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蜂产量低,原因很多,最重要的是好分蜂,維持大群是获得高产稳产的保証,因此,对中蜂分蜂的認識,控制中蜂的分蜂就成为飼养中蜂工作成敗的关鍵。分蜂是蜜蜂自然繁衍的本能,是为了延續种族生存的需要。中蜂由于长期处于半野生状态,具有强的适应性,分蜂就是适应的一种表現。分蜂在生物学上是一种优良的特性,在經济学上来說,却是一个弱点。根据我們一些粗淺的体会和不成熟的若干試驗結果加以探討。  相似文献   

2.
长白山中蜂是我国宝贵的蜜蜂品种,由于长期处于野生和半野生状态,它保持着强烈的分蜂能力,这种分蜂性能对于野生中蜂是有利于保存和延续种族,但对于人工饲养却不利于管理,也不利于高产。一、自然分蜂分蜂前准备期:天气晴暖,蜜粉丰富,蜂群繁殖较快,当达到6~7框...  相似文献   

3.
自然分蜂是指在一个蜂群内,通过雄蜂的出现,到蜂王在台基里产卵,培育出一只新王,老王和一部分工蜂飞离旧巢,找到了新居,变成了二个或二个以上的蜂群,叫做自然分蜂。 (一)中蜂分蜂的生物学特性中蜂是我国丰富的蜂种资源。自然分蜂对长期处于野生的中蜂来讲,有利于保留种族,延续后代,在自然界中由于长期受条件的限制,巢内往往狭小,限制发展到一定的程度,不得不分出小群,长期形成了分蜂性强的习惯。同时分蜂也是蜂群繁殖的一种方  相似文献   

4.
中蜂(Apis cerana Fabricius1793),长期处于野生和半野生状态,采用活框蜂箱实行新法饲养之后,表现出强烈的分蜂倾向,很难培养和维持强群.因此严重地影响中蜂的生产能力.为了了解中蜂的分蜂特性,以便提供控制分蜂的有效方法,我们于1963-1964年分别在北京、福州两地对当地中蜂的分蜂特性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5.
中蜂长期处于野生半野生的生活状态,保持着强烈的分蜂性,这是中蜂种群繁衍的需要,也是种群适应自然的一种本能。这种分蜂性对于野生种群的扩大是十分有利的,但对于人工饲养蜂群却是不利的。气候环境、蜜粉源条件、蜂群群势、蜂巢容积、蜂王状态、遗传等众多因素都能导致蜂群产生“分蜂热”,采取因时、因地的控制措施,才能有效延缓和消除蜂群的“分蜂热”。  相似文献   

6.
中蜂由于长期生活在野生或半野生状态,形成了爱分蜂、好逃跑的不良习性,不易养成大群,因而产蜜量不高。我自1958年开始就对湖南武冈地区中蜂蜂王的产卵能力、分蜂特点进行了观察试验,感到中蜂的繁殖能力还是很高的,并不比意蜂差。只要在中蜂的管理工作上精细一些,及时进行人工分蜂,维持适当的群势,不仅可以促使中  相似文献   

7.
徐传球 《蜜蜂杂志》2010,30(8):27-27
<正>野生中蜂性格暴躁,容易离脾,稍处理不当就有飞逃的可能。一般中蜂飞出结团:一是分蜂飞出,这种情况往往在蜂团中有许多雄蜂跟随;另一种情况是中蜂生存  相似文献   

8.
收捕野生蜂,成本低,投资省、见效快、效益大,是充分利用自然资源的好门路。中蜂适应力强,南方各地山野中蕴藏大量的野生蜜蜂,完全可以收捕饲养,以解决蜂种缺乏,减少养蜂投资。收捕野生蜂,分诱捕和猎捕两种方法。诱捕野生蜂是选择它们喜爱营巢的环境,放置空箱让蜂...  相似文献   

9.
野生中蜂的收捕●杨朝环●中蜂新法饲养基础讲座之31怎样收捕自然分蜂群和迁逃群各地中蜂自然分蜂和偶然飞逃的时间差异很大,如云贵高原地区一般是在春末夏初和秋末出现。无论是新法饲养、还是旧法饲养的中蜂群,大部分会发生自然分蜂和迁逃,这是收蜂养的大好时机。下...  相似文献   

10.
中蜂Apis cerana F.(生长在我国的东方蜜蜂)虽然很早以前,就被劳动人民饲养,但由于饲养方法十分原始,仍处于半野生状况下,无法进行蜂种的改良。因此,中蜂依然是一种野生物种。中蜂要成为适合人类需要,具有高产性能的优良蜂种,必须经过人工选育过程。  相似文献   

11.
目前,我们饲养的中蜂主要由野生中蜂驯化而来,而飞逃又是中蜂的主要特性之一。这是中蜂在野生状态下适应环境,维持种群在自然界长期生存的主要手段,是中蜂适应自然环境的结果。这种习性对野生中蜂在自然界的生存是十分有利的。而人工饲养以后,人们的目的是为了获得更多的蜂产品,中蜂的这种爱分蜂、易飞逃的特性则不利于养蜂生产。  相似文献   

12.
与业余养蜂的朋友谈养中蜂广东韶关市农业局(512026)戴元高怎样才能养好中蜂,这是许许多多从事业余养蜂的青年朋友、高退休老干部、城市居民关心的问题,对此,我抛砖引玉谈谈个人实践中的一些体会。一、蜂种来源中蜂蜂种的来源一是购买,二是收捕野生中蜂。向蜂...  相似文献   

13.
土法养中蜂已有数千年的历史。在广大的山区农村,仍习惯用土法养中蜂,土蜂蜜深受消费者所喜爱。土法养中蜂的分蜂依靠自然分蜂,虽然有许多优点,但自然分蜂的最大缺点是分蜂群飞逃,蜂群一旦飞逃难以收回。重庆市武隆区是国家蜂产业技术体系示范县,开展土法养中蜂防止分蜂群飞逃的研究,探索出一种土法养中蜂的分蜂收蜂装置。该收蜂装置制作简单,操作方便,男女老少皆可操作。  相似文献   

14.
甘筱中 《蜜蜂杂志》2006,26(12):17-17
笔者拙作《中蜂自然分蜂收捕三法》在《蜜蜂杂志》2006年第8期发表后,先后收到了湖北省赤壁市退休职工和广西防城港市退休工程师2位李蜂友的来信,表示要“上门学养中蜂”。笔者心受感动,现总结几十年来养中蜂的几点浅见供初养中蜂的蜂友参考。1中蜂是一种土生土长,投资少、收获大,适合普通群众饲养的好蜂种笔者曾在石洞里、上是中蜂巢下是蚂蚁窝的洞里、空心的树洞里、居家的橱柜里、农家的柴堆底下、空心的砖柱中、工厂的工具箱里等处收捕过野生中蜂。只要拥有一只无毒、无异味的箱子或用桶将蜂收留,中蜂一般都能“安居乐业”,无需人的供养…  相似文献   

15.
中华蜜蜂,简称中蜂,是我国土生土长的一个蜜蜂品种.我国优越的自然条件孕育了丰富的野生中蜂蜂种资源,同时,广大农民在长期的中蜂生产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猎捕野生中蜂经验.采用木桶饲养中蜂,是长期以来所形成的较为原始的一种中蜂饲养方法,目前,在我国的一些地区仍然延袭这种方法.  相似文献   

16.
戴元高 《中国蜂业》2000,51(6):24-24
中蜂是具有独特优良性能的蜂种。但其易飞逃特性 ,使初养中蜂的人敬而远之 ,又因中蜂往往会全场飞逃 ,大大挫伤了饲养者的信心。对饲养中蜂具有多年经验的老行家 ,则多见不怪 ,下面谈谈本人的看法。一、在野生状态下 ,中蜂以飞逃延续其种族生存无可非议在广东 ,中蜂又名“山蜂” ,“过山蜂”或“糖蜂” ,顾名思义 ,它是一个野生、半野生蜂种 ,习惯于山区环境 ,长期过着“游牧式”的生活。同一品种 ,在家养情况下就叫“家蜂” ,在山野中生活 ,就叫“野蜂”。在高温暑天 ,它飞向高山林区 ;在寒冬它飞向谷地平原 ,为了生存 ,什么地方条件好 ,有…  相似文献   

17.
三、残存的中蜂群是长白山中蜂自然扩繁的蜂种资源长白山中蜂进入衰落时期以后,各地残存的中蜂群分布情况不同:西蜂密度较大的地方中蜂几乎绝迹,西蜂密度较小的地方还有残存的中蜂。这些地方的中蜂多分布在偏僻的山区,有野生和桶养2类,野生蜂多在难于寻觅的悬崖石洞...  相似文献   

18.
中华蜜蜂分蜂性强,处理分蜂是中蜂养殖中的一个重要环节。结合养蜂实践,在自然分蜂与远距离分蜂2种分蜂法的基础上提出5种定地分蜂方法与蜂友探讨,旨在推进中蜂分蜂人工化、可控化。  相似文献   

19.
<正>中蜂爱分蜂是指在人工养殖的条件下,中蜂蜂群在繁殖季节经过一次分蜂后,会无节制多次无序分蜂。多次分蜂往往会造成蜂群弱小、抗逆性差、采集力低、抗病力不强、产量不高等一系列问题,是中蜂养殖难的症结所在。那么,造成中蜂爱分蜂的原因是什么,如何解决和控制中蜂爱分蜂问题,使饲养的中蜂群在分蜂季节少分蜂或不分蜂,让中蜂容易养成强群、大群。下面介绍中蜂爱分蜂的原因和控制分蜂的办法,供大家讨论:一、遗传因素和强群标准每年春季和夏秋时节,  相似文献   

20.
中蜂在我国土生土长,到现在亦分;野生、旧法饲养(基本上自生自灭)、科学饲养三种状况。一、中蜂自然蜂巢的考察综述野生与旧法饲养蜂群的蜂巢属自然蜂巢。它们的蜂巢分:限制性如野生蜂的土、树洞巢穴;半限制性如云南、宁夏、甘肃、陕西的土、墙洞巢穴,东北、甘肃的树洞巢穴,湖南、湖北、四川、贵州、广西、江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