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生物拌种剂防治大豆根腐病效果和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豆根腐病是黑龙江大豆产区的主要根部病害,其病原菌主要为Fusarium.oxysporum f.sp.redolens.枯草芽孢杆菌B29对大豆根腐病菌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将枯草芽孢杆菌B29菌液和一些营养因子等复配成生物拌种剂,通过审内抑菌试验、田间小区试验和PCR-DGGE技术对生物拌种剂对大豆根腐病菌F.oxysporum f.sp.vedolens的抑菌活性和生防机理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生物拌种剂对大豆根腐病菌孢子萌发和菌丝生长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抑制率与拌种剂浓度呈正相关,原液和10倍稀释液抑制率均达93%以上,1000倍稀释液的抑制率为75%;拌种剂处理大豆后大豆苗期体内与抗性反应相关的苯丙氨酸解氨酶(PAL)、过氧化物酶(POD)和多酚氧化酶(PPO)活性明显增强;拌种剂中的生防菌能够在大豆根际土壤中定殖,对根际土壤微生物种群数量末造成影响.田间小区试验显示生物拌种剂对大豆根腐病的苗期防效达60%以上.  相似文献   

2.
复配生防菌株防治大豆根腐病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大豆根腐病(Soybean root rot)是由多种病原真菌复合侵染所致的土传病害,其分布广、危害重,利用单一生防菌株防治困难。针对该问题将实验室筛选出的多个木霉菌生防菌株FMM35、FMM9、FMM5,毛壳菌CHZ1和生防细菌B7进行复配研究,通过测定生防菌的生长速度、产孢量、孢子萌发率及体外拮抗能力,探索复配可能性,并将适宜复配的生防菌组合进行盆栽防效试验。结果表明:不同生防菌之间生长速度、产孢量、孢子萌发率存在差异,综合分析其中组合C1(FMM9和FMM35)复配效果好,避免生防菌间拮抗作用,对大豆根腐病防治效果明显,并对大豆有促生作用,具有复配潜力可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3.
本研究室前期从黑河市大豆根际土壤中分离得到对大豆胞囊线虫具有良好抑制作用的放线菌,为了对该生防菌的田间防效进行评估,采用田间自然病圃法,选用6株菌株发酵液进行大豆种子包衣处理后,播种于黑龙江省黑河市和大庆市。结果表明:6株生防放线菌处理后的大豆种子都能对苗期第一代胞囊线虫产生明显的抗性,其中XFS-4的抑制效果最好,在黑河和大庆的抑制率分别达到了40.06%和59.77%。通过形态学特征、生理生化特征及16S rDNA分析,研究了XFS-4的分类学地位,确定该菌株为沙阿霉素链霉菌。  相似文献   

4.
大豆菌核病生物防治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大豆菌核病又称白腐病,流行年份可减产20%~30%,大豆菌核病是黑龙江省近年来危害大豆的重要病害,发生严重的可达到50%以上,导致百粒重严重下降,造成减产甚至绝产。应用加收米和菌克毒克进行田间防治试验,结果显示加收米和菌克毒克拌种,并在发病前用菌克毒克喷施茎部防治效果较好,防效达69.7%,只用加收米拌种,并在发病前用菌克毒克喷施茎部防治,防效达51.9%,增产13.16%~20.28%。  相似文献   

5.
生防菌剂对烟草主要土传病害防治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小区对比试验,研究了生防菌剂对烟草主要土传病害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生防菌剂XE01与X23能有效降低烟草青枯病发病几率和发病程度,其中施用生防菌剂XE01 7500 m L/hm~2+X23 4500 m L/hm~2处理,在打顶期和中部叶采收期防效较72%农用硫酸链霉素5000倍液分别提高了11.17%、13.53%,具有较好的推广应用价值。生防菌剂虽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烟草黑胫病发病几率和发病程度,但其防治效果与72%甲霜·锰锌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  相似文献   

6.
1 株对辣椒疫霉具高抑菌活性放线菌WZ60 的田间防治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海南五指山原始林区采集的土样中分离获得 1 株对辣椒疫霉菌具强烈抑菌活性的放线菌 WZ60菌株,将 WZ60 菌株和较早前分离获得的 2 株生防链霉菌 LA5 和 BM10 共同进行了田间防治辣椒疫病的效果试验,结果表明,WZ60 对辣椒疫病具有 90 %的优良防治效果,且防效持久,高于其它 2 株生防菌 LA5 和BM10 的防效。  相似文献   

7.
6株生防细菌对大豆根腐病防治效果初步评价   总被引:9,自引:4,他引:5  
从大豆根际分离出的1500多株细菌中筛选出6株生防细菌,其在离体的条件下对大豆根腐病病原菌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有很好的抑制作用,其中菌株18BRR2-2、18BRR9-1和3BRR16-2在离体的条件下也对茄腐镰刀菌(F.solani)、半裸镰刀菌(F.semitectum)和立枯丝核菌(Rhizoctonia solani)有抑制作用,并且这6株生防细菌的发酵液可以抑制尖孢镰刀菌(F.oxysporum)的生长.通过温室盆栽和大田试验表明,这些生防菌对大豆根腐病有很好的防治效果,其中菌株18BRR2-2盆栽和大田的防效均最高,分别达到了45.9%和65.00%.而且这些生防菌也表现出对大豆明显的促生作用.认为18BRR2-2号菌株有开发为防治大豆根腐病生防制剂的潜力.  相似文献   

8.
生防菌BRF-1和BRF-2对大豆根腐病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BRF-1和BRF-2是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农田分子生态学科组从大豆根际土壤筛选得到的2株革兰氏阳性生防细菌,为了检测它们对田间大豆根腐病的防治效果,2010年在沈阳军区龙镇农副业基地对BRF-1和BRF-2进行田间试验。结果表明:2株生防细菌均有效地抑制了大豆根腐病的发生,发病程度分别降低44.4%和8.8%,BRF-1菌株效果较好,在降低大豆根腐病病情指数的同时,能增加大豆植株花期、始粒期地上部和地下部干物重,提高大豆产量5.9%,是一株很有潜力的生防菌。  相似文献   

9.
闫璐  聂勇  辛延兴  齐君 《杂粮作物》2006,26(4):308-310
研究结果表明,济宁市夏播大豆田杂草有8科20种,优势种群为马唐和醴肠。田间有二个出草高峰,一峰在大豆播种后的5~15 d,二峰在播种后的40~45 d。茎叶处理方法防除禾本科和阔叶混生的大豆田杂草,以5%盖草双单1 500 ml/hm2为最好,总株防效和鲜重防效均在86%以上。以禾本科杂草为主的大豆田,以8.8%精喹禾灵600 ml/hm2防效最好,株防效在83%以上。以阔叶杂草为主的大豆田,24%克阔乐450 ml/hm2防效最好,株防效在82%以上。  相似文献   

10.
我国大豆胞囊线虫生防真菌研究现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大豆胞囊线虫病(Heterodera glycines,SCN)在我国分布较广,危害较大,对该病的防治主要通过应用化学药剂,但化学药剂对人、畜不安全,对环境污染重[1]。目前,我国对大豆胞囊线虫生防真菌已有了大量的研究,本文综述了我国大豆胞囊线虫生防真菌的主要研究种类和数量、捕食性真菌和机会真菌的作用机制及生防制剂的田间应用、防效等情况。  相似文献   

11.
油菜内生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BY-2产生2种类型的抗真菌物质,一种是挥发性的de物质,可以有效地抑制油菜菌核病菌的生长;另一种是分泌到培养液中的物质。重点研究第二类抗菌物质的提取和纯化分析方法。试验证明BY-2 产生和积累高效抑制油菜菌核病菌(Sclerotinia sclerotiorum (Lib.)de Bary)生长的细胞外分泌型物质,其发酵上清液与油菜菌核病菌对峙培养形成了2.8 cm的抑菌圈;采用离心收集发酵液上清液、调节酸性条件、甲醇溶解和Sephadex G25葡聚糖凝胶柱层析等方法,可以沉淀、萃取收集和纯化该物质,而且收集率高、活性强、纯度高。  相似文献   

12.
丁俊杰 《大豆科学》2012,31(2):327-329
为明确大豆菌核病发生发展中各个时期气象因子的重要性及相关性,对黑龙江省大豆主产区中9个地点的大豆田菌核病病情指数进行调查,收集各地6~8月的平均降水量、平均日照时数和平均气温,在此基础上采用多元回归分析的方法建立回归方程,然后利用通径分析确定影响菌核病发生的主要气象因子。结果表明:8月份平均降水量对大豆菌核病病情指数的影响最为严重,其次为7月份平均日照时数和8月份平均温度;7月份平均日照时数是通过与8月份平均降水量相互作用对大豆菌核病的病情指数产生较大影响。其它因子的直接间接通径系数都很低,对菌核病病情指数的影响不大。因此,在7月份的平均日照时数少,8月份平均降雨量大,并且8月份平均温度适宜的情况下菌核病将发生流行。  相似文献   

13.
生物肥料对油菜的促生及菌核病防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盆栽试验证明,施用枯草芽孢杆Tu-100制作的生物肥料,在油菜5叶期时,植株干重比对照增加1.80%,叶绿素含量增加17.15%;油菜根际的好气性细菌总数比对照有一定的提高,产量比对照增加7.90%。田间小区试验表明,施用生物肥料的处理,在油菜5叶期时,植株干重比对照增加3.88%,叶绿素含量增加3.67%,植株的全磷和全钾的含量也有不同程度的增加,产量增加4.90%;此生物肥料对油菜菌核病菌核的萌发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4.
李永刚  陈丽娜 《大豆科学》2011,30(2):281-284
采用单菌核分离法得到大豆菌核病菌,利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7株大豆菌核病菌的生物学特性及对多菌灵和腐霉利的抗药性.结果表明:供试菌株菌丝生长的最适温度是15~20℃,而菌核的产生则在15℃左右最多;大豆菌核病菌丝生长最适的环境为中性和偏酸性;不同菌核及病残体埋入土壤不同深度后越冬处理,病残体上菌丝不能越冬,而菌核能够越...  相似文献   

15.
国内外大豆菌核病鉴定方法研究现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研究大豆菌核病的鉴定方法是开展抗菌核病育种的基础,对预测病害的发生、流行均具有重要意义。该文就国内外的大豆菌核病鉴定方法方面的研究进行阐述,并提出目前我国大豆抗菌核病鉴定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大豆菌核病在全球范围内均有发生,由于病原菌寄主范围较广,难于防治,对大豆产量和品质产生严重影响。对于大豆菌核病抗性种质资源的鉴定是抗性机理研究、基因定位及抗病育种工作的重要基础,文章对大豆菌核病资源鉴定中涉及的接种体(菌丝、孢子和菌核)的培养、植株不同部位的接种鉴定、草酸鉴定、茎中可溶性色素水平测定及田间鉴定方法进行了系统的总结和分析,并针对接种体的选择、环境条件对发病的影响及田间与温室鉴定结果不一致等问题展开讨论,为大豆菌核病抗性资源的筛选,菌核病发病机理及抗性基因的定位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7.
从齐齐哈尔市大豆的生产现状、气象因素、菌核病的自身特点等方面分析齐齐哈尔市大豆菌核病发病的原因认为:菌核在土壤中存活时间长,大豆、向日葵种植面积加大及大豆重迎茬严重,为大豆菌核病发生提供了病源;多数年份降雨集中在7、8月份,形成了适合菌核萌发和菌核病孢子、菌丝侵染的条件,同时降雨偏多大豆生长繁茂也形成了有利于菌核病的发生而不利于机械或人工作业进行防治的条件,密植栽培措施与菌核病防治相背,以及没有抗病品种等。  相似文献   

18.
黄绿木霉菌及其混剂对大豆菌核病的诱导抗性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人工接种方法,测定拮抗菌剂对大豆菌核病的抗扩展能力及相关酶活性的影响,同时研究黄绿木霉菌及其混剂对大豆菌核病的诱导抗性。结果表明:离体试验中,叶片接种后,拮抗细菌和黄绿木霉菌及其混剂均可较好的抑制菌核病病斑的进一步扩展;盆栽试验中,黄绿木霉菌处理对大豆根、第1复叶、第3复叶的PAL、PPO、POD活性均有明显增强作用,而解磷钾菌或拮抗细菌处理对PAL、PPO、POD活性的变化无明显影响,化肥处理则降低PAL、PPO、POD活性;有机肥处理对PAL活性有明显增强作用,对PPO、POD活性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9.
利用PDA培养法从黑龙江省黑河、绥化和佳木斯等3个地区大豆发病田中,共分离和纯化出135个菌核病病原菌分离物,并对菌落的形状、生长速率、菌核重量和子囊盘等形态学特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菌落的形状和生长速率方面,不同地区的分离物群体间差异极显著,同一地区内各个分离物的表现一致性较好;在菌核重量和子囊盘形态特性方面,不同病原菌分离物产生的菌核的数量、大小、重量及子囊盘形态明显不同。不同采样地点的大豆菌核病病原菌菌落的形状和生长速率存在区域专化性,即3个采样地点的菌落形状和生长速率存在明显差异,而菌核重量和子囊盘形态特性不存在区域专化性。  相似文献   

20.
栽培大豆种质资源对大豆菌核病的抗性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离体叶柄接种法鉴定了200份栽培大豆高世代品系对大豆菌核病菌株Jia30和Jian29的抗感反应.结果表明:在所有的参鉴材料中没有发现免疫类型,但各品系间抗性有一定的差异.供试200个品系中既表现抗Jia30菌株义表现抗Jian29菌株的材料占供试材料的2%;抗Jia30菌株的材料占3%;抗Jian29菌株的材料占5%,根据抗性资源筛选结果,这些抗性材料可合理地用于大豆生产,并为大豆抗病育种亲本选择和利用品种布局进行大豆菌核病生态控制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