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饲料生产实践各环节都有可能造成饲料污染,从而影响饲料安全,造成畜产品安全隐患。饲料污染的主要因素有:原料污染,加工过程污染,销售过程污染,运输过程污染,霉变等,下面逐一论述其防止措施。1防止饲料原料的污染1.1把好贮藏关饲料原料要及时晒干,并在干燥环境中保存。购买原料时要严把质量关,绝不允许不符合质量标准的原料入库保存。1.2严格控制原料的水分和温度首先要千方百计营造不利于微生物生长的环境。与空气接触的饲料原料在一定的温度、湿度下可抑制微生物生长。一般来说饲料原料贮存在13℃左右,且谷物原料含水量在13%以下,可控制…  相似文献   

2.
试验旨在研究常用饲料原料的平衡水分吸附等温线,选择拟合效果最佳的方程,计算在不同环境温度下的绝对安全水分和相对安全水分。通过修正Halsey(MHAE)、修正Henderson(MHE)、修正Chung-Pfost(MCPE)、修正3参数GAB(MGAB)、修正Oswin(MOE)等5种农产品常用的吸附方程对4种饲料原料(大麦粉、次粉、麸皮、花生粕)平衡水分吸附等温线的拟合效果进行评价。结果发现,对大麦粉平衡水分吸附等温线,15℃时MHE方程拟合效果最好,25℃和35℃时MCPE方程拟合最好;对次粉平衡水分吸附等温线,15℃时MGAB方程拟合效果最好,25℃和35℃时MOE方程拟合效果最好;对麸皮平衡水分吸附等温线,MOE方程在15、25、35℃时拟合效果均为最好;对花生粕平衡水分吸附等温线,15℃时MOE方程拟合效果最好,25℃时MGAB方程拟合效果最好,35℃时MHAE方程拟合效果最好。选择拟合度最佳的方程,计算得出了4种饲料原料在不同环境温度下的绝对安全水分和相对安全水分,可为饲料贮存和防霉工作提供科学指导。  相似文献   

3.
杨平 《江西饲料》2000,(2):13-14
随着颗粒饲料生产的迅速发展 ,其良好的饲喂效果也普遍为越来越多的养殖户所接受 ,因此成品颗粒料的市场竞争也日趋激烈 ,所以颗粒料的生产品质就显得至关重要。在饲料加工工艺中 ,颗粒饲料含水分这一质量指标 ,是确保颗粒料安全贮存的关键。为保证颗粒料品质达到质量指标 ,除选好适用的冷却器以外 ,还有其它诸多因素会影响颗粒饲料的水分。其中主要因素是原料的水分控制与制粒过程中的蒸汽质量的控制。笔者通过多年观察生产实践 ,就此浅谈以下几点意见 ,仅供颗粒饲料生产厂家参考。1原料水分的控制目前 ,在颗粒饲料加工工艺中 ,成品颗粒料…  相似文献   

4.
影响饲料安全的因素很多,也很复杂,但最主要的因素是饲料的原料及添加剂.该文从饲料原料的采购管理、鉴别方法、贮藏管理以及饲料添加剂的使用控制等方面综述了饲料安全管理的基本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5.
霉菌毒素的危害及霉菌毒素吸附剂的认识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正>霉菌毒素是常见而危险的真菌次级代谢产物,可在食物链的每个环节污染动物饲料。霉菌和霉菌孢子通常存在于土壤中,因此很易污染饲料原料。饲料原料中的霉菌毒素是在收获前的大田里或收获后不当的贮藏条件下产生的。近年来,全球饲料原料霉菌毒素污染的频率和畜禽霉菌毒素  相似文献   

6.
2006~2007年中国饲料及饲料原料霉菌毒素污染调查报告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4  
作者评估了2006年和2007年上半年我国饲料原料和全价饲料中6种主要霉菌毒素的检出水平和分布特点,得出如下结论:①我国饲料原料和全价饲料中超标率和检出水平最高的霉菌毒素是玉米赤霉烯酮、烟曲霉毒素和呕吐毒素(田间型毒素)。人们一直重视的黄曲霉毒素(仓储型毒素)超标率和检出水平均比较低;②饲料原料和全价饲料中多种霉菌毒素往往同时存在,由于不同毒素间具有协同作用,将加剧毒素的毒性作用和中毒症状的严重程度;③副产品原料,特别是玉米副产品如干燥酒糟(DDGS)和玉米蛋白粉中霉菌毒素的污染非常严重;④与单一能量和蛋白质饲料原料相比,全价饲料中的多种霉菌毒素的检出水平才是相对比较准确和客观的控制指标;⑤控制霉菌毒素危害的最经济有效的措施是控制原料质量和使用有效的霉菌毒素吸附剂。  相似文献   

7.
夏季气温高,相对湿度大,特别是梅雨季节,给颗粒饲料的霉菌生长繁殖提供了环境条件,致使颗粒饲料霉变,产生霉毒素,饲喂畜禽后产生中毒,如饲料中含大于1ppm的黄曲霉毒素,可致使畜禽中毒死亡,给畜禽生产带来一定的经济损失。为了预防颗粒饲料霉变,减少畜禽中毒的发生,在生产、贮藏颗粒饲料时,可采取以下技术措施。1.严格控制饲料原料的水分含量。生产颗粒饲料品种繁多,组分复杂,其饲料原料水分含量不一,水分含量高低又与饲料产品营养价值和贮藏有密切的关系,一般说,原料水分低,饲料产品  相似文献   

8.
我国是玉米生产和使用大国,大部分玉米则用于饲料原料,一般情况下玉米在猪饲料原料比例为60%以上,饲料原料的霉变和霉菌毒素污染主要是玉米问题。玉米霉变与霉菌毒素污染受到玉米水分含量、完整度、干燥方法、贮存条件、地区和气候等影响。玉米霉菌毒素含量超标对猪将引起一系列严重的生理和生物毒害,如致癌性、致突变性、致畸胎性(褚曲霉毒素)、致雌激素样、免疫毒性、肾毒性、肝毒性、神经毒性等[1]。本文就玉米用于养猪生产中霉变防控问题做一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9.
<正>因受气候变化、生产方式、加工与贮存条件等多因素的影响,谷物原料受霉菌及其毒素污染的情况越来越严重和普遍。饲料原料与饲料产品感染到  相似文献   

10.
作者综述了1992—2007年中国和亚太地区的饲料原料和配合饲料中6种主要霉菌毒素的检出水平和分布特点.分析了危害我国饲料安全、动物生产性能和健康水平的主要霉菌毒素以及控制策略.得出如下结论: (1)由于霉菌的生长受温度和湿度影响.不同霉菌毒素的发生概率和污染水平具有显著的地域性。中国饲料原料和配合饲料中超标率和检出水平最高的霉菌毒素是镰刀属霉菌产生的玉米赤霉烯酮、烟曲霉毒素和呕吐毒素(均属田间型毒素)。过去我们一直重视的黄曲霉毒素(仓储型毒素)超标率和检出水平均比较低。而来自东南亚地区的饲料原料和配合饲料中黄曲霉毒素超标率和检出水平较高。而镰刀菌属毒素的超标率和检出水平则比较低。 (2)饲料原料和配合饲料中多种霉菌毒素往往同时存在。由于不同毒素间具有协同作用,这将加剧毒素对动物的毒性作用和中毒症状的严重程度。霉菌毒素造成动物的生产性能下降和免疫机能抑制.导致动物患病甚至死亡.并能通过动物的肉、蛋、奶、内脏进入人类的食品链中,危害人类的健康。 (3)由于加工过程中霉菌毒素的浓缩效应,副产品原料.特别是玉米副产品如DDGS和玉米蛋白粉中.霉菌毒素的污染非常严重。 (4)与单一能量和蛋白饲料原料相比,配合饲料中的多种霉菌毒素的检测水平才是相对比较准确和客观的控制指标。 (5)由于我国饲料原料中超标率和检出水平最高的3种镰刀菌属毒素(玉米赤霉烯酮、烟曲霉毒素和呕吐毒素)均为田间型毒素.因此预防霉菌毒索对动物危害的最经济有效的措施是在采购环节控制原料质量和饲料生产中使用有效的霉菌毒素吸附剂。  相似文献   

11.
1 饲料原料 原料接收过程中的水分控制关键在于准确检测原料样品中的水分含量。抽样必须代表整批原料的综合情况,按取样标准抽取样品,防止漏抽,同时在抽样过程中感观检测原料水分的高低。原料水分检测过程中要保证准确,为减小误差,可以作2.3个平行样品的检测,求取平均值作为检测值。  相似文献   

12.
《北方牧业》2012,(14):28
<正>1防霉措施1.1控制湿度即控制饲料中水分和贮存环境的相对湿度。对谷物饲料的防霉措施,关键在于收获后迅速使其含水量在短时间内降到安全水分范围内。一般谷物含水量在13%以下,玉米在12.5%以下,花生仁在8%以下,霉菌即不宜繁殖,故这种含水量称为安全水分。各种饲料的安全水分不尽相同。此外,安全水分也与贮存温度有关,二者呈负相关。1.2控制温度将环境温度控  相似文献   

13.
饲料加工技术对饲料安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安全饲料是指饲喂食用动物的饲料中 ,各种成分在动物体中不会产生危害人体健康的有机物和无机物 (刘钧贻等 ,2 0 0 0 )。生产安全饲料是关系到饲料生产可持续发展和人类健康的重要问题。影响饲料安全的主要因素有饲料原料品质、饲料原料的安全贮存、配方中对各种添加物数量的控制、加工中人工添加的控制、饲料加工工艺的合理设计和参数的恰当选择、操作过程的管理、加工后饲料贮存管理等。只有严格控制加工过程的各个环节 ,才能生产出安全饲料。1 原料的控制和安全贮存饲料原料是安全饲料生产的第一个控制点 ,有些植物性饲料原料在生长过程…  相似文献   

14.
影响饲料安全的因素很多,也很复杂,但科学的饲料配方、合理的加工工艺、优质的饲料原料是确保配合饲料品质的三个基本要素,而饲料安全的关键在于饲料原料的质量安全控制。1源头控制:加强原料的采购管理在具体选择原料品种时,应该考虑以下基本原则:产地上,要因地制宜;季节上,要因时制宜;经济上,单位有效成分的价格要便宜;可加工性  相似文献   

15.
玉米霉菌毒素的危害和防治措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玉米是最容易生长霉菌和产生霉菌毒素的食品原料和重要饲料原料。在潮湿、高温条件下,玉米常常是霉菌生长和繁殖的基质,使之产生霉菌毒素。若给家畜、家禽饲喂被产毒霉菌和霉菌毒素污染的饲料,畜、禽产品也会被污染;一旦动物产品被污染,就可能影响出口,甚至又对我国的国际声誉产生不良影响。因此,对防止谷物和饲料被霉素菌污染问题不能等闲视之。  相似文献   

16.
笔者通过对饲料原料、产品加工工艺的全过程及成品中水分含量的研究,分析了各过程中水分控制对饲料质量安全的影响,为控制饲料产品水分、提高饲料质量安全提供有效依据。  相似文献   

17.
饲料和饲料原料都有一个贮存过程,在贮存过程中,不管时间长短,品种如何,都易发生损耗变质,如发热氧化、虫害鼠害、结块霉败等。为此,贮存饲料及饲料原料时,须考虑以下几方面: 1.地点的选择及贮存预备工作饲料贮存仓应选择在干燥、阴凉、通风的高  相似文献   

18.
为了解我国饲料及原料中黄曲霉毒素B1、玉米赤霉烯酮和呕吐毒素的污染情况,于2012年对来自全国的205份送检样品进行了3种霉菌毒素的HPLC检测,并对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霉菌毒素污染情况仍然严重,检出率高达66.21%,超标率高达27.75%;黄曲霉毒素B1污染情况并未减轻,最大值达488.86μg/kg,高出国家标准近25倍,其平均值为23.02μg/kg,高出国家标准;与其他原料相比,饼粕类饲料原料霉菌毒素污染情况更为严重,污染率可达76.47%。此次调查结果为今后控制饲料中霉菌毒素含量提供一定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霉菌在自然界分布广泛,饲料原料在收割、加工、储藏和运输过程中,均会受到霉菌的污染。饲料中的霉菌在适宜条件下,在饲料贮藏期间会不断繁殖,因而导致饲料品质劣变,大大降低饲用价值。陈必芳等(1996)对全国28个省、区、市86家规模化饲料加工厂和18家饲养场的27份饲料及原料调查发现,配合饲料霉菌污染率为100%,饲料原料为99%。L.Russell等(1991)对美国中西部7个州的82家饲料厂调查发现,饲料中广泛存在着霉菌和霉菌毒素的污染。据联合国粮农组织估计全世界每年大约有5%~7%的粮食、饲料等农作物产品受霉菌污染,每年由于霉变损失的粮食约占总产量的10%左右。饲料霉变及霉菌毒素严重影响饲料工业和畜牧生产。因此为了保证饲料品质及保存饲料产品,有必要对饲料进行防霉处理。  相似文献   

20.
北方地区玉米收获时气温低,自然干燥到安全水分很困难。用干燥设备烘干,投资大,耗能多,利用天然低温冷冻贮藏,只是个过渡办法,并且存在发热霉变危险。鉴于上述情况,我们经过多次试验,研究出高水分玉米节能贮存新办法,贮后玉米适合做饲料和烧酒原料。1贮存办法1.1贮存设施贮存设施有仓、窖、袋3种,要求密闭性能好和耐酸腐蚀性强。贮仓铁板仓内涂以玻璃钢涂料层,贮料余下的贮仓空间用气袋填充,也可用塑料薄膜盖严压以重物。贮窖多用砖混水泥修建,底和侧壁防水、防透气,上盖用塑料薄膜或涂膜编织布覆盖,达到不透气程度。贮袋适于小规模贮存,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