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目的]探讨文山三七中As分配规律及其对皂苷和黄酮含量的影响.[方法]通过野外大田调查和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云南文山三七主要种植区不同年份三七(二年生和三年生)不同部位(主根、须根、剪口)As分配规律,探讨As元素对三七主要药效成分黄酮和皂苷含量的影响.[结果]砷含量在三七各部位分布依次为:须根>剪口>主根.三七须根中As含量最高,为0.31 ~ 0.33mg/kg.3年生三七须根和主根的砷含量较2年生高.三七中黄酮含量为3.45 ~ 11.10 mg/g,2年生三七黄酮含量大于3年生三七.三七须根中黄酮含量与须根中As含量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总皂苷和单体皂苷含量在剪口和主根中较高,三七总皂苷含量为4.08% ~13.51%,人参皂苷占总皂苷的90.53%~97.79%.3年生三七的总皂苷和单体皂苷含量大于2年生三七.须根中三七皂苷R1含量与须根中As含量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剪口中总皂苷含量、Rg1含量和Rb1含量均与剪口中As含量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结论]因此,三七As含量对药效成分的影响与不同部位和不同皂苷类型有关,As能导致须根中皂苷含量的累积,须根中黄酮和剪口中皂苷含量的下降.  相似文献   

2.
通过大田试验,研究不同As处理浓度(As5+:0、20、80、140、200、260mg/kg)下,二年生三七绿果期生长特征、根不同部位(主根、须根和剪口)As含量和根系分泌物中有机酸含量、可溶性糖含量和游离氨基酸含量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1)株高、叶面积和生物量随着砷处理浓度的增加降低,砷处理浓度为260mg/kg时,根生物量降低26.47%,总生物量降低23.61%;(2)主根、须根和剪口砷平均含量分别0.38、2.51、0.44mg/kg。三七根不同部位砷含量依次为:须根剪口主根;(3)砷胁迫条件下,根系分泌物中柠檬酸和总有机酸含量随砷处理浓度的增加而增加,醋酸和琥珀酸含量随砷处理浓度的增加而降低,在砷≥80mg/kg时,根系不再分泌苹果酸和乳酸;(4)根系分泌物中可溶性糖和游离氨基酸含量随砷处理浓度的增加而增加。总之,二年生三七的生长、砷含量和根系分泌物的组成和含量受到砷胁迫的影响,As大于140mg/kg处理时,三七的生长受到抑制,As小于200mg/kg处理时,柠檬酸、可溶性糖和游离氨基酸含量随As处理浓度的增加而显著增加。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低温对三七皂苷含量的影响,为三七的引种种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本研究分析了在10、15、20℃下处理30 d的3年生三七,以及在种植基地生长正常、长势一致的3年生三七(对照组)的主根、剪口、茎和叶的4种单体皂苷及其总皂苷含量。【结果】4种不同温度下,三七主根中的总皂苷含量差异显著,以20℃处理的含量最高,对照组含量为最低。三七叶中皂苷含量具有显著差异,以15℃处理的含量最高,20℃处理最低。剪口中总皂苷含量差异不显著,以15℃处理的含量最高。三七茎中总皂苷含量差异不显著,以对照组的含量最高。但是,不同处理的三七根部总皂苷含量均高于2015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标准。【结论】一定的低温(15~20℃)有利于三七根部的皂苷积累。  相似文献   

4.
为了了解三年生三七对土壤砷污染的响应特征和机理。通过大田种植和室内分析的方法研究三年生三七在不同质量分数砷处理下的生长状况(形态指标、生物量、光合特征、光合色素)以及三七各部分(茎叶、剪口、主根、须根)砷含量,探讨砷处理对三年生三七生长、光合特征及砷积累的影响。结果表明:(1)高质量分数的砷处理(砷质量分数≥140 mg/kg)对三七形态指标、生物量有显著的抑制作用,但低质量分数的砷处理(≤80 mg/kg)对三七生长无显著影响。(2)高质量分数砷处理显著降低了叶片净光合速率(P_n)、蒸腾速率(T_r)、气孔导度(G_s)和光合色素含量,显著增加了细胞间隙CO_2质量分数(C_i)。(3)三年生三七各部分砷含量随砷处理质量分数升高而增高,砷含量在三七各部分的分布依次为:须根剪口主根茎叶。高质量分数的砷处理对三七的生长和光合作用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保证三七正常生长的土壤砷质量分数为80 mg/kg以下,三七中砷的主要分布部位为地下部分,需重点关注。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石灰与Cd2+复合处理条件下,三七生物量和Cd含量及累积特征。【方法】开展田间小区试验,测定不同石灰施用量[0 (CK)、750和1 500 kg/hm2]、Cd2+(0、0.6、3.0、6.0、9.0和12.0 mg/kg)处理条件下,土壤pH、土壤有效态镉含量、三七生物量、Cd含量等指标。【结果】(1)随石灰施用量的增加,土壤pH升高,土壤中有效态镉含量显著降低。当石灰施用量为1 500 kg/hm2时,与CK相比,有效态镉含量显著降低(P0.05),降低幅度为9.2%~38.1%。(2)在1 500 kg/hm2石灰和3.0mg/kg Cd2+处理下,三七主根、茎叶和总生物量分别比CK增加了74.4%、41.4%和31.1%。(3)在Cd2+为3.0、6.0、9.0和12.0 mg/kg时,施加1 500 kg/hm2石灰与CK相比,主根中Cd含量显著降低了13.0%、5.8%、13.2%和17.6%(P0.05);在Cd2+为6.0、9.0、12.0 mg/kg时,施加1 500 kg/hm~2石灰与CK处理相比,茎叶中Cd含量显著降低了13.6%、12.4%、20.8%(P0.05)。【结论】施加石灰可以显著提高土壤pH (P0.05),降低土壤中有效态镉含量,减少三七对Cd的吸收累积,增加三七生物量。  相似文献   

6.
以木薯品种新选048为材料,分别在块根形成期、块根膨大前期、块根膨大中期和工艺成熟期对不同施钾处理的木薯块根产量、淀粉含量、块根性状、净光合速率、株高、茎粗、各器官蔗糖含量和全钾含量等进行测定。结果表明:苗期施钾肥不仅能促进木薯块根发育期茎叶生长,提高中后期净光合速率和块根淀粉积累速率,同时还可有效提高木薯块根、茎秆、叶片全钾含量。同时随着施钾量的增加,木薯块根产量、淀粉含量及淀粉产量也均逐渐增加,其中K2O 450 kg/hm2处理木薯块根产量、淀粉含量及淀粉产量最高,与空白对照相比,其木薯块根产量增加63.91%,淀粉含量增加9.49%,淀粉产量增加79.46%。可见,增施钾肥是提高木薯产量和淀粉产量的有效措施,施用量以K2O 450 kg/hm2为宜。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思茅松林下适宜三七生长的环境条件,为三七林下生态种植林地的选择提供支撑。【方法】在云南省普洱市澜沧县竹塘乡思茅松林下三七种植林地设置不同的海拔、朝向和透光率处理,比较不同环境条件下三七生长和品质的差异。【结果】海拔1 510 m林地的三七出苗率极显著高于海拔1 890 m(P0.01),海拔1 510 m林地的三七总皂苷含量显著高于海拔1 890 m (P0.05),但干质量无显著差异(P0.05)。阳坡朝向的林地三七干质量和皂苷总含量均高于阴坡朝向。林下透光率在10%~25%条件下均有利于二年生三七干质量的积累和皂苷的合成;当透光率高于25%时,二年生三七的干质量和皂苷含量均降低。【结论】思茅松林地海拔、朝向和透光率的差异均会影响三七的生长和品质的形成,二年生三七适宜生长在海拔约1 510 m、朝向为阳坡、透光率10%~25%的思茅松林地。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不同钾肥水平对盆栽现蕾期海法白三叶(Trifolium repens L.cv.Haifa)光合特性、生物量及根系形态的影响。【方法】设置0、60、120、180、240和300 kg/hm2 (以K2SO4计算) 6个施钾水平处理的盆栽试验,测定海法白三叶植株的光合参数及根系形态指标。【结果】(1)施钾60 kg/hm2可显著提高植株叶片的叶绿素含量(P0.05),比对照增加11.56%;施钾肥120 kg/hm2可显著提高植株叶片的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和蒸腾速率(P0.05),分别比对照增加29.04%、45.03%和77.17%,且可有效降低植株叶片的胞间CO2浓度(P0.05),比对照减少2.24%。(2)施钾120 kg/hm2可明显提高植株的根干重、地上部干重和根冠比(P0.05),分别比对照增加25.55%、17.31%和7.25%。(3)施钾60 kg/hm2可显著提高植株的总根长及根系活力(P0.05),分别比对照增加13.10%和29.82%;施钾120 kg/hm2可明显提高植株的总根表面积、总根体积和根系可溶性糖含量(P0.05),分别比对照增加33.10%、20.00%和31.00%,但施钾对白三叶根系平均直径的影响不显著(P0.05)。【结论】在中钾酸性土壤中,种植海法白三叶推荐施钾量为60~120 kg/hm2。  相似文献   

9.
【目的】考察不同清洗方式对三七主根中重金属及药效成分含量的影响,为三七的科学清洗提供依据。【方法】以打磨处理为对照,分别考察超声清洗时间、不同pH值水溶液及不同浓度乙二胺四乙酸二钠(EDTA-2Na)溶液清洗对三七主根镉(Cd)、砷(As)、铜(Cu)、铅(Pb)的重金属含量,三七皂苷R_1,人参皂苷Rg_1、Rb_1、Re和Rd含量的影响。【结果】三七主根Cd、As、Cu、Pb的平均去除率表现为随超声清洗时间的延长和EDTA-2Na浓度升高而增加,随水溶液pH值升高而降低。与对照相比,不同超声清洗时间、不同pH值水溶液及不同浓度EDTA-2Na清洗方式下重金属去除率分别为14.9%~62.8%、26.0%~54.9%、0.6%~54.4%;三七主根总皂苷损失率则表现为随超声清洗时间延长而增加,随清洗液pH值升高而先减少再增加,随EDTA-2Na浓度升高而无明显变化趋势。与对照相比,经不同超声时间、不同pH值水溶液及不同浓度EDTA-2Na清洗后总皂苷损失率分别为-21.5%~2.2%、-23.7%~1.6%、-15.4%~-9.8%。【结论】在保障三七药材重金属含量符合标准规定条件下应尽量降低超声清洗时间以减少皂苷损失;使用弱酸性水清洗三七可以保证药材重金属不超标的情况下最大限度保留皂苷成分;使用浓度0.05 mol/L EDTA-2Na溶液清洗三七主根在保证重金属清除效果的同时又可节约成本。  相似文献   

10.
追施沼液对小麦光合特性及土壤酶活性和养分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追施沼液对小麦光合特性及土壤酶活性和养分含量的影响,为沼液在小麦施肥上的应用提供参考。【方法】在大田条件下,以西农889小麦为供试材料,用沼液作追肥,各生育期追肥量设11 250,22 500,33 750kg/hm2 3个水平,追肥时期分别为拔节期、孕穗期、灌浆期,以各生育期不施肥为空白对照,研究追施沼液对小麦不同生育期叶片光合特性和成熟期土壤酶活性及土壤速效养分含量的影响。【结果】追施沼液可以提高小麦叶片净光合速率(Pn)和水分利用效率(WUE),增加土壤过氧化氢酶、碱性磷酸酶和脲酶活性,提高土壤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及有机质含量,其中以沼液施用水平为22 500kg/hm2,并在拔节期、孕穗期各追施1次的效果最佳,与对照相比该处理叶片净光合速率(Pn)增加41.3%~76.5%,产量提高36.0%,土壤过氧化氢酶、脲酶活性及有机质和速效氮、磷、钾含量亦有显著提高。【结论】麦田追施沼液的最佳施用水平为22 500kg/hm2,并在拔节期和孕穗期各追施1次为宜。  相似文献   

11.
葡萄树主要生长期内钾素的吸收与累积规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葡萄树主要生长期内生物量、钾含量及钾累积量的变化规律,为鲜食葡萄生产中施钾量及施肥时期的确定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陕西省扶风县揉谷乡新集村7年树龄的"红地球"葡萄园为试验果园,在不同生育阶段(萌芽期(03-30)、幼果期(05-10)、新梢旺长期(06-30)、果实膨大期(08-20)、果实成熟期(09-30)及果树休眠期(11-30)),对葡萄树按不同器官(果实、叶片、新梢、枝条、主干和根系)进行采样,测定不同器官的生物量、钾含量和钾累积量。【结果】在主要生长期内(03-30-11-30),葡萄树地上部各器官生物量总体呈增加趋势,根系生物量变化趋势不明显;葡萄树叶片钾含量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新梢与果实钾含量则持续下降;在相同生育期,葡萄不同器官钾含量表现为新生器官(新梢、叶片和果实)高于成龄器官(枝条、主干、根系)。在生长期内,葡萄树整株钾累积量为140.52kg/hm2,其中叶片、果实、新梢、枝条、主干和根系的钾累积量分别为17.24,64.29,31.63,8.43,7.06,11.87kg/hm2。新梢旺长期和果实膨大期钾累积量较大,分别吸收钾素38.59和64.29kg/hm2,占全年总吸收量的27.5%和45.8%。【结论】本试验中每形成1 000kg经济产量需施K2O 7.8kg,全年推荐施K2O的量为175.6kg/hm2(产量18t/hm2),基施46.9kg/hm2,新梢旺长期和果实膨大期分别追施48.3和80.4kg/hm2。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外源水杨酸(SA)对单盐胁迫(NaCl)下哈密瓜叶片解剖结构的影响。【方法】 以哈密瓜新品种纳斯密为材料,采用种子发芽试验,筛选NaCl和SA最适浓度。运用石蜡切片技术,观察2个处理下哈密瓜幼苗叶片横切面,分析叶片厚度、上下表皮厚度及栅栏组织、海绵组织的变化,计算栅海比、叶片组织结构疏松度(SR)以及叶片组织结构紧密度(CTR),分析相关性。【结果】 NaCl胁迫下,哈密瓜叶片厚度、上下表皮厚度均出现了不断增加的趋势,栅栏组织排列疏松,叶肉间隙越来越大。而叶面喷施SA通过提高叶片上下表皮厚度、叶片厚度、栅栏组织厚度、栅海比,减小海绵组织厚度、SR,来缓解NaCl胁迫。2个处理下,栅栏组织厚度和CTR成极显著正相关,海绵组织厚度和SR成极显著正相关(P<0.01)。【结论】 100 mmol/LNaCl作为胁迫的浓度,0.25 mmol/LSA作为缓解浓度。SA处理可通过调节叶表皮和叶肉解剖结构的相关指标来缓解NaCl胁迫。  相似文献   

13.
【目的】揭示施氮量对冬小麦旗叶叶片衰老及其活性氧代谢的影响,为冬小麦的合理施氮提供理论依据。【方法】设置4个施氮梯度(0,138,276和345 kg/hm2),测定分析各施氮处理冬小麦旗叶叶绿素和丙二醛(MDA)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及可溶性蛋白质含量等指标的变化规律。【结果】在小麦开花后各时期,4个施氮处理中,以276 kg/hm2处理冬小麦旗叶叶绿素含量最高,叶片衰老迟缓,代谢强度降低缓慢,过氧化程度低,其他处理较276 kg/hm2处理叶绿素含量及衰老指标等均有所下降。【结论】适量施氮(276kg/hm2)可提高冬小麦旗叶叶绿素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及SOD和CAT活性、降低膜脂过氧化程度,过量施氮(345kg/hm2)反而促进了冬小麦旗叶的衰老。  相似文献   

14.
覆草对苹果叶片显微结构及光系统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究渤海湾北部冷凉苹果产区,果园覆草管理措施对苹果叶片光合机构及生理功能的影响机制,为果园有机覆盖措施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2年生‘寒富’苹果/GM256/山定子为试材,当地自然生长的马唐草(Digitaria sanguinalis(L.)Scop.)为覆盖材料,设覆草处理(1 kg草/盆,C1N0),施用氮肥处理(3.4g尿素/盆,C0N1),覆草+氮肥处理(1 kg草+3.4 g尿素/盆,C1N1)和对照(CK)4个处理,通过盆栽试验模拟果园覆草的土壤管理措施,研究覆盖草残体及配施氮肥各处理对苹果叶片的显微结构、光合色素含量、叶片气体交换参数及光合机构整体功能的影响。【结果】与对照相比,盆栽条件下覆草配施氮肥各处理对苹果叶片显微结构产生影响,其中单独覆草处理及施氮肥处理均可以增加栅栏组织的厚度和栅栏组织/海绵组织的比值,但两处理叶片的海绵组织厚度、叶片厚度与对照差异不显著;覆草+氮肥处理的苹果叶片栅栏组织厚度、海绵组织厚度和叶片厚度分别较对照增加8.45%、12.91%和19.34%,明显提高了叶片栅栏组织/海绵组织的比值。覆草处理可改变叶片的叶绿素含量、叶绿素组分比例和光合气体交换参数,其中叶绿素a含量、总叶绿素含量、叶绿素a/b和叶片净光合速率(Pn)分别提高22.67%、12.71%、23.42%和22.83%;施氮肥处理与覆草+氮肥处理的叶片光合色素含量和光合生理参数高于覆草处理及对照水平,后者的叶绿素a含量、叶绿素b含量和总叶绿素含量分别是对照的1.42、1.04和1.37倍,叶片的净光合速率(Pn)和水分利用效率(WUE)也分别较对照增加41.71%和21.99%。各处理叶片的叶绿素荧光诱导动力曲线和820 nm光吸收曲线出现较为明显变化,经JIP-test荧光数据分析表明,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捕获的激子将电子传递到电子传递链中QA下游其他电子受体的概率(ψo)和PSⅡ反应中心吸收的光能用于电子传递的量子产额(φEo)表现为C1N1C0N1C1N0CK,叶片光合性能指数(PIABS)、光系统Ⅰ(PSⅠ)最大氧化还原能力(ΔI/Io)也均高于对照水平。各处理均提高了苹果植株的生长发育水平,单独覆草处理的叶片长度与对照无显著差异,而施氮肥处理的叶片长度较对照增加10.63%,覆草处理及施氮肥处理均可明显增加叶片的宽度和叶片面积,苹果植株的干周也分别较对照增加8.82%和12.35%,覆草+氮肥处理的苹果植株叶片长度、叶片宽度、叶面积和干周则分别是对照的1.14、1.19、1.44和1.21倍。【结论】盆栽试验条件下,模拟果园覆草和施用氮肥复合处理可显著提高叶片光合效能,有效促进苹果树生长。  相似文献   

15.
施钾对兰州百合叶片抗旱性生理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田间试验,研究了钾肥对兰州百合开花期叶片抗旱生理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施钾量在0~150kg/hm2范围内,随着钾肥施入量的增加,丙二醛含量降低,可溶性糖含量、过氧化氢酶活性和脯氨酸含量增加,但施钾量超过150 kg/hm2时,丙二醛含量略有上升,可溶性糖含量、过氧化氢酶活性和脯氨酸含量有所下降.在施氮量225 kg/hm2和施磷量150 kg/hm2的不打顶处理下叶片丙二醛含量低于其它处理,脯氨酸含量、过氧化氢酶活性和可溶性糖含量高于其它处理;且在施氮量225 kg/hm2、施磷量150 kg/hm2和施钾量150 kg/hm2的不打顶处理下,丙二醛含量出现最小值,脯氨酸含量、过氧化氢酶活性和可溶性糖含量呈现最高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低氮磷水平下减钾对不同早晚兼用型水稻品种源库特性的影响,为水稻精确减量化施肥及营养物质的高效利用提供参考。【方法】在大田低氮低磷条件下,设置3个钾肥处理(常规施钾(K2O 135.0kg/hm2)、减钾处理(较常规施钾减22%,K2O 105.3kg/hm2)和不施钾肥),探讨不同钾肥处理对不同基因型水稻("粤晶丝苗2号"、"桂香占"、"华优8305"和"天优998")品种源库特性的影响。【结果】与常规施钾相比,减钾处理有利于"华优8305"和"天优998"增产,产量分别提高7.44%和19.39%;减钾处理降低了"桂香占"产量,但与常规施钾处理差异不显著。与常规施钾相比,减钾处理有利于提高"粤晶丝苗2号"库容,但降低了库容有效充实度、部分叶源(后期叶面积指数、前期叶绿素含量和叶片老化指数),最终导致产量显著下降了14.67%。【结论】在低氮低磷条件下,适度减钾通过维持源库协调可以使水稻增产或稳产。  相似文献   

17.
【目的】提出一种优化模型精度的机器学习网格搜索方法,解决滴灌玉米光合响应曲线模型参数确定难、精度低等问题,为滴灌玉米光合生理机制及光合响应特征提供新思路。【方法】2017年和2018年以宁夏玉米主栽品种(TC19)为试验材料,设置6个施钾水平(0(K0)、90 kg·hm -2(K1)、180 kg·hm -2(K2)、270 kg·hm -2(K3)、360 kg·hm -2(K4)、450 kg·hm -2(K5)),使用Li-6400XT光合仪测定不同钾肥水平下玉米吐丝期光响应曲线。运用机器学习网格搜索法和非线性回归分析法对基于直角双曲线修正模型的光响应曲线进行拟合。选取决定系数(R 2)、均方根误差(RMSE)及平均绝对误差(MAE)对模型精度进行评价。【结果】在玉米吐丝期,叶片光合参数Pn、Tr和Gs随施钾量的增加呈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拟合评价结果表明,在K0和K1处理下机器学习方法计算效果优于传统方法,R 2均大于0.991,RMSE均小于1.487,MAE均小于1.350。在K2—K5处理下,2种方法拟合效果相当,R 2均大于0.993,RMSE均小于0.952、MAE均小于0.860。最优拟合方法(网格搜索法)对光响应特征参数计算结果表明,α、Pnmax、Rd、LSP和LCP的变化趋势与其光合参数相似。在施钾量为360 kg·hm -2(K4)时,各光响应特征参数均达到最大,在450 kg·hm -2(K5)时出现光抑制现象。【结论】基于机器学习的网格搜索法可准确地拟合宁夏滴灌玉米光响应特征,且施钾量为360 kg·hm -2时玉米光合性能达到最佳。  相似文献   

18.
叶面肥对油茶容器苗叶片解剖结构和光合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不同叶面肥对油茶容器苗生长发育的影响,为叶面肥在油茶苗木培育中的合理应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凤阳1号"1年生油茶容器苗为试材,采用盆栽法,喷施不同的叶面肥(处理Ⅰ(尿素)、处理Ⅱ(海藻精华素)、处理Ⅲ(平衡型水溶肥料)和处理Ⅳ(磷酸二氢钾)),以喷清水为对照(CK),每隔15d喷施1次,连续喷施3次,第3次喷施后30d,分别测定油茶容器苗叶片解剖结构、光合色素含量、光合特性和比叶重等指标,比较不同叶面肥对油茶容器苗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与对照相比,喷施不同叶面肥的4个处理均可增加叶片厚度,叶片上、下表皮厚度,栅栏组织厚度,栅栏/海绵组织和叶片结构紧密度,其中叶片厚度、叶片下表皮厚度、栅栏组织厚度、栅栏/海绵组织和叶片结构紧密度均以处理Ⅱ最大,分别为552.33μm,28.51μm,248.92μm,1.12,45.07%,处理Ⅵ最小,分别为496.06μm,18.73μm,194.52μm,0.85,39.21%。叶绿素a+b含量和叶绿素b/a亦为处理Ⅱ最高(0.652mg/g和0.440),处理Ⅳ最低(0.543 mg/g和0.334);各处理的净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Tr)、气孔导度(Cs)、胞间CO2浓度(Ci)、表观光能利用效率(LUE)和比叶重均有所增加,由高到低为处理Ⅱ>处理Ⅰ>处理Ⅲ>处理Ⅳ。【结论】4种叶面肥均可促进油茶苗木的生长,且以喷施海藻精华素的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不同水肥调控措施对日光温室土壤水分状况和番茄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为西北地区日光温室水肥的合理利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田间试验方法,研究不同水肥处理对日光温室土壤含水量及番茄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在肥料用量为N 450 kg/hm2、P2O5225 kg/hm2、K2O 225 kg/hm2条件下,节水灌溉处理的水分利用率最高,达50.3 kg/m3;在灌水量相同的条件下,常规施肥与配方施肥的水分利用率无显著差异;而在施肥量相同的条件下,节水灌溉的水分利用率比常规灌溉明显提高;在肥料用量为N 450 kg/hm2、P2O5315 kg/hm2、K2O 450 kg/hm2条件下,收获时土壤贮水量最小,比同期常规水肥处理低0.88×103m3/hm2,比栽植时减少0.52×103m3/hm2。张力计读数的变化趋势和土壤含水量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张力计能够反映土壤的水分状况。【结论】采用节水节肥的措施虽然未能显著增加番茄的产量,但能提高番茄的水分利用率,降低生产成本。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有机肥施用水平对混合盐碱胁迫甜菜生长、光合作用和叶绿素荧光特性的影响,为用有机肥改良盐碱土壤及提高作物产量提供参考。【方法】以甜菜品种KWS0143为材料,采用盆栽模拟盐碱土胁迫,将 NaCl、Na2SO4、NaHCO3、Na2CO3以物质的量比2∶1∶4∶2混合后拌入盆栽桶中的12 kg风干土壤中,使混合物中Na占土壤质量的0.88%。试验共设6个处理,分别为CK(不施肥对照)、S(加盐碱)、SF1(盐碱+1 500 kg/hm2有机肥)、SF2(盐碱+2 250 kg/hm2有机肥)、SF3(盐碱+3 000 kg/hm2有机肥)和SF4 (盐碱+3 750 kg/hm2有机肥),待第3对真叶完全展开后采样测定各处理甜菜叶片光合色素含量、光合特性指标、叶绿素荧光参数及植株干质量、根冠比和产量等指标。【结果】盐碱胁迫下施有机肥能有效改善甜菜叶片的气体交换参数(Pn、Gs、E和Ci),提高叶片的叶绿素a、叶绿素b、类胡萝卜素及Fv/Fm、Yield(Ⅱ)、qP和表现电子传递速率(ETR),降低非光化学淬灭系数(NPQ)。随有机肥施肥量的增加,甜菜叶片除NPQ呈先降后升趋势外,上述其余指标及干物质量、根冠比、块根产量和产糖量均呈先增后降趋势,其中以施用3 000 kg/hm2有机肥处理的表现最佳。【结论】施加有机肥可明显提高甜菜叶片叶绿素含量,改善甜菜的光合特性和叶绿素荧光特性,缓解盐碱胁迫的伤害,增加干物质积累量,提高产量与产糖量,且以3 000 kg/hm2有机肥处理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