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通过对3起羊布病典型案例进行分析,发现羊群布病阳性率过高,存在人感染的现象。其主要原因为畜主对布病知晓率低,防护意识差,不重视消毒,环境卫生差,调引羊未经隔离观察即混群饲养,人出现布病症状后,未引起足够重视。提出了广泛开展宣传告知,加强部门协作配合,进行综合防控,加强基层医院和医生的培训,坚决淘汰阳性率高的场群等建议。  相似文献   

2.
对流产牦牛、藏羊血清进行布病、衣原体、弓形虫检测,牦牛布病阳性率达到52.63%,衣原体48.38%,混合感染率达到30.26%,弓形虫为零;藏羊衣原体阳性率67.98%,其它均为零。结果显示,牦牛流产由布病和衣原体引起,藏羊主要由衣原体引起,但不排除还有其他原因,建议加大衣原体病的防控力度。  相似文献   

3.
2017年前潜江市属于羊布鲁氏菌病(以下简称布病)未控制区,全市22个乡镇农场333个行政村为羊布病流行区,平均阳性率为1.96%,少数行政村阳性率高达10%以上,对当地农民造成了很大的威胁,个别羊场还出现了养殖者感染布病的情况。2017年,潜江市根据《国家布鲁氏菌病防治计划(2016—2020年)》和《湖北省防治布鲁氏菌病(2017—2020年)实施方案》的要求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了以"检、杀、消、管"和群防群控为主要措施的防治对策,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使全市羊布病阳性率从1.96%降到了零,并且连续两年保持为零,彻底地切断了布病的"畜-人"传播链[1]。  相似文献   

4.
针对日常监测中发现的羊布病阳性情况,组织开展对辖区内存栏羊的全面普查监测,共监测羊81个场群,检出布病阳性6个,群体阳性率7.41%,监测羊血清样品3939份,检出布病阳性570份,个体阳性率14.47%,并通过阳性场调查,摸清了布病传播的主要风险因素,为布病防控提供了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5.
为了解近年来湖南省长沙市羊布鲁氏菌病(以下简称布病)流行情况,2018—2022年采用血清检测、现场调查、“知信行”问卷调查等方法,对全市羊养殖场户及交易市场开展了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近5年长沙市羊布病平均群体阳性率和个体阳性率分别为0.42%和0.30%;布病主要传播风险因素是违规调运引进病羊和引入后不隔离饲养立即混群;被调查场户对布病知晓率较高(85.71%),且日常工作中非常注重对布病的自身防护。结果表明:长沙市羊布病流行率较低,防控效果较好,部分县(市、区)已达到稳定控制标准,但布病病原已定殖,部分场户仍有传播布病的高危行为,疫情零星散发风险及对公共卫生的威胁依然存在。应进一步加强羊只调运的检疫监管,强化宣传教育,提高从业人员的布病防控意识,持续推进布病净化,逐步消灭布病,守护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  相似文献   

6.
采集119份流产母羊和随机抽检81份母羊血清,作布氏试管凝集和衣原体间接血凝试验诊断。在流产母羊血清中,两试验的阳性率分别为59.66%(71/119),23.53%(28/119);在布病SAT的阳性羊内,混感衣原体病的阳性率为23.94%;在衣原体IHA的阳性羊内,混感布病的阳性率为60.71%。在随机抽检母羊血清中,两试验的阳性率分别为2.47%(2/81),18.52%(15/81);在布病SAT的阳性羊内,混感衣原体病的阳性率为50%;在衣原体IHA的阳性羊内,混感布病的阳性率为6.67%。试验证明,在流产严重羊群中,布病为第一致病因素;当布病接近控制时,衣原体又是第一致病因素。  相似文献   

7.
为了探究宁夏回族自治区羊布鲁氏菌病流行情况,找出布病流行的风险因素,利用血清学检测、病原学检测和问卷调查等3种方法,统计全区羊布病流行状况,并将问卷调查中涉及的风险因素通过logistics回归法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宁夏地区2022年羊布鲁氏菌病的个体阳性率为8.67%,群体阳性率为43.15%,其中中卫市羊个体阳性率最高;规模场的阳性率高于散养户;羊患布鲁氏菌病的风险因素主要有“从外县交换或购入新畜”“运输羊饲料交通工具不消毒”和“近一年母羊流产或不孕”,应通过定期监测、制定合理的免疫程序、严格消毒、科普布病知识等方法来防控布病。  相似文献   

8.
为实时掌握新疆哈密市布鲁氏菌病(以下简称布病)净化效果,2017—2019年采用虎红平板凝集试验(RBT)初筛、试管凝集试验(SAT)复核的方法,对伊州区牛羊进行布病血清学检测,并用SPSS 20.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显示:2017—2019年全区牛平均阳性率为0.77%,羊为1.22%;牛阳性率极显著降低(P<0.01),羊阳性率呈波动状下降,但差异不显著(P>0.05);除个别年份外,散养户阳性率整体高于规模场。结果表明,近年来新疆采取的人为干预活动对该区布病控制起到了积极作用,净化成效显著,但仍存在疫情反弹风险,尤其是羊布病,需继续加强防控,尽快实现布病净化目标。  相似文献   

9.
正1布病发病情况2017年,山东省在全省范围内进行了布病基线调查,结果羊的场群阳性率为0.58%,奶牛场群阳性率为0.46%,其他牛的场群阳性率为0.31%。通过汇总统计发现,本省各地市均有人布病病例,人布病2016年较2015年增长3.99%,人的布病虽有增长,但羊的布病场群阳性率却较往年明显下降。  相似文献   

10.
韦瑛 《兽医导刊》2020,(8):80-81
为全面了解河池市羊布鲁氏菌病(Brucellosis,以下简称“布病”)流行现状和特点,进行风险评估,为全市的布病防控和全面净化提供科学依据。2014年—2019年,采集全市11个县(区)1337个场点47062份羊血清,采用虎红平板凝集试验和试管凝集试验进行布病检测,检出阳性场点25个,阳性血清417份,群体阳性率为1.87%、个体阳性率为0.89%,采取扑杀及无害化处理阳性羊及其同群羊1431只。河池市2016年检出羊布病个体阳性率高达6.15%,通过采取扩大监测面、强化监测频次、对检出阳性病例进行100%扑杀无害化处理等措施,2019年羊布病个体阳性率下降到0.18%,防控工作卓有成效,但布病防控形势仍然严峻,要实现所有县(区)达到羊布病净化标准,还需要毫不松懈继续抓好羊布病监测工作。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从布病预防免疫、布病检测、布病控制和管理等方面对甘肃省崆峒区羊布病防控技术进行了详细论述。通过这些措施的实施,当地羊群布病发病率得到了有效控制,为消灭羊布病奠定了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12.
正为了追踪近年来川东北地区布病防控现状,研判畜间布病流行趋势,笔者历时两年,对四川广元、巴中、达州3个市进行了畜间布病防控情况调查。1 3市布病防控基本情况1.1畜间布病监测情况3个市牛平均阳性率为0.002%、羊平均阳性率为0.25%。对比两年牛羊监测情况,除巴中羊的阳性率有上升外,其余均呈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13.
三角城种羊场自1986年开始进行种公羊和幼年羊的布病检疫工作,到1990年共检疫羊24254只,检出阳性385只,阳性率为1.59%;淘汰病羊337只,淘汰率为93.09%;因布病引起的流产下降0.83%,下降率为29.87%,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布病防制情况该场羊布病防制大体经历了检疫、免疫、检疫淘汰三个阶段。1958—1965年为全面普查,共检疫各类羊112754只,检出阳性24894只,阳性率为22.08%。期内病羊单独组群,划区放牧,健康羊施行19号菌苗预防注射。后因“十年动乱”的干扰,免疫  相似文献   

14.
<正>近年来,布鲁氏菌病(以下简称“布病”)疫情有反弹迹象,据农业农村部监测数据分析,今年一类地区牛、羊布病群体阳性率超过20%,个体阳性率在5%左右。浙江省作为布病防控二类地区,感染布病人数已超去年同期数量,防控形势十分严峻。湖州市作为浙江省羊主养殖区,通过强化监测力度、推进净化场创建等防控手段,连续多年将羊布病控制在较低水平,但是由于本地羊肉消费量增加,需从外地调入大量活羊和羊肉产品。  相似文献   

15.
对来自青海省海东市民和县的244份牛羊血清样品(某合作社羊133份、牛7份,相邻散养户羊104份),采用虎红平板凝集试验和试管凝集试验进行了布病特异性抗体检测。结果在合作社的血清样品中检出阳性25份,阳性率为18.8%,牛的血清样品中未检出;在散养户的血清样品中检出阳性1份,阳性率为0.96%。结合该羊场饲养员确诊已患布病,经综合分析后,认为该羊群存在布病感染,对检出的26只布病阳性羊进行了扑杀等无害化处理。  相似文献   

16.
为了全面掌握阎良区牛羊布鲁氏菌病(以下简称牛羊布病)分布状况和流行态势,加强牛羊布病疫情风险分析评估,为牛羊布病防控决策提供科学依据,笔者于2017-2018年对全区牛羊规模养殖场户和部分散养户组织开展了牛羊布病血清学调查。结果显示,2017年辖区畜间布病个体阳性率为0.07%,群体阳性率为0.19%;2018年辖区畜间布病羊只个体阳性率为1.54%,场群阳性率为4.31%;牛个体阳性率5.45%,场群阳性率28.57%。结果表明,辖区内牛羊布病点状发生的可能性较大。牛羊布病净化工作必须给予高度重视,应进一步加大牛羊布病防控工作投入,切实落实畜间布病以净化为主的综合防控措施,确保公共卫生安全。  相似文献   

17.
用病原学分离与血清学鉴定的方法,对青海省2009—2011年全省畜间牛羊布病发生情况进行了监测与流行病学调查。结果表明:近几年,我省畜间布病防控工作总体逐年见效,除种公牛外,其他畜种布病发病数和阳性率都有所下降,其中羊布病发病数和阳性率下降明显;牛布病感染阳性率(1.07%)高于羊(0.81%),奶牛最低(0.28%);种畜布病感染阳性率高于同种其他牲畜,是最危险的传染源。防控:全面实施"检疫、监测、效果考核、消毒、免疫、扑杀"等综合防控措施,坚持"预防为主"的原则,增加资金投入,落实扑杀补助,扩大监测范围,坚持自繁自养。同时,加强布病防控知识宣传和技术推广,群防群治。  相似文献   

18.
为了获取广西某地5个县(区)603户的山羊布鲁氏菌病疫情情况,查明引起布病流行的因素,笔者采集了3903份血清进行血清抗体检测;设计布病流行因素调查表,对603位山羊养殖者进行问卷调查,分析布鲁氏菌病在山羊群间流行的风险因素。结果表明,5个县(区)中有3个县、16个养殖场检测出布病病羊,县(区)平均阳性率为2.26%~4.01%。公羊阳性率为33.33%,母羊阳性率为27.78%,育肥羊阳性率为11.32%。引起布病流行的主要原因是养殖者在引进种羊时未按引种的有关规定进行申报备案、隔离检验,流产胎儿、胎盘未进行无害化处理,场地消毒不严格等。  相似文献   

19.
<正>为了掌握芝罘区境内牛羊布病的流行现状,通过对2013~2016年牛羊布病实验室检测检数据进行分析,结果显示:2013~2016年,牛、羊布病检测数量呈上升趋势,血清阳性率逐年降低,2015、2016年实验室检测阳性率为0。可见布病疫情在芝罘区内相对稳定,主要采取监测净化为主的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20.
张亚丽 《兽医导刊》2020,(9):114-114
2019年12月底,中国科学院兰州兽医研究所96名师生呈布鲁氏杆菌抗体阳性的消息发布,引发了当地师生甚至居民的惊慌,专家第一时间发出权威解释,消除了群众的恐慌情绪,但是这个事件对我们基层畜牧兽医从业人员的警示还远未结束.近年来布病感染类似的事件不在少数,此次事件虽是一次意外的偶发事件,但布病防控过程中人员的防护工作需要我们认真做好.灵台县曾经是羊布病阳性率较高的地区,经过最近4年的强制口服免疫、阳性羊只扑杀等综合管控,阳性率大幅下降.笔者作为灵台县龙门乡畜牧兽医站专业技术人员,近年来一直从事羊布鲁氏杆菌病的口服免疫接种工作,在此总结了免疫过程中需要注意的事项,供基层动物防疫工作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