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本文对横力弯曲梁在考虑σy应力分量时的塑性铰位置进行探讨。从三个方面分析;1.从理论上分析了σy对弹性阶段的中性层位置没产生影响。2.从理论上分析了考虑σy的Mies屈服准则后,塑性铰上移了一位置,从而提高了梁的极限承载能力。3.用二维弹塑性有限元进行实例计算,得出了塑性铰上移及极限承载能力提高的结果。  相似文献   

2.
Tresca与Mises屈服理论的两种简明比较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采用代数法和应力圆面积法对Tresca和Mises屈服理论进行了简明的定量分析比较,其结论与文献[4]、[5]和[6]相同。此方法简单明了,应用到教学中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且耗时很少。  相似文献   

3.
利用相对论平均场理论并考虑重子八重态{N,P,Λ,Σ-,Σ0,Σ+,Ξ-,Ξ0},对有限温度慢旋转中子星的转动惯量进行了计算.研究发现,对于温度为T=15 MeV的慢旋转中子星,当重子数密度大约为0.34 fm3时,σ*和φ介子开始出现,之后,其势场强度随着重子数密度的增加而增大,同时,由于考虑了超子之间的σ*和φ介子自由度的贡献,中子星的最大质量减小,而转动惯量变大.  相似文献   

4.
本文用应用统计微分法,对测量6误差模型中未知真值x的标准差的估计σx,误差方差的估计Svv,参数β1函数的估计γ1l与θ的极限分布进行了探讨与研究。  相似文献   

5.
利用σ 3和σ 2重组蛋白检测禽呼肠孤病毒抗体ELISA的建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将纯化好的两个ARV结构蛋白σ3和σ2作为包被用抗原,分别进行间接ELISA,并确定它们的最佳抗原包被浓度分别为9.5、12.0μg/mL;一抗血清的稀释度为1:200;HRP酶标羊抗鸡IgG稀释度为1:5000,初步建立了能检测ARV抗体的σ3-ELISA、σ2-ELISA以及σ3、σ2两个蛋白同时包被的σ3-σ2-ELISA检测方法。分别用上述3种方法对制备的ARVSPF鸡阳性血清进行检测,结果阳性检出率分别为90.91%、69.70%和100%。表明σ3-σ2-ELISA方法在ARV抗体检测方面具有较高的敏感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禽呼肠孤病毒S1基因编码的σ3基因在烟草中的表达及其表达产物的反应原性。【方法】根据Gen Bank中公布的禽呼肠孤毒株S1133的基因序列,设计特异引物扩增σ3基因,构建重组植物表达载体p BI121-σ3,热激法转化农杆菌EHA105感受态细胞,筛选含有重组质粒的p BI121-σ3的阳性工程菌株EHA105。采用农杆菌介导的叶盘法转化野生型烟草,卡那霉素筛选获得抗性植株。随后通过σ3基因的特异引物,PCR方法初步筛选获得转σ3基因的烟草植株。进一步对阳性植株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σ3基因在转基因烟草中的拷贝数,以烟草自身单拷贝的内源基因核糖核酸还原酶-RNR2作为内参基因,通过梯度稀释分别构建RNR2及σ3基因的起始模板量和对应CT值的标准曲线,通过检测样品中σ3基因和RNR2基因模板量对数值的比值估算出σ3基因在转基因烟草中的拷贝数。并通过Western-blotting方法对转基因烟草中表达的σ3融合蛋白的反应原性进行分析。【结果】1通过双酶切和测序验证表明σ3基因插入位置、大小和读码框均正确,表明σ3基因已经成功的构建于植物表达载体p BI121的花椰菜花叶病毒(Ca MV)35S启动子的下游,以NOS为终止子,含有卡那霉素抗性标记(NPT II)。其表达的蛋白与下游的绿色荧光蛋白形成融合蛋白,其大小约为61.6 ku;2在转化筛选抗性植株的过程中采用350 mg·L-1的头孢霉素可以很好地抑制农杆菌的污染,100 mg·L-1的硫酸卡那霉素筛选压力能够很好地抑制非转化细胞的生长;3随机选取10株转化烟草进行PCR检测发现8株转化烟草可以扩增到清晰的目的条带约994 bp;4内参基因RNR2的标准曲线为y=-3.5352x+15.143,σ3基因的标准曲线为y=-3.5366x+1.8265,两个标准曲线的相关系数均接近于1。在检测的5株转化烟草中σ3基因的拷贝数均为4,阴性对照没有扩增。5Western-blotting显示σ3融合蛋白在转化烟草中可以正确表达,目的条带大小约为61.6 k D,与预计大小一致;σ3融合蛋白能够与禽呼肠孤病毒的阳性血清发生特异反应,表明该融合蛋白具有良好的反应原性。【结论】成功地构建了植物表达载体p BI121-σ3,筛选获得低拷贝的转σ3基因的烟草,σ3融合蛋白能够在烟草中表达且具有相应的反应原性,为进一步研究σ3基因的功能和利用植物作为生物反应器生产σ3蛋白口服疫苗的研发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7.
为研究适用于公路路面的水泥混凝土材料粘弹性特征,通过室内制备道路水泥混凝土试件,采用控制位移法进行一次加载、循环加载试验,分别测试了C30水泥混凝土试件分别在0.1、0.3、0.5 mm·min~(-13)种加载速率下的σ-ε曲线。通过对3种加载速率下的σ-ε曲线变化规律并采用割线模量E_s表征水泥混凝土的粘弹性。研究结果表明:水泥混凝土试件σ≤0.8σ_(max)时,σ-ε曲线近似线性增长,该范围可认为是水泥混凝土的弹性工作阶段;当σ≥0.8σ_(max)时,试件出现出较大的粘性变形特征,当应力超出屈服应力后发生脆性破坏。加载速率的不同会影响σ-ε曲线的弹性模量E_c和最大破坏应力σ_(max);E_c随着加载速率的增大而减小,σ_(max)随着加载速率v的增大而增大。  相似文献   

8.
6σ是一种全新的企业管理方式,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已经取得良好的效果,并且6σ的管理理念也已经被大众接受。在高校学生管理和服务工作开展过程中,6σ管理理念的应用,能够使得高校学生管理以及服务工作更加规范化,提高管理质量,促进高校持续发展。文章主要针对6σ原理在高校学生管理和服务工作中应用进行研究分析。  相似文献   

9.
主要研究非紧黎曼流形上微分不等式Δ_pu+u~σ≤0的Liouville定理,其中1p≤2,σp-1,证明了当积分条件limt↘0infσ/tσ-p+1∫∞1μ(Br)/σ(p+1)-(p-1)/σ-p+1+tdr∞成立时上面不等式不存在弱意义下的非平凡的非负解.  相似文献   

10.
结合北京谱仪3代(BES-Ⅲ)和规划中的国际直线对撞机(ILC)实验平台,采用一种新的计算模式讨论了它们相应对撞能区上e~+e~-→τ~+τ~-反应截面.在具体计算中,首先将QED中Dyson光子链图传播子理论推广到电弱统一标准模型中的光子、中间玻色子混合链图传播子;进而采用"混合链图传播子修正"这种新的计算模式,精确计算γ,Z_0混合链图传播子修正下e~+e~-→τ~+τ~-反应总截面σ~(chain),并与单圈修正下的总截面σ~(loop)和Born阶总截面σ~0做了对比分析,同时也将该研究获得的理论计算结果与LEP实验数据做了详细比较.数值结果显示,该理论结果在实验误差范围内与LEP实验观测值相符;在BES-Ⅲ的对撞能区内,σ~(chain)对σ~(loop)和σ~0的修正很小;在ILC的对撞能区上,σ~(chain)对σ~(loop)和σ~0的修正较大.  相似文献   

11.
提高小麦出粉率的间接选择指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49个小麦种质籽粒性状和出粉率间关系的分析表明,角质度、千粒重和容重与出粉率呈极显著或显著正相关;角质度对出粉率的标准偏回归系数(0.57)明显高于后两者.但在角质度一定时,容重与出粉率无关.比重、角质度、蛋白质含量、粒厚系数和腹沟宽等因素对容重有明显影响.千粒重与籽粒体积为高度正相关(0.9943),而与容重(-0.0961)和角质度(0.0064)均无关.因此,在育种早代角质度和千粒重似可作为间接选择指标,以有效地提高小麦品种的出粉率.  相似文献   

12.
我国农业标准化发展与调整方向的探讨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由于农产品受外界环境影响大、生长周期长的特点,所以在农业标准化中方法标准、检验标准和管理标准是产品质量的重要保证。我国的地域辽阔,农产品的差异大,地方标准占据重要的地位。目前,我国农业标准体系存在国际标准采标率低、标准覆盖面小、适用性差以及配套标准不健全的缺点。针对农业标准化的特点及标准体系的问题,作者就加快标准体系的建设、以重点农业为龙头鼓励发展地方农业标准、突出农业示范区的辐射带动作用以及政府努力疏通标准化渠道,打开标准化实施的瓶颈提出了一些见解和建议。  相似文献   

13.
小麦产量的获得依靠群体生产来实现,而品种选育的早期世代考察的对象是单株,因而存在单株选择和群体生产之间的矛盾。早期世代是品种选育的关键时期,研究单株性状与群体产量之间的关系非常重要。针对多穗、中穗和大穗三种类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对于多穗型,单株穗数、单株千粒重与群体产量相关显著;对于中穗型和大穗型,单株主茎穗重、单株千粒重与群体产量相关显著。对大穗型单株穗数的选择也不应忽视。  相似文献   

14.
刘向华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23):7289-7290
借助经济学知识进行相关研究,提出并界定了生态系统核心服务功能的内涵,说明了选择核心功能的标准,为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进行准确的经济评价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5.
我国土壤环境基准研究与展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土壤环境基准的研究,对于环境保护和食品安全具有极为重要的战略意义。为了推动我国今后在国家层面上开展土壤环境基准的系统研究,本文还对土壤环境基准的概念和内涵进行了阐述和辨析,并首次提出了分类开展土壤环境基准的设想并进行尝试性分类。在此基础上,对我国土壤环境基准研究现状和动态进行了概述,提出了今后本领域的研究方向、路线和重点。  相似文献   

16.
对SCI在科技评价中作用的认识与思考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我国科学技术和高等教育评价体系的逐步建立和完善,SCI(Science Citation Index,科学引文索引)已经逐渐成为我国对研究机构、高校、科研管理部门、学科领域和论文作者的实力和贡献进行评价和奖励的重要指标。作者介绍了SCI的基本情况,评价了它在我国科技事业中发挥的积极作用及其负面影响,并指出了我国科技人员要提高学术论文被SCI的收录率应采取的几项措施,旨在为有关部门及论文著者更好地利用SCI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作物产量差研究进展   总被引:20,自引:8,他引:12  
杨晓光  刘志娟 《中国农业科学》2014,47(14):2731-2741
随着人口的增加以及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粮食的需求不断增加,因此增加粮食产量、确保粮食安全仍是未来永恒不变的课题。近年来随着育秧、覆膜等技术的应用,灌溉、施肥技术措施的提高以及作物品种的更替和技术的进步等使得农作物产量呈现增加的趋势。即便如此,作物实际产量与其潜在产量间仍然存在较大差距,而这种现象广泛存在于世界各国的农业生产中。文章在阐述产量差内涵的基础上,对目前国内外产量差的研究方法及主要研究进展等方面进行了综述,并对未来产量差的研究做了展望,以期为进一步开展产量差研究提供科学参考。产量差概念发展至今,虽然众多学者都对其做了不同的定义及阐述,但总体而言,作物的最大产量水平为潜在产量,实际产量与潜在产量之间的产量差为该作物的总产量差。造成作物产量差的原因主要包括不可能应用到田间的技术和环境因子、生物因素(品种、病虫害等)和经济因素(投入产出比)、政策、文化水平及传统观念等。为了进一步解析作物产量差,前人根据研究目的的不同,划分了不同等级的产量差。目前国内外产量差的研究方法主要有试验调查统计分析法和作物模拟模型法。前者概念简单,可操作性强,但是要求足够的试验数据,试验费用大,周期长;后者可以设置更多的情景和处理,但难以精确定量实际生产中的所有管理措施。因此,在实际进行产量差研究中,可综合利用统计方法、作物模拟模型及遥感方法,充分发挥各种方法的优势。世界各地主要作物产量差的研究结果显示,发达国家因栽培管理水平相对较高,作物产量提升空间较小。虽然各地学者对当地不同作物产量差进行了详细的研究,为提升该地区产量、缩小作物产量差提供了科学依据和参考。然而,由于产量估算方法不同,使得研究结果之间差异较大,可比性差。同时因数据和方法的限制,大多集中在解析农业生产过程中的气候、土壤、品种、栽培管理措施等因素对产量的限制程度,而往往忽略了在产量形成过程中农民意愿、政策和经济等因素的影响。总之,未来的产量差研究重点应包括准确计算各区域主要作物产量潜力上限,明确针对不同产量差计算方法,综合考虑气候、土壤、品种和栽培技术以及社会经济因素,解析产量差限制程度。  相似文献   

18.
水稻生产目标产量确定的理论与方法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邹应斌  夏冰  蒋鹏  谢小兵  黄敏 《中国农业科学》2015,48(20):4021-4032
【目的】分析探讨水稻生产目标产量确定的理论与方法。【方法】根据2012-2013年在海南澄迈、广东怀集、广西宾阳、湖南长沙和贵州兴义5个地点进行的不同施氮量(不施氮;中氮:161-176 kg·hm-2;高氮:225 kg·hm-2)、不同品种(杂交稻品种两优培九、Y两优1号和常规稻品种黄华占、玉香油占)大田试验的结果,结合国内外相关文献报道进行分析探讨。【结果】大田试验表明,即使同一基因型水稻品种的产量也存在显著或极显著地点间差异。在施氮条件下(中氮和高氮),各试验地点的平均产量以兴义点最高(两优培九:13.20-13.54 t·hm-2,Y两优1号:13.50-13.78 t·hm-2,黄华占:11.26-11.42 t·hm-2,玉香油占:11.32-11.45 t·hm-2),其次为长沙、澄迈、宾阳,而怀集点最低(两优培九:6.66-6.71 t·hm-2,Y两优1号:6.96-7.20 t·hm-2,黄华占:6.96-7.11 t·hm-2,玉香油占:7.35-6.86 t·hm-2)。同样,各试验地点的平均基础地力产量(不施氮处理)也是以兴义点最高(10.52 t·hm-2),其次为长沙、澄迈、宾阳,怀集点最低(4.53 t·hm-2)。水稻施肥产量(YF)极显著地依赖于基础地力产量(YS),中氮和高氮条件下的回归方程分别为YF﹦0.814YS+3.337(R2﹦0.824)和YF﹦0.864YS+3.094(R2﹦0.839),5个地点和4个品种基础地力产量贡献率(基础地力产量占施肥产量的百分率)平均为64.8%-85.5%和72.7%-79.3%。对国内外相关文献中数据(n= 315)进行分析也显示,水稻施肥产量与基础地力产量呈显著正相关关系(YF﹦1.031YS+2.421,R2=0.523),基础地力产量贡献率平均达到67.7%。此外,研究结果还显示,施肥增产量与基础地力产量贡献率呈极显著的负相关关系;水稻产量与植株氮素吸收量和施氮量呈显著或极显著的二次曲线关系。【结论】水稻目标产量的制定应因地而异,即“因地定产”。基础地力产量是土壤肥力和气候生产力的综合反映,可作为水稻生产目标产量确定的依据,通过基于基础地力产量的回归方程来确定水稻高产栽培的目标产量。培肥土壤地力是实现水稻目标产量栽培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19.
农业气象产量预报方法的探讨和长春水稻,玉米产量试报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阐述了农业气象产量预报方法,以及模拟趋势产量的几种方法,并对长春的水稻,玉米产量进行了试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