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代料栽培黑木耳曾出现过压块栽培法,瓶栽培法,发展到现在的吊袋栽培法,地摆栽培法等已有20多年历史。尽管栽培技术不断有所提高,但大面积栽培成功者还仅处于少数,成片失败者屡见不鲜。产量也不稳定,使该技术在全国内推广进展缓慢。究其原因:黑木耳菌丝生长细弱,...  相似文献   

2.
回顾香菇栽培法演变的三个阶段:砍花栽培法、段木栽培法和代料栽培法。从各香菇、黑木耳主产地森林的覆盖率、年木材蓄积量增长率分析,提出发展香菇、黑木耳要有区域性的思考。分析木屑短缺的原因有生态保护国策启动;新、老产区木屑短缺普遍存在;新产区一哄而上和香菇菌棒出口加剧木屑资源争夺。指出香菇、黑木耳替代原料开发的现状:香菇替代原料(禾本科)开发成功的概率为零;黑木耳替代原料开发虽有成功,但应用于生产任重道远;果树林更新材木屑作栽培原料,仅是权宜之计。指出食用菌专用林的建设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3.
我国在一千多年前就已经采食利用黑木耳。在唐朝开始人工栽培黑木耳。但长期处于“半人工栽培”状态。所谓黑木耳的段木栽培,就是把人工制备的优良黑木耳菌种,接种在适于黑木耳生长树种的段木上,给予精细的管理,使之生长出黑木耳来。我国黑木耳生产绝大部分采用段木栽培法,其栽培方法如下:  相似文献   

4.
概述台湾地区黑木耳麦粒菌种、木屑菌种、液体菌种等栽培用菌种的制作方法;从生产季节、原料调配及制包、接菌、培养和栽培管理等方面介绍黑木耳太空包栽培法。同时,介绍工厂化有机栽培法的工厂化制包、接菌及温包培养、环控栽培等3个环节所涉及的设备设施与管理技术。  相似文献   

5.
徐洪海  韩加勤 《食用菌》2006,28(3):40-41
室外畦栽黑木耳。空气新鲜。昼夜温差大,耳袋贴地排放,易吸潮保湿,是传统室内吊袋栽培法所无法比拟的,且简便易行。这种方式分大田栽培、林间栽培和荫棚栽培等。现介绍如下,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张慧  邓春阁  刘敏 《食用菌》2014,(1):53-54
<正>蛟河市地处吉林省东部山区,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非常适合黑木耳生长,当地生产的黑木耳无污染、品质极佳。多年来,当地袋料栽培黑木耳多采用春、秋两茬栽培法,生产环节比较繁琐,投入比较大,资源消耗也大。蛟河市农业技术部门经过几年的试验示范,探索出一种新的黑木耳高产栽培模式,即:黑木耳加长袋高产栽培技术。把春耳的菌袋加长,使菌袋内积累更多营养,同时春天利用大棚催芽,秋天利用小拱棚保温,一年只种一茬木耳,从  相似文献   

7.
徐俊延  郭毓智 《食用菌》2006,28(4):51-52
黑木耳为著名的食用菌,是我国传统的出口商品之一。由于地栽黑木耳技术的成熟和黑龙江丰富的木屑资源,黑龙江地栽黑木耳生产规模不断扩大,仅在黑龙江垦区,2005年预计生产地栽黑木耳近亿袋。因此,如能准确把握其生产及管理技术,对于保证生产的顺利进行,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下面结合近几年对地栽黑木耳生产技术的研究和对黑龙江主要黑木耳产区的考查结果,介绍地栽黑木耳栽培袋生产中的一些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8.
“黑木耳代料无架栽培技术”极大地降低了生产成本,缩短了生产周期,单位面积盛料多,且木耳产量高、质量好。现以35元优惠价转让此项技术。需者款汇至陕西眉县营头中心学校食用菌研究室宋维平。初学者请注明,一并赠送黑木耳、平菇等五项制种栽培资料各一套。  相似文献   

9.
周新伟  赵丽萍 《食用菌》2006,28(3):56-56
螨虫俗称“菌虱”,是黑木耳生产的头号虫害。防治不当,会造成大面积减产,甚至绝收。2004年我市黄源乡由于全面实施了代料黑木耳防螨技术,全乡255万袋黑木耳除一户有607袋损失外。其余都完好无损,确保了黑木耳的安全生产,现将其经验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0.
黑木耳的营养保健作用及深加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黑木耳的产区必须对黑木耳产品进行加工,生产出适宜市场消费和销售的黑木耳商品。这样既能使黑木耳增值,还能促进黑木耳栽培的发展。根据辽宁省朝阳市食用菌研究所送检样品,由辽宁省食品卫生监督检验所检测,地栽黑木耳的营养价值高于木段栽培黑木耳的营养价值,地栽黑木耳的营养成分高于国标一级黑木耳质量。  相似文献   

11.
地栽黑木耳不可缺少的条件是保温保湿,为了达到地栽黑木耳不单独占用土地和遮阳保湿的目地。我们对木耳地套种玉米的栽培方法进行了试验,其结果是:黑木耳地套种玉米可使木耳得到遮阳保湿的良好环境,达到木耳增产玉米增收的双层效益,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2.
20世纪80年代初,伊春林区引进段木栽培黑木耳获得成功,通过二十余年的发展与完善,黑木耳栽培由过去的小范围零星生产状态到现在各县、区、局、林场、经营所均大量栽培,黑木耳栽培生产已初具规模,栽培黑木耳成为林区职工致富的重要途径。特别是近几年在伊春地区产生了轰动效应,政府部门又审时度势、不失时机的提出了大力发展食用菌产业,把其做为产业结构调整中的一个支柱产业来抓。为黑木耳产业得以蓬勃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并掀起了一个栽培黑木耳的热潮。在其影响下,伊春林区的黑木耳产业摆脱了长期徘徊的局面,迎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现针对目前伊春地区黑木耳产业生产现状与发展对策探讨如下。  相似文献   

13.
本站从事八年来,总结了丰富的实践经验,现将该技术汇集成合订本,转让给广大食用茵爱好者。本资料着重介绍竹荪、银耳、黑木耳,平菇的制种栽培管理、采收整套新技术。其特点是:(1)竹荪快速栽培法,用玉米杆做原料。  相似文献   

14.
我们自 2 0 0 2年 8月中旬至 11月上旬 ,进行了黑木耳液体菌种生产及应用效果的研究 ,现将利用液体菌种与固体菌种地栽黑木耳的对比试验过程及结果简报如下 :1 材料与方法1 1 供试菌种 黑木耳 998斜面母种及黑木耳 998液体专用母种 ,由朝阳市食用菌研究所液体菌种研究室提供。1 2 固体二级种的生产 用 5 0 0mL酒瓶盛装 ,瓶装干料 175g。培养基配方为 :杂木屑 83%、红糖1%、麦麸 15 %、石膏 1%。用斜面母种每支接 6瓶。接种后置 2 5℃的条件下培养 ,2 4h可见种块萌发 ,长满全瓶需 35d。1 3 液体菌种的生产 用COY -Ⅰ型液体菌种培养…  相似文献   

15.
仿段木黑木耳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邦仁 《食用菌》2006,28(1):32-32
仿段木黑木耳栽培就是用杂木屑与谷壳、米糠、麸皮、棉子壳等农副产品制成人造耳木,经过灭菌、接种、发菌等工序后,采用密集刺孔出耳法,仿照段木出耳管理,生产出黑木耳品质与段木栽培相差无几。2004年我县发展秋种仿段木黑木耳300多万袋,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以干品计生物转化率在10%以上。现将其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6.
吕本国  王伯华 《蔬菜》1999,(11):19-19
黑木耳生产长期以来用椴木栽培,产量低、成本高、耗材大,每100kg木材只能生产1.5kg木耳。现在改用木屑、棉籽壳、玉米芯、稻草、甘蔗渣代料栽培法,每100kg代料可生产干木耳6~10kg,单产提高4~5倍,代料速生高产栽培的技术是。一、栽培时间与培养料配制1.栽培的时间代料栽培黑木耳,从接种到出菇只要45~55天,牛产周期100~120天,比原生产时间缩短50%~60%,将原来1年长1季改为春秋长两季:春季2~3月接种,9~10月子实体生长;秋季8~9月接种,10~11月子实体生长,但要避开高…  相似文献   

17.
赵丽萍  周新伟 《食用菌》2006,28(1):33-33
我县从1997年开始试栽代料黑木耳,通过试验、突破、完善三个阶段,到2004年全县种植代料黑木耳2000万袋。代料黑木耳与代料香菇相比,更具有成本低、周期短、效益高三大优势,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笔者从事代料黑木耳生产多年,现将对代料黑木耳大田栽培中的几点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8.
以收集自北方地区的19株黑木耳(Auricularia auricula)生产菌株为试验材料,进行品比试验。采用十字交叉法测定了不同菌株的平板菌丝生长速度和长势;在阜平地区采用吊袋栽培法,测定了19个菌株的生物转化率和耳片性状。结果表明,菌株野森一代、黑丹一代、黑山、黑耳厚4个菌株,在产量、出耳时间、出芽整齐度、耳片性状等方面栽培农艺性状表现优异,适宜作为西部山区的主栽品种。  相似文献   

19.
毛木耳与黑木耳原生质体融合育种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研究以黑木耳与毛木耳的营养缺陷型单倍体为亲本,采用原生质体电融合技术获得了8株融合子,从中选育出了具有杂种优势的冀杂3号生产菌株。此成果已于1989年3月通过鉴定。现将研究过程简介如下:材料与方法(一)菌种Aa-1(黑木耳营养缺陷型单倍体,需补充天门冬氨酸)。AP-243(毛木耳营养缺陷型单倍体,需补充酵母膏)。(二)培养基(1)完全培养基(CM):侧耳子实体浸提液,加葡萄糖2%,酵母膏0.5%,用于培养菌丝体供制  相似文献   

20.
我国有栽培黑木耳的悠久历史,但长期以来多采用段木栽培法,不但要耗费大量木材而且生长周期长、产量低,远不能满足市场的需要,1978年以来我市就开展利用蔗渣栽培毛木耳的试验并获得较好的效果,生产规模日益扩大。1980年改压块栽培为袋装栽培,既省工又减少感染率,为推广蔗渣栽培毛木耳开拓了新的途径。至1982年,全市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