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39 毫秒
1.
2006年5月底以来,许多地区猪场爆发以高烧持续不退、呼吸急促,全身发红为主要临床症状的猪病疫情,该病发病率在50%以上.死亡率10%~30%.部分猪场达100%,给猪场及养猪户造成严重经济损失。此次流行疾病以高热持续不退为主要特点。直到目前为止.病因尚无明确定论.因此许多专家把此次疫情定名猪“高热病”。采用抗生素、疫苗处理.死亡率未见控制。  相似文献   

2.
《兽医导刊》2010,(8):75-75
一.概述 从5月起,全国许多地区猪场相继爆发以高烧持续不退、呼吸急促、全身发红为主要临床症状的猪病疫情,该病发病率往50%以上,死亡率30%,部分猪场达100%,给猪场及养猪户造成严重经济损失。此次流行疾病以高热持续不退为主要特点。直到目前为止.病因尚无明确定论,因此许多专家把此次疫情定名“猪无名高热”。采用抗生素、疫苗处理,死亡率未见控制。  相似文献   

3.
<正>近年来,我国许多地区猪场爆发以高烧持续不退、呼吸急促、全身发红为主要临床症状的猪病疫情,该病发病率在50%以上,死亡率10%~30%。造成猪群生长缓慢或停滞,治疗成本增加,因此许多专家将该病定名"猪无名高热病"。  相似文献   

4.
2006年5月底以来,南方地区许多猪场爆发以高烧持续不退、呼吸急促、全身发红为主要临床症状的疾病,该病传播速度快、死亡率高(部分猪场全场覆灭).  相似文献   

5.
自2006年5月底以来,南方地区许多猪场爆发了以高烧持续不退、呼吸急促、全身发红为主要临床症状的猪高热病,后被确诊为高致病性猪蓝耳病。该病传播速度快、死亡率高。给猪场及养猪户造成严重经济损失。2007年夏季,该病继续卷土重来,我国有25个省的猪场相继发病,给我国养猪业带来沉重的打击。造成繁殖母猪急剧减少,猪存栏量大量降低,猪价高居不下。为此,我国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促进养猪生产。今年夏季高热天气将至,如何针对性布置安排防控措施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6.
猪“无名高热”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6年5月首先于华南、华东地区的许多猪场暴发以高烧持续不退、呼吸急促、全身发红等为主要临床症状的猪病疫情,该病传播速度快、死亡率高、甚至部分猪场全场覆没;此后该症候群扩展到华中、华北地区,甚至东北、西南也有疑似病例.  相似文献   

7.
猪无名高热综合征的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我国南方部分地区在高温高湿季节发生一种以发热、呼吸急促、全身发红为主要临床症状的猪病疫情,该病传播速度、死亡率高,以高热持续不退为主要特点,因病因还没有得到明确定论,所以,许多专家把此次疫情定名“猪无名高热综合征”或“猪高热病”。由于该病病因复杂,一般为  相似文献   

8.
1充分认识当前做好高致病性猪蓝耳病防控工作 患病猪以高热持续不退、呼吸急促、全身发红、发病急和死亡快为特征,仔猪发病率高达100%,死亡率可达70%~100%,母猪流产率达30%以上,还可引起育肥猪发病和死亡。该病传播迅速,饲养管理条件差的散养户和小型猪场多发,且常与猪瘟、圆环病毒病、伪狂犬病等混合感染,控制难度较大,易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9.
2006年下半年,在全国各地猪场相继暴发了猪无名高热病,其主要症状表现为高烧持续不退,呼吸急促,全身发红。该病传播速度快,死亡率高,用抗生素进行治疗均无特效,临床较难控制,治疗效果往往不明显。本病以高热持续不退为主要特点,因病因复杂,无明确定论,所以定名为无名高  相似文献   

10.
2003年12月,东莞市某猪场发生以呼吸道症状为主的传染病,发病率达60%,死亡率为10%。经临床症状、病理剖检及实验室检查,初步诊断为猪蓝耳病并发巴氏杆菌感染,通过彻底消毒紧急免疫接种等措施,疫情得到控制。  相似文献   

11.
2006年5月底开始,我国多个省份发生了传播迅速、死亡率高、治愈率低的猪无名高热综合症。大部分发病猪场患猪发病率在50%以上,死亡率高达50%~90%,其中主要以中大猪为主。该病临床上较难控制,治疗效果不理想,给猪场和养猪户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和恐慌,一些猪场因此而倒闭,使养猪行业受到重创。专业人士认为该疫情病原较复杂:与猪  相似文献   

12.
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由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变异株感染引起,以高烧持续不退、呼吸急促、全身发红等为主要临床症状。从2006年的5月底开始,地处于中南、华东地区的江西、湖南、安徽、浙江、湖北、广东、福建等省份的部分猪场,生长育成猪和部分母猪、肉猪相续暴发了传播速度快、死亡率高、治愈率低的“猪高热病”,  相似文献   

13.
2012年8月,东莞市某猪场发生了断奶仔猪一起以呼吸道症状,关节炎、发烧等症状的传染病,发病率为40%,死亡率接近10%.经临床诊断、病例解剖,实验室检测,初步诊断为猪蓝耳病并和猪副嗜血杆菌病混合感染.通过紧急免疫接种、药物治疗、和消毒等措施,疫情得到有效控制. 1发病情况 该猪场于2012年7月从广西购进100头猪苗,日龄大概为50~60d,购进回来以后分别免疫了猪瘟、口蹄疫、猪肺疫疫苗,购进回来以前的免疫情况不详.8月初开始,有一栏10多头猪出现发烧、食欲减退、呼吸困难并有关节肿胀、跛行等病状,并有全群扩散的趋势,到8月中旬发病率达到40%.  相似文献   

14.
生猪在高温季节都不同程度地发生以体温升高40.5℃以上,呈稽留热,厌食,倦怠,大便干燥,后期拉稀,体表发红和高烧不退、打堆,部分猪出现呼吸困难、消瘦、全身表皮下出血、后肢麻痹呼吸急促等临床症状为主要特征的“猪高热病”。多数病程长达7天以上或连绵不断或反复发作。发病率和死亡率分别达到65%和20%以上,给养殖户造成极大的经济损失。给生猪养殖业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15.
《农村养殖技术》2007,(1):28-29
2006年5月以来在我国南方多个省市发生了猪“高热病”。猪高热病首先在散养户中发病并流传,一般猪感染后5~7d发病,大部分发病猪场发病率在60%以上,死亡率高达50%~90%。猪高热病临床症状初期主要表现为持续4~10d的41~42℃高热,呼吸急促,食欲不振,厌食,倦怠,大便干燥,后期拉稀,皮肤发红和呼吸急促,与流感症状类似,而后期症状则与蓝耳病类似。部分母猪在怀孕后期出现流产,产死胎、弱仔和木乃伊胎。主要病理变化病死猪剖检病变呈多样性。胸腔、腹腔内有大量黄色积液和纤维性渗出物,呈现多发性浆液纤维素性胸膜炎和腹膜炎。肺脏水肿,呈斑驳状到褐色大理石样病变;肺间质增宽,间质性肺炎病变明显。淋巴结明显肿大。部分病死猪肾脏肿大,呈褐色或土黄色,质地较脆,有淤血现象;脾脏肿大、质脆;个别猪有消化道病变。对于已感染发病的猪只,目前尚无特效治疗药物。 目前猪高热病疫情仍未平息并逐渐扩散和蔓延。至今病因没有定论,是多病原多层感染还是新的病毒引起该病认识不一。农业部对该疫情很重视,专门出台了《猪“高热病”处理技术规范》,科研单位和专家也正在加倍努力研究。我们相信很快就会有控制和防治该病的办法。 在该病未明了的这段时间我们该怎么做,怎样去养猪,才能把损失降到最低?为此我们走访了业界专家和基层兽医。他们一致认为养殖场(户)一定要严格执行农业部发布的《猪“高热病”处理技术规范》预防、控制该病。加强环境消毒,加强饲料营养,加强人员和车辆进出及消毒控制,搞好常规免疫,搞好猪舍卫生和提供适宜的温度、湿度,增强猪群自身抵抗疫病能力,做好前期药物预防工作是减少损失的关键。 在此我们把《猪“高热病”处理技术规范》全文登载,希望广大养殖场(户)根据自身情况在严格执行此规范的基础上借鉴一些有临床防治经验的兽医预防方案,尽快控制疫情的蔓延,把损失尽量降到最低。  相似文献   

16.
2006年5月份以来,江西等地爆发了“猪无名高热”综合征,此次发病主要集中在南方及周边地区。该病传播速度快、死亡率高(大部分发病猪场发病率在50%-90%.部分猪场甚至全场覆灭)。不久就传染到了湖南、河南、安微、福建等省,湖北部分地区也出现了相应疫情,形势一度非常严峻。但在畜牧兽医工作者的努力下.目前各地生猪发病数量已大幅度减少,疫情态势趋于缓和。  相似文献   

17.
2006年8月初至9月底,双峰县部分猪场生猪不同程度地发生以体温升高(达41℃以上),呈稽留热,厌食,倦怠,大便干燥,后期拉稀,皮肤发红和呼吸急促等临床症状为主要特征的“猪高热病”。该病发病率、死亡率均较高,严重影响了当地生猪养殖业的发展,经仔细分析病因、及时采取措施,疫病基本得到了控制,现将防治体会简述如下。  相似文献   

18.
1发病情况 2005年6月,黑河市某猪场发现成年猪、仔猪均出现高热稽留、食欲减退、贫血、黄疸、全身发红等症状,发病率高达18%,病死率达70%以上,经诊断为猪附红细胞体病并发为猪瘟和传染性胸膜炎。  相似文献   

19.
发生猪高热病应如何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健雄 《养猪》2006,(6):25-26
2006年5月份至今,我国华东、中南、华北等地区部分猪场的猪群发生了以体温升高达40.5℃以上,呈稽留热,精神沉郁,厌食,便秘,后期下痢,皮肤发红和呼吸急促等临床症状为主要特征的猪高热病(猪高热综合征),大部分发病猪场猪群发病率在50%以上,死亡率高达20%~50%,甚至90%,给养猪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养猪界谈“热”色变,许多地区的猪场业主和技术人员处于极度恐慌状态。由于大部分猪场的病猪治疗效果一般不理想,防治上应坚持以预防为主。当猪场发生猪高热病时,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控制。1消毒猪高热病主要由多种病毒和细菌、支原体、寄生虫的…  相似文献   

20.
2010年9月,讷河市某养猪场发生"猪无名高热"病例,猪多为13~25周龄的育肥猪与产仔前后的母猪,仔猪没有发病.该养猪场饲养生猪285头,育肥猪210头,仔猪57头.发病母猪2头,育肥猪31头,发病率12%,死亡育肥猪10头,病死率30%. 1 临床症状 不同品种和年龄的猪均可发病.共同点是高热不退(41℃),全身发红,呼吸急促.有的病猪有神经症状,大便干燥或腹泻,卧地不起或全身抽搐,眼发红、有眼屎、鼻孔流鼻液,耳发紫变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