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明植物源天然绿色农药抑制茶炭疽病的效果,为茶树炭疽病的绿色防控和绿色农药的研制提供参考。【方法】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试9种天然产物在100μg/mL浓度下抗茶炭疽病的生物活性,并进行EC50测定;通过抗茶炭疽病活体试验,测定生物活性最好的天然产物在500μg/mL浓度下对茶叶感染茶炭疽病的保护和治疗效果。【结果】在9种天然产物中,以百里香酚和愈创木酚抗茶炭疽病的生物活性较好,其对炭疽病菌的抑制率分别为83.33%和76.55%,比阳性对照萎锈灵(74.69%)分别增加8.64百分点和1.86百分点;其EC50分别为18.55μg/mL和25.11μg/mL,比阳性对照药萎锈灵(35.53μg/mL)分别减少用药剂量16.98μg/mL和10.42μg/mL。在500μg/mL浓度下,百里香酚对茶叶感染茶炭疽病的保护活性和治疗活性分别为32.66%和38.09%,比阳性对照萎锈灵(20.42%和25.72%)分别增加12.24百分点和12.37百分点。【结论】百里香酚对茶叶感染茶炭疽病具有较好的保护和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2.
【目的】筛选抗茶轮斑病的活性天然产物,为降低茶叶农药残留和提高贵州茶叶品质提供技术支撑。【方法】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试10种天然产物(香草醛、丁香醛、愈创木酚、百里香酚、吲哚、槲皮素、香叶木素、芹菜素、肉桂酸和L-薄荷)在100μg/mL浓度下抗茶轮斑病的生物活性,并进行EC_(50)测定;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察初筛生物活性最好的天然产物在不同浓度下对茶轮斑病细胞外壁的损伤程度。【结果】在10种天然产物中,以百里香酚、愈创木酚和吲哚的生物活性较好,其对茶轮斑病的抑制率分别为82.67%、65.33%和57.33%,比阳性对照萎锈灵(34.67%)分别增加48百分点、30.66百分点和22.66百分点,差异均达极显著,其EC_(50)分别为33.79μg/mL、56.97μg/mL和75.42μg/mL,比阳性对照萎锈灵(231.52μg/mL)的EC_(50)剂量分别减少197.73μg/mL、174.55μg/mL和156.10μg/mL。在200μg/mL浓度时,百里香酚可导致茶轮斑病真菌细胞壁的表面形态从光滑圆润变为部分裂开;在500μg/mL浓度时,真菌细胞壁的受损程度明显增加。【结论】百里香酚抗茶轮斑病的生物活性最好,愈创木酚和吲哚较好。  相似文献   

3.
【目的】为兽医临床合理用药,进行头孢喹肟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C)和防突变浓度(MPC)研究.【方法】采用标准琼脂二倍稀释法,测定头孢喹肟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MIC和MIC99(抑制99%接种细菌生长的最低抑菌浓度);使用肉汤法富集1010CFU/mL金黄色葡萄球菌ATCC 29213和37株金黄色葡萄球菌临床分离菌,采用标准琼脂平板稀释法测定头孢喹肟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MPC,并计算选择指数(SI).【结果和结论】头孢喹肟对金黄色葡萄球菌ATCC 29213的MIC和MIC99分别是0.5和0.4μg/mL,MPC为1.6μg/mL,SI(MPC/MIC99)为4.头孢喹肟对37株临床分离的金黄色葡萄球菌的MIC50、MIC90和MPC90分别是0.50、1.00和5.12μg/mL;SI(MPC90/MIC90)为5.12.头孢喹肟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具有较强的抗菌活性,SI也较小,通过调整给药方案可以减少耐药突变株的产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红树内生真菌高粱附球菌Epicoccum sorghinum L28的代谢产物及其抗真菌活性。【方法】柱层析分离纯化代谢产物,波谱技术鉴定结构;二倍稀释法测试代谢产物对小麦赤霉菌Fusarium graminearum和番茄枯萎菌F. oxysporum的最小抑菌浓度(Minimum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MIC)。【结果】分离鉴定出7-羟基-2,5-二甲基色原酮(化合物1)、Livistone A(化合物2)、Barceloneic acid A(化合物3)、Barceloneic lactone(化合物4)、2′-O-methylbarceloneate(化合物5)、Spirostaphylotrichin R(化合物6)、 Spirostaphylotrichin U(化合物7)、β-谷甾醇(化合物8)、β-胡萝卜苷(化合物9)和β-腺苷(化合物10)。化合物1能强烈抑制小麦赤霉菌和番茄枯萎菌的生长,MIC均为100μg/mL;化合物5对番茄枯萎菌的生长具有中等抑制作用,MIC为200μg/mL。【结论】化合物1和化合物5可作为相应抗菌农药...  相似文献   

5.
【目的】为研发抗鸡毒支原体感染的药物提供试验依据。【方法】合成18种C14支链含噻二唑片段的截短侧耳素衍生物,采用高分辨质谱进行结构确证,通过体外药敏试验研究所合成苯环取代基衍生物对鸡毒支原体抑菌活性的影响。【结果】化合物12、15和17对鸡毒支原体S6的最小抑菌质量浓度(Minimum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MIC)均为0.125 0μg·mL~(-1),化合物18和对照泰妙菌素对鸡毒支原体S6的MIC值最高,均为0.015 6μg·m L~(-1),化合物18氨基被苯甲酰基化后所得化合物17的抗菌活性减弱。【结论】化合物18可作为候选化合物进行深入研究,以开发新的抗支原体感染药物。  相似文献   

6.
为比较莲(Nelumbo nucifera Gaertn.)不同药用部位(莲子心、莲房、荷叶)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副溶血弧菌、肺炎克雷伯菌的抑菌作用效果,通过试管二倍稀释法测定各成分金黄色葡萄球菌、副溶血弧菌、肺炎克雷伯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和最小杀菌浓度(MBC);绘制光密度-时间曲线,检测药物对细菌生长期的影响,分析莲不同药用部位的抑菌作用效果。结果显示,莲子心提取物、莲房提取物、荷叶提取物对副溶血弧菌的最小抑菌浓度分别为15.625、62.5、500mg/mL;莲房提取物、荷叶提取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MIC分别为15.625、62.5mg/mL;荷叶提取物对肺炎克雷伯菌的MIC为125mg/mL。莲子心提取物对副溶血弧菌的MBC为其MIC的4倍,莲房和荷叶提取物对3种供试菌的MBC基本上为其MIC的4~8倍。当浓度为1 MIC时,莲子心莲不同药用部位基本上能完全抑制金黄色葡萄球菌、副溶血弧菌、肺炎克雷伯菌的生长。结果表明,莲不同药用部位(莲子心、莲房、荷叶)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副溶血弧菌、肺炎克雷伯菌有一定的抑菌作用,但作用效果不同。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究肉桂醛体外对鼠伤寒沙门氏菌的抑制效果及作用机制。【方法】通过微量倍比稀释法测定肉桂醛对鼠伤寒沙门氏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和最小杀菌浓度(MBC);通过生长曲线探究肉桂醛对沙门氏菌增殖的影响;通过SDS-PAGE观察肉桂醛对菌体蛋白质的影响;通过扫描电镜观察肉桂醛对菌体形态的影响;测定电导率和DNA渗出量,观察肉桂醛对细菌细胞膜和细胞壁通透性的影响。【结果】肉桂醛具有一定的抑菌作用,MIC为128μg/mL,MBC为512μg/mL,MIC及以下浓度的药物对细菌增殖无明显影响,但可抑制菌体蛋白质代谢,破坏菌体正常形态,增加细胞膜和细胞壁通透性。【结论】肉桂醛对沙门氏菌具有一定的抑菌效果,可作用于菌体细胞膜和细胞壁,抑制菌体蛋白质代谢。  相似文献   

8.
【目的】制备头孢克肟纳米乳,考察其理化性质,并进行体外抑菌活性检测和安全性评价。【方法】利用伪三元相图法筛选头孢克肟纳米乳配方,制备头孢克肟纳米乳,用透射电镜、激光粒度分析仪对其进行形态和粒径分析;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检测头孢克肟纳米乳对致病性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沙门氏菌、无乳链球菌和不动杆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和最小杀菌质量浓度(MBC),通过急性毒性试验考察其安全性。【结果】头孢克肟纳米乳中各组分的质量分数为:EL-40 27.1%、肉桂醛6.8%、头孢克肟2.0%、蒸馏水64.1%。制备的头孢克肟纳米乳为浅黄色澄清透明液体,透射电镜下为规则圆球形,粒径分布在6~20nm,平均粒径为12.1nm,多分散系数(PDI)为0.141,分散性良好。体外抑菌试验表明,头孢克肟纳米乳对致病性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沙门氏菌、无乳链球菌和不动杆菌的MIC分别为1,4,4,2,8μg/mL,MBC分别为2,8,8,4,16μg/mL,抑菌效果明显优于其他对照药物。急性毒性试验表明,头孢克肟纳米乳的LD50为4 116mg/kg,属于低毒药物,安全性良好。【结论】成功研制了头孢克肟纳米乳,体外抑菌效果明显,属于低毒药物,具有良好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9.
环丙沙星与粘菌素联合对猪大肠杆菌的体外抗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测定了环丙沙星与粘菌素对分离的猪大肠杆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及两药联用对猪大肠杆菌的部分抑菌浓度(FIC)指数。实验结果表明:环丙沙星对5株大肠杆菌的MIC≥32μg/mL,粘菌素的MIC≥16μg/mL;环丙沙星与粘菌素联用时,FIC指数介于0.09375~0.125,并可同时显著降低两药的MIC值,表现为显著的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0.
探明恩诺沙星、氟苯尼考、多西环素、阿莫西林对临床分离鼠伤寒沙门菌的抗菌活性,为兽医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采用二倍微量稀释法测定4种抗菌药对受试菌鼠伤寒沙门菌sh2034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值,根据MIC值,采用棋盘法测定联合用药的部分抑菌浓度(FIC)指数。结果表明:恩诺沙星、氟苯尼考、多西环素、阿莫西林对鼠伤寒沙门菌sh2034的MIC值分别为2μg/mL、2μg/mL、16μg/mL和2μg/mL,鼠伤寒沙门菌sh2034对多西环素耐药,对恩诺沙星中介,对阿莫西林、氟苯尼考敏感;恩诺沙星与氟苯尼考、多西环素与阿莫西林、阿莫西林与氟苯尼考、氟苯尼考与多西环素、阿莫西林与恩诺沙星联合用药的FIC指数分别为3.00、3.00、6.00、1.50和0.38,前三者联合用药产生拮抗作用,氟苯尼考与多西环素联合用药为无关作用,阿莫西林与恩诺沙星联合用药产生协同增效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为了探索可用于烟草青枯病防治的植物免疫诱抗剂,对4种药剂的抑菌活性和防治效果进行筛选和测定。【方法】利用平板抑菌和盆栽防控效果测定分析,以及测定其最小抑菌浓度(MIC)值和最小杀菌浓度(MBC)值研究不同植物免疫诱抗剂对烟草青枯病的防治效果。【结果】氨基寡糖素和纳米NA NO ZnO显示了一定的平板抑菌效果,其中5 000μg/mL的氨基寡糖素平板抑菌效果最佳,抑菌圈直径达35.2 mm,其MIC和MBC分别为1 000、2 000μg/mL;不同浓度智能聪和阿泰灵均没有显示平板抑菌效果;而盆栽防治效果显示,智能聪对青枯病的防治效果最好,接种后10 d进入发病高峰期,此时其防效可达57%,显著高于同一时期链霉素处理37%的防治效果,且可延缓病害发生;而平板抑菌效果显著的氨基寡糖素盆栽防效仅为13%,纳米NANO ZnO和阿泰灵防效分别为3%、15%,防治效果较差。【结论】植物免疫诱抗剂智能聪具有较大的生防潜力,可用于烟草青枯病的绿色防控。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香芹酚对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USA300)的抑菌效果及其作用机制。【方法】测定香芹酚对MRSA标准菌株USA300的抑菌活性,并通过考察其对电导率、DNA外渗量、SDS-PAGE蛋白谱带、乳酸脱氢酶的含量、细菌形态结构以及生物被膜形成能力的影响探究香芹酚的抑菌机制。【结果】香芹酚的MIC为128~256μg/m L,MBC为512μg/mL;与对照组相比,2 MIC香芹酚作用于USA300 1 h后,菌悬液电导率上升5.57%±0.40%、DNA外渗量增加16.27±1.86μg/mL以及乳酸脱氢酶含量增长40.49%±2.77%;作用10 h后,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增多61.13%±7.63%;512μg/mL的香芹酚可以损伤USA300的细胞壁;亚抑菌浓度下,64μg/mL香芹酚作用于USA300后,形成的生物被膜减少68.86%±0.53%。【结论】香芹酚主要通过损伤USA300的细胞壁、增加细胞膜的通透性来抑制USA300的生长繁殖。  相似文献   

13.
【目的】为了测定油樟油中1,8-桉叶油素(99.5%)、松油烯-4-醇(99%)和γ-松油烯(99%)主成分的抑菌效果。【方法】采用二倍释法测定其对几种常见病原菌沙门氏菌、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nimal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MIC)和最低杀菌浓度(minimal bactericidal concentration,MBC),利用沙氏琼脂平板稀释培养法绘制其抑菌曲线。【结果】发现松油烯-4-醇对3种试验菌的抑菌效果最明显,其次是1,8-桉叶油素,γ-松油烯仅对沙门氏菌有较好的抑菌活性,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抗菌活性较差。【结论】3种油樟油单体的杀菌效果均呈现时间-浓度依赖型。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国产麻保沙星的毒性作用,及其对常见临床分离菌的抑菌效果,评价其临床用药安全性。【方法】设计了国产麻保沙星对小鼠的经口急性毒性试验、精子畸形试验、微核试验、亚慢性毒性试验,来研究其毒性,并采用微量稀释法检测麻保沙星的体外抑菌活性。【结果】国产麻保沙星经口LD50为887.8 mg/kg,属低毒类化合物;其致精子畸形与小鼠骨髓微核试验结果均为阴性,表明其无致突变作用。国产麻保沙星按178,89和18mg/kg剂量连续灌胃30 d,小鼠未见死亡,各用药组较阴性对照组体质量增加差异不显著(P>0.05),对脏器系数、血常规指标、血液生化指标有显著影响(P<0.05),但均在正常值范围之内。体外抑菌试验表明,乳酸麻保沙星对临床分离的鸡、猪大肠杆菌,鸭李氏杆菌,猪链球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很敏感,其最小抑菌浓度(MIC)均小于0.5μg/mL,最小杀菌浓度(MBC)均小于4μg/mL。【结论】国产麻保沙星按临床剂量使用安全,临床常见菌对其敏感。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博落回提取物(Macleaya cordata extract,MCE)的体外抗菌活性,为其在动物生产中的使用和添加提供试验依据。【方法】以金黄色葡萄球菌、猪霍乱沙门氏菌、大肠杆菌和铜绿假单胞菌为受试菌,采用抑菌圈法测定MCE对4种受试菌的抑制效果;运用微量稀释法测定MCE对4种受试菌的最小抑制质量浓度(MIC)和最小杀菌质量浓度(MBC);通过时间—杀菌曲线法,测定MCE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的杀菌效果。【结果】MCE对4种革兰氏阳性和阴性受试菌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抑制能力由强到弱依次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猪霍乱沙门氏菌和铜绿假单胞菌,MIC分别为64、64、128和512μg/mL,MBC分别为128、128、256和1 024μg/mL;MCE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的体外杀菌速率随质量浓度升高而增快,其中8、4、2倍于MIC的MCE分别在2、12、24 h可将2种受试菌完全清除,而1倍MIC的MCE在24 h后仍有少量细菌存活。【结论】MCE对受试菌均有一定的抑制效果,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的体外杀菌速率呈现质量浓度依赖性。  相似文献   

16.
为探究百里香酚对鱼源耐药性维氏气单胞菌(Aeromonas veronii)的抑菌效果和作用机制,从患病黄颡鱼(Pelteobagrus fulvidraco)体内分离得到一株维氏气单胞菌,药敏试验结果显示,其对氟苯尼考、环丙沙星和恩诺沙星耐药。通过测定最低抑菌浓度(MIC)、最低杀菌浓度(MBC)和生长曲线来评价百里香酚对耐药性维氏气单胞菌的抑菌活性;通过测定百里香酚对其细胞膜通透性、可溶性蛋白、乳酸脱氢酶活性和DNA的影响,结合电镜观察细菌超微结构的变化研究其作用机制。结果显示,百里香酚对耐药性维氏气单胞菌的抑菌效果明显,MIC为256μg·mL-1,MBC为512μg·mL-1。经512μg·mL-1的百里香酚作用1 h后,维氏气单胞菌液电导率极显著(P<0.01)上升,DNA外渗量迅速上升至(115.6±0.5)mg·L-1。经512μg·mL-1的百里香酚作用后,维氏气单胞菌的可溶性蛋白明显变少,细菌乳酸脱氢酶活性在2、4、6、8 h分别极显著(P<0.0...  相似文献   

17.
试验选取厚朴酚、黄藤素、秦皮、大黄素和黄柏5种中药提取物,采用药敏纸片法和布氏肉汤稀释法对禽多杀性巴氏杆菌C48-1进行抑菌试验。体外抑菌试验结果表明,厚朴酚、黄藤素和秦皮提取物的抑菌圈大小分别为22.0、11.3、15.6 mm,最小抑菌浓度(MIC)分别为8、256、64μg/mL,最小杀菌浓度(MBC)分别为16、512、256μg/mL;大黄素和黄柏提取物对C48-1没有抑菌作用;厚朴酚的抑菌作用最强,秦皮次之,黄藤素最弱。培养禽多杀性巴氏杆菌C48-1时,培养基中加入厚朴酚含量为6μg/mL时,细菌的生长速度相比对照组受到明显抑制,当药物浓度为MIC(8μg/mL)值时,禽多杀性巴氏杆菌C48-1生长被完全抑制。从体内抑菌试验结果可知,厚朴酚对禽多杀性巴氏杆菌C48-1侵染江汉鸡的保护力最高,为50%。该结果为进一步研制中药制剂预防禽多杀性巴氏杆菌病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8.
采用肉汤微量稀释法和MTT法分别测定了鲎素对基因工程菌大肠杆菌BL21、枯草芽孢杆菌WB800、枯草芽孢杆菌BS168、酵母菌GS115、里氏木霉QM9414的MIC(最小抑菌浓度)及其MBC(最小杀菌浓度)值.结果表明,其MIC值分别为10、10、10、20、40 μg/mL,MBC值分别为20、20、20、40、80μg/mL.鲎素对上述5种常见基因工程菌均有不同程度的抑杀作用,考虑到鲎素基因表达量低甚至不表达,很可能是由于鲎素对宿主的抑杀作用,相比于其他基因工程菌,认为丝状真菌里氏木霉QM9414作为鲎素的表达宿主有比较大的潜能.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氟苯尼考对常见猪呼吸道病原菌的抗菌类型。【方法】对猪链球菌、猪胸膜肺炎杆菌及多杀性巴氏杆菌标准株进行最低抑菌浓度(MIC)、最小杀菌浓度(MBC)、抗菌后效应(PAE)的测定和体外杀菌曲线的绘制。【结果】氟苯尼考对上述病原菌的MIC和MBC依次为0.25~0.5μg/m L和2~4μg/m L,PAE结果显示,氟苯尼考对3株病原菌均随暴露浓度的增大和时间的延长其抗菌后效应明显延长;体外杀菌曲线表明,氟苯尼考对上述三株病原菌均有很好的抗菌能力,且抗菌效应随药物浓度的增大而明显增强。【结论】氟苯尼考对常见猪呼吸道病原菌的抗菌类型为浓度依赖型。  相似文献   

20.
百里香酚对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作用机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百里香酚对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的抑菌作用机制,为开发高效低毒的抗MRSA药物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和菌落计数法测定百里香酚对MRSA标准菌株USA300的最低抑菌浓度(MIC)和最低杀菌浓度(MBC);通过测定菌液电导率和DNA含量确定百里香酚对USA300细胞膜的影响;通过SDS-PAGE检测百里香酚对USA300可溶性蛋白质代谢的影响;利用透射电镜观察经百里香酚处理后USA300菌体细胞的超微结构;通过结晶紫染色法测定百里香酚对USA300生物被膜形成的影响。【结果】百里香酚对USA300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其MIC和MBC均为256 mg·L~(–1)。与对照组相比,512 mg·L~(–1)百里香酚作用菌体1 h后,菌液电导率增加18.08%±1.80%,DNA外渗量增加(123.40±8.06) mg·L~(–1),作用24 h后,菌体可溶性蛋白质含量比对照组降低68.20%±0.15%。百里香酚对USA300细胞壁和细胞膜具有破坏作用并干扰其正常的二分裂,亚抑菌浓度下对生物被膜的形成具有一定抑制作用。【结论】百里香酚通过改变菌体细胞膜通透性,干扰蛋白质代谢和正常的二分裂来抑制细菌的生长,亚抑菌浓度下能够在不影响细菌生长的前提下抑制其生物被膜的形成。百里香酚具有开发为抗MRSA药物的潜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