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虎斑颈槽蛇的生殖生态学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虎斑颈槽蛇雄性睾丸于5 月达最大值,随后逐渐减小,到冬眠期至最轻。雌性产卵期为6 ~7 月中旬,卵生,一年一次性产卵6 ~22 枚,孵化期为41 ~43 d。本文较详细观察和描述了11 ~16 期胎蛇的外部形态特征和发育时序。  相似文献   

2.
出生第一年的幼蛇宜在室内越冬,为了有效缩短蛇有育成周期,可以打破它的冬眠期转为冬季室内养殖。第一年的幼蛇因没有冬眠适应性,可在保证幼蛇所需的温、湿度条件及能够供应充足的活动小动物,就可以进行冬季室内养殖。幼蛇冬养的温度宜在20℃~28℃之间,湿度应在50%~60%左右,幼蛇大多采取人工灌喂混合饲料或流汁饲料的方法,来解决其所需的营养和消耗。一般5~7天灌喂一次,喂时可使用中型的(容量为20ml)钝头注射器,每次灌喂标有刻度的1~2格。操作时需两人进行,一人持蛇握之不动,另一人轻掰蛇口进行灌喂。此型…  相似文献   

3.
应用Grimelius银染法,研究在冬眠期与非冬眠期蛤蚧消化系统(食道、胃体、幽门、十二指肠、空肠、回肠)嗜银细胞的密度、形态及分布情况。试验结果显示:嗜银细胞广泛存在于消化道的黏膜上皮细胞之间,上皮细胞基部及腺部上皮细胞之间;冬眠期嗜银细胞的形态特征主要以不规则形、椎体形为主,非冬眠期嗜银细胞的形态特征主要以圆形、椭圆形为主;同一部位嗜银细胞在冬眠期的分布密度高于非冬眠期分布的密度,二者差异极显著。  相似文献   

4.
冬眠是动物界一种十分常见的行为,在寒冷并且缺乏食物的冬季,冬眠能够帮助动物节约大量的能量。冬眠动物的肠道微生物在冬眠期和非冬眠期差异显著。本文总结了冬眠动物肠道微生物及其代谢产物在冬眠期与非冬眠期间的显著差异、冬眠期间动物肠道微生物变化与肠道免疫系统变化的联系,以期为今后冬眠动物肠道微生物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蛇肉不仅是鲜美的名贵菜肴,还具有滋补健胃的功能。人工可以养殖的肉蛇有乌梢蛇、赤链蛇、颈棱蛇、过树蛇、菜花蛇、王锦蛇等蛇类,现将养殖技术介绍如下; 一、蛇的饲养方法可分为蛇场养蛇、蛇房养蛇、蛇箱养蛇三种。 (一)蛇场养蛇。场地要选择僻静、位置较高、离水源近的地方。四周建2米以上的坚固围墙,墙基要求0.5~0.8米,并用水泥灌注,墙内四壁刷成灰色、黑色或草绿色,但不能刷成白颜色。内墙要求光滑无缝,四个墙角要做成圆弧形,绝对不能成直角,否则蛇会靠腹鳞借助90度直角夹住蛇身两侧沿墙外逃。围墙的出入门一定要设两层,内门开向蛇场,外门  相似文献   

6.
蛇肉不仅是鲜美的名贵菜肴,还具有滋补健胃的功效。人工可以养殖的肉蛇品种有乌稍蛇、赤链蛇、颈棱蛇、菜花蛇、松花蛇、水律蛇、中华水蛇、青蛇及各种游蛇。现将养蛇技术介绍如下,以供交流。一、蛇的饲养:可分为蛇场、蛇房、蛇箱养蛇三种方法。1.蛇场养蛇:首先场地要选择僻静、地势较高,离水源近的地方。四周建2米以上的坚固围墙,墙基深0.5~0.8米,并用水泥灌注,墙内剧成灰色\黑色或草绿草,但不能刷成白颜色,四壁力求光滑无缝。四个墙角呈圆弧形,绝对不能成直角,否则蛇会靠腹借助90℃直角夹住蛇身两侧沿墙外逃。围墙的出入…  相似文献   

7.
当水温降至13℃以下,鳖即潜入池底泥沙中冬眠,一直到翌年4月上旬当水温回升到13℃以上时才复苏,冬眠期长达半年之久。冬眠期鳖体重一般减少15%以上。特别是稚鳖,如果放养密度过大,管理不善,池水过浅,防寒保温不当,会造成大量死亡。故加强冬眠期的管理,就显得特别重要。  相似文献   

8.
蛇肺炎是蛇类常见的呼吸道传染病,多发生于盛夏,常见于产卵后不能尽快恢复体力的雌蛇。该病具有传播快、治愈慢等特点。通风不良、气温高、温差太大、空气污浊为本病的诱因。2010年8月初,我镇某蛇场暴发蛇肺炎,发病率高,传播迅速,  相似文献   

9.
蛇是一种有益的动物,蛇是鼠类天敌,在自然界中,能消灭大量鼠类.发展养蛇不但能积极保护蛇的资源,利于农业生产和保护生态平衡,而且能取得很大的经济效益,为致富又开辟了一条新路. 一、蛇的生活习性蛇体呈园柱状、长绳型.无足,靠肌肉收缩和腹部鳞片来运动.蛇是变温动物,体温不能调节.从春到秋为生活旺期,冬天多在洞中或地下蛰伏.温度  相似文献   

10.
蛇是较原始的野生动物,它无汗腺时,蛇的饮水就会增多,呼吸增快,精神萎靡,活动无规律,严重的会口吐粘液并引起死亡,造成不应有的经济损失。因此,在盛夏来临的前后应做到以下几点。一、提前栽花种草:在盛草临之前,应在蛇场内的适宜位置栽种花草或矮树木,也可搭架瓜棚给蛇遮荫,但不能栽种带刺的植物,以免刺伤蛇的皮肤。二、洒水降温:当场内温度达到30—34℃以上时,应及时在清晨或傍晚洒水降温,但不能在中午或阳光照射强烈的时候进行。并在蛇的饮用水中加入5%—10%的葡萄糖和维生素C片。还可加入盐酸氯丙嗪,用法为成年蛇300mg/只,该药有很好…  相似文献   

11.
以中华鳖2个繁殖阶段的睾丸为研究对象,探究睾丸界膜细胞成分的变化,为中华鳖界膜的深入研究提供理论依据。分别在冬眠期(4月)以及繁殖期(9月)摘取健康成熟的野生中华鳖睾丸,使用HE染色、马松染色、甲苯胺蓝染色、免疫组化染色等方法观察不同阶段中华鳖睾丸组织及细胞成分变化情况,使用免疫组化对肌样成纤维细胞进行表达定位,对中华鳖睾丸生精小管及睾丸界膜变化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显示:繁殖期中华鳖睾丸生精小管面积显著大于冬眠期(P0.05),生精上皮厚度极显著大于冬眠期(P0.01);冬眠期中华鳖睾丸界膜面积显著大于繁殖期(P0.05),界膜厚度极显著大于繁殖期(P0.01)。冬眠期细胞间质内含有大量细胞,胶原纤维增多,而繁殖期中华鳖睾丸界膜细胞成分少,胶原纤维减少;冬眠期中华鳖睾丸的肌样成纤维细胞较繁殖期有着明显的多层弥散状结构,而繁殖期中华鳖睾丸肌样成纤维细胞的分层结构并不明显。提示:睾丸结构的改变可能与中华鳖不同繁殖阶段的生理功能相关,这也为研究界膜成分的变化对于生精障碍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2.
人工养蛇方法很多,少量饲养可放在蛇箱、大缸或木柜(樟木不能用)中,大量饲养可建造蛇场。不论采取何种方法饲养,都要保持蛇的环境湿润、温暧、干净.对于不同种类和大小的蛇最好分别饲养,以免互相吞食或咬伤。 1.蛇箱养蛇。蛇箱通常制成长方形,尺寸可依据蛇的个体大小和数量而定,即要牢固,又要通气,便于观察,便于放入和取出,要使箱内的  相似文献   

13.
记得是 1 990年 ,山东省曹县王泽铺村一位叫刘惠敏的农家女率先开展了人工养蛇。她大胆尝试南蛇北养 ,由此而一举成名。蛇 ,这曾让人毛骨悚然的冷血动物 ,其人工养殖热由此而席卷全国 ,大大小小的养蛇场如雨后春笋般应运而生。而风雨十年后 ,却是酸甜苦辣各人知。有人靠养蛇一年挣百万 ,也有人养蛇赔得血本无归。一时间 ,关于蛇能不能养成了热门话题。赚钱者提起养蛇深情无限 ,笑逐颜开 ,赔钱者咬牙切齿 ,大呼上当。人工养蛇一时间被罩上了一层神秘色彩。可尽管如此 ,人工养蛇近乎暴利的诱惑仍使得广大养殖者趋之若骛 ,蛇业市场依旧热闹非凡…  相似文献   

14.
养蛇技术难度较大,养殖失败者比比皆是,一时间,蛇能不能养成了一个公众议论的焦点。养蛇虽然有难度,但只要掌握了养蛇的几个关键技术环节,尤其要把握以下五点,养蛇还是非常容易成功的。 一、饲料关:在给蛇投料时,忌喂变质饲料。变质饲料易使蛇发生食物中毒,严重时引起大批死亡,甚至全军覆没。在给蛇改换饲料时尽量做到逐步更换,以免引起蛇食欲降低,消化机能紊乱,引发消化道疾病。投料时还应尽量做到饲料全面,忌长期用同一种饲料,应以蛙类、鼠类、鱼食等交替投喂为好。  相似文献   

15.
张闯 《江西饲料》2004,(2):41-42
虎纹蛙是近年来人工养殖较理想的蛙种之一。虎纹蛙是变温动物,温度对蛙生长的影响很大。留作制种的亲蛙必须经历漫长的冬眠期,如何使种蛙安全地度过冬眠期是大规模人工养殖虎纹蛙的重要问题。因此,应掌握以下技术要点:1越冬池早准备种蛙畦应建在室内或塑料大棚内,最好是土池,进排水方便,蓄水深度在0.5m左右。在土池的四壁上建一些深30cm以上的土洞,洞口在水下面之上紧挨水平面,洞道略向下倾斜,使洞底在水平面之下。洞底应平坦,比洞口稍大。室内应有升温设备能使室温在冬季也能稳定在10℃,最低不能低于7℃,室内不能有污染。2种蛙早选择越冬的…  相似文献   

16.
建议欲养蛇的农民朋友应特别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应具备养蛇的条件。养蛇只限于郊区或农村,城市里不能养蛇,因其噪音大、环境污染严重。另外,还需当地有较丰富的小动物资源,最好是靠近河边、库区、池塘、稻田、水利条件好的地方。 2.在做好市场调查后,先掌握好养蛇技术显得尤为重要。要想养好蛇,必须有一套过硬的建场、养蛇、治病的技术才行。建议大家到当地有关部门已经注册,并且  相似文献   

17.
牛蛙(Rana catesbeiana Shaw)是一种大型食用蛙,我国自1958年首次从日本引进以来,牛蛙养殖业有了很大发展.牛蛙在冬眠期,生长停滞甚至体重下降.本实验旨在通过让牛蛙在塑料棚内越冬,缩短冬眠期,提高成活率,以取得更大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8.
为了进一步提高人工养蛇的经济效益,可以让蛇不冬眠,让它如同春、夏、秋季一样地生长发育。首先需解决好温度问题,并且要求是整个冬季的恒定温度,简称恒温。一般来说,蛇类活动较为适宜的温度范围是20~35℃之间,其活动的最佳状态温度为23~32℃,这样蛇房内的恒定温度就不能低于23℃,最好用温度计控制在23~30℃,其控温方式主要来自于冬暖大棚或人工加温,如暖气、电炉、电暖气等,有条件的可利用空调器。值得一提的是,冬季养蛇房内的温度千万不能长时间的忽高忽低,否则蛇易患感冒,引发肺炎,造成损失。冬季的养蛇…  相似文献   

19.
如何使养殖的蛇类长势快、繁殖迅速、成活率高,就不能对早期预防过于马虎,只有提前搞好蛇类预防,才能杜绝蛇病的发生和蔓延。综合起来应注意下列几个方面。1.重视蛇场的清洁卫生:经常打扫,搞好蛇场卫生,及时清除蛇粪和残食,收拾好蛇蜕,以便出售。让蛇生存在一个安乐、舒适、卫生的生活环境。2.保持水源的洁净:蛇场内水池、水沟中的水要经常更换。特别是在炎夏酷暑,由于蛇的交配繁殖均在这一季节,所需水分较多,必须保证供给,还利于蛇类、蛇场的防暑降温。3.定期观察蛇的活动情况:每天要定时下蛇场观察,了解蛇的活动情况,…  相似文献   

20.
初步研究了吉林长白山地区的棕黑锦蛇染色体核型及Ag-NORs特征,并与已经报道的安徽产赤峰锦蛇有关特征进行对比。结果表明,吉林长白山地区的棕黑锦蛇染色体2n=36,由8对大型染色体和10对微小染色体组成,可分为A、B和C3组,性染色体属于ZZ/ZW型,Ag-NORs也都位于1对微小染色体上。棕黑锦蛇仅在第8对和W染色体的相对长度和臂比值上与赤峰锦蛇有差异,染色体其他特征,包括数目、形态、染色体类型等,在2蛇之间基本一致。锦蛇属染色体属名变化较大,但多数种类2n=36。棕黑锦蛇和赤峰锦蛇染色体数目相同,且仅在第8对和W染色体上有差异,由于核型存在地理多态性,单纯依据上述差异尚不能为这2种蛇的分类提供充足的证据。今后,除继续对不同地理分布的棕黑锦蛇和赤峰锦蛇的染色体进行研究外,对棕黑锦蛇和赤峰锦蛇的分类问题还需要从整合分类学角度进行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