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3 封建社会中国动物针炙学基本形成独特的学术体系(公元前475年~公元1949年) 中国封建社会是一个漫长的社会时期,统治阶级为了保障畜牧兽医业的发展,采取了系列行政措施,出现了大量有关动物针炙书籍,论及经络、腧穴、针法、炙法、熨法、烙法、巧治等多种治疗方法及多种防治对象和动物疾病,初步形成了独特的动物针炙学理论体系。 秦朝(公元前221~前207年)制定了我国第一部兽医行政法规“厩苑律”(见《云梦秦简》),沿用至汉代,更  相似文献   

2.
一、引言脉诊是四诊(望、闻、问、切)中切诊的主要内容,是一种独特的诊法。对兽医脉诊的起始时间,邹介正先生据《史记·扁鹊仓公列传》所载菑川王遣太仓马长冯信向精于色脉诊的名医淳于意学医的事迹,推测“至迟始于西汉时期,……即公元前200年~前176年之间”,迄今已有2100多年之久。  相似文献   

3.
泸州蚕业兴衰起伏,源远流长。早在战国时期(公元前475—221年),称江阳古地,已经盛产桑蚕、麻苧等物品。西汉景帝6年(公元前157年),封赵相苏嘉为江阳侯,当时“重农桑,开阡陌,利交通,便商贾”,江阳侯国为全蜀有名的经济富庶之区。据《唐志》记载:泸州直隶州,有蚕丝织物贡品“贡葛”。据《永乐大典》记载:元至元22年(公元1285年),泸州粮食丰盈,商品农作物亦随之增  相似文献   

4.
畜禽传染病和寄生虫病是影响兽医公共卫生的主要疾病,本文从传染病角度论述中国古代兽医对公共卫生的贡献。1古代兽医对家畜传染病的认识古代兽医对家畜传染病不仅早有认识,而且识之颇深。襄公十七年(公元前556年)《左传》载:“十一月,甲午,国人逐瘛?(狂犬病狗)入华臣氏,国人从之。”衰公十二年(公元前483年)《左传》又载:“国狗之瘛无不噬也。”很明显,人们那时候就对狂犬病有足够的认识,就已知道疯狗咬人后要得病,所以组织动员人民驱除狂犬病以防狂犬病的传染。秦国(公元前221~前206年)由于养马业的发展繁荣,不乏相马专家与马医。《云梦…  相似文献   

5.
放血治病,是中兽医学的传统疗法之一。相传西周穆王(公元前947~928年)时就有针刺马颈血的说法;春秋秦穆公(公元前659~621年)时少宰孙阳(官封伯乐将军),不但善于相马,且精通马的明堂针穴,长于放血以防治疾病。历经后世不断丰富发展,至明代,复经喻氏元亨兄弟广收博采,集历代之大成,编著了《元亨疗马集》。其中“伯乐明堂论”、“论马春秋放大血”、“论马血脉法东溪曲川问答”等文,对放血疗  相似文献   

6.
远古时期中国利用粗饲料早于其他国家,其发展水平也高于西方国家。从四川省巫山县大溪大庙遗址出土的家畜兽骨和大溪遗址发现稻秆、谷壳等证实,公元前6000年至公元前2000年的新石器时期.这一地区已饲养马、牛、羊、鸡等六畜,而且已出现原始农业.为饲养牲畜提供了饲料资源。进入夏、商、周时期(公元前2000年至公元前771年),特别是商代,饲养业有了发展,公元前13世纪甲骨文已出现了饲料字样。“卜辞”中还有种植草秣,牧牛于“田”的记载。  相似文献   

7.
据《中医金鉴》记载:“牛有走子马通肠”,说明古人早已发现牛有走子(隐睾)马有通肠(阴囊疝),猪的阴囊疝更是屡见不鲜,而羊的“通肠”及去势后肠脱出则鲜为人知。笔者在近三十年实践中曾先后发现5例,现予报道。一、病例介绍所见5例均为绵羊羔,2—5月龄,术前阴囊无明显变化,术后一侧性肠脱出(右侧1例,左侧4例),肠脱出发生时间在开放性去势术后30—60  相似文献   

8.
我国兽医有着悠久的历史传统;在西汉时(公元前206—公元25年)就有兽医职业之出现,如司马迁著史记中有“马医浅方,张里击钟”(卷之十二,列传,货殖)的记载。在西汉以前则有马师皇、董伸先(相傅以上二人为黄帝时兽医),造父(造父是周穆王驾东的,但也有治马的记载),王良(为周灵王之太史  相似文献   

9.
文摘     
9322 北美发生马神秘病//《Vet.Rec》1993,132(3):53—54美国东北部和加拿大某地3个赛马场报告发生一种马神秘病,发病率为3—27%,死亡率较低,共波及2000多匹马。美国病马中所见的临床症状有些象马病毒性动脉炎,而加拿大病马则表现盲肠结肠炎症状,并且只有纯种马感染。实验室检查排除了马瘟、马传贫、马病毒性动脉  相似文献   

10.
对目前双凫脉定位问题的看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双凫脉是马属动物的切脉部位。关于双凫脉的定位问题,古今说法很不一致。《元亨疗马集·脉色论》载:“双凫者,在臆骨两旁结喉以下,乃气海之门,血海之路,……”《活兽慈舟·马部》指出:“双凫乃前足鸡心尖上(胸浅前肌上面)五寸整。”吉林省丰县中育公社兽医站的《双凫实体的进一步观察》一文中认为:“双凫脉是胸浅前肌上方二寸左右的颈静脉搏动,而不是颈动脉搏动。”河北省定县中兽医学校主编的《中兽医诊断学》主张:“在颈基前方,颈静脉沟下三分之一的深部颈动脉上,相当于胸浅前肌上方,距胸骨柄部顶点上方约6厘  相似文献   

11.
由于公马配母驴(繁殖驴骡)的受胎率低,因此自1957—59,1961—62五年中进行了几次试验,探求提高受胎率的途径。在1957年试验中,用28匹母驴研究了“混精”授精及在母驴体内注射马血对受胎率的影响。在马驴“混精”中,驴精在加入马精以前先水浴加温至55℃,10分钟,再将精子磨碎。结果是用马精授精的14匹母驴,受胎率为28.6%;其余用“混合精液”受精的14匹母驴,受胎率为64.3%。在此同一试验中,也分析了注射马血对受胎率的影响。有14匹母驴从配种前45天开始,每周皮下注射属血20—40毫升,受胎率为42.9%;其余14匹母驴未注射马血,受胎率为50%。(在这两种处理的母驴中都包括有马、驴“混精”和马单精的母驴。)在母驴体内注射马血不但对提高受胎率并无影响,而且还产生不良作用,有一匹母驴因注射马血而死亡。 1958—59及1961—62四年的继续试验中,用精子已被杀死的驴精液加入马精液中“混精”授精母驴121匹次,其受胎率为52.7%,用马精液授精的母驴110匹次,共受胎率为27.3%。进一步藐明“混精”可以提高公马配母驴的受胎率。  相似文献   

12.
1远古时代远古时期中国粗饲料利用的发展进程早于其它国家,其发展水平也高于西方国家。从四川省巫山县大溪,大庙遗址出土的家畜兽骨,和大溪遗址发现稻秆、谷壳等证实,新石器时期,这一地区已饲养马、牛、羊、鸡等六畜,而且已出现原始农业,为饲养牲畜提供了饲料资源,说明这一时期我国畜牧业实际上已开始萌芽并得到迅速发展。进入夏、商、周时期(公元前2000年~公元前771年),特别是商代,饲养业有了进一步发展,公元前13世纪甲骨文对“六畜”作了记载,甲骨文中还有牢、厩等字,即饲养家畜的圈、舍。河南安阳小屯村殷墟出土的“卜辞(我国古代最早的…  相似文献   

13.
自古以来,中国就是一个以农业发达著称的国家。畜牧业是农业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保护畜牧业生产发展的兽医事业也是比较发达的。西汉(公元前206~公元24年)时期的《列仙传》中就有“马师皇,黄帝时兽医也,善知马之形、气、生、死,诊治之辄愈”的记载。可见在我国黄帝时(约公元前27~前26世纪),兽医技术已经有了很深的造诣。这要比罗马学者柯鲁米拉在1  相似文献   

14.
一、我国古代兽医学有悠久的歷史“兽医”一詞,在我國現在已發現的殷虚(約当公元前1388年以前)甲骨文中尚未發現,但其中有關畜牧方面的內容,已有不少(朱華圃,甲骨学商史編·陳夢家,殷虚卜辭綜述)。畜牧与獸醫是相伴發展的事業,那么,在殷商之時,我國已有“獸醫”是可能的。記有”獸醫”一词的文獻,目前最早的当属周禮(約在公元前770—222年)了。这就要比羅馬学者柯魯米拉在一世紀所記載的“veterinus”一詞為早了。相傳,我國在黄帝時(約公元前27~26世紀)獸醫  相似文献   

15.
<正>也许最早是希腊人开始系统研究蜜蜂,尽管当时的蜜蜂书都是猜想和推测。亚里士多德在他的书籍《动物历史》(公元前343年)记录了大量关于蜜蜂的观察,和古罗马诗人维吉尔在《Georgics》(创作于公元前36至前29年,1953再版)一书中引用John Dryden(1697年)关于阿里斯泰俄斯的传说一样,蜜蜂来自被屠杀的公牛体内,这样的信仰一直持续存在,直到欧洲中世纪(罗马帝国公元476年到  相似文献   

16.
一、新石器时期“六畜”和圈养已经出现公元前6000年~公元前2000年为新石器时期,这一时期不论在我国南方或北方,畜牧业均开始萌芽并发展。大约在公元前7000年,我国猪已开始被驯化。在浙江余姚,公元前5000年的河姆渡遗址中,发现猪已经进一步驯化,并有水牛饲养的遗迹。《河姆渡遗址动物植物遗存的鉴定研究》中说:“遗址的第四文化层中出陶猪一件,猪腹下垂,体态肥胖,四肢较短,前躯和后躯比(1:1)介于野猪(7:3)和现代家猪(3:7)之间,这是圈养的结果,而且发现有圈栏遗迹”;“水牛的标本数量也较多”…  相似文献   

17.
1江安黑山羊品种形成历史及分布。江安黑山羊历史悠久,据历史资料记载,唐宋以前,江安为夷僚杂居之地,夷人以牧为主,(见《汉书西南夷列传》记载:“缘清井溪转斗凡十一阵破之获其牛羊……甚众,夷人相率来附…….”另据清朝嘉庆年间《县志》记载:“禽兽类:牛(有水黄二种)、马、骡、猪、羊…….”“畜类:凡民间畜牧……劝农课桑外宜肩及之…….”这就充分说明江安于宋朝时即有牛羊,至清朝以将养羊作为家庭副业,肉食之源.有去势育肥,冬至吃羊肉汤的习惯.  相似文献   

18.
【题解】马师皇,人名。相传为黄帝时医士,善医马(见《古今医统》)。据《列仙传》载:“马师皇,黄帝时兽医也,善知马之形、气、生、死,诊治之辄愈”。这虽是一种传说,但可以说明在黄帝时期已有了兽医的医疗活动。“五脏论”是祖国兽医学的理论基础之一,其内容是以整体观念论述了马体五脏的生理功能和部分病理变化及其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其立论导源于《内经》。《司牧安骥集》一书,为唐代李石所著。书中“马师皇五脏论”,并非马师皇所作,乃  相似文献   

19.
一、雄激素的发现我国三、四千年以前甲骨文中已经出现对猪去势的记载。在印度,三千多年前的《吠陀》一书中甚至记有可用睾丸组织治疗阳萎。亚里士多德(公元前384—322年)描述过睾丸与雄性第二性征的关系。东汉初(公元25年后)已普遍用阉人作充太监。  相似文献   

20.
<正> 公元前3世纪,古印度孔雀王朝大臣乔底利耶所著《政事论》中有这样一句话:“乔奢耶和产生在支那(Cina)的成捆的丝。”古印度称中国为支那,“支那成捆的丝”即“中国成捆的丝”,说明公元前3世纪前即战国时中国丝绸已传入印度。当时,中国北方到印度的商道尚未开通,这些丝绸乃是从蜀地通过今云南腾冲出口到缅甸再贩运至印度的。这条民间商道古称“蜀·身毒道”,司马迁《史记》里称“西南夷道”,现代人称“南方丝绸之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