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根据机插水稻的生育特点,在安徽沿江地区开展了机插单季稻高产高效肥料运筹试验。结果表明,控氮减磷增钾配方施肥技术适合机插水稻,其措施主要包括:氮肥基施量应控制在108 kg/hm~2以内,氮肥基肥、分蘖肥、穗肥比例为4∶4∶2;磷肥基肥、穗肥比例为8.5∶1.5;钾肥基肥、穗肥比例为7∶3或4.6∶5.4。当目标产量为9 000~9 750kg/hm~2时,机插一季稻配方施肥推荐用量为:每hm~2施N 195~210 kg、P2O572 kg、K2O 120 kg。穗肥氮、磷、钾肥分别占其总量的20%、15%、54%时,机插稻群体和产量构成较合理,有利于高产高效。机插一季稻群体生长量大、生育期较长、耗钾量多,穗期补施钾肥是一项有效的增产措施。  相似文献   

2.
养分管理模式对晚稻产量和氮肥利用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建立水稻最佳养分管理技术体系,本文研究了5种施肥模式对晚稻产量及氮肥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养分管理模式对水稻产量影响较大,处理3的实际产量最高,与其它处理的差别也较大。这说明水稻生产中,在均衡施用氮、磷、钾肥的情况下,有机、无机肥适当配施比单施无机肥能更显著提高水稻产量;基肥、分蘖肥、穗肥按一定比例分施增产效果好;不同养分管理模式下氮素利用率情况差异明显。处理3的氮肥利用率比其他养分管理模式都高,所得结果可为水稻养分管理技术体系的建立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不同时期不同施氮量对水稻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通过产量构成要素来研究水稻不同时期施用氮肥比例对水稻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施氮比例为基肥50%、蘖肥30%、穗肥20%的处理产量最高,为506.92 kg/667 m~2,增产率为26.3%,增产效果最明显。  相似文献   

4.
氮肥运筹技术对抛秧早稻生长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等氮量条件下,2006年在安徽省贵池市梅龙镇水稻土上研究了不同氮肥运筹方式对抛秧早稻茎蘖动态、干物质积累、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基施氮肥比例与抛秧早稻最高分蘖数呈显著直线正相关,但基肥施氮量大易造成水稻群体过大从而使成穗率降低。当基施氮肥比例达到70%时,抛秧早稻地上部分干物重下降。地下部分根系生长则是随基肥氮比例减少而呈增强的趋势。基肥氮比例对地上地下部分生物量的影响以分蘖期最为明显。氮肥运筹直接影响抛秧早稻产量的是有效穗数和每穗粒数;基肥和穗肥施用比例与产量呈显著的抛物线关系,当基肥穗肥施N比例为35.6%和32.2%,产量可达到最高。  相似文献   

5.
张鹏里 《北方水稻》2007,(3):100-101
通过对水稻只施基肥和穗肥的深施施肥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深层施肥法可提高肥料利用率25%,增加水稻有效分蘖和成穗率,增加产量10%以上,节省人工,并避免贪青晚熟,减轻病害。  相似文献   

6.
以超级稻"盐丰47"为材料,采用小区对比试验方法,研究了氮肥运筹对水稻生育、产量及氮磷钾吸收量的影响,探求适宜高产水稻栽培的氮素基蘖穗肥施入比例。结果表明,基肥、蘖肥、穗肥比例2:5:3的B处理,获得了单产9.78 t/hm2,比A(2:4:4)、C(2:6:2)、D(2:8:0)处理分别增产了0.6%、3.4%和5.6%,其齐穗期群体叶面积指数及高效叶面积率、单位面积有效穗数及颖花数、干物质产量及齐穗后干物质积累量占籽粒产量百分比、氮磷钾吸收量均较高。因此适宜增加氮素穗肥施入比例有利于水稻产量与氮磷钾吸收量的增加。  相似文献   

7.
以第四纪红土红壤开垦的新辟稻田为供试土壤,以杂交早稻V200为供试作物,进行田间试验,研究新辟红壤性稻田上水稻不同时期施用钾肥的效应。结果表明,在施用等量钾肥的条件下,钾肥以适当的比例作基肥和分蘖肥或基肥,分蘖肥和穗肥施用具有良好的效应,既可促进水稻对养分的吸收和早生快发,提高水稻产量,又可降低生产单位重量稻谷的吸氮量和吸磷量,提高氮、磷肥的生产效率,是水稻高产高效栽培技术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8.
通过分析水稻的肥料效应和吸肥规律,详细研究了在高产栽培条件下的施肥指标,结果表明:百公斤稻谷需N2.029 kg,P2O50.819 kg,K2O 2.480 kg,无氮基础产量百公斤稻谷需N 1.297 kg,氮肥利用率37.71%,氮肥基肥、蘖肥和穗肥的最佳比例为4:2:4。  相似文献   

9.
【目的】合理的氮肥用量和运筹能够有效提高水稻产量和氮肥利用率。明确氮肥用量和运筹对水稻产量及其构成因子的影响可为水稻高产高效生产提供理论指导。【方法】基于119篇已发表的有关稻田氮肥管理的论文,采用整合分析(Meta-analysis)的方法量化了不同施氮量、基肥+分蘖肥、穗肥、种植区域和土壤性质等条件下氮肥管理对水稻产量及其构成因子的影响,并探究了我国各水稻主产区提高产量构成因子以获得高产的适宜措施。【结果】与不施氮肥相比,施用氮肥能够显著提高水稻实际产量(+42.2%)和理论产量(+43.1%),有效穗数和每穗粒数分别增加了33.2%和13.5%,而结实率和千粒重分别下降了4.2%和1.6%。在不同施氮量和氮肥运筹下,水稻产量及其构成因子存在显著差异。水稻实际和理论产量在施氮量为150~200 kg/hm2时增幅最大,有效穗数和每穗粒数在施氮量为250~300 kg/hm2时增幅最大。另外,随着施氮量的增加,水稻的结实率和千粒重显著下降。基肥+分蘖肥的氮比例(基肥+分蘖肥占总施氮量的比例)为30%~50%和穗肥氮比例为10%~30%时,水...  相似文献   

10.
氮肥用量与运筹比例对机插水稻产量影响效应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不同氮肥施用量与运筹比例对机插水稻武育粳3号产量影响效应。结果表明:机插水稻氮肥用量以纯氮20kg/667m2为宜,运筹比例采用基肥:分蘖肥:穗肥为1∶2∶2处理产量最高;穗肥施用应因苗制宜,基蘖肥较多、群体较大、长势较好的选择在倒3 1(促花肥与保花肥使用倒数叶龄,下同)叶龄期施用,基蘖肥较少、群体较小、长势较差的选择在倒4 2或倒5 3叶龄期施用,以提高施氮安全性和利用率。  相似文献   

11.
从土壤农化角度,探讨了杂交水稻对钾素营养的需求特性、土壤钾库对杂交水稻吸钾的贡献以及肥料钾在土壤中的去向,进而探索杂交水稻实现高产高效所相适应的有效施钾技术.  相似文献   

12.
施钾对土壤钾素平衡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二年来的定位观测和水稻,花生田间试验材料,分析土壤施钾对土壤速效钾平衡的影响,探讨当前土壤严重缺钾条件下的作物适宜施钾量。  相似文献   

13.
不同施钾量对玉米钾素吸收利用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8,自引:2,他引:16  
采用田间试验研究了不同施钾量对玉米钾素吸收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玉米产量随钾肥用量提高呈缓慢上升趋势。当钾肥用量达156kg/hm2时玉米产量最高,为11177kg/hm2,与不施钾肥处理相比增产20.53%,产量差异达显著水平;不同施钾处理玉米收获后土壤速效钾含量比播种前有所降低,土壤缓效钾随钾肥施用量的增加而明显提高,土壤全钾含量变化不大;不同施钾处理,随着钾肥的施用量提高,玉米从土壤中带走钾量明显增加,当钾肥施用量在117kg/hm2以下时,土壤中的钾素亏损,不能保持土壤中钾素平衡;各处理玉米子粒中钾素含量均比其茎秆钾素含量低,随着钾肥施入量的增加,子粒茎秆中钾素含量也相应增加;不同施钾处理,钾素的利用率随钾肥的施用量的增加而减少。  相似文献   

14.
以甘蔗品种‘粤糖03-393’(‘粤糖60号’)为试验材料,采用随机区组设计,通过4 a(造)钾肥水平(0、225、450、675、900 kg/hm2)定位试验,研究长期施用钾肥对甘蔗产量、农学效应、植株吸钾量、钾肥利用率、土壤钾素含量、土壤钾素平衡和钾肥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钾肥施用量的增加,甘蔗农学效应、产量、钾肥利用率呈先增后降的趋势,产投比逐渐减小,450 kg/hm2 处理的产量和钾肥利用率最高,225 kg/hm2处理的农学效应和产投比最高;甘蔗植株的吸钾量、土壤钾素含量、钾素平衡系数呈升高的趋势,出现植株奢侈吸收、土壤钾素含量过高、表观盈余过多、钾素资源浪费现象。合理施用钾肥能增加农学效应和产量,而过量施钾会降低农学效应和钾肥利用率,还造成资源浪费和养分流失。考虑农学效应、肥料利用率、土壤钾素表观平衡、综合效益等因素,甘蔗钾肥施用量建议为225~450 kg/hm2K2O。  相似文献   

15.
通过1995~1997年连续3年的钾肥肥效试验和1996年对辽宁省宽甸县部分耕地速效钾含量的化验,发现全县耕地土壤速效钾含量较1985年有较大幅度的下降。目前,有93.1%的耕地需要施钾,通过多点试验,提出玉米、水稻、大豆等粮食作物的最佳钾肥施用量。  相似文献   

16.
不同施钾水平对棉花品种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筛选、鉴定钾营养高效品种,在大田条件下,研究了不同供钾水平对不同钾效率类型棉花品种产量及其构成因素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泗阳328的产量构成因素较金102具有良好的钾响应,且耐钾肥,属钾营养高效高潜力品种,但供钾量对两者果枝数的影响小;施钾改善了棉纤维上半部平均长度、整齐度、断裂比强度、可纺性指数、黄度等指标,而对马克隆值和反射率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7.
Evolutionary operations (EVOP) were used to obtain conditions for optimum peeling of potatoes with KOH. With peeling at temperatures near 93 C, 20.6% KOH with an immersion time of 1 min 40 sec resulted in good peeling. Peeling at temperatures near 68 C required a KOH concentration of 25% and immersion times near 6 min. The higher immersion temperatures and higher KOH concentrations allowed shorter immersion times while obtaining adequate peeling of the potatoes. Potatoes peeled with KOH and NaOH were made into French fries andd mashed potatoes. Taste panels using the triangle difference test could detect no flavor differences between NaOH and KOH peeled potatoes at the 5% significance level.  相似文献   

18.
利用外源钾通道基因改良水稻钾素营养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通过基因枪导入法,将外源钾通道基因 (KAT1和AKT1)导入水稻中花8号、中花9号、中花13以及8706中,获得了转基因植株,经分子检测,证实了钾通道基因在水稻基因组中的整合与表达。盆栽试验表明,转基因植株在低钾和高钾两种钾水平下其钾的累积能力都有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9.
茶树的钾素营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吕连梅  董尚胜 《茶叶》2003,29(4):195-197
本概述了钾在茶树体内的分布、吸收;钾对茶树光合、产量、品质及抗性的影响;茶树钾营养的品种间差异;及中国茶园钾含量现状及推荐钾肥量等方面的研究现状。  相似文献   

20.
采用盆栽试验,研究4个不同钾(K2O)水平(0、76.8、84、91.2 mg/kg土)对剑麻幼苗生物学性状、生物量、养分含量和钾肥吸收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施钾处理剑麻株高和叶片长度显著提高,平均提高64.2%和59.7%。高钾处理K3地上部鲜重、干重显著提高23.2%、11.4%。根冠比随着钾水平的提高呈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施钾处理剑麻地上部、根系全钾含量显著提高,平均提高60.2%和158.7%。剑麻地上部和根系钾素吸收效率均随着钾水平的增加而增加,氮素和磷素吸收效率则随着钾水平的增加呈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而钾素利用效率则随着钾水平的增加而减小,施钾处理植株钾素利用效率平均下降31.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