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 二化螟别名蛀秆虫、蛀心虫。在我国各稻区都有分布。除为害水稻外,还为害茭白、玉米、甘蔗、芦苇和取食其他禾本科杂草。越冬后,部分幼虫还为害麦子、油菜、蚕豆和紫云英等。水稻被幼虫为害,在其分蘖期,造成枯鞘和枯心苗;在孕穗抽穗期造成枯孕穗和白穗;在灌浆乳熟期造成半枯穗和虫伤株。  相似文献   

2.
稻食根金花虫,学名Donacia Provosti Fairmaire,属鞘翅目,叶甲科. 分布为害.此虫分布普遍,以山区地势低洼的山沟田和终年渍水的烂泥田内发生最多,个别地区为害较重.寄主有水稻、稗、游草、莲、眼子菜、漂浮草、长叶泽泻、牛毛毡、荆三棱、矮慈菇、鸭舌草、四叶萍.  相似文献   

3.
稻瘿蚊的发生规律及防治措施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稻瘿蚊属双翅目、瘿蚊科,别名稻瘿蝇。原分布于广东、广西、福建等我国南部省份,随着气候的变迁及种植制度的改变,自1999年在本地区出现并为害水稻,发生数量及为害程度有逐年加重的趋势。杂交水稻制种所用不育系由于生育期较短,播种育苗及移栽期偏迟,苗龄偏小,秧苗柔嫩,受害程度较常规水稻田严重,对杂交水稻制种产量影响较大。为此,了解该虫的形态特征、发生规律,防控该虫的为害,对提高杂交水稻制种产量有着很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东北三省是我国水稻的主要栽培区域,目前水稻病虫害是影响东北稻米品质及产量的主要因素。近年来,东北稻区水稻负泥虫整体发生程度逐渐加重,控制水稻负泥虫的为害已迫在眉睫。本文对东北稻区水稻负泥虫的分布与危害、生物学特性、发生规律及综合防控策略进行了综述和总结,并对水稻负泥虫综合防治的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5.
稻水象甲(Lissorhoptrus oryzophilusKuschel)属鞘翅目象虫科。成虫、幼虫都为害水稻,成虫食害叶片,幼虫为害稻根。由于根系被破坏,植株停止生长,造成整株死亡。为害严重时水稻减产50%以上,此虫是水稻生产的大敌,为我国重要检疫性害虫。稻水象甲原产于美国东部,在北美洲分布较普遍,1976年传入日本后迅速向外扩散。到1982年在日本的分布范围已扩展到28个府县。1988年南朝鲜有6个道、17个郡发生。1987年此虫传到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并以每年几十公里的速度向外扩散。1989年已蔓  相似文献   

6.
水稻二化螟学名Chilo sup-perssalis(Walker)属鳞翅目螟蛾科,又名钻心虫、蛀秆虫.二化螟寄主范围广泛,可危害水稻、小麦、玉米、油菜等作物及稗、李氏禾等杂草.分布在我国南方、北方各稻区.对水稻产量影响严重,是水稻的主要害虫.水稻从分蘖期到乳熟期均可受害,形成不同的受害状.以幼虫钻稻茎为害,发病先期枯心,既而死穗,后期秕粒增加.严重影响了水稻的产量和品质.因此,有效做好水稻二化螟的防治对促进水稻丰产丰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彭进 《河南农业》2019,(16):36-36
一、形态特征稻纵卷叶螟又名稻纵卷叶虫,别名刮青虫、小扯苞虫、苞叶虫,属鳞翅目螟蛾科。该虫主要为害水稻,也为害小麦、甘蔗、禾本科等杂草,以幼虫吐丝,卷住水稻叶片成虫苞,幼虫隐居其中,并取食水稻叶片的叶肉,最后叶片只剩下表皮,剩下表皮呈透明白条斑状。每个虫苞只食一叶片,成纵卷,管状。  相似文献   

8.
黏虫,俗名五色虫、五花虫、夜盗虫等,属于多食性害虫,主要为害小麦、水稻、玉米、谷子等禾本科作物,大发生时也为害大豆、蔬菜等作物.为害严重时,能将作物叶吃光,穗咬断,造成严重减产,甚至绝产. 该虫以幼虫形态为害作物.幼虫共6龄,5、6龄进入暴食期,其食量占整个幼虫期的90%左右.成虫具有远距离迁飞习性,喜高湿,昼伏夜出,产卵于禾本科植物叶尖或嫩叶、心叶皱缝间,常使叶片呈纵卷状.  相似文献   

9.
水稻负泥虫,在幼虫期被俗称为烟筒虫、截虫,在我国主要有两大发生区:一为东北稻区,另一为中南部的贵州、云南、陕西、湖南、广西、广东、江西和浙江等省区,是水稻苗期主要害虫之一。多发生于新开荒的水直播稻田和丘陵山区的稻田,除为害水稻幼苗外,还为害稗草、茅草、碱草等杂草嫩芽。  相似文献   

10.
稻赤斑黑沫蝉俗称雷火虫、泡沫虫,属同翅目沫蝉科,主要为害水稻,还为害高粱、玉米、甘蔗等作物.成虫以针状口器插入水稻叶片组织吸取汁液,尤以上部叶片特别是剑叶受害最重,被害植株不能正常抽穗扬花,空壳率增加,千粒重下降.一般减产15%~37%,严重的达50%以上.为此,笔者于1994~1998年对该虫进行了研究,初步掌握了此虫在本地的发生规律,探索出一套综合防治措施,在防治工作中发挥了较好的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11.
蝼蛄是黑龙江省水稻生产中三大害虫之一,虽然不象潜叶蝇和负泥虫那样被稻农所重视,但为害普遍,特别对水稻苗床为害极大.  相似文献   

12.
<正>粘虫学名Mythimnaseparata(Walker)属鳞翅目,夜蛾科。又名行军虫、剃枝虫、五色虫、虸蚄等,分别极广,国内除新疆未见报道外,其他各省都有分布。粘虫食性很杂,主要为害玉米、水稻、麦类、高粱等禾谷类作物及禾本科牧草。为害特点以幼虫取食为害。咬食叶组织,形成缺刻,大发生时常将叶片全部吃光,仅剩光杆,抽出的玉米穗亦能被咬断。1形态特征  相似文献   

13.
稻螟蛉又名双带夜蛾,俗名量步虫、青尺蠖.在我国各水稻产区均有发生,除水稻外,尚可为害玉米、高梁、谷子等禾本科作物,也能取食稗草、野黍、看麦娘等禾本科杂草.  相似文献   

14.
七十年代后,随着双三制水稻的发展,稻蓟马发生为害日益严重,因而对稻蓟马的研究受到重视.福建农林大学农业昆虫教研组(1975)、江苏农学院植保系昆虫教研组等(1976)、镇江地区农科所(1976,1977,1978)、徐祖荫等(1978)与黄山等(1982),对稻蓟马的发生为害规律及药剂防治等方面都作了大量的研究.但对稻蓟马的防治指标的研究未见报道.笔者于1981~1982年,从虫量与水稻之间关系入手,对影响为害程度的因素,不同为害程度对水稻的影响及防治策略等方面进行研究,现将结果分述如下.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介绍水稻本田栽培发生为害比较严重的几种病虫害,即水稻稻瘟病、水稻稻曲病、水稻二化螟,称为"两病一虫"。水稻栽培田一旦发生"两病一虫"为害,不仅对产量影响较大,而且影响水稻品质,最终影响栽培效益。因此,防治好"两病一虫",对保证水稻产量和提高水稻品质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本文针对水稻"两病一虫"提出科学防治方法,为相关人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正>粘虫学名Mythimnaseparata(Walker)属鳞翅目,夜蛾科。又名行军虫、剃枝虫、五色虫、虸蚄等,分别极广,国内除新疆未见报道外,其他各省都有分布。粘虫食性很杂,主要为害玉米、水稻、麦类、高粱等禾谷类作物及禾本科牧草。为害特点以幼虫取食为害。咬食叶组织,形成缺刻,大发生时常将叶片全部吃光,仅剩光杆,抽出的玉米穗亦能被咬断。1形态特征  相似文献   

17.
<正>稻蓟马俗称灰虫,属缨翅目蓟马科,在我国各稻区普遍分布,长江流域和华南稻区发生较多。稻蓟马为害影响水稻壮秧,对水稻产量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8.
二化螟是上高县水稻的主要害虫之一,2016年大发生,属历史罕见.该文概述了当年主害代增加,为害期延长,发生面积大,为害损失重,抗药性上升,防治难度大等发生特点.从发生周期性、气候变化、稻田生态环境、农药使用、抗药性、水稻品种,农事操作制度等方面分析了发生原因.并提出了搞好灭蛹,减少虫源基数,合理布局,减少虫源桥梁田,做好测报,推广科学防治技术,综合治理,调整防治策略等方面做好防控对策.  相似文献   

19.
为了明确吉林省西辽河稻区主要害虫种类、种群发生规律及为害情况,为西辽河稻区害虫的预测预报及防治提供科学依据,2014~2016年间通过性诱剂、粘虫板及盘拍法对吉林省西辽河稻区水稻主要害虫进行系统调查,结果表明:在水稻不同生育期内,害虫的种类及为害部位各有不同,在插秧期至分蘖期,主要有稻潜叶蝇(Hydrellia griseola)、稻水象甲(Lissorhoptrus oryzophilus)、稻负泥虫(Oulema oryzae)等害虫为害水稻叶片;在分蘖期至孕穗期,主要有水稻二化螟(Chilo suppressalis)、黏虫(Mythimna separate)、稻飞虱等害虫为害水稻茎秆及叶片;在孕穗期至收获期,主要有稻飞虱、黏虫、尺蠖(Geometridae)等害虫为害水稻叶片及茎秆.所调查的害虫中稻潜叶蝇在田间呈随机分布;水稻二化螟成虫有两个发生盛期,表明水稻二化螟可以在该地区完成两个世代的发育;稻飞虱分为灰飞虱(Laodelphax stiatellus)和白背飞虱(Sogatella furcifera)两种,以灰飞虱为优势种,两种飞虱种群的成虫和幼虫虫龄结构相似,并且世代重叠现象明显.  相似文献   

20.
利用Y-型嗅觉仪研究了螟蛉绒茧蜂对水稻、二化螟和稻纵卷叶螟幼虫及虫粪挥发物的行为反应.健康水稻苗、两种害虫的幼虫及虫粪的挥发物对螟蛉绒茧蜂雌成蜂都有显著引诱作用.在两种害虫为害水稻苗与健康水稻苗之间,螟蛉绒茧蜂雌成蜂显著地选择虫害苗,但当去除虫害苗中的幼虫和虫粪后,寄生蜂对二者的选择无显著差异.水稻苗以两种害虫唾液处理或机械损伤处理后,其挥发物对螟蛉绒茧蜂的吸引作用无显著改变.在两种害虫幼虫、虫粪及其为害苗的挥发物之间,螟蛉绒茧蜂显著地趋向稻纵卷叶螟幼虫、虫粪及其为害苗.结果表明,螟蛉绒茧蜂栖境定位和寄主选择过程中所利用的挥发物主要来自寄主植物、寄主幼虫和虫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