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系统分析了长白山区特产葛枣、软枣、狗枣猕猴桃果中化学成份,定性、定量检测出其所含的有机酸、蛋白质、脂肪、糖类、氨基酸(17种)和无机元素(26种)。结果表明三者均富含多种营养和活性成份,是值得开发利用的宝贵野生果树资源。  相似文献   

2.
从国产西洋参茎叶中分离出5种微量成分,用IR、~(13)C—NMR法和化学方法鉴定了其中4种成分的化学结构,分别为胡萝卜甙、人参皂甙—Rh_1、—Rh_2和拟人参皂甙—RT_5,均系国内外首次从该茎叶中分离得到已知成分。  相似文献   

3.
从长白山产东北红豆杉中分离鉴定了3.5—二甲氧茎苯酚等五种化合物,并测定了它们的相对含量.  相似文献   

4.
应用硅胶柱层析方法自国产西洋参芦头中分离得到4种单体化合物(A、B、C、D)。经与已知标准品对照,质谱(FD—MS)和核磁共振(13C—NMR)光谱鉴定为人参皂甙—RO(A)—Rb_1(B)。—Rd(C)和—Re(D)。  相似文献   

5.
从中国雪参中分离得到四种化合物Ⅰ、Ⅱ、Ⅲ和Ⅳ。经理化常数测定,水解及光谱分析,分别确定为人参皂甙Rg_2(Ⅰ)、Rg_1(Ⅱ)、Re(Ⅲ),Rb_1(Ⅳ)。四种化合物均为首次从中国雪参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6.
普洱茶的抗氧化酚类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14,自引:6,他引:8  
从云南省双江县勐库产的普洱茶中分离得到11个化合物,分别为:(-)-没食子儿茶素(GC,1),(-)-表儿茶素(EC,2),(+)-儿茶素(C,3),杨梅素(4),没食子酸(5),山奈酚(6),山奈酚-3-O-β-D-葡萄糖甙(7),山奈酚-3-O–芦丁糖甙(8),槲皮素(9),槲皮素-3-O-β-D葡萄糖甙(10)以及2,5-二羟基苯甲酸(11)。其中,化合物6~11为首次从普洱茶中分离得到。DPPH自由基清除活性测试结果表明,化合物2、3、5的活性与阳性对照品抗坏血酸接近。化合物的结构与其活性的关系比较分析表明,简单儿茶素(2,3)和简单酚类化合物(5)的抗氧化活性较高,与阳性对照品抗坏血酸接近;黄酮类化合物(4,6,9)次之,黄酮类配糖体(7,8,10)及化合物11则较差。  相似文献   

7.
本文为国内外首次报道从我国引种的西洋参茎叶中,经提取、大孔树脂吸附,除杂质后得纯度较高的总皂苷。将此总皂苷又以硅胶柱层析,经洗脱、分离,最后分得纯单一化合物。按常规测定物理常数、水解反应;又通过一维~1H、~(13)C 核磁共振谱,二维~(13)C—~1H 远程异核化学位移、~(13)C—~1H 异核化学位移、~1H—~1H 同核化学位移等相关谱,以及质谱的测定,最后确定以奥科提罗醇(0cotillol)为配基的拟人参皂苷—RT_5(pseudoginsenoside—RT_5)的分子结构。  相似文献   

8.
采用搅拌棒吸附萃取(SBSE)技术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分析了6个代表性紫芽茶中的挥发性成分。结果表明,紫芽茶中具有丰富的挥发性成分,化合物种类和数目高于对照绿茶;芳樟醇、香叶醇、α-松油醇、α-紫罗酮、β-紫罗酮、(E, E)-2, 4-庚二烯醛、水杨酸甲酯、邻甲氨基苯甲酸甲酯、二氢猕猴桃内酯和对乙酰氨基苯酚等化合物是紫芽茶中含量最丰富的香气成分。相对气味活性值(ROAV)分析表明,β-大马士酮、β-紫罗酮、反式-2,4-癸二烯醛、2-己烯醛、α-紫罗酮和芳樟醇等6种香气成分可能是紫芽茶中一些关键的致香成分;另外,1-辛烯-3-醇、二氢猕猴桃内酯、正己醛、正癸醛、β-环高柠檬醛、反式-2-壬醛、正庚醛、β-环柠檬醛和正辛醛等9种成分可能对紫芽茶的整体香气具有重要的修饰作用。  相似文献   

9.
利用低压柱层析法自国产西洋参叶中提取分离得到5种甙。通过红外光谱、~(13)C—核磁共振谱等光谱测定并与巳知标准品直接对照,鉴定它们分别为人参皂甙—R_1(Ⅰ)、—Re(Ⅱ)、—Rd(Ⅲ)、—Rb_3(Ⅳ)、—Rb_2(Ⅴ)。  相似文献   

10.
三十烷醇(1—Triacontanol)为一种新型的植物生长调节剂,1978年由美国引进,1979年福建农学院陈若清于春季在茶园中开始喷施试验。同年秋季,福建农学院杨为侯在茶树短穗扦插上也开展了三十烷醇的试验,均取得了较好的结果。从1981—1984年,全国各地纷纷进行了三十烷醇的茶树喷施研究,并且都得到增加产量,提高品质的结果。1983年开  相似文献   

11.
采用GC-MS联用技术对木薯叶脂溶性成份进行分析,并测定其对伴生杂草的化感潜力。结果表明:从木薯叶脂溶性成分中分离出15种化合物,其中鉴定出10种已知化合物,占总峰面积的24.60;进一步用木薯叶脂溶性部分对4种受体植物(假臭草、三叶鬼针草、白菜和萝卜)的萌发率、根长和茎长进行生测,研究发现木薯叶脂溶性成分对受体植物的萌发率、根长和茎长都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且表现出浓度效应。与标准受体植物(白菜和萝卜)相比较,木薯叶脂溶性成分对伴生杂草的抑制作用更强。  相似文献   

12.
本文采用平板分离法从沉香样品中分离得到一株真菌 HNWSW-20,从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上鉴定其为曲霉菌(Aspergillus sp.),并利用多种色谱技术对其次生代谢产物进行分离纯化,根据波谱数据和理化性质鉴定其化合物结构为:2?,3?-dihydrosorbicillin(1),sorbicillin(2),2,3-二氢-2-(1-丙烯)-6,8-二甲基-7-羟基-色酮(3),邻苯二甲酸二丁酯(4),7-羟基-异苯并呋喃-1(3H)-酮(5)二十烷酸甲酯(6);分别采用 Ellman 比色法和 pNPG 法测定化合物的乙酰胆碱酯酶抑制活性和 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结果显示上述化合物 1、2、4 具有乙酰胆碱酯酶抑制活性,而化合物 1、3、5 具有 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本文中化合物 1~2 为首次从曲霉属中分离得到,并首次报道具有乙酰胆碱酯酶和 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  相似文献   

13.
对1株具有抗芒果炭疽病菌活性的海口湾海泥来源放线菌Streptomyces sp.HNWSW-49发酵液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采用多种色谱技术对化合物进行分离纯化,以波谱数据确定化合物的结构。从来源于海口湾海泥的放线菌Streptomyces sp.HNWSW-49发酵液的乙酸乙酯提取物中分离鉴定了7个含氮化合物,分别为:环-(苯丙-丙)二肽(1),环-(亮-甘)二肽(2),环-(苯丙-缬)二肽(3),环-(羟脯-苯丙)二肽(4),N-(2-苯基)乙酰胺(5),β-腺苷(6),和2-哌啶酮(7)。所有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放线菌中分离得到,其中化合物6为首次从微生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4.
从牛大力(Millettia speciosa Champ.)根95%乙醇提取物的乙酸乙酯部分中分离得到了7个化合物,经波谱分析及与文献数据对照鉴定其结构为:2’,4,4’-三羟基查耳酮(1),紫檀素(2),3’,7-二羟基-2’,4’-二甲氧基异黄酮(3),高丽槐素(4),豆甾醇(5),β-谷甾醇(6),胡萝卜苷(7)。其中化合物(2)和化合物(3)为首次从该植物根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5.
为研究茶叶中的皂素结构与含量,利用水提取,大孔吸附树脂AB-8分离,采用ODS、MCI层析技术分离纯化茶叶皂素单体,以HPLC法对茶叶中茶叶皂素的含量进行测定。将茶叶皂素与茶叶多糖、茶多酚分离,得到1个茶叶皂素单体,并检测出在茶叶中的含量为4.7nlg/g。经核磁共振法鉴定,茶叶中皂素以3-O-|β—D-半乳糖(1—2)-[β-D-木糖(1—4)-α-L-阿拉伯糖(1—3)]-β—D-葡萄糖|-16-羟基-21,22-双-O-乙酰基齐墩果烷为主。  相似文献   

16.
采用常压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柳叶蜡梅茎的挥发油,经GC-MS分析,从挥发油中鉴定出89种化合物,占总油量的84.98%.其中含量较高的成分为亚油酸(11.96%)、棕榈酸(11.38%)、(-)-β-杜松烯(5.10%)、按叶油醇(4.89%)、大根香叶烯D(4.84%)、β-石竹烯(4.16%)、(1α,4aα,8aα)-1,2,4a,5,6,8a-六氢-4,7-二甲基-1-异丙基-萘(2.91%)、樟脑(2.43%)、石竹烯氧化物(2.23%).  相似文献   

17.
以RRIM600无性系为试验材料,分别测定了叶子的呼吸速率与温度之间,离体和连体的茎枝、离体根系等器官的呼吸速率与温度或与直径和温度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叶子和木质器官的呼吸速率极显著地与温度呈指数函数的关系,与直径(不包括叶子)呈倒数函数关系,据此导出了根据器官的干物重、最大直径和温度估算某一器官呼吸总量的计算式。从计算得到的不同大小植株的离体和连体茎、枝的年呼吸总量中发现,连体的年呼吸总量不仅显著地比离体的低,而且两者的比值K随着植株茎围的增大而呈幂函数地减少。因此认为,自然状态下茎枝的年呼吸总量可用离体的年呼吸总量乘以一比例系数K得到。本文给出了由离体茎枝估测连体茎枝年呼吸总量的关系式即:■_(茎 枝)=K sum from n=1 to 365 24,W_(茎 枝)-2.01~((t-25)/10)(57-(551.6)/Dmax) K=0.1219 S_(1.5)~(0.2506)作为一种近似,也可用与茎枝同一的K值估算自然状态下根系的年呼吸总量。  相似文献   

18.
为研究辣木(Moringa Obleifera Lam.)叶片中的黄酮苷成分及其抗氧化活性,利用MCI凝胶柱、羟丙基葡聚糖凝胶(Sephadex LH-20)柱层析、硅胶柱层析(CC)、半制备高效液相色谱等分离手段对石油醚组分进行分离和纯化,利用LC-MS、1H-NMR、13C-NMR等现代波谱技术对分离得到的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采用SRB法和DPPH·清除率对分离得到的化合物进行体外抗肿瘤活性筛选和抗氧化活性的测定。结果表明,从辣木叶的石油醚部分分离得到4个化合物,已鉴定为β-谷甾醇(Ⅰ)、胡萝卜苷(Ⅱ)、槲皮素-3-O-β-D-葡萄糖苷(Ⅲ)、山柰酚-3-O-β-D-葡萄糖苷(Ⅳ)。4种化合物均具有抗氧化活性,但化合物Ⅲ的抗氧化活性极显著强于其他三种化合物;体外抗肿瘤活性表明,化合物Ⅰ和化合物Ⅱ对乳腺癌细胞株(MDA-MB-231)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9.
顶空固相微萃取/GC-MS分析普洱熟茶与安化黑茶香气成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紫娟鲜叶制成的普洱熟茶和大叶种鲜叶制成的普洱熟茶和安化黑茶为研究对象,采用全自动顶空固相微萃取(HS-SPME)和气相色谱-质谱(GC-MS)法分析其香气成分,并比较普洱熟茶与安化黑茶香气成分的差异,同时探明紫娟茶的适制性。结果表明:紫娟普洱熟茶和大叶普洱熟茶在香气组成上差异不大,共有香气成分76种,但和安化黑茶在香气组成上存在明显差异;紫娟普洱熟茶和大叶普洱熟茶香气成分均以杂氧化合物和醇类化合物为主,安化黑茶则以酮类和碳氢化合物为主。紫娟普洱熟茶的香气成分主要是1,2,3-三甲氧基苯、6,10,14-三甲基-2-十五烷酮、十六烷酸、芳樟醇氧化物、咖啡因、1,2,4-三甲氧基苯和植醇等;大叶普洱熟茶的香气成分主要是十六烷酸、咖啡因、1,2,3-三甲氧基苯、植醇、二氢猕猴桃内酯和芳樟醇氧化物等;而安化黑茶的香气成分主要是香叶基丙酮、6,10,14-三甲基-2-十五烷酮、β-紫罗酮、咖啡因、二氢猕猴桃内酯和芳樟醇氧化物等。经对比发现,普洱熟茶和安化黑茶在香型及香气组成上均存在较大差异,这可能与茶叶产地及加工工艺有关。  相似文献   

20.
为了明确解淀粉芽孢杆菌B9601-Y2(简称Y2)防病机制,利用顶空抽提法收集Y2菌液和喷施Y2后玉米幼苗挥发物,并通过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对其进行分离和鉴定,共收集到18种Y2菌液挥发物和42种玉米活体植株挥发物。玉米释放醛类化合物8种、萜烯类11种,庚醛、十二烷、癸醛和十三烷为菌液和玉米植株共同抽提到的挥发物。不同处理收集的玉米活体植株挥发物组分种类和相对含量存在差异,Y2处理玉米1、3和5 d后,玉米新出现了1-乙基-2-甲基环戊烷、2-辛烯醛、十一烷、十四碳烯和β-愈创木烯5种化合物,α-衣兰烯等11种化合物相对含量极显著地提高,芳樟醇等8种化合物出现振荡,反-罗勒烯等6种化合物消失;喷施菌液7 d后,Y2对玉米活体植株挥发物种类与相对含量都恢复到常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