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从4006份骆驼样本中分离出187种沙门氏杆菌株,其中165(4.2%)种菌株分离自粪便,22种菌侏分离自62头剖检骆驼的205份器官样本。在28种不同血清型中以圣保罗沙门氏菌最为常见;其次是S.frinfrop和海因德马什沙门氏菌;而鼠伤寒沙门氏菌均来自带功骆驼。该菌主要从粪便分离出来,而从器官中分离的是次要的。因其他病致死而检出沙门氏菌的络驼不视为沙门氏菌病患畜。圣保罗沙门氏菌多是由产气荚膜梭  相似文献   

2.
直接ELISA检测沙门氏菌方法的建立及其应用研究   总被引:35,自引:0,他引:35  
从已获得的4株沙门氏菌属特异杂交瘤单克隆抗体中,筛选出CB8和De7两株单抗相合成酶标检测试剂,并建立了检测沙门氏菌的直接ELISA方法,它能检出沙门氏菌属99%的菌株,而不与其他肠道杆菌反应(包括大肠杆菌,阴沟杆菌,产气杆菌,志贺氏菌,枸椽酸杆菌,克雷伯氏菌,变形杆菌和沙雷氏菌)。应用本方法检测粪样,鱼粉,奶样,其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高达100%和97.6%,仅出现2.4%的假阳性率,该法不受各要  相似文献   

3.
本文研究了44只不同来源家兔的肠炎病原,证实最常见的病原按递减的顺序排列如下:肠和肝球虫(艾美尔属)、大肠杆菌、梭状芽肠杆菌、沙门氏菌、丝状芽胞菌和轮状病毒。艾美尔球虫包括中等致病性和低致病性的球虫。用7份抗已知肠致病性大肠杆菌血清检测,仅从3份样品中检出一株015菌株,11份肠道内容物检出产气荚膜梭状菌或螺旋梭菌,肉眼和组织学病变有芽胞杆菌样肠损伤,在一次血清学调查中,安大略屠宰场和商品兔场的兔  相似文献   

4.
研制出两株能与鸡组织、鸡蛋和环境样品中肠炎沙门氏菌反应的单克隆抗体(以下简称单抗),并以此建立了能特异检测肠炎门沙氏菌的快速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和凝集试验。ELISA和常规微生物学分离定系统能检出100%鸡蛋和99.8%不同野外和人工接种样品中的炎沙门氏菌,滴定试验表明ELISA可检出10^4个细菌。  相似文献   

5.
通过预增菌、增菌和分离培养,挑取可疑菌落分别接种于TSI、LD、MAN、ONPG四种微量生化管进行沙门氏菌检验。共检测来自5批次290份鱼粉样品中的39株可疑菌株,其中属沙门氏菌的4株,分属2个血清型(3株奥雷宁堡沙门氏菌、1株山夫登堡沙门氏菌)。与农业部“试行法”比较,符合率达100%,“四管法”具有更快速,简便,准确,实用等优点。  相似文献   

6.
鲫鱼鳃中沙门氏菌的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应用常规细菌分离对西宁市某市场60份鲫鱼鳃样品进行了沙门氏菌的分离与鉴定。结果显示,在60份鲫鱼鳃样品中共检出沙门氏菌阳性菌株13份,阳性率21.7%(13/60)。表明:此批鲫鱼鳃样品污染沙门氏菌的情况比较严重,应该引起有关部门和消费者的重视。  相似文献   

7.
动物性饲料中沙门氏菌的分离鉴定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通过常规分离培养鉴定技术,对饲料厂成品饲料102份,鱼粉97份、肉骨粉98份进行了沙门氏菌的分离鉴定,结果从297份样品中到沙门氏菌45株分离率15.2%(45/297)。成品饲料阳性18份,阳性率17.6%(13/102)。鱼粉阳性14份,阳性率为14.4%(14/97),肉骨粉134份,阳性率为13.3%(13/98)。  相似文献   

8.
应用轮状病毒RNA电泳方法,对内蒙古、黑龙江、新疆、北京、安徽等地共90份犊牛腹泻粪便样品进行检测。在内蒙古和新疆采集的粪样中共检出11份轮状病毒阳性样品,平均阳性率为12%(11/90)。阳性样品经RT-PCR分型鉴定,新疆2份和内蒙古5份样品属于G10型,新疆另一牛场的4份样品属于G6型。对所有阳性样品进行病毒分离,获得1株能在MA104细胞上稳定传代的病毒株,经鉴定该分离株属于G10P[11]型轮状病毒,命名为HM26。G10型牛轮状病毒的分离在国内尚属首次。  相似文献   

9.
本研究在已构建的副结核分枝杆菌C2株DNA基因文库的基础上,应用正、反向杂交试验从基因文库中筛选出特异性片段PTP31,以光敏生物素标记制成DNA探针。用此DNA探针以及粪检菌和ELISA三种方法分别对32份副结核菌素(PPD)变态反应阳性牛粪便及相应血清样品进行检测,其检出率分别为47%(15/32)、56%(18/32)和34%(11/32)。对随机采集的276份牛粪便及血清样品,3种方法的检出率分别为10%(27/276)、13%(36/276)和7%(79/276)。本研究结果表明,DNA探针与粪检菌呈现正相关性,DNA探针比ELISA方法能够检出更多的阳性数。  相似文献   

10.
本研究旨在初步了解重庆市羊源沙门氏菌的耐药性及耐药基因流行情况。在5个山羊养殖场采集185份山羊粪便样品,经选择性增菌和PCR鉴定分离沙门氏菌,确定了其血清型,测定了分离菌对28种抗菌药物的敏感性,并检测了喹诺酮耐药决定区(QRDR)的耐药突变位点和质粒介导的喹诺酮耐药(PMQR)、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基因。共分离到羊源沙门氏菌11株,其中10株为德尔卑沙门氏菌。分离的菌株对氨苄西林、头孢唑啉、头孢氨苄、头孢噻肟、四环素和培氟沙星耐药严重;9株菌表现为多重耐药,对3~7类药物耐药。所有菌株均存在QRDR耐药突变且携带blaTEM基因;7株菌携带1~5种PMQR基因。本研究分离的羊源沙门氏菌对常用抗菌药物整体耐药较为严重,且广泛存在耐药突变和携带耐药基因。  相似文献   

11.
沙门氏菌是人和动物的重要致病菌,型别极为复杂,国际沙门氏菌中心实验室报告的沙门氏菌已有2000个以上不同的血清型,而我国迄今只发现近200个。1999年9月,我们从厦门某公司生产的拟出口的肉骨粉中检出一株沙门氏菌,现报告如下。1 材料 1.1 样品 肉骨粉按规定取样。1.2 培养基 BP(缓冲蛋白胨水)、MM(绿化镁孔雀绿增菌液)、DHL(胆硫乳琼脂)、普通培养基、三糖铁培养基、营养肉汤均按规定自配。1.3 微量生化管:浙江省军区后勤部卫生防疫检验所产品。1.4 沙门氏菌诊断血清:兰州生物制品研…  相似文献   

12.
牛肉中沙门氏菌的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95份牛肉样品进行沙门氏菌实验室检测,通过增菌、选择性分离培养及生化试验、血清学鉴定等检验,结果3份样品检出沙门氏菌,检出阳性率为3.15%。  相似文献   

13.
对95份牛肉样品进行沙门氏菌实验室检测,通过增菌、选择性分离培养及生化试验、血清学鉴定等检验,结果3份样品检出沙门氏菌,检出阳性率为3.15%。  相似文献   

14.
对市售的6种淡水鱼共采肠内容物样品73份,检出气单胞菌32株,阳性率为43.84%;类志贺邻单胞菌17株,阳性率为23.29%。其中有8份样品同时检出上述两菌。对32株气单胞菌用8项生化试验鉴定为4个种,分别是嗜水气单胞菌16株,豚鼠气单胞菌8株,温和气单胞菌7株,简达气单胞菌1株。  相似文献   

15.
为了解饲料及其原料中沙门氏菌污染情况及耐药情况,为沙门氏菌病的防控工作提供理论依据,特针对饲料及其原料开展沙门氏菌污染情况及耐药情况筛查。试验共收集饲料及原料样品707份,参照GB/T 13091-2002饲料中沙门氏菌检测方法进行沙门氏菌的分离和鉴定;分离株以API 2.0E鉴定试剂盒确认;后参照GB 4789.4-2010进行血清分型,并采用K-B纸片琼脂扩散法测定分离株耐药情况。结果表明,共检出阳性样品56份,阳性率为7.9%,其中52份为动物性原料;经血清分型得到阿贡纳沙门氏菌(Agona)5株,阿贡纳沙门氏菌Ⅱ(AgonaⅡ)1株,博内茅斯(Bournemouth)1株和摩科拉(Mokola)1株,其余菌株因血清种类有限,仅分型至群,未能进一步分型;药敏试验结果显示,饲料中沙门氏菌耐药率比人源和动物源性沙门氏菌低,但仍分离到13重耐药株1株,4重耐药株2株,3重耐药株9株,2重耐药株12株,且各菌株耐药谱不同。饲料及其原料中沙门氏菌检出率和耐药性相对较低,但仍存在个别菌株耐药情况严重的现象,有必要继续加大、加强针对抗生素使用的监管力度。  相似文献   

16.
本研究旨在调查山东地区鸡源沙门氏菌的流行情况及毒力基因分布。在山东地区规模化养鸡场采集病料,利用四硫磺酸钠煌绿增菌液(TTB)进行沙门氏菌选择增菌,并对分离菌株进行纯化培养、革兰氏染色、生化试验、培养基菌落形态鉴定,利用沙门氏菌属及血清型特异性引物对分离菌进行PCR扩增鉴定,并利用PCR方法检测分离菌中33种毒力基因分布。结果显示,分离菌在LB固体培养基和麦康凯培养基上呈无色半透明、光滑且边缘整齐的菌落,镜检为革兰氏阴性、两端钝圆的小杆菌。生化试验、培养基菌落形态鉴定、沙门氏菌属及血清型特异性引物PCR扩增结果显示,共分离到25株鸡源沙门氏菌,其中肠炎沙门氏菌9株,鸡白痢沙门氏菌和鼠伤寒沙门氏菌各8株。毒力基因检测结果显示,33种毒力基因在25株分离菌中均有检出,其中20种毒力岛基因(invJ、virK、sopA、mogA、hilA、hisJ、ssaB、ssaQ、ssiD、misL、mgtC、orf319、siiE、siiD、bcfA、pipC、sopB、araB、spoBavrA基因)、肠毒素基因(stn基因)及菌毛毒力基因(fimA基因)检出率均为100%;2种毒力岛基因(sipAsodC基因)及4种毒力质粒基因(spvA、spvC、spvDspvR基因)检出率均为96%,spoE基因检出率为68%,fliC基因检出率为36%,gipAspvB基因检出率均为32%,sseL基因检出率为4%;25株鸡源沙门氏菌中,分别携带31种(8株)、30种(1株)、29种(15株)和24种(1株)毒力基因;毒力基因gipAspvB只在鼠伤寒沙门氏菌中检出,且在鼠伤寒沙门氏菌中检出率为100%。本研究结果表明,山东地区鸡源沙门氏菌主要为肠炎沙门氏菌、鸡白痢沙门氏菌和鼠伤寒沙门氏菌,分离菌皆携带多种毒力基因,其中gipAspvB毒力基因只在鼠伤寒沙门氏菌中检出,可作为鼠伤寒沙门氏菌鉴定的备选基因之一。  相似文献   

17.
为了调查某规模化奶牛场犊牛腹泻的发病原因,试验采用血清抗体检测、细菌分离培养、寄生虫卵镜检和病毒核酸检测方法对腹泻犊牛的血样和粪便进行了检查。结果表明,该奶牛场牛病毒性腹泻/黏膜病病毒抗体阳性率为65.00%,牛轮状病毒抗体阳性率25.00%,牛冠状病毒抗体阳性率15.00%;分离到1 株结肠弯曲杆菌和1 株空肠弯曲杆菌;所检腹泻犊牛粪便和血液样品中,4 份粪便样品和1 份血液样品检出牛冠状病毒,2 份粪便样品检出轮状病毒,1 份粪便样品和1 份血液样品检出牛病毒性腹泻/黏膜病病毒,同一份粪便样品中同时检出牛病毒性腹泻/黏膜病病毒和牛冠状病毒;通过镜检,球虫卵囊检出率77.78%,在1 份粪样中发现蛔虫卵,2 份粪样中发现其他线虫卵。该牛场流行性腹泻的原因可能为夏季高温潮湿引起犊牛免疫力下降导致的多病原体感染。  相似文献   

18.
畜禽饲料中沙门氏菌的检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5年3~9月,对318份畜禽饲料样品进行沙门氏菌实验室检测,通过预增菌、选择性增菌和选择性分离培养及生化试验、血清学鉴定等检验,结果有4份样品检出沙门氏菌,检出阳性率为1.26%,其中3份是猪浓缩饲料、1份是鱼粉.  相似文献   

19.
曲靖地区仔猪腹泻细菌性病原的分离鉴定与耐药性分析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为了解曲靖地区仔猪出现腹泻的细菌性病因,对5个养殖场148份出现仔猪腹泻症状的样品进行细菌分离培养及耐药性分析,结果显示,检出致病性大肠杆菌(E.coli)114份,阳性率为77.03%;沙门氏菌(Salmonella)26份,阳性率为17.57%,混合感染率为17.57%.致病性大肠杆菌和沙门氏菌对多种抗生素产生了耐药性,其中114株致病性大肠杆菌中97株呈多重耐药性,占总菌数的85.09%,26株沙门氏菌中20株呈多重耐药性,占总菌数的76.92%.结果表明,致病性大肠杆菌是导致当地哺乳仔猪腹泻的主要细菌性病原,部分仔猪继发感染沙门氏菌,两种细菌对多种抗生素产生了耐药性,多重耐药现象较严重.  相似文献   

20.
针对安徽某猪场腹泻仔猪,分别采集5头不同窝的肛拭子和肠道内容物样品,利用常规法结合PCR技术进行沙门氏菌的分离鉴定,玻片凝集试验和ERIC-PCR技术确定分离株的血清型与基因型,标准K-B纸片法进行20种抗生素敏感试验。结果显示,4头腹泻仔猪(4份肠道内容物样品、1份肛拭子样品)均分离到沙门氏菌,阳性检出率为80%,涉及明斯特沙门氏菌、纽兰沙门氏菌、新斯托夫沙门氏菌和乌干达沙门氏菌4种血清型,其中1头同时检出4种血清型沙门氏菌;8株沙门氏菌分离株为同一基因群,分属2个基因型,亲缘关系较近,对20种抗生素均敏感。结果表明,该猪场仔猪腹泻与不同血清型沙门氏菌的混合感染有一定的关系,母猪的清洁卫生与猪舍的消毒到位不容忽视,临床上常用抗生素可用于防治或减缓仔猪腹泻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