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81 毫秒
1.
渔歌是流传于中国沿海沿河地区的民间"山歌"。渔歌内容丰富、富有哲理,涉及渔民生活的各个方面,反映了渔区的风土人情,体现了渔民不同的思想道德观念,是纪录渔区社会历史和文化的档案和活字典。渔歌"没有书面记载,完全靠老一辈的口传心授。渔歌是我国沿海民间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华民族亟待保护的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随着国家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的重视,渔歌的艺术风格、人文价值、历史文化价值也逐渐被人们发现和重视。在当前现代化和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的大背景下,如何抢救和保护这一原生态文化,不能让渔歌成为消失的记忆,正成为政府、民间及社会各界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管驿前村位于鄱阳湖畔鄱阳县县治所在地——鄱阳镇之西南,明清时期称之为柳林津。柳林津处有"官驿",即鄱阳驿,时光流转,柳林津的叫法远不如"官驿"前村说明其地理位置来得精准与方便,加之,鄱阳县地方方言发音之使然,即"官驿前"村在鄱阳方言中发音为"管驿前"、"馆驿前",日久人们多书为"管驿前",古渔村"管驿前"叫法由此而来。管驿前村史最早可溯至宋代,村落历史悠久,渔业发达,渔史也可溯源至清代康熙年间,古渔村管驿前渔业民俗旅游大有可为。  相似文献   

3.
利用人类学田野调查手段,通过无结构访谈及参与式深度观察,综合社会学相关理论,以河南省周口市太康县小刘庄行政村为研究对象,围绕民间信仰与村民生活的相互影响之主题,阐述中原贫困地区乡村村民的民间信仰及信仰仪式的变迁,以及变迁过程中村民在生产、生活、人际关系和思维方式等方面的变化.分析民间信仰对村民人际关系和生活方式的影响.认为乡村民间信仰是一种维护农村生活秩序不可或缺的重要文化.  相似文献   

4.
李江 《农业考古》2007,(6):208-210
鄱阳湖渔歌是江西民歌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通过对鄱阳湖渔歌内涵及艺术特色的论述,将鄱阳湖渔歌丰富多彩的艺术题材和艺术特征传递给后人。  相似文献   

5.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7,(19):108-110
渔业作为大农业中的一部分在国计民生中占有重要地位。由于渔业生产的不稳定姓,渔民的生活也是很不稳定的。渔民因湖泊生态保护等原因而失去赖以生计的湖面,成为失湖渔民。洪湖拆围对当地渔民生产生活受重大影响。从渔民家庭本身出发,对其生产生活现状进行抽样调查,发现湖中渔民受到不利影响较大,生活水平有所下降。而岸上渔民也受到一定影响。针对当前渔民与渔业状况应当对当前政策予以调整,在保障渔民生活的前提下,继续推进湖泊生态环境保护工作。  相似文献   

6.
加强乡村环境治理,是建设美丽乡村的重要内容。文化传承型乡村作为美丽乡村的一个类型,其环境治理模式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本文以苏州李市村与陆巷村为例,分析了文化传承型乡村推进环境治理的经验,总结了文化传承型乡村的环境治理之道,即统筹推进乡村生态环境保护与乡村文化环境治理;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实现村民与乡村生态、文化古迹的和谐共生;多元协作,实现村政府、企业、村民和乡村文化保护组织的共治共享;推进"互联网+",提升乡村环境治理与乡村文化传播的信息化水平;文旅融合,推动乡村经济效益、文化保护和环境治理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7.
"怨"生财道     
柏各庄是河北滦南县的一个沿海小镇,镇上有个海产品批发市场."鱼虾太难保存了!"每年夏季,渔民和商贩们的抱怨之声常从红火的市场上响起.用冰块冰冻是夏季海产品常用的保鲜方法,冰块是冷冻厂专门生产的,售价高,许多商贩觉得成本太高不合算,夏季保鲜海产品成了困扰渔民和商贩们的一大难题.  相似文献   

8.
柏各庄是河北滦南县的一个沿海小镇,镇上有个海产品批发市场。"鱼虾太难保存了!"每年夏季,渔民和商贩们的抱怨之声常从红火的市场上响起。用冰块冰冻是夏季海产品常用的保鲜方法,冰块是冷冻厂专门生产的,售价高,许多商贩觉得成本太高不合算,夏季保鲜海产品成了困扰渔民和商贩们的一大难题。  相似文献   

9.
基于产业发展导向的浙北乡村景观规划探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探究乡村景观品质提升与乡村产业结构优化有机结合的乡村发展路径。  方法  以浙北地区桐乡市荣星村、红星村和合星村等3个不同产业类型的村庄为例,采用理论分析与实证研究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基于产业发展导向的浙北乡村景观规划探索。  结果  复杂的产业结构和高强度经营对区域乡村发展造成了较大的影响,乡村产业发展遇到挑战、乡村社会发展动力不足和生态保护形势日益严峻是3个主要问题。依据乡村景观与乡村产业结构之间互为因果和相互影响的基本原理,提出了生产发展与生态保护相结合、历史遗存与文化惠民相耦合、遗址保护与文化景观相融合三大规划原则。  结论  构建了基于农业生产与生态保护相结合优化产业景观、历史遗存保护与文化惠民相耦合构建旅游景观,以及技艺传承与文化创新相融合塑造文创景观建设等具体的规划发展策略。图1表1参19  相似文献   

10.
文化变迁是民族文化在发展中不可回避的问题。在田野调查的基础上,对河口莲花滩苗族村从20世纪70年代以来,生产、生活、信仰与仪式发生的一系列变化上作梳理与文化分析,试图指出这一村庄在文化变迁与未来文化建构过程中所面临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生态、生产、文化和生活的协调发展是实现美丽乡村复合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的核心。以云南省旅游型村庄普者黑村为例进行实证分析,建立美丽乡村复合生态系统协调发展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美丽乡村复合生态系统耦合协调发展模型。对该村2006-2015年生态环境与社会经济发展的耦合协调状况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普者黑村近10 a间,生态、生产、文化及生活耦合协调发展状况总体上处于不协调状态,呈先上升后下降再上升的趋势。其中,生态环境质量逐渐恶化,其指数平均每年下降0.045个点;生活、生产和文化综合发展水平则整体呈逐步提高趋势,指数平均每年各上升0.061,0.058和0.028个点。根据当地协调发展趋势及环境经济基础,提出了普者黑村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2.
乡村公共景观设施是美丽乡村建设的重要元素。本文以浙江省丽水市缙云县壶镇镇陇东村的乡村文化特色为切入点,研究乡村公共景观设施在美丽乡村建设中的作用。在美丽乡村建设中,陇东村既注重保护历史特色、生态底色,又兼顾现代化的人性设计和村庄发展的融合,通过乡村公共景观设施同乡村自然与周边环境的融合,改善乡村的空间环境与生态质量,充分体现了乡村的自然和谐之美,成功打造了生态环保、生活和谐、精神文化充实的“魅力陇东”,从而探索出一条乡村公共景观设施“美丽”的传承与嬗变的具体路径,是类似山区乡村开展美丽乡村建设的良好范本。  相似文献   

13.
图片     
《新农业》2015,(22)
<正>时值秋末毛虾丰收季节,黄海海州湾渔场的渔民们抢抓捕捞时机,加工晾晒虾皮投放市场。图为江苏省连云港市连岛渔民在晾晒虾皮。深秋时节,山西柿子喜获丰收,农民抓紧收获柿子、加工柿饼,加工成的柿饼能溶于水,是我国独特的柿种珍品。图为山西省平陆县坡底乡马泉沟村村民在加工柿子。  相似文献   

14.
《农村经济与科技》2020,(2):286-287
在对海口城中村周边村庙进行实地考察研究的基础上,本文旨在通过实地考察、与人民群众的接触和记录,了解在城市化进程中人们对村庙的信仰情况,以及复兴传统信仰的意义和新的社会文化功能。本文论述了人民群众的信仰、乡村和寺庙在城市化进程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浙江是农业文化遗产资源大省,还承担了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重任。在简要介绍浙江省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保护利用概况的基础上,基于农业文化遗产的系统性、活态性和多功能性,分析了农业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助推共同富裕的内在逻辑,即发挥农业文化遗产的生产、生态、景观、技术、文化功能,通过提升农民收入来缩小收入差距,通过建设美丽乡村来彰显生态之美,通过张扬农耕文化来彰显文化之美,通过推动有效治理来彰显和谐之美,从而最终实现物质富裕、精神富有的共同富裕。结合浙江实际,提出农业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助推共同富裕的主要路径:发挥农业文化遗产中的多种传统资源优势,推动产业融合发展;弘扬农业文化遗产中的传统优秀乡土文化,推进文化高地建设;传承农业文化遗产中的绿色综合种养技术,助力生态文明示范;利用农业文化遗产中的积极社会治理因素,推动乡村治理。  相似文献   

16.
【目的/意义】基于泉港地区大规模征迁项目的持续推进,大量渔民生计迫于转型,而作为传统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延绳钓技艺在征迁冲击中也危在旦夕,通过研究,为传承与保护传统延绳钓技艺,引导失地渔民转产转业提供对策建议。【方法/过程】通过对柯厝村200多户渔民进行实地调研访谈、发放调查问卷,并结合文献综述法对延绳钓技艺的来源、现状及面临困境进行了定性定量的分析与梳理。【结果/结论】当前时代背景下需将传统延绳钓技艺转变为象征文化记忆的价值符号,从打造泉港延绳钓文化品牌和将传统捕捞技艺与旅游业进行产业结合两方面提出延绳钓传承与保护的思考与建议。  相似文献   

17.
古寨焕新     
正江华瑶族自治县湘江乡桐冲口村,被誉为"千年瑶寨",这里瑶族文化底蕴深厚,瑶歌、瑶舞、瑶服、瑶食等瑶族文化丰富多彩。走进瑶寨,处处洋溢着浓郁的瑶族文化风情,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瑶族《盘王大歌》《长鼓舞》传承基地。村里依托丰富的生态资源和深厚的少数民族文化底蕴,按照"科学规划布  相似文献   

18.
青岛田横镇祭海民俗已有500多年历史,是渔民在漫长的耕海牧渔生活中创造的一种独具地域特色的渔家文化。每年谷雨前后,渔民们在修船、添置渔具等生产准备工作就绪后,选个黄道吉日把渔网抬上船,便开始祭海。历经500年的传承洗礼,特别是近年来经过当地政府的精心策划、包装和推介,田横祭海节已发成为全国渔文化特色最浓郁、原始祭海仪式保存最完整、规模最大的民俗盛会,成为一个独特的海洋文化节庆品牌。  相似文献   

19.
吕洪涛  易启洪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14):8801-8802
中国古代土地文化是中国古代生态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古代土地文化具有坚实的生态哲学基础,"天人合一"和"五行说"是古人认识土地重要性的世界观;土地文化是中国古代社会的立国之本、理民之道和国之财富的重要基础。同时,古代的土地保护实践在土地文化中具有重要的生态文化特征。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我国海洋工程建设等海洋经济活动发展较快,需要占用一些渔业海域滩涂.我国有关部门为妥善安置失去渔业海域滩涂的渔民做了大量工作,有力地促进了沿海地区和谐社会的建设;但是,由于相关法律制度尚不健全,现阶段对于“失海失涂”渔民的补偿与安置还存在一些问题,如滩涂产权不明晰、占用程序不规范、补偿标准不统一、生态补偿机制缺失等,给一些渔民的生产和生活带来困境.文章归纳整理了9种安置模式,分析了各种安置模式的利弊,并提出了解决“失海失涂”渔民“四位一体”的新安置模式;并针对补偿与安置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