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鹤顶兰为兰科鹤顶兰属花卉,植株高大,花茎长达70~120cm,总状花序具10~20朵花,花径约10cm,花冠中筒状的唇瓣形状十分独特,且颜色与其它花瓣不同,花色丰富,艳丽芳香,花期长达1个月以上,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鹤顶兰还适宜作亲本,与兰科其它属的花卉进行杂交以培育新的兰花品种,现已杂交成功的鹤顶虾脊兰、鹤顶虎头兰等市场价值很高.鹤顶兰原产于广东、广西等一些热带和亚热带地区,能短期耐受4℃低温,适应性强,生长势好,容易栽培[1],在广西南宁一带室外栽培可安全过冬,具有很好的市场开发前景.兰科植物种子的胚发育不完全,不含有为种子萌发提供营养的胚乳或其它贮藏组织,在自然条件下很难萌发[2].因此用种子作无菌培养是快繁的主要途径,同时也是杂交新品种培育的唯一途径.  相似文献   

2.
采用常规授粉方法,进行杂种系内和系间杂交以及品种自交的研究。结果表明,亚洲百合(A)及东方百合(O)同一杂种系内品种间杂交几乎全部亲和;其中亚洲百合品种间杂交中11个组合都获得有胚种子,各组合有胚种子为2.2%~11.5%;东方百合的7个组合中6个获得有胚种子,各组合有胚种子为5.4%~18.8%;而LA×LA的5个组合中,仅有两个组合获得未成熟的果实。在不同杂种系间杂交时,东方百合与亚洲百合间的杂交未获得有胚种子。当以OT及LA杂种系的品种为母本时,分别与东方百合、喇叭百合及亚洲百合杂交,母本亲和性较高;其中OT×O的组合中,大多获得有胚种子,有胚率2.9%~9.3%;OT×岷江百合(喇叭百合)的7个组合可得到有胚种子,有胚种子率4.8%~12.4%;LA×A的组合中,几乎都可以获得有胚种子,有胚率为0.31%~3.76%,而A×LA的10个组合均未得到有胚种子。大部分品种自交不能结实,仅亚洲百合Black out获得少数有胚种子。  相似文献   

3.
胚抢救是杂交育种种质创新的重要途径。本试验以不同百合品种间杂交获得的杂种胚以及未成熟的种子作为外植体进行组织培养并观察其萌发现象。比较观察相同杂交组合幼胚与未成熟种子离体培养的萌发与生长情况,以及百合不同杂交组合杂种胚的萌发状况并进行数据统计。试验表明:在所试验的杂交组合中,幼胚的萌发率高于未成熟种子的萌发率,由幼胚生长所形成的幼苗生长状况均优于未成熟种子。近缘杂交中亚洲百合杂种系内品种间的杂交组合萌发率比东方百合萌发率高,且生长状况良好;远缘杂交中亚洲百合与野生种杂交杂种胚的萌发率与生长状态均优于东方百合与野生种杂交组合和LA品种与野生种杂交组合杂种胚。  相似文献   

4.
以绣球属种间杂交膨大蒴果为材料,采用显微镜观察和组培的方法,研究了绣球属种间杂交胚拯救的时期。结果表明:胚和种子呈卵形,黄褐色或褐色,表面具有网状纹理结构;60 d胚龄的胚透明度明显降低,90 d时种脐区域颜色加深。种间杂交的胚个数随着胚龄的增长呈下降趋势。组合21-6的萌发数在胚龄为62~93 d时相对较高;组合21-7和21-9的萌发数在62~80 d左右时较高。组合21-6的萌发率随着胚龄的增长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组合21-7的萌发率在60~80 d时较高;组合21-9的萌发率在62~93 d时相对较高。综上,在62~80 d胚龄时,进行绣球属种间杂交胚拯救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5.
3种兰科植物种胚的形态发育特征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更好地保护利用濒危药用兰科植物,并对其进行组培快繁及工厂化育苗,对兰科植物白及属黄花白及、石斛属流苏石斛、独蒜兰属独蒜兰种胚的形态发育进行了显微观察研究,并比较了其异同点.结果表明:流苏石斛种子在培养基上萌发所需时间较长.黄花白及种胚先变绿后突破种皮,主要从种子的一侧突破种皮,少数种子从种皮的一端突破种皮;独蒜兰的种...  相似文献   

6.
以4种姜花属植物为试验材料,共设计10个杂交组合,采用常规杂交方法进行姜花属种间杂交试验,并对各杂交组合的结实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共9个组合杂交成功,其中Hedychium coccineum×Hedychium gardnerianum的杂交结实率最高、为17.2%.  相似文献   

7.
文心兰杂交结实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文心兰杂交试验结果表明,在25个文心兰杂交(包括反交)和自交组合中,有5个组合结荚、3个组合的果荚内有种子,其中文17自交和文17×文08组合的果荚内含有较多的种子,经无菌播种均能萌发。  相似文献   

8.
为了探索长白山杜鹃花属种间杂交的亲和性及种间杂交在种质创新中的可行性,以5种长白山杜鹃花属植物为试材,进行种间正反杂交,并对杂种胚进行离体培养。结果表明,杜鹃花属种间正反杂交亲和力有显著差异,以牛皮杜鹃为母本,与迎红杜鹃、白花迎红杜鹃、亚布力杜鹃杂交有较高的亲和性,与母本的自然授粉坐果率无显著差异,分别为92.55%、94.14%、92.42%,杂种胚的萌发率分别为13.60%、11.59%、4.12%;杂种苗生长势微弱,呈白化状态,有败育迹象,经继代培养2~3次后,生长势得到一定的恢复,且分化率明显高于牛皮杜鹃种胚苗,但植株的颜色仍是黄绿色。而反交时,坐果率明显降低,坐果率最高的组合为亚布力杜鹃×牛皮杜鹃,为36.51%;与迎红杜鹃的杂交坐果率为6.52%;而与大字杜鹃的杂交坐果率为0,但反交时亚布力×牛皮杜鹃的种胚萌发率极显著地高于正交,为39.81%,而且种胚苗生长健壮,无需继代,可直接进行炼苗移栽。  相似文献   

9.
陈博  王海栋 《安徽农业科学》2022,50(5):40-42+47
以“大久保白银”(Haworthia emelyae var.emelyae)及3种实生寿类十二卷属植株作为试验材料进行杂交育种,研究父母本选取原则、杂交流程、十二卷植物柱头的窗口期,提高十二卷杂交授粉的结实率和种子的质量;探析十二卷适宜播种土的配制;总结分析十二卷杂交种子的结实率、萌发率,选择杂交优良组合。结果表明,十二卷花朵最佳授粉时间是花朵开放48 h后,此时花瓣边缘开始透明,柱头膨大;杂交组合1(大久保白银×实生一号)单果种子数量最高为15粒,萌发幼苗比较健壮;杂交组合2(实生一号×实生二号)最终收获种子数量最多,父母本杂交授粉亲和度最高;杂交组合4(实生四号×大久保白银)幼苗叶片疣点明显优于其他3个组合。  相似文献   

10.
本研究以21个风信子园艺品种为材料,配置51个杂交组合,以坐果率、平均种子数和有胚率判定不同品种间的杂交亲和性。以‘奥斯塔雷’(‘Ostara’)ב软糖’(‘Fondant’)杂交的杂交种子为试验材料研究胚拯救培养基。结果显示:51个杂交组合中有23个组合杂交亲和性较高,其有胚率大于50%,7个组合未收获种子或杂种胚。对比研究得出,适宜风信子杂种胚拯救的培养基为MS+6-BA1.0 mg·L~(-1)+IBA0.1 mg·L~(-1)+水解酪蛋白150 mg·L~(-1)+谷氨酰胺50 mg·L~(-1)。51个杂交组合中,有23个组合坐果率、有胚率也相当可观,杂交亲和性比较高。其他8个杂交组合有6个杂交组合没有获得杂种胚,说明风信子种子存在胚败育现象。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索欧洲丁香不同品种间人工杂交亲和力的强弱及杂交种子的萌发情况。【方法】以17个欧洲丁香品种为亲本,进行32个杂交组合的人工杂交授粉和杂交种子播种试验,对杂交组合的结实率、产种率及种子出苗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3个杂交组合的结实率为0,其余19个均能结实,但结实率和产种率差异很大;在采收到种子的18个杂交组合中,有5个组合的种子出苗率为0,9个组合低于20%,4个组合的在30%~60%之间,共获得杂交苗633株。【结论】根据欧洲丁香品种亲本间亲和力的强弱,对各个杂交组合的适宜程度进行评价。  相似文献   

12.
采用常规授粉方法,进行百合杂种系内和系间杂交以及品种自交研究。结果表明:LA杂种系品种自交不亲和,OO杂种系和AA杂种系的布鲁内罗自交获得了少量有胚种子。不同杂种系百合品种间杂交,仅OO杂种系的西伯利亚×元帅的组合结实率为30%,有胚率为21%,其他未获得杂交种子。LA杂种系的邦索尔×AA杂种系的布鲁内罗组合结实率为10%,有胚率为0.8%,OO杂种系的西伯利亚×AA杂种系的布鲁内罗组合结实率为20%,有胚率为15%,亲和性好。杂种系间其他22个杂交组合未获得有胚种子。  相似文献   

13.
卷丹百合种间杂种胚培养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三倍体卷丹百合(Lilium lancifolium Thunb.)为母本与兰州百合等7种百合进行种问杂交,以所得幼胚为外植体进行离体培养,研究不同杂交组合、消毒方法、幼胚处理方法、胚龄、激素配比对杂种胚培养的影响.结果表明:卷丹×大花卷丹有胚率最高,达41.3%;未开裂蒴果用70%酒精浸泡1min消毒效果最好;剥除种皮和胚乳接种幼胚的萌发率比不剥除高60%~70%,且萌发时间提早17~22d;授粉后40~50d的杂种胚最适于胚培养;最适幼胚萌发培养基为MS+NAA0.01mg·L-1+6-BA0.1~0.5mg·L-1.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究芍药属组间杂交种皮开裂种子的内部状态和胚培养成苗表现,为揭示种皮开裂种子的成苗潜力、提高组间远缘杂交育种效率提供参考。【方法】以24个芍药属组间杂交组合种皮开裂的种子为试验材料,解剖后观察并统计胚和胚乳的发育情况,通过离体培养观察胚的萌发和生长规律,分析不同组合种皮开裂种子发育和成苗差异。【结果】芍药属24个组间杂交组合中均出现了种皮开裂的杂交种子,平均种皮开裂率高达61.08%;1 767粒种皮开裂种子中,有11.09%的胚乳已腐烂;胚乳未腐烂种子中,约90%以上种子的胚乳存在不同程度的损伤或病变,24.18%的种子内部未观察到可见胚。对解剖得到的1 185个组间杂种胚进行离体培养发现,有24.73%的胚不萌发,63.47%的胚生长异常,仅有4.47%的胚能正常生长,得到完整植株。胚培养得到的完整植株具备良好的活力,移栽成活率达到86.79%。24个杂交组合种皮开裂种子通过离体胚培养共得到46株移栽成活的组间杂种苗,平均成苗率为2.60%,接近正常组间杂交种子的播种成苗率(2.75%)。【结论】种皮开裂现象在芍药属组间杂交种子中普遍存在,是组间远缘杂交障碍的重要表现之一,用离体胚培养技术能有效克服这类障碍,提高成苗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究野生紫斑百合远缘杂交亲和性及克服杂交障碍的措施,为野生紫斑百合资源开发利用及具有绿色、清香、抗性等优良性状的百合新品种选育提供理论参考.[方法]以云南地区野生紫斑百合及栽培品系东方百合(7个品种)和OT百合(5个品种)为材料,采用切割花柱(CS)和常规授粉(NP)两种方法进行远缘杂交,分析紫斑百合与东方百合和OT百合的远缘杂交亲和性,通过荧光显微技术观察花粉萌发及花粉管生长动态,并通过染色体法鉴定F1代的倍性.[结果]常规授粉方式下,紫斑百合作母本的12个杂交组合中仅紫斑百合×索邦(NP)、紫斑百合×西诺红(NP)和紫斑百合×布卡迪(NP)3个杂交组合的亲和性相对较好,其他9个组合(NP)均杂交不亲和,存在受精前障碍,但切割花柱授粉方式下,紫斑百合作母本的12个杂交组合均具有不同程度亲和性,其中,紫斑百合×罗宾娜(CS)杂交亲和性最佳,其子房膨大率、有胚率、杂种胚萌发率和亲和指数分别为40.00%、15.12%、43.08%和6.05.以紫斑百合为父本的6个杂交组合在两种授粉方式下的杂交亲和性整体较差,仅切割花柱授粉方式下的罗宾娜×紫斑百合(CS)的子房膨大率和有胚率分别为20.00%和10.71%,其他5个杂交组合的子房假膨大或授粉后不久枯萎衰败.紫斑百合×索邦(CS)授粉后其花粉管到达子房胚珠的时间比紫斑百合×索邦(NP)提前4 d,有利于减少花粉管伸长过程中的营养消耗及杂交障碍的克服.西诺红×紫斑百合(NP)和黄天霸×紫斑百合(NP)2个杂交组合授粉8 h后花粉均在雌蕊柱头上萌发,花粉管沿着花柱向下延伸,黄天霸×紫斑百合(NP)的花粉萌发量较西诺红×紫斑百合(NP)少,但二者均在花柱和胚囊两端出现不同程度的胼胝反应,花粉管扭曲缠绕,阻碍花粉管伸长及伸向胚珠完成受精.紫斑百合×白色眼睛(CS)的杂交后代组培苗染色体数为24条,属二倍体;但紫斑百合×斯特腾(CS)和紫斑百合×维拉布兰斯(CS)的杂交后代组培苗染色体数分别为26和28条,为非整倍体植株.[结论]切割花柱授粉法可较好地克服紫斑百合与东方百合和OT百合远缘杂交受精前杂障碍,提高各杂交组合的子房膨大率、有胚率和杂种胚萌发率,且紫斑百合正反交组合的杂交亲和性差异明显,紫斑百合作母本的杂交组合较其作父本的杂交组合亲和性好,说明其杂交亲和性具有单向性.  相似文献   

16.
用蕾期剥蕾授粉方法对甘蓝型油菜种内、种间、属间杂交亲和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甘蓝型油菜种内、种间、属间杂交亲和性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杂交亲和性受亲本基因型和组合方式的影响;亲本间亲缘关系愈远,杂交亲和力愈弱,亲本的基因型对杂交亲和力的影响愈小;芥菜型×甘蓝型正常种子率高,而反交则正常种子率低,且甘蓝型×芥菜型杂交中母本基因型对杂交亲和力的影响大于父本基因型。  相似文献   

17.
风箱果属植物杂交育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6—2009年在黑龙江省森林植物园科研基地进行了风箱果属内植物种间杂交试验。结果表明:不同杂交组合的亲和性不同,试验的6个杂交组合均得到了发育正常的杂交F1代种子,但结实率不同,其中以风箱果为母本的杂交组合,杂种F1代的结实率为85.71%和88.57%,表现出较高的杂交亲和力;以紫叶风箱果为母本的杂交组合,杂种F1代的结实率仅为28.82%和30.05%,杂交亲和力较差;而以金叶风箱果为母本的杂交组合,杂种F1代的结实率为52.15%和60.75%,杂交亲和力中等。风箱果属内植物种间杂交获得成功,杂种F1代生长良好,叶色变异丰富,杂交优势较强。已发现若干符合育种目标的新类型。  相似文献   

18.
 以沉香虎头兰(Cymbidium tracyanum)(黄色素花)与大雪兰(C. mastersii)为父、母本进行正反交,用杂交种子进行无菌萌发研究和种胚发育观察。结果表明:这两种杂交兰花的结实率为60~100%;大雪兰和沉香虎头兰(黄素)杂交种子在1/2MS+6-BA 1.0~3.0 mg/L+NAA 0.5~2.0 mg/L无菌条件下的萌发率约为70%;正反交对种子的萌发率没有明显影响;在沉香虎头兰×大雪兰、大雪兰×沉香虎头兰的种子萌发过程中,种胚的发育有两种方式:一是在胚还未转绿时就突破种皮,另一种是胚转绿后再突破种皮,形成原球茎。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堇菜属植物生物学特性的观察及种间杂交试验,结果表明供试品种中角堇和早开堇菜符合地被植物的标准,黄色三色堇萌芽早且发芽率最高为35.4%,角堇的花期较三色堇的花期提前14天左右,且较三色堇耐高温。14对杂交组合中,黄色三色堇×红色角堇杂交组合组合结实率最高为33.3%,组合间亲和力强。  相似文献   

20.
以蜡梅属3种(蜡梅、柳叶蜡梅、浙江蜡梅)为材料,进行种间杂交实验,通过荧光镜检技术观察种间杂交授粉后花粉在柱头上的附着与花粉管萌发情况,探讨蜡梅属种间杂交亲和性。结果表明:各个种间杂交组合处理所授花粉均可在母本的柱头上附着并萌发花粉管;蜡梅属不同种间杂交组合之间花粉管的生长特性较为一致:在6h左右父本花粉在母本柱头上黏附,在12h左右萌发出花粉管而后在花柱内生长,到第4d,花粉管进入胚囊完成受精作用。荧光镜检结果说明:蜡梅属种间杂交具有一定的亲和性,但是最终没有获得杂种种子,可能是在受精卵或幼胚的后期发育过程中代谢紊乱而败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