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选取了不同连作年限的植烟土壤,研究了土壤酶活性和微生物数量变化情况,结果表明:随着连作年限的增加,不同种类土壤酶活性的变化趋势不一致;磷酸酶和蔗糖酶在连作10年内,随着连作年限的增加,其活性显著降低,而脲酶活性呈增加的趋势;连作年限10~20年,土壤磷酸酶、蔗糖酶和脲酶活性均有增加的趋势。而不同连作年限对植烟土壤蛋白酶活性的影响不显著。多酚氧化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随着连作年限的增加而呈先增加后降低再增加的趋势。连作3~5年,植烟土壤细菌、放线菌数量增加,而真菌数量减少。连作超过5年,细菌和真菌数量先增加后减少,而放线菌数量呈降低的趋势。连作3~5年,植烟土壤解磷菌和解钾菌数量增加,且在连作5年时数量最多;连作超过5年,土壤解磷菌和解钾菌数量显著降低。  相似文献   

2.
选取大棚草莓不同连作年限的土壤为试材,以相邻露地小麦田土壤为对照,研究其种植草莓对土壤养分含量及微生物区系的影响。结果表明,随草莓连作年限的增加,0~10、10~20、20~30 cm不同土层的细菌、真菌、放线菌数量多有不同程度的增加,且真菌在微生物中的比例不断增加,土壤由高肥力的"细菌型"土壤向低肥力的"真菌型"土壤转变;连作土壤的蔗糖酶活性、脲酶活性、EC值明显高于对照,p H值与对照相比变化不大;不同连作年限土壤的养分含量主要集中在0~10、10~20 cm土层;土壤细菌数量与速效钾含量、速效磷含量、有效锌含量、硼含量及EC值呈显著正相关,真菌数量与速效钾含量、速效磷含量、硼含量、EC值呈极显著正相关,放线菌数量只与有效锌含量呈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3.
新疆连作棉田土壤微生物数量动态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新疆连作陆地棉吐絮期土壤为对象,采用稀释平板法测定土壤微生物数量变化趋势。结果表明:棉田土壤中微生物种群以细菌为主,其次为放线菌,真菌数量最少。不同连作年限,细菌数量随着连作年限的增加而逐渐减少,但连作10年后增加;真菌和放线菌数量总体呈增加的趋势;棉花枯萎病和黄萎病病原菌数量总体也呈增加的趋势;相同连作年限,土壤微生物种群结构变化不大。  相似文献   

4.
非洲菊连作对土壤理化性状与生物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3  
 【目的】研究非洲菊连作土壤物理化学性状、土壤微生物区系和土壤酶活性动态变化。【方法】以未种植过非洲菊的土壤作对照,测定连作非洲菊1、3、5和7年土壤的理化性质、酶和微生物活性的变化。【结果】随着连作年限的增加,土壤pH和容重下降,连作1、3、5和7年的土壤总含盐量分别比对照增加4.00%、72.80%、24.00%和88.00%。土壤有机质和速效氮含量随着连作年限的增加而上升,土壤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呈下降趋势。土壤脲酶和蔗糖酶活性呈先升后降的趋势,连作1年和3年土壤酶活性降低,连作5年以后又升高,土壤过氧化氢酶和中性磷酸酶活性呈下降趋势,连作1、3、5、7年土壤蛋白酶活性分别比对照增加9.09%、50.00%、63.64%、93.18%。土壤真菌数量随着连作时间延长而增加,连作7年的土壤真菌数与对照相比增加了192.04%,细菌数量呈下降趋势,其它微生物类群的数量呈先升后降的趋势。【结论】非洲菊连作后土壤pH降低,土壤总含盐量逐渐增加,有次生盐渍化的趋势,土壤中氮、磷、钾比例失调。连作5—7年,土壤真菌数量上升,细菌和放线菌数量和土壤酶活性下降,连作障碍明显。  相似文献   

5.
以种植4、9、15年的刺梨园土壤为研究对象,测定0~20、20~40 cm土层土壤微生物数量和酶活性,旨在探明种植年限对刺梨园土壤微生物数量和酶活性的影响,为刺梨种植的土壤养分管理和科学施肥等提供依据。结果表明,0~20、20~40 cm土层土壤细菌和放线菌数量、过氧化氢酶和脲酶活性、细菌与真菌以及放线菌与真菌数量比随着种植年限增加呈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种植年限为9年时最大,真菌数量随着种植年限的增加而增加,而酸性磷酸酶活性则随种植年限的增加呈下降的趋势;0~20 cm土层土壤微生物数量和酶活性高于20~40 cm土层。随着种植年限的增加,土壤细菌与真菌以及放线菌与真菌数量比先增加后降低,说明种植年限较长会抑制细菌和放线菌的生长而促进真菌的生长,以及降低酶活性进而使土壤质量下降,因此建议长期种植的刺梨园土壤采取施肥、更换耕作方式等管理措施增加土壤肥力。  相似文献   

6.
为进一步明确大蒜连作障碍形成的原因,研究了连作0(对照)、10、20、30 a大蒜根际土壤养分含量、土壤微生物数量和土壤酶活性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随着连作年限的增加,大蒜鳞茎产量显著下降,与对照相比,连作10、20、30 a鳞茎产量分别下降22.74%、26.48%、27.16%;大蒜根际土壤p H值呈上升趋势,土壤有机质含量呈增加趋势,整体上土壤全氮、全磷、有效钾、碱解氮、有效锌含量呈下降趋势;土壤微生物数量呈先下降(0~20 a)后上升(30 a)趋势,且差异达极显著水平;土壤酶活性呈先降后升趋势,土壤脲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以连作20 a最低,碱性磷酸酶活性以10 a最低。相关性分析表明,整体上土壤微生物数量和土壤酶活性与土壤全氮、全磷、全钾、碱解氮、有效钾含量呈正相关,而与土壤p H值、有机质和缓效钾含量呈负相关;过氧化氢酶、碱性磷酸酶和脲酶活性与所测微生物数量(除真菌外)皆呈正相关,其中过氧化氢酶活性与放线菌数量相关性达显著水平,脲酶活性与固氮菌数量呈极显著正相关。综上,大蒜长期连作后,大蒜鳞茎产量降低,土壤有机质含量增加,土壤p H值上升,土壤养分失衡;连作20 a大蒜根际土壤微生物数量和土壤酶活性达到最低水平,而连作30 a土壤微生物数量和酶活性回升,但微生物结构并没有显著改变。  相似文献   

7.
王瑾  马丽 《北京农业》2014,(30):130-131
为探讨种植年限对土壤微生物的影响,分析土壤质量退化的原因,选取昆明郊区切花玫瑰连作土壤,分析测定不同种植年限连作土壤可培养微生物数量的变化。结果表明:切花玫瑰连作会对土壤微生物区系产生显著影响,细菌数量逐渐减少,真菌数量逐渐增加,土壤有从“细菌型”向“真菌型”转变的趋势;土壤细菌和放线菌数量与种植年限间呈极显著负相关,真菌数量与种植年限间呈极显著正相关。可见,切花玫瑰连作会破坏土壤微生物区系平衡,严重阻碍土壤的可持续开发与利用。  相似文献   

8.
 |棉田连作对土壤微生物及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对连作5年、10年、15年和20年棉田的土壤微生物数量和土壤酶活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微生物总数随着连作年限的增加而不断减小;细菌所占百分比呈下降趋势;真菌却由0.45%不断的上升到1.88%,B/F值减小;放线菌、真菌和细菌的变异系数分别为31.67、30.8和56.12;放线菌与速效钾具有正相关性、真菌与速效氮具有负相关性;蔗糖酶、磷酸酶和脲酶的酶活随连作年限的增加呈阶梯式上升,过氧化氢酶无明显变化差异;蔗糖酶、磷酸酶和脲酶与全氮和速效钾均有显著相关性。  相似文献   

9.
不同连作年限对马铃薯土壤环境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马铃薯不同连作年限对土壤环境及产量的影响,试验以连作0年为对照,选取马铃薯连作年限为2、4、6年的典型地块研究不同连作年限对马铃薯土壤理化性质、土壤酶活性、土壤微生物数量和产量的影响。研究结果,随连作年限的增加,土壤p H值呈显著下降趋势;土壤含盐量和碱解氮含量呈显著升高趋势,连作6年时二者平均较对照高346.15%、181.32%;土壤速效磷、速效钾、有机质含量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且在连作2年时达到最高,此时三者平均较对照高36.76%、23.61%、13.49%,处理间差异显著;土壤脲酶活性、碱性磷酸酶活性呈先提高后降低的趋势,且均以马铃薯连作2年时达到最大,此时二者平均较对照高29.75%、21.54%,处理间差异显著;土壤中转化酶活性、过氧化氢酶活性呈显著下降趋势,连作6年时平均较对照低50.34%、22.29%,处理间差异显著;土壤细菌、放线菌数量呈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且在连作2年时达到最高值,而土壤中真菌数量呈显著增加趋势,连作6年土壤真菌数量平均较对照高118.52%,差异性显著;马铃薯各产量指标均呈先增加后降低的变化趋势,且连作2年平均经济产量较对照和连作4年、6年高8.63%、22.13%、49.13%,处理间差异显著。结果表明,随马铃薯连作年限增长会使土壤环境恶化,影响马铃薯正常生长,产生连作障碍。  相似文献   

10.
于2007年以不同连作年限棉田为研究对象,研究分析连作5 a、8 a、12 a年和15 a棉田土壤容重、土壤氮、磷、钾养分及微生物区系的变化规律,以揭示长期连作造成棉田减产的主要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在棉农自主经营管理条件下,棉田土壤容重并未随着连作年限的增加呈现有规律的变化。随着连作年限的增加土壤速效磷、全氮、全钾含量均呈下降趋势,土壤有机质以及土壤速效钾含量则是连作8 a之后随着连作年限的增加呈下降趋势。随着连作年限的增加,棉田土壤微生物总量呈明显的下降趋势,连作8 a、12 a、15 a棉田的土壤微生物总数平均值分别比连作5 a的下降了40.1%、46.7%、52.4%,而且微生物菌群结构也发生了变化,总体表现为细菌和放线菌数量减少,真菌数量增加的发展态势。  相似文献   

11.
不同连作年限棉田土壤微生物和酶的特征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测定不同连作年限土壤微生物主要类群及其数量变化以及土壤酶的活性.[方法]以新疆高产棉花连作5、10、15和20年的土壤为研究对象,测定土壤微生物数量和酶活性.[结果]棉花不同连作年限对土壤微生物环境产生了显著的影响.土壤中三大类微生物总数随着连作年限的增长呈下降趋势,细菌数量变化有极显著差异,真菌和放线菌变化无显著差异,棉田土壤B/F呈下降的趋势.[结论]对不同连作年限棉田土壤的脲酶、磷酸酶、蔗糖酶进行测定,结果脲酶、蔗糖酶的变化趋势一致,均随着连作年限的增加呈增强的趋势,磷酸酶活性随连作年限的增加先呈下降趋势,再随连作年限增加呈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12.
揭膜对棉田土壤温度、棉花产量及环保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2个棉花新品种为材料,研究适时揭膜(UPF)对棉田土壤温度,蕾铃发育和产量的影响及残膜回收的可行性。结果表明,UPF对棉田具有降温作用,UPF的平均土壤温度低于全生育期覆膜(MPF)0.47℃,从土壤深度上看,△t5 cm>△t10 cm=△t15 cm,从时间上看,△t14:00>△t20:00>△t8:00,综合土壤深度和时间2因素,△t5 cm,14:00最大(0.71℃)、△t10 cm,8:00最小(0.27℃);UPF蕾铃数前期小于MPF,后期大于MPF;UPF的产量、单株铃数、单铃质量、衣分均高于MPF,株高低于MPF,其中小区产量、单株铃数差异达到显著水平;每公顷棉田UPF可回收残膜57.78 kg,回收率达到85.56%。UPF有利于棉田土温降低、棉花后期生长及残膜回收。  相似文献   

13.
14.
以土壤微生物为研究对象,采用平板计数法分别对不同深度土壤细菌、真菌、放线菌数量进行统计,探究二甲戊灵处理后土壤微生物种群变化。结果表明,土壤深度为0~15 cm时,二甲戊灵对细菌、真菌、放线菌多为抑制作用,其中放线菌种群对表现的最为明显,呈持续抑制状态;细菌次之,呈阶段性抑制状态;而真菌对二甲戊灵具有一定抗性,随着时间的推移抑制和激活均不明显。土壤深度为15~20 cm时,二甲戊灵对3种微生物有不同程度激活作用。二甲戊灵对土壤微生物的影响随微生物种类和二甲戊灵浓度和土壤深度而异。正常使用浓度下,对微生物的影响是暂时的,其稳定系统不易破坏,但长期施用二甲戊灵会引起土壤微生物的失衡。  相似文献   

15.
本文报道了硫双灭多威(Thiodicapb)在土壤、棉叶和棉籽中残留量测定方法。样品以乙酸乙酯提取,提取液加水浓缩蒸去乙酸乙酯,水相经碱解后再用乙酸乙酯萃取,气相色谱氮磷检测器(NPD)测定。最小检测量为3.08×10-11g,土壤、棉叶和棉籽的最低检测浓度分别为0.0077、0.0077和0.0154mg/kg;添加标准品的平均回收率和变异系数分别为98.45%,95.54%和89.41%及0.82%、1.77%和2.51%。  相似文献   

16.
以‘鄂棉15号’、‘西玉3号’和‘鄂豆4号’为材料,对覆膜与不覆膜2种种植方式进行了对比。通过2005~2007年3年的试验,结果表明,地膜覆盖在生育前期能提高土壤温度和保持土壤湿度,在旺盛生育期有降温效应,因而能显著提高作物产量。为进一步推广地膜覆盖栽培作物提供了农业气象依据。  相似文献   

17.
为了明确棉花秸秆还田对棉花植株生长和土壤的影响,本研究通过整合分析前人研究,总结发现棉花秸秆还田可以促进棉花生长、提高棉花产量、改善土壤物理性质、提高土壤中营养元素和有机质的含量、增加土壤微生数量、促进土壤细菌的活性和酶的活性。此外,秸秆还田目前还存在一些问题,如:哪种还田方式更为高效、适宜的还田时间、还田量及如何预防还田带来的毒害问题等。最后,本研究针对现存问题提出了相应建议,以期为棉花秸秆还田高效利用和棉花产业绿色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8.
南疆粘性、砂性土壤陆地棉中前期缩节胺化控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粘性土壤和砂性土壤棉田的陆地棉在苗期(约6叶期)、一水前、二水前缩节胺用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砂壤土陆地棉苗期缩节胺用量在1.00 g/667 m2,二水前为1.50 g/667 m2,而一水前在变化范围较大(2.00~4.00 g/667 m2)的情况下,获得单株铃数7.50个以上的几率最大;砂性土壤棉田苗期不施缩节胺,一水前用量为1.50 g/667 m2,二水前用量为3.75~6.00 g/667 m2时也可获得单株铃数7.50个以上,但获得单株铃数7.50个以上的组合数较少,而苗期缩节胺用量为0.20~0.60 g/667 m2获得单株铃数7.50个以上的组合不存在.粘性土壤棉田陆地棉苗期和一水前的化控量宜轻,二水前的化控量在变化范围较大(0.00~3.00 g/667 m2)的情况下,获得单株铃数6.50个以上的几率最大;苗期缩节胺用量为1.00 g/667 m2,一水前3.00 g/667 m2,二水前化控量0.00~3.00 g/667 m2也可获得单株铃数在6.50个以上,但获得单株铃数6.50个以上的组合数较少.  相似文献   

19.
【目的】在大田水肥一体化膜下滴灌施肥的基础上,研究增施改良剂对盐碱地棉花增产和土壤控盐的影响。【方法】2017年在沙湾县共设置5个处理:对照(不施肥),常规化肥,常规化肥+改良剂,专用肥,专用肥+改良剂,每个处理重复3次,试验小区随机区组设置;测定指标为棉花产量、干生物量、土壤pH和电导率。【结果】常规化肥+改良剂处理平均有效铃数6.8个/株,平均单铃重5.95 g,获得了最佳产量6 640 kg/hm2,比常规化肥处理提高17.4%,增产效果明显。增施改良剂降低土壤pH;距滴头0 cm处的土壤电导率比距滴头30 cm处的电导率低,滴灌洗盐效果好。【结论】增施改良剂可提高棉花结铃数和促进单铃重增加,能有效提高棉花产量,且有降低土壤pH改善土壤环境的效果。  相似文献   

20.
转基因棉花对土壤细菌群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山西农业科学》2017,(7):1124-1127
为了评价转基因棉花对土壤细菌群落结构的影响,试验采用转基因棉花品种晋棉26号及其非转基因亲本晋棉7号以及传统棉花品种中棉所12号进行了长期定位试验,利用高通量基因测序法研究了转基因棉花对土壤细菌的群落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3个棉花土壤细菌共检测到1 585个OTUs、除1个未分类门和4个待定候选门外,其余分别属于已知的21个门;主要优势种群有变形菌门、酸杆菌门、放线菌门、浮霉菌门、绿弯菌门、拟杆菌门;每个品种有独特的种群,转基因棉花晋棉26号独有的种群为栖热菌门,晋棉7号独有种群为WCHB1-60;转基因棉花土壤细菌的多样性降低,但没有改变土壤细菌种群结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