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汪应蛟主导天津屯田时,将大量天津驻军投入到屯田之中,军屯是汪应蛟天津屯田实践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对汪应蛟主导天津军屯时的投入兵力、军屯面积、人地关系、军屯科则等方面进行研究,进而探讨了这一时期军屯的得与失。  相似文献   

2.
巴里坤位于新疆东北部,扼守北路进疆门户,是清朝前期平定准噶尔叛乱的区域性指挥中心,在清代新疆乃至西北历史上扮演了重要角色。清政府在巴里坤的屯田活动,既可以驻军备战,又可屯田积粮,减少从内地各省调拨协饷,因此,巴里坤是清朝康乾时期在新疆屯田的重心。康乾时期清政府在巴里坤主要推行了兵屯、犯屯、民屯,主要目的是解决战时军队粮草需要。清代初期在巴里坤屯田对清朝统一新疆、维护西北边疆安全、发展巴里坤文化经济教育等方面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3.
杨修菊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9):18378-18379
明朝末期左光斗在天津开展了兴修水利、开垦屯田的经济实践,梳理了水利和屯田的关系,提出了"三因"、"十四议"的举措,为辅助屯田开设了"屯学"并制定了相应的保障措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相似文献   

4.
清代,伊犁地区旗屯对当地的农业发展有着重大影响。清廷在伊犁的屯田包括犯屯、回屯等多种形式。旗屯稍晚出现,它的进步性在于军队亦耕亦战,即从事农耕的主体人员是八旗军队,这使得戍守队伍生产与非生产人口结构、驻地可耕地结构发生转变,加之分配土地给军队人员,规定其为某人世产,大大提高了生产积极性。伊犁旗屯起源于八旗锡伯等营,此后应用范围不断扩大,对伊犁农业开发起到了重要作用。清代伊犁地区能够出现大规模旗屯的经济史原因在于清廷对锡伯等营的驻屯政策能够很好地适应其农耕习惯,此后良好经济效益使得旗屯在更大范围内得以推广。  相似文献   

5.
天启元年(1621)七月,明朝辽东将领毛文龙率兵攻取镇江城,由此开辟了抵御后金的第二战场,此后不久,又创建了旨在抵御、牵掣后金进攻的东江镇。为供养兵民,弥补海运供饷不足,东江镇在所属海岛和朝鲜陆地上大规模兴举屯田。东江屯田的存在起到了养兵养民、节省转饷的作用,不过由于屯种不多,收入有限,此举无法维持东江兵民长期的抗金斗争。  相似文献   

6.
汉代民屯说     
屯田制度是我国古代长存在的一种生产制度。尽管学术界对何时始兴屯田意见分歧,但都公认至迟在西汉时已实屯田。不过汉代屯田是否如同曹魏那样,存在有军屯和民屯之分,意见不一。许多学者主张西汉时即已有军屯和民屯的分张,但未作具体的分析和专门的论述;还有一部分学者则主张我国屯田制度中民屯与军屯的分张,是曹魏时候的事。笔者不敢苟同于后种意见,故不揣浅陋,愿在前辈学者研究的基础上,对汉代存在的民屯制度作一些探讨,以求正于方家。  相似文献   

7.
乾隆三十一年(1766)哈密500户维吾尔族西迁伊犁屯田,是清代伊犁回屯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依据满、汉文史料文献对西迁伊犁屯田的起因、经过、安置等相关问题进行了梳理,对此次哈密维吾尔族西迁伊犁屯田的费用问题提出了新的看法。  相似文献   

8.
黄成运 《农业考古》2015,(1):110-113
魏晋隋唐时期的屯田在历史上久负盛名,中国古代的屯田思想也因此在这一阶段得以完善。该时期的屯田思想主要是在对前代屯田思想总结基础之上的创新,其具体表现为:以人为本;内轻外重;因水置屯;强化管理;畜力保护与工具革新;以军事、保民为目的。这些屯田思想是古代人民智慧的结晶,对当代中国农业生产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
李鹏飞 《农业考古》2013,(1):142-146
明代开国之初,今天津地区的军事屯田即大规模展开,洪武、建文、永乐时期,今天津地区先后设立、迁置了一定数量的军事卫所,这些卫所均承担着军事屯田的任务.明代前期,国力强盛,军政也能有效运转,这一时期天津地区的军事屯田获得了较好发展.进入明代中期以后,随着明代国力的下降,军政体制的各种弊端愈演愈烈,自然灾害也频频发生,种种因素导致天津的军事屯田逐步废坏.深入研究明代天津军事屯田的地亩数量、屯田科则、军士境遇、发展演变等,对研究明代的农业史和军事史都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0.
2003年6月16日,河南省内乡县师岗镇唐营村15岁的孩子贾应举,与同村三个小孩在他人平房顶玩耍,无意中双手碰到其头顶裸露的电线,致使双手被烧焦,后被村民发现急送医院抢救无效死亡。接着,村委负责人就善后事宜与贾应举之父贾明彦签订了一份协议约定:贾应举之死,村电力部门无责任  相似文献   

11.
三清代屯田清代屯田在前代基础上有了新的发展,其中一个突出特点就是从沿河开垦逐渐发展成开垦离河较远的荒地,把防洪、排涝、洼地利用和水利营田等多项水利事业结合起来,进一步推动了天津城市的发展。蓝理营田蓝里,字义山,康熙四十二年(公元1703年)任天津镇总兵。到任以后,他见“畿辅产米无多而天津一望皆平  相似文献   

12.
本文通过对清朝统一新疆之前新疆农业经营的考察,发现清初为支持新疆军事行动的需要,开始在哈密、巴里坤、吐鲁番、乌鲁木齐等地屯田,并取得了一定成效。在此期间的屯垦活动以兵屯为主,属于国家经营行为。清初新疆的屯垦活动,在耕作制度、水利建设、盐碱地治理等方面为统一后新疆的农业开发积累了经验。由于清初屯垦以保障军需为首要目的,故而在开发过程上具有"叛则往,胜则返"的断续性特征。但是,清初断续性的农业经营往往导致屯垦成果得不到巩固,也逐步使统治者认识到只有持续全面的开发才能保障新疆的稳定和发展,因此,统一前夕即开始全面筹划统一后北疆地区的屯垦事宜。  相似文献   

13.
汪应蛟在任天津巡抚及保定巡抚期间,针对天津土地斥卤,不适于耕种的状况,以闽浙濒海治地之法行于天津,天津屯田大有成效,节省了国家财政,促进了天津的农业发展.  相似文献   

14.
陈金凤 《农业考古》2001,(1):108-113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南北对峙和抗衡,不仅仅表现在政治上、军事上,也表现在经济上,而且最根本的,是经济实力的较量。各割据政权为了增强国力,无不注意发展生产,以增强经济实力。那么,界于南北之间的中间地带经济状况如何,在南北经济发展中地位和作用如何,这也是研究中间地带应予关注的问题(1)。本文主要选择屯田和水利来探讨中间地带的农业经营状况。 一、屯田 两汉的屯田多在边疆地区,以开发边疆,巩固边防。魏晋南北朝时期由于南北分裂,使中间地带成为南北政权的“边疆地带”,从而成为屯田的重要区域。屯田可以划分为军事性屯…  相似文献   

15.
嘉峪关魏晋墓壁画中的军屯画面,直观地再现了河西地区戍守军队且耕且守的场景。军屯以营为单位,长官的大帐位于营垒中央,士兵的营帐分为数层环于周围,明光闪亮的兵仗甲盾遍布营区,整个营垒森严肃穆。屯营周围修建有坞壁,坞壁是一种比亭、障小的城,是一种功能相当完备的防御性建筑,这些垦区成为后来各族人民的聚居区。军屯的生产与普通民众不同的地方,是耕作过程中出现了全副武装的军官和士兵,其他生产方式没有太大的变化。  相似文献   

16.
张金铣 《古今农业》2014,(3):115-120
元代屯田遍布全国各地,其规模之大、组织之严密超过历史上任何时期。论文从屯田机构与制度、边疆地区屯田、内地屯田等方面,评述学术界关于元代屯田的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17.
户屯是清代伊犁农业开发中的特殊类型,根据满文档案可知,其创办时间更可能始于乾隆二十五年。户屯构造,主要包括了商民、客民、为民遣犯和绿营眷兵分户子弟四类。户屯最早依附于兵屯,其管理实现了从理事同知向抚民同知的转变。  相似文献   

18.
合肥工业大学南校区内有一口塘,在塘的西北角,合肥市人民政府立了一块石碑,说明塘的名称及其成因。碑文认为此塘名称为"斛兵塘",又称"量兵塘""站塘",是曹操大军南下时为"清点人马"所挖的"土坑"。然而碑文存在失实之处,"斛兵塘"是曹魏当年屯田的水利设施,"量兵塘"应为"粮兵塘"之讹,"站塘"实为"占塘"之误。斛兵塘及其名称的变化反映了魏晋时期屯田的兴衰和国有土地演变为私有土地的过程。  相似文献   

19.
本文根据天津沿海地区的自然和社会经济状况,通过总结海防林一期建设经验,归纳出该地区林业生态工程规划设计和建设技术要点,以期对我市海防林规范化建设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20.
乾嘉之后,清廷在湘西苗疆施行了一项重要的农业政策——"均屯田"。因屯田与屯政构建了新的社会阶层,产生了多重的社会影响。其后又适时调整农作物种植,丰富了湘西苗疆的农业结构,改善了民众的经济状况和饮食结构,引发了地域社会变迁。历史上的苗疆并不是一个无国家的社会,从清代湘西苗疆的农业发展历程分析,进一步证实詹姆斯·斯科特(James C.Scott)"Zomia"概念论述的偏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