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磺胺类药是一类化学合成的抗微生物药。1932年德国克拉拉(Klarer)和米奇(Mietzsch)合成了含有磺胺基团的百浪多息(Prontosil),同年杜马克(Domagk)等进行动物实验,发现其有抗细菌感染作用,成为在医疗上应用磺胺类药物的开创者,获得诺贝尔医学奖。我国于1942年合成磺胺噻唑。  相似文献   

2.
人工合成抗菌药--磺胺类及二氨嘧啶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杖榴  肖田安 《中国家禽》2002,24(12):33-34
1发展简史 1.1磺胺类 磺胺类药是用于预防和治疗人的细菌性感染作全身用药的第一类化学治疗药.在青霉素使用之前,磺胺类是抗菌化学治疗的主要药物,并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有很好的医疗记录.在发现磺胺以后十年时间里,就有超过5400种同系物被合成和研究(到目前已有8000种以上),但有医疗价值的不过20多种.  相似文献   

3.
2002年3月日本农林水产省(部)批准用于畜牧上的合成抗菌药及略号如下:(1)磺胺类药(抗球虫、住白虫属、弓形体、鼻炎等)有磺胺甲基异(口恶)唑(新诺明,SMX)、磺胺异索唑(SIZ)、磺胺间二甲氧嘧啶(SDMX)、磺胺间甲氧嘧啶(SMMX)。磺胺甲氧嗪  相似文献   

4.
1磺胺类药物该类药物广谱、性质稳定、使用方便、体内分布广,与抗菌增效剂合用后效果大大增强,但易耐药,并有交叉耐药现象,并损害肾脏。抗革兰氏阳性菌、革兰氏阴性菌、衣原体、立克次体、原虫等。磺胺类药结构与对氨基苯甲酸相似,共同竞争细菌合成叶酸进一步合成核酸所需的二氢叶酸合成酶的活性,抑  相似文献   

5.
二、取得的主要成就建国40年来,兽药原料和制剂品种增加很快,在此不能一一赘述。现将国内出现和使用的主要兽用原料药品种列举如下。(一)兽用治疗药物1.兽用化学合成药:(1)抗微生物化学治疗药:①磺胺类药物:治疗全身感染的磺胺药有磺胺噻唑(ST)、磺胺嘧啶(SD)、磺胺甲基嘧啶(SM_1)、磺胺二甲嘧啶(SM_2)、  相似文献   

6.
磺胺类药物是一类合成的抗微生物药,临床上应用以来,在控制感染性疾病中发挥了很大作用.它具有抗菌谱较广;性质稳定,便于长期保存;价格比较便宜;制造不需粮食;有多种制剂可供选择等种种优点.  相似文献   

7.
磺胺类药物是合成的抗微生物药,能抑制或杀灭病原微生物,从而协助机体战胜疾病。临床上应用以来,在控制感染性疾病中发挥了很大作用。磺胺类药物具有抗菌谱广,性质稳定,便于长期保存,价格比较便宜,有多种制剂可供选择等优点。因此,虽然近年来抗菌素飞速发展,磺胺类药物不但未被淘汰,  相似文献   

8.
汪勇 《兽医导刊》2006,(11):36-38
磺胺类药物(Sulfonamides,SAs)是指具有对氨基苯磺酰胺结构的一类药物的总称,是一类用于预防和治疗细菌感染性疾病的化学合成药物,自1935年法国人格哈德·多马克(Gerhard Domagk)发现第一个磺胺类药物--百浪多息(Prontosil)以来,已有70年余的历史,这期间先后约有8500种磺胺类的药物合成,但兽医临床上常用的不过20种,这是由于20世纪40年代以后,各类抗生素的出现和发展在临床上的取代之故,甚至有人把磺胺类药物称为抗微生物药物的"末落贵族".  相似文献   

9.
磺胺类药物自1935年发现以来,在控制细菌性感染疾病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即使在新抗微生物药物不断涌现的今天,在临床上仍然广泛应用。磺胺嘧啶(Sulfad iazinum,SD)以其抗菌谱广、抗菌作用强和血浆蛋白结合率低等优点被广泛用于临床。磺胺类药物的药代动力学研究进行的比较早,也  相似文献   

10.
磺胺类药物是一类合成的抗微生物药,临床上应用以来,在控制感染性疾病中发挥了很大作用。它具有抗菌谱较广,性质稳定,便于长期保存,价格比较便宜,有多种制剂可供选择等优点。近年来,随着抗菌增效剂和一些新型磺胺药的出现,使磺胺药的临床应用有了新的广阔前途。但在家兔养殖业中使用磺胺类物药必须科学、合理,否则会出现诸多弊端,给养兔生产带来不应有的损失,主要应注意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11.
一、控制鸡球虫病药物的使用概况 自从1936年多马克发现了磺胺类药物,1942年发现其对球虫病有效以来,以后的70年已先后开发了近50余种抗球虫药物(不计部分中草药)。自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后期二嗪类药物上市至今,虽然抗球虫新药的研究从未间断过,研究的对象包括新型合成的化合物、微生物发酵产物和代谢产物以及天然产物等,但新型抗球虫药问世却极少。  相似文献   

12.
磺胺类药物(Sulfonamides,SAs)是指具有对氨基苯磺酰胺结构的一类药物的总称,是一类用于预防和治疗细菌感染性疾病的化学合成药物,自1935年法国人格哈德·多马克(GerhardDomagk)发现第一个磺胺类药物——百浪多息(Prontosil)以来,已有70年余的历史,这期间先后约有8500种磺胺类的药物合成,但兽医临床上常用的不过20种,这是由于20世纪40年代以后,各类抗生素的出现和发展在临床上的取代之故,甚至有人把磺胺类药物称为抗微生物药物的“末落贵族”。但因其抗菌谱广,性质稳定,使用方便,价格低廉,不消耗粮食,国内能大量生产等独特优势,目前在兽…  相似文献   

13.
磺胺类药物是化学合成的抗微生物药,临床上应用以来,在控制感染性疾病中发挥了很大作用。虽然近年来抗菌素飞速发展,磺胺类药物不但未被淘汰,而且在抗微生物药中仍占有重要的地位。但是在临床上应用磺胺类药物必须科学、合理,否则会出现诸多弊端,给养猪生产带来不应有的损失。  相似文献   

14.
(一)用药剂量有讲究 对氨基苯甲酸是对磺胺类药物敏感的细菌合成叶酸的必须物质,细菌在利用对氨基苯甲酸合成叶酸的过程中,对氨基苯甲酸需要与细菌体内二氢叶酸合成酶相结合.磺胺类药物因化学结构与对氨基苯甲酸相似,故能与细菌争夺二氢叶酸合成酶,以致细菌不能利用对氨基苯甲酸合成叶酸,导致核蛋白不能合成.而达到抑菌的目的.为使磺胺类药物在体内有效浓度超过对氨基苯甲酸的浓度,首次使用该药物时用药量要加倍,称为突击量,以后的正常用药量为维持量.  相似文献   

15.
1 口服给药 1.1 混饲给药 是指将药物均匀地混入饲料中,通过畜禽的采食将药物吃人体内,此法简便易行,适用于长期投药和不溶于水的药物。混饲给药应注意:①药物与饲料的混合必须均匀,有些药物如磺胺类和某些抗寄生虫药物,如果混合不匀,服用过量,极容易引起中毒等不良反应;②注意掌握饲料中药物浓度,混水比混饲的药物浓度往往要高,但对畜禽易产生毒性的药物,如磺胺类药物的混水浓度往往比混饲浓度低;③药物与饲料混合时,应注意饲料中添加剂与药物的关系,如磺胺类药物能影响肠道微生物对维生素K和B族维生素的合成,所以长期应用磺胺类药物则应补给维生素K和维生素B1。  相似文献   

16.
磺胺类药物是合成的抑菌药,抗菌谱广,对大多数革兰氏阳性和许多革兰氏阴性细菌有效。但个别菌种的菌株可能对其耐药。磺胺类药物通过竞争性抑制叶酸代谢循环中的对氨基苯甲酸而抑制细菌性增殖。细菌对各种磺胺类药物的敏感性都相同,对1种磺胺类耐药意味着对所有的磺胺类药物耐药。  相似文献   

17.
自从1935年发现第一个磺胺类药物白浪多息(prontosil)以来,已有近70年的历史,先后合成的这类药物有成千上万种,而临床上常用的不过20多种。虽然在20世纪40年代以后各类抗生素不断发现和发展,在临床上逐渐取代了磺胺药。但磺胺类药物仍具有其独特的优点:  相似文献   

18.
各种抗球虫药之特征及其各种用法之利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各种抗球虫药的特征 市面上可以买到的抗球虫药不下十种。各种药有其独特的杀死球虫的药理作用,无法一一列举,今依其生产方法,大致分为以下二大类: 1.化学合成类抗球虫药 用化学合成的方法制造的抗球虫药,例如:磺胺类和球净等。早在40年代就开始被用来预防球虫病。其特征如下:优点为在使用初期,药效显著,可以杀死大部分球虫,大大减少  相似文献   

19.
洪学 《湖南饲料》2011,(1):53-53
磺胺类药物抗菌谱较广、疗效确切、性质稳定、使用简便、价格便宜,又便于长期保存,是目前仅次于抗生素的一大类药物. 高效、长效、广谱的新型磺胺与抗菌增效剂合成以后,磺胺类药物的临床应用有了新的广阔前途.磺胺类药物属化学合成抗菌药,有多种制剂可供选择,可通过口服、肌肉注射等多种途径给药.磺胺类药物一般为白色或微黄色结晶性粉末,遇光易变质,色渐变深,大多数本类药物在水中溶解度极低,较易溶于稀碱,但形成钠盐后则易溶于水,其水溶液呈强碱性.  相似文献   

20.
畜禽使用磺胺类药物要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虽然近年来抗菌素飞速发展,磺胺类药物不但未被淘汰,而且在抗微生物药中仍占有重要的地位。尤其是抗菌增效剂和一些新型磺胺药出现后,使磺胺药的临床应用有了新的广阔前途。但是在畜禽养殖业中使用磺胺类物药必须科学、合理,否则会出现诸多弊端,给畜禽生产带来不应有的损失,主要注意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