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4 毫秒
1.
1超级稻概念 超级稻包括超级常规稻和超级杂交稻。从广义上说,所谓超级稻应是在各个主要性状方面如产量、米质、抗性等均显著超过现有的品种(组合)水平;从狭义上说,是指在抗性和米质与对照品种(组合)相仿的基础上,产量有大幅度提高的新品种(组合)。  相似文献   

2.
《中国农技推广》2005,(10):24-25
第一条为明确超级稻品种的概念和指标,规范超级稻品种的确定程序和方法,促进超级稻品种的选育和推广应用,特制定本办法.第二条超级稻品种(含组合,下同)是指采用理想株型塑造与杂种优势利用相结合的技术路线等有效途径育成的产量潜力大。配套超高产栽培技术后比现有水稻品种在产量上有大幅度提高。并兼顾品质与抗性的水稻新品种。  相似文献   

3.
超级稻推广应用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超级稻是随着我国水稻矮化育种和杂种优势利用的深入,在稻株矮化基础上为寻求产量突破的需要,通过构建理想株型并与强杂种优势利用相结合,选育单产大幅提高、品质优良、抗性较强的新型水稻品种.大力推广超级稻栽培技术,是以农业科技创新,加快科技成果转化,提高科技到位率为重点,把新技术、新成果推广普及到千家万户的重要措施.在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保障粮食生产安全,提高广大农民的生活水平,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及增加农民收入等方面都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前所指的超级稻即超高产水稻。超级稻是通过选育理想株型与杂种优势利用相结合,单产大幅度提高、品质优良,抗性较强的新型水稻品种。同时,超级稻还应具有:分蘖适中,刮叶挺直、植株矮中求高、茎秆坚韧抗倒.  相似文献   

5.
一、水稻产量期待第三次突破   水稻是我国最重要的粮食作物,种植面积约占粮食作物总面积的30%,而总产占粮食总产的40%。稻米是我国50%以上人口的主食。在我国人口每年增加约1500万,而耕地不断减少的形势下,要保证粮食自给,就必须大力提高水稻单产。   在提高水稻单产的诸措施中,选育和推广良种最为经济有效。我国在20世纪50年代后期利用矮秆基因率先育成高产抗倒品种,形成了第一次“绿色革命”;在70年代初,又在世界上首次将杂交籼稻三系配套成功。水稻单产的这两次重大突破,促使我国水稻平均单产在70年代中期和80年代中期先后跃上每667平方米(1亩)产250公斤和300公斤的平台。其后,随着主要是良种更新和良法的推广应用,到90年代初期,我国水稻以播种面积计,单产又进一步提高到接近400公斤的水平,从而进入了世界先进行列。但是,当前水稻高产更高产的难度越来越大,90年代以来单产处于徘徊局面,迫切需要实现水稻单产的第三次重大突破。   二、超级稻的由来   “中国超级稻研究”是农业部遵照江泽民总书记关于开展新的技术革命的指示,站在开创第二次“绿色革命”的战略高度,筹划未来,期望最终以科技来解决下世纪初我国粮食供求矛盾,从1996年开始组织实施的农业部重大科技项目。1998年和1999年又被列入总理基金项目和农业科技跨越计划项目。   超级稻,包括超级常规稻和超级杂交稻。从广义上说,所谓超级稻,应是在各个主要性状方面如产量、米质、抗性等均显著超过现有的品种(组合)水平;从狭义上说,是指在抗性和米质与对照品种(组合)相仿的基础上,产量有大幅度提高的新品种(组合)。现阶段的超级稻是指狭义的概念,它是我国水稻矮化育种和杂种优势利用的深入。在矮化基础上寻求产量的突破,需要构建理想的株型并与强杂种优势利用相结合,这是超级稻现阶段的特定含义。农业部于1996年制订了超级稻产量、米质和抗性标准,如长江流域的超级杂交稻,至2000年,要求连续两年在两个地点66700平方米(百亩)片上平均每667平方米产超过700公斤,主要米质指标达部颁二级优质米标准,抗当地1~2种主要病虫害。开展超级稻研究,就是要促成水稻单产的第三次飞跃,力争为2010年达到全国水稻平均每667平方米产460公斤左右,并为在2030年育成广义概念的超级稻,使水稻产量跃上500公斤的新台阶做好技术储备。   三、主要超级稻品种和组合介绍   我国的超级稻育种由于技术路线先进,育种与栽培技术到位,已达国际领先水平。自开展超级稻研究后,已育成10多个超级稻苗头品种和组合,累计推广100万公顷左右,取得了显著的社会经济效益。我国水稻年种植面积3000万公顷,如每年种植200万公顷超级稻,每667平方米增产100公斤,则每年可增稻谷100亿公斤,这对我国的安全保障具有重要意义。   现将主要超级稻品种和组合介绍如下:   1.两系法籼型超级杂交稻组合两优培九   两优培九是江苏农科院与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协作育成。在江苏省区试和生产试验中分别比对照汕优63增产7.8%和9.2%。作一季中稻大面积每667平方米产650~750公斤,比汕优63增产10%~15%。1998年江苏建湖113公顷平均每667平方米产734公斤,比汕优63增产15%~20%。1999年4月通过江苏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2000年9月在湖南郴州66700平方米(百亩)片经专家实割和测产验收平均每667平方米产778公斤,最高田块667平方米产达808公斤。   两优培九产量潜力高,适应性广,结实率85%左右,充实度良好,抗性和株型等综合性状优良,米质上佳,所测9项指标中6项达部颁一级优质米标准。通过现场鉴定和品尝,米质被评为江苏省1999年11个审定品种之首。其缺点是在某些地区后期有早衰现象。两优培九因是杂交稻,需年年制种,不能自行留种。   2.三系法籼型超级杂交稻组合协优9308   协优9308由中国水稻研究所育成。区试和生产试验667平方米产分别比对照汕优63增产7.2%和12.8%。1999年春通过浙江省品种审定。1999年10月浙江省科技厅组织省内外专家对浙江省新昌县66700平方米示范片考察验收,66700平方米片平均667平方米产超过700公斤,其中的高产田块1141平方米(1.71亩)667平方米产高达812.54公斤,单产创浙江省历史最高纪录。2000年10月,农业部科教司组织有关专家在相同地点66700平方米示范片进行实割和测产验收,66700平方米示范片平均产量达789公斤,最高田块达818公斤。协优9308集超高产、优质和高抗于一体,但由于弱感光,生态适应性欠广。同样,因是杂交稻,需年年制种,不能自行留种。   3.北方直立穗型超级粳稻沈农系列品系   沈农606由沈阳农业大学稻作室育成,为沈农265的衍生品系。沈农265于1997年13340平方米(20亩)验收平均667平方米产734公斤,获辽宁省水稻小面积高产竞赛第一名,但该品系米质略逊。沈农606在保持沈农265的超高产特性的基础上,米质和抗性有了重大改进。1999年9月辽宁省科委组织省内外专家对沈阳市胡台镇种植的沈农606进行测产验收,折每667平方米产达815.4公斤;2000年由辽宁省农业厅组织专家对沈阳市苏家屯区红菱镇沈农606-3、新民市胡台镇沈农606-14和盘锦市东风农场沈农265三个66700平方米片进行测产验收,平均667平方米产达809.6公斤。沈农606适于北方粳稻区种植,引种南方,生长量变小,产量下降。因是常规稻,可自行提纯留种。  相似文献   

6.
一、水稻产量期待第三次突破   水稻是我国最重要的粮食作物,种植面积约占粮食作物总面积的30%,而总产占粮食总产的40%。稻米是我国50%以上人口的主食。在我国人口每年增加约1500万,而耕地不断减少的形势下,要保证粮食自给,就必须大力提高水稻单产。   在提高水稻单产的诸措施中,选育和推广良种最为经济有效。我国在20世纪50年代后期利用矮秆基因率先育成高产抗倒品种,形成了第一次“绿色革命”;在70年代初,又在世界上首次将杂交籼稻三系配套成功。水稻单产的这两次重大突破,促使我国水稻平均单产在70年代中期和80年代中期先后跃上每667平方米(1亩)产250公斤和300公斤的平台。其后,随着主要是良种更新和良法的推广应用,到90年代初期,我国水稻以播种面积计,单产又进一步提高到接近400公斤的水平,从而进入了世界先进行列。但是,当前水稻高产更高产的难度越来越大,90年代以来单产处于徘徊局面,迫切需要实现水稻单产的第三次重大突破。 二、超级稻的由来 “中国超级稻研究”是农业部遵照江泽民总书记关于开展新的技术革命的指示,站在开创第二次“绿色革命”的战略高度,筹划未来,期望最终以科技来解决下世纪初我国粮食供求矛盾,从1996年开始组织实施的农业部重大科技项目。1998年和1999年又被列入总理基金项目和农业科技跨越计划项目。   超级稻,包括超级常规稻和超级杂交稻。从广义上说,所谓超级稻,应是在各个主要性状方面如产量、米质、抗性等均显著超过现有的品种(组合)水平;从狭义上说,是指在抗性和米质与对照品种(组合)相仿的基础上,产量有大幅度提高的新品种(组合)。现阶段的超级稻是指狭义的概念,它是我国水稻矮化育种和杂种优势利用的深入。在矮化基础上寻求产量的突破,需要构建理想的株型并与强杂种优势利用相结合,这是超级稻现阶段的特定含义。农业部于1996年制订了超级稻产量、米质和抗性标准,如长江流域的超级杂交稻,至2000年,要求连续两年在两个地点66700平方米(百亩)片上平均每667平方米产超过700公斤,主要米质指标达部颁二级优质米标准,抗当地1~2种主要病虫害。开展超级稻研究,就是要促成水稻单产的第三次飞跃,力争为2010年达到全国水稻平均每667平方米产460公斤左右,并为在2030年育成广义概念的超级稻,使水稻产量跃上500公斤的新台阶做好技术储备。 三、主要超级稻品种和组合介绍   我国的超级稻育种由于技术路线先进,育种与栽培技术到位,已达国际领先水平。自开展超级稻研究后,已育成10多个超级稻苗头品种和组合,累计推广100万公顷左右,取得了显著的社会经济效益。我国水稻年种植面积3000万公顷,如每年种植200万公顷超级稻,每667平方米增产100公斤,则每年可增稻谷100亿公斤,这对我国的安全保障具有重要意义。   现将主要超级稻品种和组合介绍如下:   1.两系法籼型超级杂交稻组合两优培九   两优培九是江苏农科院与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协作育成。在江苏省区试和生产试验中分别比对照汕优63增产7.8%和9.2%。作一季中稻大面积每667平方米产650~750公斤,比汕优63增产10%~15%。1998年江苏建湖113公顷平均每667平方米产734公斤,比汕优63增产15%~20%。1999年4月通过江苏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2000年9月在湖南郴州66700平方米(百亩)片经专家实割和测产验收平均每667平方米产778公斤,最高田块667平方米产达808公斤。 两优培九产量潜力高,适应性广,结实率85%左右,充实度良好,抗性和株型等综合性状优良,米质上佳,所测9项指标中6项达部颁一级优质米标准。通过现场鉴定和品尝,米质被评为江苏省1999年11个审定品种之首。其缺点是在某些地区后期有早衰现象。两优培九因是杂交稻,需年年制种,不能自行留种。   2.三系法籼型超级杂交稻组合协优9308   协优9308由中国水稻研究所育成。区试和生产试验667平方米产分别比对照汕优63增产7.2%和12.8%。1999年春通过浙江省品种审定。1999年10月浙江省科技厅组织省内外专家对浙江省新昌县66700平方米示范片考察验收,66700平方米片平均667平方米产超过700公斤,其中的高产田块1141平方米(1.71亩)667平方米产高达812.54公斤,单产创浙江省历史最高纪录。2000年10月,农业部科教司组织有关专家在相同地点66700平方米示范片进行实割和测产验收,66700平方米示范片平均产量达789公斤,最高田块达818公斤。协优9308集超高产、优质和高抗于一体,但由于弱感光,生态适应性欠广。同样,因是杂交稻,需年年制种,不能自行留种。   3.北方直立穗型超级粳稻沈农系列品系   沈农606由沈阳农业大学稻作室育成,为沈农265的衍生品系。沈农265于1997年13340平方米(20亩)验收平均667平方米产734公斤,获辽宁省水稻小面积高产竞赛第一名,但该品系米质略逊。沈农606在保持沈农265的超高产特性的基础上,米质和抗性有了重大改进。1999年9月辽宁省科委组织省内外专家对沈阳市胡台镇种植的沈农606进行测产验收,折每667平方米产达815.4公斤;2000年由辽宁省农业厅组织专家对沈阳市苏家屯区红菱镇沈农606-3、新民市胡台镇沈农606-14和盘锦市东风农场沈农265三个66700平方米片进行测产验收,平均667平方米产达809.6公斤。沈农606适于北方粳稻区种植,引种南方,生长量变小,产量下降。因是常规稻,可自行提纯留种。  相似文献   

7.
我国已育成了一批适于长江中下游种植的超级稻品种和组合,并在生产上推广应用。推广超级稻及其配套的栽培技术是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重要举措。超级稻品种和组合与常规水稻品种和组合相比,生长量大,穗大粒多,产量高,且在米质和抗性方面也表现良好,深受农民欢迎。由于其生长特性与常规水稻品种不同,  相似文献   

8.
答:近年不少农民引进了新闻媒体广泛报道的一些超级稻高产品种(组合),虽然产量显著增加,但与报道的记录相差甚远。专家们认为:水稻品种的产量潜力,或者称为最高产量记录,是在最适宜的栽培管理条件下,充分利用当地最有利于产量形成的温光资源获得的经济产量。农民种植的超级稻一般难以达到其高产记录,主要原因:一是超级稻的高产记录是专家根据品种特性和肥水需求采取了比较科学的栽培措施,而农民朋友采用的传统栽培措施,难以满足超级稻对肥水等条件的要求。二是超级稻创造的高产记录在气候、土壤、肥水比较好的自然条件下创造出来的,不是什么地方、什么年份都具有创造超级稻高产记录的这些条件。比如水稻抽穗及其灌浆结实时期较好的气候条件,对很多地方来说是可遇而不可求的。就是创造高产记录的同一块地的同一位农民并不见得年年都可以达到高产记录的水平。但完全可以肯定的是,只要种植得当,在同等条件下,与普通水稻相比,超级稻的产量一定会比其他品种(组合)高。  相似文献   

9.
超级稻是比现有水稻品种在产量上有大幅度提高(大面积增产15%),并兼顾品质和抗性的新型品种。由于超级稻增产潜力大,经济效益较高,发展超级稻,对闽北粮食再上新台阶和农民增收具有很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超级稻栽培要实行良种良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超级稻即超高产水稻,是通过选育理想株型与杂种优势利用相结合,培育以高产为目标、兼顾品质和抗性的新型水稻品种。我省连续2年在同一地区6.7公顷连片种植获得高产记录的品种有:准两优527和P88S/0293。连续2年在桂东、汝城、隆回等地创造了平均667平方米产量800公斤~830公斤的  相似文献   

11.
统计分析了2000-2005年通过湖南省审定的水稻品种(组合)在省区试中的产量、抗病性表现和优质稻品种(组合)的米质等级,总结了湖南省在水稻新品种(组合)选育工作中的主要成绩,分析了存在的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12.
一、推广应用前景 超级稻品种是指产量潜力大、配套超高产栽培技术后比现有水稻品种在产量上有大幅度提高,并兼顾品质与抗性的水稻新品种。水稻是江苏第一大粮食作物,是全省城乡居民的主要口粮作物,也是全省粮食安全的重中之重。当前,全省水稻在产量水平上,平均单产虽然处于全国领先水平,但多年来一直徘徊在550公斤左右.始终没有突破600公斤。[第一段]  相似文献   

13.
超级稻的分子设计育种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超级稻育种的目标是在水稻矮化育种和杂种优势利用取得突破的基础上,通过理想株型的构建结合籼粳亚种间杂种优势利用,来实现寻求水稻单产、品质、适应性的新突破。作物分子设计育种是通过各种技术的整合与集成,对作物从基因(分子)到整体(系统)不同层次进行设计和操作。将分子设计育种的知识和手段应用于超级稻育种,可以在尽可能短的时间里培育出更多、更好的超级稻品种或杂交组合。因此,对水稻分子设计育种的基本理论和相关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展望了分子设计育种对提升传统育种效率和培育超级稻新品种的前景,指出了未来超级稻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14.
我国超级杂交稻育种研究进展及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谢丽萍 《广西农业科学》2009,40(11):1501-1505
回顾了国内外超级稻育种历史,介绍了我国超级稻育种研究进展,指出我国超级稻育种在籼粳亚种优势利用及株型育种中取得了重大突破,超级稻在我国已处于大面积推广阶段。针对我国超级稻品种(组合)普遍存在适应性不广、结实率偏低、抗性及米质较差、双季超级稻品种(组合)较少及育种理论和技术还有待完善等问题,提出未来超级稻育种的策略。  相似文献   

15.
超级稻即超高产水稻,是通过选育理想株型与杂种优势利用相结合,培育以高产为目标、兼顾品质和抗性的水稻新品种。我县常年种植水稻面积40多万亩,至今单产仍未突破550kg,为此2007年我们本着进一步提高水稻单位面积产量,促进全县粮食安全、稳定生产的宗旨,引进试种了超级稻“Y两优1号”,并与当地同期机插的粳稻品种进行了比较,现初报如下。  相似文献   

16.
本文简述广东省稻米市场对水稻品质要求,以及政府主管部门政策导向对水稻优质化育种的推进作用。通过收集 2004—2022 年间广东省审定的 1 101 个水稻品种的区域试验数据,统计各年审定品种达国标优质或部标优质等级的水稻品种数,并从米质指标、抗性与产量的角度对广东省优质稻育种进展进行评价。2004—2022 年广东省审定水稻品种中,106 个品种(组合)米质达到国标(部标)优质一级,占所有审定品种的 9.63%,320 个品种(组合)达国标(部标)优质二级,占所有品种的 29.06%,但早季品种优质率显著低于晚季。在所有米质性状指标中,垩白度和垩白粒率达国标(部标)优质二级以上的达标率最低,分别为 41.8%和 43.5%,早季参试品种直链淀粉含量的达标率仅 37.32%,说明这 3 个性状是新品种选育的重点改良方向。历年审定米质达国标(部标)优质二级以上品种的平均产量逐年提升,说明广东水稻优质化育种中,产量和品质实现了协同提升。国标(部标)优质二级以上的品种中,稻瘟病抗性达“中抗”以上水平的比例为 85%,白叶枯病抗性达“中抗”以上水平的比例为 22.2%。总体上杂交稻达国标(部标)优质二级以上的品种比例在提升,但较常规稻优质化育种还有较大差距。广东省水稻品种优质化率逐年提升,“优、丰、抗”的协调比例越来越好,但仍存在优化空间。培育“双抗”优质稻品种,需着力提升新品种的白叶枯病抗性水平。通过加大对地方品种等一些特异种质资源的评价利用来拓宽遗传背景,避免品种同质化,提高抗病性和抗逆性,加强传统育种和分子育种的结合,提高育种效率。  相似文献   

17.
现在新闻媒体上报道的超级稻产量实际上是该超级稻品种(组合)的潜力产量,该超级稻品种的潜力产量与农民种植的实际产量有一定差距是客观存在的。事实上,不仅是超级稻,也包括所有的普通水稻,其品种(组合)的潜力产量与农民的实际产量存在20%~30%的产量差距。所以,农民种植的超级稻,每667平方米产量一般在600公斤左右,这是非常正常的产量水平。  相似文献   

18.
Q优麻恢1号是湖南省麻阳苗族自治县种子公司利用重庆市种子公司选育的Q3A与自育强恢复系麻恢1号配组而成的三系杂交水稻新组合,2006年2月通过湖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会审定(湘审稻2006033)。该组合表现为产量高,田间抗性好,米质较优,穗大粒多,适应性广,抗高温能力强等特点。  相似文献   

19.
分析了“十三五”期间通过四川省审定的水稻品种的产量、抗性、米质等性状。结果表明,“十三五”期间共有131个水稻品种通过四川省审定,品种数量呈逐年上升趋势,以中籼型为主,占比97.71%;品种主要由科研院所和科企联合选育;参与审定的不育系有79个、恢复系有98个,使用最广泛的不育系和恢复系分别是蓉18A和成恢727;亲本表现出一定的多样性,但血缘关系较近,遗传背景同质化严重;产量在550 kg/亩以上水平的高产组合占90.48%;对稻瘟病抗性处于“感”至“中感”水平,“中感”等级呈现年度上升趋势,“感”等级呈现年度下降趋势,整体抗性质量在不断提升,但整体抗性水平较低;抗倒性上有26个品种出现倒伏,占比19.85%;米质达到3级及以上的品种占比49.62%,2级及以上的优质品种仅占23.66%;垩白粒率和垩白度是限制四川水稻品种米质的主要性状。因此,要围绕“背景更宽、产量更高、米质更优、抗性更强”进行四川省的水稻育种。  相似文献   

20.
水稻育种由原来只注重产量不重视米质,发展到现在既重视产量又重视米质。吉林省通过4届优质米评选,鉴评出23个优质粳稻新品种(品系),其中超级稻1号(吉01-124,吉粳88号)不论从抗性、米质还是产量上都有突破性进展。但是,选育优质品种必须正确判定育种现状,确定发展目标,制定切实可行的技术路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