效性引起的。  相似文献   

20.
葡萄黑痘病是金华地区的葡萄主要病害.据调查,黑痘病的发生与葡萄品种的抗病性、4~6月份的降雨量以及地势和土壤质地有直接关系.调查品种中,高墨、京超、巨峰、红瑞宝的抗病性强,其次为希姆劳特、红蜜、红富士,抗病力弱的有井川1014、国宝,而马奶子、无核白601、乍娜则易感病.不同年份黑痘病的发病率有很大差异,1989年 4~ 6月份梅雨季节长( 55天),雨量大(774.8 mm)日照时数少,发病率高达 84%; 1990年4~6月份降雨量为187.4mm,发病率为6.2%.同是巨峰葡萄园,在地势高、沙质土、排水条件好的园片,平均发病率只16.95%,而河谷泥质土、排水不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