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目的】本文深入研究了烤烟晾制变黄过程中的颜色变化规律。【方法】通过色差仪和叶绿素仪测量云烟87中部叶在不同晾制温度(20、25、30、35和40℃)条件下亮度值L~*、红绿值a~*、黄蓝值b~*和SPAD值的变化,并以亨特Lab值为基础计算总色差ΔE和褐变指数BI等指标,采用零阶和一阶动力学模型对各项颜色指标的试验数据进行拟合。【结果】随晾制温度升高,各项颜色指标的变化速率变快;不同晾制温度下L~*、△E和BI的变化符合零阶反应,而a~*、b~*和SPAD的变化符合一阶反应;颜色变化速率常数符合Arrhenius方程,建立烟叶晾制过程中预测颜色变化的动力学模型,验证试验表明模型拟合度良好(R~(2 )0.9)。【结论】动力学模型可较为精准的预测烟叶在晾制过程中颜色的变化,为烤烟晾制方法、标准及配套工艺技术的制定和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目的】为明确不同开片程度上部烟叶烘烤过程中的颜色变化规律。【方法】以烤烟K326品种不同开片度(0.25、0.30、0.35)的上部叶为供试材料,分析烘烤过程中烟叶正、背面颜色参数与色素含量变化及其关系。【结果】各处理烟叶烘烤过程中正、背面颜色参数变化规律基本一致,但叶片正面颜色变化略快;颜色变化幅度最明显的时期在38℃之前,随开片度增大,颜色变化速率加快;相关性分析表明,各处理烟叶正、背面L~*、a~*、△E值与叶绿素含量具有较好的相关性,正、背面a~*值与类胡萝卜素具有较好的相关性,构建回归分析方程具有较好的拟合程度,均达到极显著水平。【结论】色差仪量化后的烟叶正背面颜色参数可用以定量预测烘烤中色素含量的变化,不同开片度上部烟叶颜色变化规律可为烘烤工艺优化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3.
【目的】为提高杏子干燥品质及市场竞争力,【方法】本文将热风技术应用于杏子的干燥,研究不同干燥温度和风速对杏子干燥收缩特性及色泽的影响。【结果】在热风干燥过程中,杏子干燥收缩率随干燥温度或风速的增加均呈现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在干燥温度为50℃,风速为6 m/s时,杏子的干燥收缩率达到最大值45.25%;考虑收缩计算的杏子水分有效扩散系数随干基含水率的减少呈先增加后减小的变化趋势,与不考虑收缩相比其值小一个数量级;杏子收缩活化能为20.67 k J/mol;温度对干燥后杏子的色泽变化有重要影响,随着干燥温度的增加,a~*值和b~*值逐渐增加,而L~*值逐渐减小,但风速对L~*、a~*和b~*值的影响不大。【结论】该研究对杏子干燥后体积的留存及色泽变化的规律性提供了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4.
初烤烟叶颜色与常规化学成分及感官质量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明确初烤烟叶颜色数据与其常规化学成分和感官质量的关系,采集国内各产区初烤把烟,借助色差仪测定烟叶颜色参数,检测相应烟叶样品的常规化学成分,评价其感官质量,并做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烟叶颜色参数L~*和h~*与总烟碱和总氮含量达到显著负相关,a~*和a~*/b~*与总烟碱和总氮含量达到显著正相关,b~*和C~*与总糖含量达到显著正相关;烟叶颜色参数L与香气量达到显著正相关,a~*与杂气达到显著负相关,a~*/b~*和h~*与香气质达到显著负相关,b~*和C~*与劲头达到显著正相关。烟叶颜色参数与烟叶化学成分及感官质量均有显著相关性,可为烟叶采购、打叶复烤提供指导作用和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5.
不同香型烤烟表面颜色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揭示不同香型烤烟表面颜色特征,采用L~*a~*b~*C~*颜色空间表征方法对14个省份三种香型烤烟不同部位烟叶表面颜色进行量化分析。结果表明:(1)烟叶表面颜色红度a~*在浓香型和中间香型烤烟中变异程度较大,中间香型烤烟表面颜色的饱和度C~*变化幅度大于浓香型和清香型烤烟。(2)中间香型烤烟表面颜色的明度L~*最大,在中部叶和上部叶显著高于清香型烤烟;清香型烤烟下部叶表面颜色的红度a~*显著高于浓香型和中间香型烤烟。颜色饱和度C~*在不同香型烤烟间不存在显著性差异。(3)同一香型烤烟表面颜色均呈现下部叶的明度L~*最高,上部叶的最低,且在不同部位间存在显著性差异,同时,同一香型烤烟表面颜色的红度a~*均表现为上部叶最高,下部叶最低。(4)浓香型烤烟表面颜色的红度a~*与黄度b~*、颜色饱和度C~*呈极显著负相关,而清香型和中间香型的相关性都很小。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烤烟打叶工序不同风分口分离片烟的色度值差异及分类,为打叶后不同品质片烟的差异化复烤及醇化提供参考,以期进一步提升烟叶原料的模块化、均质化和纯净化水平。【方法】选择2019年云南昆明云烟87 C3F初烤烟叶为研究对象,在打叶工序生产稳定的条件下,对各风分口(四级打叶单元共11个风分口)分离的片烟进行多次取样,制成粉末后利用色差计测定其CIE-L~*a~*b~*色空间值(明度值L*、红度值a*、黄度值b*和总色差值ΔE)。利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研究不同风分口片烟色度值的差异,并基于标准化的色度值矩阵,利用Fisher最优分割法对11个打叶风分口分离的片烟进行分类。【结果】(1)同一等级初烤烟叶在打叶过程中,从不同风分口分离片烟的色度值总体存在显著差异和规律性变化趋势。(2)在第1级和第2级打叶单元,随着风分口级数的增加,片烟的L~*值逐渐降低,a~*、b~*及ΔE值逐渐升高;在第3级和第4级打叶单元,随着风分口级数的增加,L*值总体呈升高的趋势,a*、b*及ΔE值总体呈降低的趋势。(3)基于片烟色度值的变化,利用Fisher最优分割法将11个打叶风分口按顺序划分为4段,段间的片烟色度值总体存在显著差异。【结论】不同打叶风分口的片烟品质存在较大差异。通过工艺改造,将各段片烟分别存贮并进行差异化复烤和调配利用,对调控烟叶品质、控制卷烟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烟草颜色特征指标主要依靠人工经验获取,主观性强,存在一定的不稳定性。CIE L~*a~*b~*颜色模型色域宽阔、色彩分布均匀,常用于烟草(含烟草制品和卷烟材料)颜色参数等的测定与分析。对CIE L~*a~*b~*颜色模型在烟叶产地、烟叶品种、烟叶分级等方面的应用进行综述,并对其在烟草中的应用前景进行展望,为烟草分级、采购、原料控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为探析三明烟区翠碧一号烟叶不同部位、色组烟叶表面颜色特征,以2018年审定的基准样品为原料,采用L~*a~*b~*颜色空间表征方法对表面颜色进行量化分析。结果表明,三明烟区翠碧一号烟叶表面颜色特征参数的空间分布特征为:明度(L~*)以下部柠檬黄最高,上部橘黄最低;红度(a~*)以上部橘黄最高,下部柠檬黄最低;黄度(b~*)以中部橘黄最高,上部橘黄最低;饱和度(C~*)以中部橘黄较高,上部橘黄较低。各等级表面颜色特征参数均较集中,变异系数均较小,为0.11%~4.51%,其中柠檬黄色组的变异程度大于橘黄色组。除饱和度(C~*)外,三明烟区翠碧一号相同部位、不同色组烟叶表面颜色指标均存在显著差异。不同部位橘黄色组均具有较高的红度(a~*)、较低的明度(L~*)。三明烟区翠碧一号橘黄色组不同部位间表面颜色指标均存在一定的差异,随着烤烟部位的上升,红度(a~*)逐渐升高,明度(L~*)、黄度(b~*)和饱和度(C~*)均先升再降。柠檬黄色组不同部位间表面颜色指标除了颜色饱和度(C~*)外,均存在一定的差异;随着烤烟部位的上升,红度(a~*)逐渐升高,明度(L~*)和黄度(b~*)均逐渐降低。  相似文献   

9.
不同成熟度烟叶烘烤中颜色值和色素含量的变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了解不同成熟度烟叶密集烘烤中颜色值和色素含量的变化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为密集烘烤工艺的优化和完善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全自动测色色差计,对比研究烘烤中未熟、尚熟、适熟和过熟烟叶颜色参数(L*、a*、b*)和色差参数(△L*、△a*、△b*)的变化特征,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不同成熟度烟叶叶绿素、类胡萝卜素含量等指标。【结果】不同成熟度烟叶的L*、a*值在烘烤过程中均呈现升高的趋势,b*值在48℃之前升高,48—54℃有所下降,之后稍有回升。L*的变化规律表现为过熟>适熟>尚熟>未熟,鲜烟叶a*值在不同成熟度之间差别不大,在变黄中期之前成熟度高的烟叶a*值上升较快,烤后烟叶b*值大小表现为尚熟>未熟>过熟>适熟。随着烘烤的进行,烟叶△L*总体趋势变小。在48℃烟叶△a*明显变大,△b*相对降低,尤其以未熟和过熟烟叶明显。相关分析表明,尚熟和适熟烟叶的类胡萝卜素含量与L*值均呈极显著负相关(r = - 0.979,-0.851,P < 0.01),类胡萝卜素含量与a*值呈显著负相关(r = - 0.832,- 0.853,P < 0.05)。烘烤过程中适熟烟叶的L*、a*和b*与各种色素含量的回归方程分别为 = 245.67 x1 + 114.75 x2 - 211.69 x3 - 125.21 x4 + 118.69, = 416.9 x1 + 369.19 x2 - 404.38 x3 -78.38 x4 + 43.55,  = - 1051.55 x1 -1270.02 x2 + 1106.42 x3 + 17.48 x4 + 40.1。【结论】烘烤中不同成熟度烟叶正反面颜色变化趋势基本同步,烟叶颜色参数和色素含量的相关性明显,可以用颜色值作为辅助指标来判断烟叶成熟度。  相似文献   

10.
烤烟鲜烟叶颜色参数与烘烤特性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讨应用颜色参数判别烤烟成熟过程中烟叶烘烤特性的可行性,以烤烟NC55中部叶为供试材料,用色差计测定不同成熟度烟叶颜色参数,通过暗箱试验研究鲜烟叶的烘烤特性,进而通过分析颜色参数与成熟度、成熟度与烘烤特性的关系,来明确颜色参数与烘烤特性的关系。结果表明:烤烟成熟过程中,随着成熟度的提高,烟叶正背两面颜色参数L~*、b~*、C~*值呈不断增大趋势,a~*值为先增大后减小再增大,H~*值呈不断减小趋势;不同成熟度鲜烟叶的烘烤特性不同,随着成熟度的提高,烟叶易烤性越来越好,但耐烤性却趋于变差。总之,不同成熟度烟叶的烘烤特性不同,颜色参数可作为烤烟烘烤特性的量化指标。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不同涂膜处理对云南新鲜天麻保鲜效果的影响。【方法】以云南省彝良县小草坝天麻为试材,以处理1(不涂膜)为对照,研究处理2(2%壳聚糖)、处理3(2%壳聚糖+20μl薄荷精油)对天麻贮藏过程中失重率、色差值L~*、a~*、b~*、c~*值、蛋白质含量、多酚氧化酶(PPO)、过氧化物酶(POD)、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变化的影响。【结果】各处理经过80 d的贮藏后,天麻失重率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而不断增加,最高达10%,L~*,c~*值不断下降,a~*,b~*值不断增加,蛋白质含量略微下降,PPO活性增加,最高至25 U/g,POD、SOD活性均先增加后降低。处理2天麻的失重率、POD、SOD活性比处理3低,处理3天麻的L~*,c~*值比处理2高,a~*,b~*值及PPO活性比处理2低。【结论】涂膜处理有利于天麻保存期的延长,不添加薄荷精油有利于保持天麻的水分和抗氧化性酶(POD/SOD)活性,而添加薄荷精油有利于减轻天麻色泽的变化。  相似文献   

12.
为探讨色差仪在烤烟烟叶颜色检测中的应用,依据烤烟国家标准制定样品,选取上部叶11个等级,对比不同颜色主组和不同等级之间的颜色参数(L*、a*、b*、C*、h*)和色差参数(ΔE)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色差仪测量的颜色参数和烟叶显色物质相关性显著,且能定量表征不同颜色主组及不同等级之间色度的差异。通过色差仪定量表征烟叶颜色和人工感官评价烟叶颜色结果基本一致,可通过色差仪对烟叶颜色进行量化,使烟叶分级更加准确、便捷。  相似文献   

13.
【目的】筛选西梅品种法兰西采前落果的相关影响因子,为法兰西采前落果机理研究提供理论参考。【方法】以西梅优良品种法兰西为试验对象,以果实着色情况为依据,在50株试验树东、南、西、北方位的树冠内外和上中下层,分别摘取未着色正常果实(对照,CK)、30%着色果实(T1)、50%着色果实(T2)和80%着色果实(T3)各20个,并捡取掉落时间不到1 d的落果(100%着色,T4)100个,将每个同样着色程度重复的果实充分混匀后,从中随机选取30个果实测定单果鲜质量、果实纵横径、果形指数、果面色差值(L~*、a~*、b~*)等特征参数及果实养分含量等指标,分析法兰西采前果实着色程度与测定指标的相关性,筛选采前落果的主要影响因子。【结果】果面着色程度不同的法兰西单果鲜质量之间差异均不显著;果形指数随落果着色程度加深而呈逐渐增大趋势,其中CK与T4间差异达到显著水平;随法兰西落果着色程度加深,果面色差值L~*和b~*呈逐渐下降趋势,而a~*逐渐升高,果实颜色向黄、红色转变。法兰西采前落果中的全氮(N)、全磷(P)、锰(Mn)、铁(Fe)和硼(B)含量均随采前落果着色程度的加深呈下降趋势,而钾(K)、锌(Zn)、铜(Cu)和硒(Se)含量则随采前落果着色程度加深均呈上升趋势。相关性分析表明,果面色差值a~*与果形指数及果实K、Zn、Cu和Se含量间均存在极显著正相关关系,与色差值L~*、b~*及果实N、P、Mn、Fe和B含量间均存在极显著负相关关系,其中与L~*、b~*、N、Mn和Fe的相关系数均高于0.9。【结论】法兰西采前落果是果实营养不平衡导致的果实过早衰退而进入成熟期的表现。  相似文献   

14.
为了评价造纸法再造烟叶生产过程中产品颜色的稳定情况,使用色彩色差计对某规格再造烟叶多批次成品颜色值L*、a*、b*进行测定,同时建立颜色控制标准。结果表明,该规格再造烟叶批次生产产品颜色的控制范围指标为L*=48.13±2.14,a*=8.24±0.86,b*=30.95±1.50。运用控制范围指标,对同种规格再造烟叶正常生产的全过程进行考察和验证,判定的结果和实际感官评价结论一致。  相似文献   

15.
为了研究烤烟颜色特征值对质体色素含量的影响,采集大量烤烟样品,测定其颜色特征值与质体色素含量,继而运用因子分析法对烤烟的颜色特征值进行代表因子提取,并依据因子分析结果对烤烟质体色素进行典型相关分析。结果表明:从10个颜色参数中提取出L~*(正面)、b~*(正面)、h~*(正面)、L~*(背面)、a~*(背面)及C~*(背面)共6个颜色参数作为代表性因子。相关分析显示,烤烟的颜色特征值与各质体色素含量有较高的相关性。典型相关分析显示,烤烟颜色特征值中背面a~*值与背面C~*值对烤烟中叶绿素a与叶绿素b影响较大,在一定范围内随背面a~*值升高,叶绿素a与叶绿素b含量降低;随着背面C~*值增加,叶绿素a与叶绿素b含量增加;烤烟颜色特征值中正面L~*值和正面b~*值对烤烟中β胡萝卜素及叶黄素影响较大,在一定范围内随正面L~*值和正面b~*值升高,β胡萝卜素含量降低,叶黄素含量增加。综之,烤烟颜色特征值对质体色素含量的变化有较大影响,生产中可以利用烤烟颜色特征值对质体色素的高低进行初步判断。  相似文献   

16.
《山西农业科学》2017,(6):932-936
为揭示烤烟X2F等级烟叶表面颜色的区域性差异,以2015年全国5大烟区的X2F等级初烤烟叶为材料,采用多重比较和系统聚类法,对烟叶样品的表面颜色进行量化分析。结果表明,我国烤烟X2F等级烟叶表面颜色空间分布特征,明度(L~*)为53.76~65.09,红度(a~*)为14.12~15.56,黄度(b~*)为39.91~53.52,颜色饱和度(C~*)为41.13~53.50;烤烟X2F等级烟叶表面颜色存在区域性差异,长江中上游烤烟X2F表面颜色的明度L~*、黄度b~*和颜色饱和度C~*均显著高于东南烟区,东南烟区烤烟X2F等级表面颜色的明度L~*、黄度b~*和颜色饱和度C~*均显著低于其他4个烟区;烤烟X2F等级表面颜色区域性差异成因分析结果表明,生态条件的差异是造成烤烟X2F烟叶表面颜色区域性差异形成的重要原因,品种对其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7.
烤烟成熟期质体色素含量和颜色值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本文研究了成熟期烤烟质体色素含量和颜色参数值的关系。【方法】以云烟87和红花大金元为试验材料,定量测定了成熟期烟叶颜色参数值和质体色素含量并进行了相关分析。【结果】成熟期烟叶绿色素含量和颜色参数H*值整体均呈下降趋势,其余颜色参数值整体均呈增加趋势,黄色素含量先升高后降低。相关分析表明,成熟期烟叶绿色素含量与H*值呈极显著正相关,与其余颜色参数值均呈极显著负相关,烟叶黄色素与H*值呈极显著负相关。线性回归分析表明,绿色素的决定系数R~2值较大(R~20.990),紫黄质值最小(R~2=0.663),但模型预测不同品种烟叶质体色素含量具有一定的局限性。【结论】颜色参数a*和C*值是反映成熟期绿色素含量的较佳指标,C*、H*值是反映成熟期黄色素含量的较佳指标。  相似文献   

18.
探析红色、黄色、绿色3种不同色系榉树叶色形成的化学机制,为选育、培育榉树优良株系提供理论依据。以秋季转色期叶色表现为红色、黄色、绿色的榉树叶片为材料,分析其叶片的颜色参数及花青素、叶绿素、类胡萝卜素等色素含量的变化特点,并分析叶色与色素组成间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秋季叶片转色期,红色系榉树的色相a~*值最高,在10月25日达到最大值,呈现出最佳观赏效果;绿色系榉树a~*值较低,且变化趋势相对平缓;在转色后期,黄色系榉树的b~~*值显著大于红色和绿色系榉树,但其在秋季变色期存在返绿现象。明度L~*值、彩度C~*值与色相b~*值的变化趋势几乎完全一致。不同色系榉树都含有花青素、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但不同色系榉树3种色素的含量不同。红色系榉树花青素含量百分比最高,为22.1%~44.6%;绿色系榉树的总叶绿素含量最高,为73.0%~80.5%;黄色系榉树的类胡萝卜素含量最高,为24.7%~35.4%。回归分析结果表明,榉树叶片中,花青素和叶绿素含量与榉树的叶片呈色密切相关。其中花青素含量与a~*值呈正相关,与L~*、b~*、C~*呈负相关,说明花青素含量的增加,使叶片红色度增加,同时明度、黄色度和彩度降低;叶绿素含量与L~*、a~*、b~*、C~*均呈负相关,说明叶绿素含量的增加,使叶片的明度、红色度、黄色度以及彩度均降低;类胡萝卜素含量未被引入方程,说明类胡萝卜素含量与叶片颜色参数无显著相关性(P0.05)。分析显示,花青素含量增加,叶绿素含量降低,可以使叶片变红;而花青素含量降低,叶绿素含量增加,叶片将维持绿色;若花青素与叶绿素同时降低,则将使叶片变黄。叶片内叶绿素、类胡萝卜素、花青素的含量及百分比是榉树呈现红色、黄色、绿色3种不同色系的物质基础和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实木地暖地板用木材经不同工艺热处理后的颜色变化规律,改善热处理后基材颜色较深问题。[方法]以3种树种栎木(Quercus mongolica Fisch.ex Turcz.)、桦木(Betula alnoides Buch.-Ham.ex D.Don)和柚木(Tectona grandis Linn.f.)为研究对象,采用常压湿空气为传热介质,以温度120~200℃、时间2~6 h的处理条件对其进行热处理,通过色饱和度差(ΔC~*)、色相差(ΔH~*)、总体色差(ΔE~*)等指标对热处理后木材颜色变化进行表征。[结果]木材材性对ΔC~*影响较大,不同木材的ΔC~*变化规律有较大差异。随着热处理温度的升高和时间的延长,栎木、柚木ΔC~*减小,颜色趋于暗淡;桦木在140~180℃的温度范围内ΔC~*增大,颜色较热处理前更鲜明。3种木材的ΔH~*和ΔE~*均呈增加趋势,但ΔE~*变化规律较ΔH~*更明显,可通过工艺参数来准确调控。[结论]栎木色相变化的临界温度为180℃,桦木、柚木的临界温度为160℃。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肠衣在生产过程中品质特性变化,以期更好地开发利用肠衣资源。【方法】选取几个工艺点,用质构仪测定肠衣的拉伸性变化,色差计测定肠衣的色差变化。【结果】肠衣在加工过程中,随着加工时间推移,拉伸阻力先呈明显上升趋势,但肠衣腌制后拉伸阻力又出现明显的下降趋势;L*(亮度)值在腌制之前呈明显下降趋势,腌制后则呈明显上升趋势;b*(黄度)值在贮藏两年后才出现明显上升趋势。【结论】肠衣在腌制后和经长时间贮藏后拉伸特性和色差均会发生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