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6月是水产养殖生产的主要季节,该月全国各地的气温、水温将持续升高,日照时间明显延长。水产养殖动物食欲明显增强,摄食量增多,从而进入生长旺期。但6月又正值梅雨季节,全国各地雷阵雨、台风较多,气候变化无常,易形成高温、低压的闷热天气。因此,6月份也是开始水质易变、缺氧泛塘、病害暴发和流行的季节。下面就6月份养殖生产的特点及应注意的问题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2.
高温季节(7~9月)天气炎热,水温高,鱼类的新陈代谢旺盛,摄食量强度大,是鱼类生长的黄金季节。但此时水体中有机质污染加剧,使水质发生重大变化,病原生物也迅速繁衍,极易暴发各种鱼病,直接影响全年的产量和效益,所以说是养殖管理匕最难的季节。笔者综合多年从事鱼病防治工作的实践经验,将高温季节鱼病增多的原因及防治措施介绍如下,供广大养殖户参考。  相似文献   

3.
福建省夏季网箱养殖鱼类主要病害情况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夏季气温、水温高,雷阵雨、台风也较多,气候变化无常,易形成高温、低压的闷热天气。但是夏季也是水产养殖生产的关键季节,水产养殖动物食欲明显增强,摄食量增多,进入生长旺期;同时水中各种致病菌、寄生虫也会异常活跃,鱼体发病的几率较高;  相似文献   

4.
六月渔事     
蔡永祥 《水产养殖》2009,30(6):43-43
6月份,农历节气是芒种到夏至,长江中下游、江淮一带进入进入梅雨季节,气温、水温持续升高,高温、低压的闷热天气较多,气候多变,降雨量充足,日照时间明显延长。本月是水产养殖生产的主要季节,鱼、虾、蟹、蚌、蛙、龟、鳖等水产养殖动物吃食旺盛生长快,但也是水质易变、病害暴发和流行的主要季节,应加强预防。  相似文献   

5.
7月份,全国气温、水温继续升高,水产养殖进入生产旺季,水生动物摄食代谢旺盛,残饵、粪便等极易导致养殖水体中有机质浓度及氨氮、亚硝酸盐等有毒有害物质超标,水体溶解氧含量低,影响水体环境。同时7月也是雷雨多发季节,南部沿海进入台风期,养殖水质、底质较不稳定,水产养殖进入病害高发期,做好防控工作尤显重要。  相似文献   

6.
夏季高温期饵肥充足,鱼类摄食旺盛,是鱼类生长的黄金季节。但是,此期间气温偏高,安全隐患多。高温对病菌及鱼类,都不利于其生长繁育的,当水温在33℃以上,许多鱼类食欲减退,生长缓慢,因而对于集约化养殖的池塘,饲料投喂与管理显得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7.
五月渔事     
蔡永祥 《水产养殖》2009,30(5):44-44
5月份,水温随气温逐渐升高,渔业生产步人繁忙的季节,水产养殖动物已进入正常摄食的生长旺期。很多品种进入繁殖峰期,需进行鱼苗的发塘鱼种培育。温水性越冬鱼类进人主要放养时期,要在月初基本投放完毕。5月份也是水质易变、病害暴发和流行的主要季节,应加强防范。鲤、鲫鱼的“夏花”需及时套养等。  相似文献   

8.
王文彬 《齐鲁渔业》2013,(10):42-43
夏秋季高温期饵肥充足,罗非鱼摄食旺盛,是生长的黄金季节,同时也是安全隐患较多的时期,因而对于集约化养殖罗非鱼来说,饲料投喂与管理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9.
从水质调控、饵料投喂、病害防治等方面总结了高温季节养殖池塘的管理措施。  相似文献   

10.
七月渔事     
蔡永祥 《水产养殖》2009,30(7):44-44
7月份,农历节气是小暑到大暑季节,盛夏高温开始了。水温随着气温逐渐升高,大多数的水产养殖品种进入了适宜水温的上限,因此是养殖鱼类、虾、蟹、鳖等水生动物的生长旺季,但同时又是病害滋生蔓延的时期,时常出现台风(或热带气旋)和干旱等灾害性的天气,同时常有强对流的雷阵雨发生,这也对渔业生产带来了不利的影响,是养殖管理的重点和难点期。此时期饲养管理的好坏,将直接关系到全年产量和经济效益的高低。为了确保水产养殖健康生长,安全度过盛夏季节,从而达到稳产高产之目的,根据7月份气候和养殖生产特点,广大养殖户应做好以下管理工作及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11.
(2)水质管理 水质主要通过换水量来调控,换水量要根据养殖密度、供水状况、摄食状况、季节因素等方面进行综合考虑。一般保持5-10个循环量/天,冬季少一些,夏季多一些。水温长期处于22℃以上时,要加大换水量和采取降温措施,以防发生高温反应而导致死亡。每次投喂后,拨开池外排污管,使池水快速旋转流出,同时用长柄  相似文献   

12.
信息集粹     
《齐鲁渔业》2012,(8):57-60
各地如火如荼开展渔技推广“夏季行动” 垦利随着高温季节的来临,水产养殖业也进人了水产病害高发期。为了减轻高温给水产养殖带来的影响,确保养殖安全,提高养殖效益,垦利县海洋与渔业局采取多项措施,深入开展渔业技术指导“夏季行动”。一是及时制定高温季节水产养殖管理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3.
对虾养殖的管理工作是一项贯穿整个养殖过程的技术措施,前期是基础,高温季节是关键。为了减轻高温季节的管理工作负担,必须在前期的管理工作中打下良好的基础,从而保证养殖工作的顺利进行。 1.前期管理工作 (1)池塘条件池塘布局应合理,通常以长方形池为宜;面积2~3公顷,平均水深不低于1.5米;池  相似文献   

14.
<正>8月份,全省各地进入高温酷暑季节,水产养殖动物摄食量大,新陈代谢旺盛,池塘投饵量和载鱼量都较大,水质极易变坏,高温缺氧、水质、饲料等因素往往引起鱼病发生。应合理控制放养密度,减少耗氧量和对水体污染,做好综合防病工作,并预防台风暴雨引起的水产养殖疾病暴发。病情预测  相似文献   

15.
《海洋与渔业》2011,(7):51-51
7月病害发生情况预测 7月份我省雷雨、台风较多,水温、气温持续升高,天气闷热,养殖品种注意防止泛塘,做好预防台风、洪水等措施。进入养殖病害高发季节,养殖鱼类出血病、烂鳃病、细菌性肠炎病、溃疡病、车轮虫、指环虫、鳖白底板病和腐皮病等病害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会上升。  相似文献   

16.
7~9月份,气候多变,高温、干旱、雷暴雨、台风等天气交替来临,鳗鲡(图见彩中插2)养殖进入了高温期管理阶段。该阶段是鳗鲡的高生长期,也是病虫害的高发期。此期日照强度较大,池塘水温高,藻类、细菌等生物繁殖旺盛,易使池塘水体出现低透明度、高pH、氧债而致的缺氧以及气候突变导致水质突发性剧变而引发病害;同时,高温期鳗鲡食欲旺盛,摄食量较高,因而鳗池中的残饵、粪便排入量升高,从而使养殖水环境易于恶化,更适宜一些病原体的繁殖生长,使病原数量迅速增加。  相似文献   

17.
高温季节天气炎热、光照强、水质差、各种病菌大量繁殖,是养殖上疾病发生的高峰期,南美白对虾、斑节对虾,在夏季水温32℃左右的高温季节,也是生长的旺季。如何确保高温季节对虾健康、旺盛生长,科学管理是关键。为了克服养殖难关,争取获得稳产高效,高温季节应掌握以下的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18.
乌鳢池塘养殖生长快,养殖周期短,单产,效益都比较高,但是乌鳢池塘养殖放养密度大,中后期存塘鱼负荷重,其饵料以动物饵料为主,每日摄食量大,大量排泄物排入水体,对池塘水质影响大,鱼病季节,乌鳢常会发生病害,从而影响养殖乌鳢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9.
冬季既是水产养殖的收获季节,也是下一个养殖周期的开始。抓好鱼种管理,确保鱼种安全越冬,是鱼类养殖生产过程中的重要技术环节,应抓好以下几个方面:强化鱼种秋季培育,促进摄食,使之膘肥体壮,积蓄能量,是提高耐寒力、抗病力、成活率的一项重要措施。进入秋季后,气候、水温适宜,应多投喂一些适口性强、富含蛋白质、淀粉较多的精饲料,日投饲量为池鱼体重的3%~5%,以提高鱼种的肥满度,使之安全越冬。  相似文献   

20.
高标 《科学养鱼》1998,(11):22-22
青虾池塘养殖的中期管理工作主要包括水质调控、饵料投喂、种好水草以及日常管理等方面。一、水质调控1.水深由放苗时的0.8米逐渐加深至中期(8、9、10月份)的1.5米以上。2.注水根据天气、水质变化来注水,8、9月份的高温季节,应坚持每7~10天换水一次。每次换水1/3。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