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1 免疫失败的原因 近年来,笔者在工作实际及指导养鸡生产中,对鸡新城免疫失败的事例屡见不鲜,其失败的因素综合如下: 1、1鸡母源抗体的因素 雏鸡母源抗体是指种鸡接种新城疫疫苗后,所产生的抗体由卵黄传给雏鸡,使雏鸡出生自身就带有的抗体为母源抗体。  相似文献   

2.
为探讨抗生素与新城疫I系疫苗联合使用对肉鸡抗体生成的影响,选取青霉素、链霉素、利高霉素和头孢噻呋分别与新城疫I系疫苗联合使用,测定各组疫苗稀释液的pH值,并对9日龄鸡胚接种,检测鸡胚尿囊液血凝(HA)效价。同时对20日龄的肉鸡进行肌肉注射免疫,并于免疫当日及免疫后第7、14、21、28 d采血,测定血清抗体血凝抑制效价(HI)。结果表明,各加药疫苗稀释液的pH值与生理盐水疫苗组对比差异极显著;各加药疫苗组的鸡胚HA效价、HI效价与生理盐水疫苗组对比均无无显著差异。研究表明,青霉素、链霉素、利高霉素和头孢噻呋与新城疫I系疫苗联合使用不会降低免疫效果,可以联合使用。  相似文献   

3.
为探讨抗生素与新城疫Ⅰ系疫苗联合使用对肉鸡抗体生成的影响,选取青霉素、链霉素、利高霉素和头孢噻呋分别与新城疫Ⅰ系疫苗联合使用,测定各组疫苗稀释液的pH值,并对9日龄鸡胚接种,检测鸡胚尿囊液血凝(HA)效价.同时对20日龄的肉鸡进行肌肉注射免疫,并于免疫当日及免疫后第7、14、21、28 d采血,测定血清抗体血凝抑制效价(HI).结果表明,各加药疫苗稀释液的pH值与生理盐水疫苗组对比差异极显著;各加药疫苗组的鸡胚HA效价、HI效价与生理盐水疫苗组对比均无无显著差异.研究表明,青霉素、链霉素、利高霉素和头孢噻呋与新城疫Ⅰ系疫苗联合使用不会降低免疫效果,可以联合使用.  相似文献   

4.
郑冬梅 《饲料博览》2004,(10):57-57
一、应用生物制品应注意的问题用于治疗法氏囊病的生物制品一般是给予鸡体人工被动免疫。市场上流通的有卵黄抗体和法氏囊冻干纯化抗体。高质量的卵黄抗体在过去治疗法氏囊病的过程中起到了关键作用,但其产品质量差异大,生产不规范,且存在保存条件要求严格、抗体效价下降快、不易于注射、应激性大等缺点,尤其法氏囊抗体中一般均存在新城疫抗体,给发生法氏囊病的鸡群新城疫苗的免疫造成一定影响,而抗鸡法氏囊冻干纯化抗体就克服了卵黄抗体的缺点,容易吸收(水剂),而且同时可以免疫新城疫疫苗或同时应用抗病毒药物进行治疗。注射法氏囊纯化抗体…  相似文献   

5.
本试验以鸡新城疫强毒株,采用大剂量连续强化免疫的方法免疫产卵母鸡,获得了含有高效价抗新城疫抗体的鸡卵。在室温条件下,用硫酸葡聚糖钠沉淀的方法,从免疫鸡卵黄液内提取出高效价的、比较纯净的IgG。以异硫氰酸荧光素标记提纯的卵黄IgG所制成的荧光抗体,对人工感染的鸡胚、鸡只和细胞培养物染色检查的结果表明,卵黄荧光抗体具有特异性强、制备方法简便、成本低廉、保存期长而不改变染色性能等优点。因此,本试验所研创的荧光抗体制备法具有广泛的应用和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6.
分别采取接种前和接种后的36只处于产蛋期的试验鸡血液分离血清及收集鸡蛋提取卵黄。卵黄分别用16%NaCl、8%柠檬酸钠和氯仿处理后,与血清一起检测减蛋综合症(EDS-76)病毒间接血凝抑制(HI)抗体。试验结果表明,血清HI抗体效价和卵黄HI抗体效价具有较好的一致性。由卵黄代替血清检测减蛋综合症HI抗体效价,作为鸡群诊断,免疫水平评估和疫苗质量评价的手段是可行的,在减蛋综合症防制中具有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7.
通过RT-PCR方法从新城疫Ⅰ系疫苗诱导的11日龄鸡胚脾脏细胞中扩增出鸡白细胞介素18(Chicken interleukin-18,ChIL-18)成熟蛋白基因的cDNA,并将其克隆到pMD18-T载体上。DNA序列测定表明,克隆得到ChIL-18全基因,其编码区大小为597bp,编码198个氨基酸多肽。将该基因片段克隆到原核表达载体pProEXTMHTb构建重组质粒pProEXTMHTb-ChIL-18转化大肠杆菌DH5α中,并用IPTG诱导。重组菌菌体裂解物SDS-PAGE可检测到相对分子量为28.6ku的重组蛋白。观察ChIL-18蛋白对新城疫疫苗诱导的HI抗体动态变化。结果表明,同时接种ChIL-18蛋白和活疫苗的免疫鸡在接种后,所产生的HI抗体效价高于PBS和活疫苗免疫组,并且,HI抗体效价在15d及热应激24h时表现差异显著(P<0.05)。表明ChIL-18蛋白对新城疫疫苗诱导的HI抗体有增强作用。  相似文献   

8.
单克隆(N-79型)是新城疫 LaSota 株经克隆纯化制成弱毒疫苗。应用鸡胚尿囊液的疫苗毒对13—26日龄的雏鸡经饮水免疫,1毫升疫苗免疫200只雏鸡,免疫14天后血清 HI 抗体滴度上升到高峰。免疫鸡经新城疫强毒毒株攻击试验证明,鸡体的血清 HI 抗体滴度在3 Log2就能抵抗新城疫强毒的感染。每毫升疫苗经饮水免疫500只雏鸡也可产生坚强的免疫力。这疫苗也可用于滴鼻免疫。这疫苗对雏鸡经2次饮水免疫(间隔4周),免疫期可达5个月以上。这疫苗在一个养鸡场使用时,在免疫后45天该场的鸡群受到新城疫强毒侵害,凡是用过新城疫 B_1和 LaSota 系疫苗免疫的鸡有一部分被感染死亡,而应用单克隆(N-79型)疫苗免疫的鸡没有死亡。  相似文献   

9.
梁久梅 《农家参谋》2011,(12):16-16
一、适时转群,按时接种、驱虫 蛋鸡入笼工作最好在18周龄前完成,以便使鸡尽早熟悉环境。过迟易使部分已开产鸡停产,或使卵黄落入腹腔引起卵黄性腹膜炎。在上笼前或上笼的同时应接种新城疫、减蛋综合征、禽流感及其他疫苗。  相似文献   

10.
 将我国新城疫病毒标准强毒F4 8E9株的血凝素 神经氨酸酶基因克隆于真核表达载体 pcDNA3 中 ,进行鉴定后筛选阳性质粒。将此阳性质粒进行大量法提取并纯化后作为基因疫苗以每只鸡 10 0 μg的剂量肌肉接种 4 5日龄SPF鸡 ,并以 pcDNA3 空质粒作为对照。结果表明 ,新城疫基因疫苗能够诱导机体产生新城疫病毒特异的血清IgG抗体反应 ,但产生抗体所需的时间较长 ,抗体滴度的增加较为缓慢。人工接种新城疫强毒后 ,基因疫苗免疫组 4 / 6的鸡得到保护 ,而且保护鸡具有明显的抗体反应 ,2只鸡未得到保护 ,但其死亡时间明显迟于对照组鸡 ,死亡鸡具有典型的新城疫病毒感染鸡的病理形态学变化。  相似文献   

11.
比较研究了鸡新城疫(ND)二价灭活苗、ND灭活苗、进口ND灭活苗、ND强毒(CNDV)灭活苗和ND克隆-30弱毒苗的免疫效果。结果表明,不同ND疫苗首次免疫鸡所产生的抗体有差异,ND二价灭活苗免疫鸡的抗体上升最快,免疫后20 d左右可达到最高峰。1日龄免疫,14日龄攻毒,ND二价灭活苗、ND灭活苗的保护率分别为5/5,4/5;10日龄和10日龄以上免疫,免疫后7 d或7 d以上攻毒,ND二价灭活苗、ND灭活苗、进口ND苗的保护率分别为4/5~5/5,2/5~5/5,0/5~2/5。攻毒后ND二价灭活苗、进口ND灭活苗免疫的与对照鸡的肛棉拭子NDV阳性数分别为0/5,5/5,5/5。结果表明,ND二价灭活苗免疫效果优于进口ND灭活苗、ND强毒灭活苗,稍优于ND灭活苗。  相似文献   

12.
本试验研究了130只健康滨白雏鸡新城疫1次、2次免疫后,外周血液 T,B细胞数量及其功能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1次免疫后其外周血液 T,B 淋巴细胞数量明显上升,T,B 细胞功能增强;2次免疫后外周血液 T,B 淋巴细胞数量及功能均明显高于1次免疫。说明健康鸡 ND 免疫后,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应答均参与免疫应答,2次免疫具有免疫增强作用。新城疫强毒攻击后,免疫鸡呈现良好的免疫保护,其血液 T,B 细胞数量略有上升,维持较高水平,未免疫鸡全部发病死亡,其血液 T,B 细胞数量明显下降。说明攻毒后鸡的免疫保护力与其血液 T、B 细胞数量高低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13.
应用新城疫病毒单抗PEG夹心ELISA试剂盒对一新城疫强毒感染鸡群连续监测,检测泄殖腔拭子带毒情况和HI抗体效价,结果在鸡群发病后307d仍可以测出强毒。且随着时间的推移和鸡群HI抗体水平的下降,强毒感染率呈上升趋势,表明免疫鸡群感染新城疫强毒后,强毒可在群内循环传播和长期维持。采用疫苗免疫把强毒感染率控制在一定水平而不致暴发新城疫,则鸡群可以保持较好的生产性能。而当强毒感染率上升较大时,则生产性能下降明显,死淘率也上升。  相似文献   

14.
本项工作对人工感染传染性法氏囊病毒(IBDV)的中雏和大雏接种新城疫(ND)疫苗后的免疫机能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人工感染 IBDV 的雏和大雏接种 ND 疫苗后,其血清 HI 抗体滴度低于对照鸡;其血清 IgG 和 IgM含量的增高程度不如对照鸡明显;但对 NDV 攻击仍有很高的免疫保护力。  相似文献   

15.
鸽新城疫油乳剂灭活苗的研制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从当地分离的鸽新城疫病毒,研制了鸽新城疫灭活油乳剂苗。此种疫苗使用后,接种鸽无任何不良反应;免疫14d后攻毒,保护率可达100%;免疫对比试验表明,鸽新城疫油乳剂苗对鸽新城疫病毒的攻毒保护率高于鸡新城疫油乳剂苗;免疫3周后抗体水平达到高峰;疫苗接种16周后仍具有较高的抗体水平;大量的田间试用,效果理想。  相似文献   

16.
本实验以 IBDV 感染1日龄滨白雏鸡,在感染鸡14和28日龄或14日龄时点眼,滴鼻接种 Lasota 疫苗,测定了其外周血液、泪液、气管液、肠液、胆汁中 IgG,IgM 和 IgA 含量,血清、泪液、气管液 HI 滴度、血液 T 细胞免疫功能和脾脏 B 细胞抗体生成功能、血液 T、B 细胞和淋巴细胞数量以及法氏囊、胸腺、脾脏、盲肠扁桃体、哈德尔腺、丕氏斑、十二指肠、支气管粘膜的浆细胞和酸性α-萘酚酯酶阳性 T 细胞(ANAE~+T)数量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1.1 日龄感染 IBDV 雏鸡 ND 疫苗二次免疫后,其法氏囊,脾脏、哈德尔腺、支气管粘膜、盲肠扁桃体、丕氏斑、十二指肠粘膜固有层的浆细胞数量、外周血液 B 细胞数量均明显增高,脾脏 B 细胞抗体生成功能明显增强,血清、泪液、气管液中 IgG,IgA,IgM 含量和 HI 滴度、肠液、胆汁的 IgA,IgM,IgG 含量均显著高于感染一次免疫鸡,但明显低于健康对照二次免疫鸡。感染鸡 ND 二免后,法氏囊出现淋巴滤泡增生,脾脏和盲肠扁桃体的淋巴小结数量增多,直径增大。表明感染鸡 ND 二免后,其全身和消化道、呼吸道局部的体液免疫应答水平较感染一次免疫鸡明显增高,呈现免疫增强效应。2.感染鸡 ND 二免后,其免疫器官和消化道,呼吸道局部免疫组织的 ANAE~+T 细胞数量、外周血液 T 细胞数和免疫功能均较感染一免鸡明显升高。但显著低于对照 ND 二免鸡,证明感染鸡 ND 二免后,其全身和消化道、呼吸道局部的细胞免疫应答较感染一免鸡显著增强。3.ND 强毒攻击后,感染二免鸡的免疫保护率明显高于感染一免鸡,低于对照二免鸡,表明 ND 二次免疫对 IBDV 感染鸡的免疫保护力具有明显的加强作用,这与其全身和消化道、呼吸道局部的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应答增强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7.
本实验以血凝抑制(HI)试验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为检测手段,对以点眼和滴鼻途径接种新城疫B_1系疫苗的无特定病原(SPF)雏鸡(1日龄首免、14日龄二免)进行血清抗体消长规律的测定,同时对两种试验结果进行比较,力图为制定合理的免疫程序提供理论依据,为ELISA在我国鸡新城疫群体免疫中的应用提供新资料。实验结果表明:新生雏鸡抗体产生系统发育迅速,4日龄即可在血液中检测到HI抗体,经两次免疫后,27日龄达最高值,HI抗体在2~4以上的持续期为50d。14日龄前,ELISA未能检测到ND特异性抗体,而HI试验能准确地反映ND抗体的消长规律,两试验无相关性。二免之后,两试验所反映的抗体消长规律基本相同,二者检测的血清抗体水平具有相对平行的关系,且ELISA的敏感性高于HI试验。在SPF雏鸡14日龄进行第二次免疫接种后的免疫应答中,Ig~G是其主要免疫球蛋白。  相似文献   

18.
19.
本文对1日龄人工感染传染性法氏囊病毒(IBDV)雏鸡2次新城疫免疫后血清、泪液、气管液、胆汁和肠液中免疫球蛋白(Ig)的含量和血清,泪液、气管液中血凝抑制抗体(HI)滴度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感染 IBDV 雏鸡 ND2次免疫后,其血清、泪液、气管液、胆汁和肠液中 IgM,IgG,IgA 含量及血清、泪液、气管液中 HI 抗体滴度均明显高于感染鸡1次 ND 免疫;但仍低于 ND2次免疫对照鸡。说明感染 IBDV 雏鸡 ND2次免疫,其全身如呼吸道、消化道局部的体液免疫应答水平较1次免疫明显升高,呈现免疫增强,但仍低于2次免疫对照组。提示IBDV 感染所致的雏鸡免疫抑制不是不可逆,但不可能完全恢复。  相似文献   

20.
 【目的】重组新城疫病毒(newcastle disease virus,NDV)作为新型的活病毒载体疫苗具有巨大的优势和应用前景,本研究旨在探讨新城疫病毒作为防制传染性法氏囊病超强毒(very virulent infectious bursal disease virus,vvIBDV)及新城疫重组二联活病毒载体疫苗的可行性。【方法】采用单股负链RNA病毒反向遗传操作技术,救获野生型NDV LaSota疫苗株rLaSota及表达vvIBDV Gx株VP2基因的重组疫苗株rLaSota-VP2,分别经滴鼻点眼途径免疫SPF雏鸡,免疫后21 d分别以vvIBDV Gx超强毒和新城疫强毒进行攻击。【结果】rLaSota及表达vvIBDV-VP2基因平均鸡胚致死时间均大于120 h,脑内致病指数(ICPI)分别为0.4和0.36,静脉内致病指数(IVPI)均为0;接种后72~96 h每毫升尿囊液EID50则分别达到109.0以上。rLaSota-VP2以106.0 EID50一次免疫7日龄SPF鸡雏,免疫后3周对新城疫强毒致死攻击100%保护,对vvIBDV攻击免疫保护率达90%以上。 【结论】重组病毒rLaSota-VP2保持了LaSota亲本疫苗株高滴度的鸡胚生长特性和低致病性及遗传稳定性,免疫雏鸡对新城疫强毒和传染性法氏囊病毒超强毒株的致死均形成有效免疫保护。本研究为研制传染性法氏囊病-新城疫重组二联活载体疫苗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