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海南地区南瓜化肥减量增效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笔者简述了海南省南瓜施用肥料存在的问题,化肥减量使用的必要性,以及实现化肥使用量零增长的措施,从应用测地配方技术、秸秆还田、生石灰改良酸性土壤、深施肥、增施有机肥、应用新型肥料、水肥一体化技术、适时播种、整枝压蔓等方面提出南瓜化肥减量增效技术。  相似文献   

2.
惠州市惠阳区化肥减量增效技术推广及成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惠阳区紧紧围绕"稳产增收调结构,体制增效转方式"的工作主线,深入开展化肥零增长行动,不断探索化肥减量增效技术新模式,通过项目扶持、政府补贴、专家指导相结合方式,大力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土壤有机质提升技术、灌溉施肥技术、有机肥替代化肥技术。自2014年以来化肥减量增效技术推广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农民施肥观念明显改变,耕地质量显著提升,土壤有机质含量上升0.1~0.9 g/kg,土壤养分明显提高,土壤结构有所改良,土壤板结和酸化等现象有所改善,定点调查显示,种植水稻和淮山的化肥用量平均每667 m~2减少23.1、32.4 kg,减幅分别为33.82%和16.10%。农户对有机肥使用的热情逐渐提高,初步实现了农业部提出的化肥零增长计划,总体而言化肥施用量(纯量)减少468 t,减少4.0%,实现了农产品供给有效保障,绿色农业加快发展,乡村振兴稳步推进。  相似文献   

3.
《安徽农业科学》2020,(3):161-166
通过长期定位施肥试验,研究不同施肥模式对茶叶产量及土壤肥力的影响,旨在为茶园提供合理的施肥模式,从而提高茶叶产量及土壤肥力,为推进茶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以连续10年长期定位试验为研究平台,设5种不同施肥模式:空白区、有机肥区、无机肥区、配方肥区、化肥减量区,测定茶叶产量及土壤肥力状况。结果表明,配方肥区和无机肥区均表现出持续提高茶叶产量的良好作用,且二者差异不显著。减量化肥区产量每年变化平缓,2013年开始呈上升趋势,到2016年,产量达到最大。各施肥处理的土壤有机质含量均呈逐年上升趋势,化肥减量区增幅最大,试验后比试验前增加了10.50 g/kg,提高43.75%。有机肥区对茶园土壤pH的提高幅度较大,配方肥区和化肥减量区将茶园土壤pH控制在适宜茶树生长的范围4.14~5.45。无机肥区和配方肥区明显提高了土壤碱解氮含量,分别比空白区提高了64.52%和41.98%。配方肥区土壤速效磷含量为68.64 mg/kg,比空白区和无机肥区分别提高了336.61%和20.86%。有机肥区和配方肥区速效钾含量较高,比空白区提高了43.51%和13.96%。因此,化肥与有机肥配施方式最为合理,有利于保持茶园土壤养分均衡,肥效长,后劲足,促进茶园生产力稳定。  相似文献   

4.
介绍伽师县农作物种植中化肥使用情况,并分析化肥利用率,提出大力推广应用测土配方施肥、秸秆还田、有机肥替代、水肥一体化技术等措施促进化肥减量增效,以期实现到2020年全县化肥零增长目标。  相似文献   

5.
根据江城县主要粮食作物种植中化肥使用情况,分析化肥利用率,提出大力推广应用测土配方施肥、秸秆还田、有机肥替代、科学施肥方法和技术、水肥一体化技术等措施促进化肥减量增效,以期实现到2020年全县化肥零增长目标。  相似文献   

6.
为深入推进化肥施用量零增长行动,武穴市深化测土配方施肥技术,不断优化施肥结构。针对武穴市粮油作物及主要经济作物生产中化肥施用量大、利用率低、区域施肥差异大等问题,提出减量增效施肥关键技术。大力推广应用有机肥替减化肥、水稻侧深施肥、油菜种肥同播、水肥一体化等技术,总结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化肥减量增效技术集成模式。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估长江中下游冬油菜主产区化肥减施增效的潜力与区域适宜性,为该区域油菜产业减肥增效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于2018年在江苏(高淳)、湖南(安仁)、湖北(沙洋)、安徽(休宁和当涂)四省(共5个地点)布置以有机肥(M)用量(0、2 250 kg·hm~(-2))和施氮(N)水平(0、90、135、180、225、270 kg·hm~(-2))为控制因素的冬油菜田间试验,分析有机无机肥配施对油菜产量、化学氮肥利用率和经济效益的影响,并评估不同区域冬油菜最佳产量和施肥效益下适宜的有机无机配施技术模式及其减肥潜力。【结果】相比于单施化肥,增施有机肥显著提升油菜产量,增产幅度达7.7%—43.3%。以最高产量为目标,各试验点在增施有机肥的基础上推荐化肥氮施用量分别为:高淳195 kg·hm~(-2),安仁199 kg·hm~(-2),沙洋195 kg·hm~(-2),休宁179 kg·hm~(-2),当涂185 kg·hm~(-2)。通过模型拟合发现各试验点达到单施化肥最高产量时,有机肥施用可替代26.7%—45.9%的化肥氮投入,且随着土壤基础肥力提高,化肥氮减施潜力增加。不同有机肥用量下,油菜化学氮肥利用率均随施氮量的增加呈下降趋势,但有机无机配施能够有效提高各氮肥梯度下油菜的化学氮肥偏生产力和农学效率,各试验点化学氮肥偏生产力增幅为24.4%—53.0%,化学氮肥农学利用效率增幅为26.3%—89.9%。与不施氮处理(N0)相比,安仁、休宁和当涂试验点在施用180 kg N·hm~(-2)并配施有机肥处理下增收效益最大,依次为8 915、10 358和6 569元/hm2;而高淳和沙洋试验点在单施化肥(225 kg N·hm~(-2))处理下增收效益最大,分别为11 252、8 500元/hm2。【结论】长江中下游部分冬油菜产区采用有机无机肥配施技术可实现减化肥氮26.7%—45.9%的同时提高籽粒产量、化学氮肥利用率及氮肥或有机肥增收效益,实现减氮增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化肥、化肥结合有机肥的投入对集约化生产程度高的菜地土壤、菜心产量和品质的影响,探索有机肥N素养分部分代替化肥的适宜比例。【方法】在广州市南沙区常年栽培的菜地,采用田间小区试验方法,设置CK(无肥)、CF(常规施肥N 105 kg/hm~2+ P_2O_5 30 kg/hm~2+ K_2O 60 kg/hm~2)、RF(CF减量10%)、T15(15%N有机肥替代化肥)、T30(30%N有机肥替代化肥)5个处理。【结果】与常规施肥处理CF比较,15%N有机肥替代化肥处理T15、30%N有机肥替代化肥处理T30菜心分别增产43.32%和27.82%,均达显著水平。与常规施肥处理CF比较,减量10%处理RF菜心产量下降25.93%,差异未达到显著水平。不同处理对收获期菜心维生素C、可溶性糖和硝酸盐氮含量均无明显影响。【结论】在菜心的生产实践中,15%~30%N有机肥替代化肥的技术措施是切实可行的。  相似文献   

9.
不同施肥处理对辽北春玉米土壤理化性质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针对辽北地区由于不合理施肥导致的土壤物理性状恶化,土壤肥力下降等问题,分析了不同施肥处理对春玉米土壤理化性质及产量的影响。【方法】在辽北玉米主产区进行2年田间定位试验,比较不施氮肥(CK)、常规施肥(CK1)、优化施肥(T1)、优化施肥配施有机肥(T2)、优化施肥配施腐殖酸(T3)土壤容重、土壤养分、玉米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变化。【结果】化肥配施腐殖酸、有机肥处理能够有效降低土壤容重,收获期5~10、10~15和15~20 cm土壤容重2年均值比常规施肥处理降低2.97%和3.94%、1.22%和3.08%、2.67%和3.60%。化肥配施腐殖酸、有机肥处理显著提高土壤肥力,与常规施肥2年均值相比有机质增加2.38%和2.98%,碱解氮增加5.69%和9.82%,有效磷增加14.47%和19.60%,速效钾增加8.07%和7.92%。与常规施肥相比,配施腐殖酸、有机肥处理2年平均产量增加950和852 kg·hm~(-2)。【结论】综合分析认为,腐殖酸用量为600 kg·hm~(-2)/有机肥用量为1500 kg·hm~(-2)并配施氮肥198.9 kg·hm~(-2)是辽北地区较为适宜的施肥措施。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究澳洲坚果青皮在肥料领域的利用及其对茶园土壤和茶叶产量和质量的影响,为改良茶园土壤营养状况及提升茶叶产量和质量提供参考。【方法】以废弃的澳洲坚果青皮为原料发酵成堆肥,以常规化肥施肥为对照,考察不同化肥减量(减少20%、40%和60%)施用配合澳洲坚果青皮发酵肥增施(15000、22500和30000 kg/ha)模式下的茶园土壤肥力及茶叶产量和质量。【结果】茶园减施20%化肥并增施15000~30000 kg/ha澳洲坚果青皮发酵肥,以及减施40%化肥并增施30000 kg/ha澳洲坚果青皮发酵肥的施肥模式均可提高茶园土壤pH,使其达到适合茶树生长的pH范围;同时,茶叶的产量相关指标(百芽重、芽密度、鲜茶叶产量)和茶叶质量相关指标(茶多酚、咖啡碱、氨基酸、儿茶素、水浸出物)均高于或显著高于(P<0.05)单施化肥的对照组。而减施60%化肥的试验组,即使增施了澳洲坚果青皮发酵肥,对茶园的土壤和茶叶产量和质量亦有不利影响。【结论】减施20%化肥同时增施不少于15000 kg/ha澳洲坚果青皮发酵肥,以及减施40%化肥同时增施30000 kg/ha澳洲坚果青皮发酵肥的施肥模式可在茶叶种植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农业科技园区科技旅游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刘俊  陈远生  成升魁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11):4635-4637
从农业旅游在我国的发展、产业科技旅游在我国的兴起以及我国农业科技园区的发展3方面入手,介绍了我国在农业科技园区中开展科技为主题的旅游活动发展背景,总结了目前我国主要的几种农业科技园区类型,分析了我国公众对待农业科技的态度、公众参与科普设施的频率、影响公众参与科技示范点的主要因素,阐述了我国农业园区科技旅游发展的现状,指出我国农业科技园区科技旅游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2.
科技创新是行业发展的重要动力,所以在当下我国农业的发展进程之中,如何有效转化 农业科技成果是非常关键的,这同时也能有效促进农业的发展。研究发现,为了能够更好地发挥 农业科研的成果,必须要努力探索并构建农业科研基地,开展农业推广服务模式的创新,促进农 业的稳定有序发展,本文就对这一问题展开简要的分析与论述。  相似文献   

13.
科技联合对提升地方高校科技创新能力的作用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科技联合是新形势下地方高校自主创新的要求,是提升地方高校科技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是地方高校为当地经济建设服务的需要。加强科技联合,必须强化联合意识,建立完善的激励机制,提高科研协调管理能力,不断凝练研究方向,加大校地科技合作力度,引导高校与企业的科技联合。  相似文献   

14.
湖北省科技强农政策的梳理与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业进步、农村发展、农民生活条件改善都依赖于科技进步,而农业科技的发展离不开农业科技政策的支持。从农业科技政策、农村科技政策和富民科技政策3个方面对湖北省地方立法的科技强农政策进行了归纳和梳理,并针对现有的科技强农政策制定中存在的不足进行了分析和评价。  相似文献   

15.
在新疆开展科技特派员农村科技创业工作实践的基础上,分析了新疆科技特派员在创新创业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总结出适合新疆科技特派员农村科技创新创业的6种模式:"科技特派员+农户""科技特派员+企业""科技特派员+派出单位""科技特派员+企业+农户""科技特派员+项目+农户""科技特派员+专业合作社+农户"。  相似文献   

16.
在对农业科技进步过程中的主体及农业科技供求现状进行分析的基础上 ,提出了加速我国农业科技进步的对策和建议 :深化农业科技体制改革 ,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 ,提高农业科技推广工作水平 ,重视农村教育 ,建立农业科技风险保障机制 ,加强农业科技国际合作与交流等  相似文献   

17.
打造科技奖励精品 助推农业科技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业科技成果奖励制度是我国农业科技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华农业科技奖是经农业部同意、 科技部批准、中国农学会设立的农业行业综合性科学技术奖,是原农业部科技进步奖的继承和延伸。迄今 为止,该奖已连续开展了4届评审活动,计418项科技成果获奖,5 000多科技人员受到表彰奖励,51项获 奖成果获得了国家科学技术奖。这项工作的开展,对鼓励和激发农业科技人员进行科学探索、不断进行科 技创新发挥了积极作用;对推动跨地区、跨行业、跨学科的联合攻关,促进农业科技多出成果、出大成果; 引导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加快现代农业建设都产生了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以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为切入点,分析新常态下,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的战略意义,指出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应大力推进农业现代化,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走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农业现代化道路。并提出了加强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加强农业科研所建设、增强农业科技创新能力,加大农业科技人才培养力度、激发农业科技工作的创新积极性三方面具体实施路径。  相似文献   

19.
近几年福建省加快了科技创新的步伐,也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与"泛珠三角"区域内地其他省份相比,在科技研发资金投入、高科技创新成果产出、科技创新成果转化率等方面仍有一定差距。提高福建省科技创新能力,应加大科技投入规模,合理配置科技资源;瞄准新兴高科技产业,提升高科技成果比例;强化供求衔接环节,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率。  相似文献   

20.
科技是农业进步的根本动力。近年来,河南省农业取得了长足进步,其中农业科技创新发挥了关键支撑作用,与此同时农业领域也获得了一系列国家科技奖励。文章对2000—2020年河南省农业领域获国家科技奖励情况进行了总结分析,明确了基本特征与存在问题,提出了对策建议,以期为河南省进一步提升农业科技创新水平、促进农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