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油桐黑斑病是我国油桐的主要病害之一,皖南、皖西产桐区普遍发生。三年桐较千年桐易感病,油桐感病后常引起落叶落果,从而降低桐林质量和产量。现阶段油桐原料市场行情看  相似文献   

2.
【目的】油桐枯萎病是一种土传的根部真菌病害,严重危害油桐主栽品种三年桐,极大地限制了其规模化栽培。而同属的千年桐具有抗枯萎病能力,其根部防御作用机制的研究可以为抗枯萎病防治和抗性育种提供思路。【方法】利用乙酸乙酯萃取法获得三年桐和千年桐根部提取物;基于高效液相色谱和串联质谱检测病原菌侵染后三年桐和千年桐根部代谢物成分;利用Illumina HiSeqTM2000、检测病原菌侵染过程中三年桐和千年桐根部基因表达变化规律和通路变化,并利用实时定量PCR试验验证基因表达规律;利用R软件包等生物信息学方法进行数据分析。【结果】1)与三年桐相比,千年桐根部提取物对油桐枯萎病菌的生长有明显的抑制作用;2)病原菌侵染后千年桐根部产生的芒柄花苷、橙皮苷等异黄酮和黄烷酮化合物是三年桐的1 000倍以上;3)病原菌侵染后千年桐根部负责黄酮类化合物生物合成的上游关键通路“苯丙烷类生物合成途径”显著富集;4)苯丙烷类生物合成途径中有4个中心基因,包括4-香豆酸CoA连接酶、β-D-木糖苷酶、β-葡萄糖苷酶和过氧化物酶N1,通过实时定量PCR试验验证在病原菌侵染早期上调表达,且与其他1 625基因具有极高的相关...  相似文献   

3.
三年桐、千年桐感染枯萎病病原菌后的生理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枯萎病是油桐毁灭性病害。中国广泛种植的油桐有三年桐和千年桐,三年桐易感枯萎病,千年桐抗枯萎病。为探讨三年桐与千年桐在枯萎病应答过程中的差异,在对油桐枯萎病灾区调研的基础上,进行枯萎病病原菌的分离、鉴定,并进一步探讨三年桐、千年桐接种枯萎病病原菌后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油桐枯萎病病原菌为尖孢镰刀菌,接种试验显示千年桐在接种尖孢镰刀菌后SOD、POD、CAT较三年桐均呈现较高活性,在接种后SOD、POD活性先升高后降低,CAT活性升高并维持高活性,MDA含量变化不明显;三年桐SOD活性和MDA含量均先升高后降低,POD活性先降低再升高,CAT活性先降低后升高又降低。千年桐作为抗病种,其抗病性可能与其本身具有较高的SOD、POD、CAT活性有关,并且和病原菌感染后酶活上升有关;三年桐为易感病种,接种后SOD、POD、CAT活性有变化,但仍不能抵御病原菌的危害。  相似文献   

4.
采用美国Licor公司生产的Li6400XT便携式光合作用测定系统对三年桐(Vernicia fordii)和千年桐(Vernicia montana)2个油桐物种的光合特性进行了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千年桐的光合速率日变化呈单峰型,无“午休”现象,三年桐净光合速率日变化曲线为双峰型,出现“午休”现象。千年桐日平均净光合速率最高,达到5.67~mol/(m^2·s),物质积累能力较强,三年桐的日平均净光合速率较小,仅为千年桐的55.6%,物质积累能力最弱;在模拟光辐射条件下测定2个物种的光响应曲线,千年桐最大净光合速率较高,三年桐较低,分别为24.24和17.23~mol/(m^2·s)。三年桐光补偿点较低,利用弱光的能力较千年桐强,千年桐光补偿点较高,利用弱光能力较三年桐弱。千年桐的光饱和点较高,利用强光的能力较三年桐强,三年桐光饱和点较低,利用强光的能力较千年桐弱。  相似文献   

5.
2010年在普洱市思茅区万掌山林场、南岛河、澜沧等地进行千年桐不同海拔栽培试验和施肥试验,3年观测结果初步表明:千年桐生长量随着海拔降低而增加;施肥对幼龄千年桐生长效果十分明显,幼林期加强抚育管理是千年桐造林成功的关键措施之一;降雨量对千年桐生长有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6.
千年桐(Aleurites montana Wils)是我国南方重要的经济树种之一,经济价值很高。千年桐多系雌雄异株,有一半雄株不结实或结实很少。目前生产上多用嫁接繁殖的方法来解决这一问题。但嫁接植株也有抗性减弱的现象,产生原因可能与植株的非自根有关。通过扦插繁殖千年桐自根苗,对于保持其优良特性,开展千年桐良种快速繁殖有重大意义。但目前千年桐扦插生根仍很困  相似文献   

7.
千年桐系异花授粉,实生千年桐雄树比率较高(据调查约占半数),存在单株产量高,单位面积产量低的问题。从1979年开始,本县千年桐生产发展很快,在嫁接苗供不应求的情况下,又营造了近万亩实生千年桐林。  相似文献   

8.
为给湘南地区千年桐林药间作提供技术支撑,在湘南地区选择已进入盛果期的4年生千年桐,分别设置千年桐+草珊瑚(Ⅰ)、千年桐+玉竹(Ⅱ)、千年桐+山豆根(Ⅲ)、千年桐+金银花(Ⅳ)、千年桐+菊花(Ⅴ)、千年桐纯林(Ⅵ,作为对照)这6种种植模式进行了林药间作试验,观测了不同间作模式下千年桐的产果量、药材产值、林地土壤水文效益和土壤冲刷量,分析了不同间作模式的综合效益。研究结果表明:1)模式Ⅱ和Ⅳ的千年桐单株产果量最高,分别为7.17、7.13kg,其与对照间的差异均显著;2)模式Ⅳ的药材产值最高,每hm2可达10.8万元;3)模式Ⅰ、Ⅲ、Ⅴ的土壤涵养水源能力最强,分别为1799.7、1776.4、1817.2t·hm^-2,且与对照间的差异均显著;4)模式Ⅰ、Ⅱ、Ⅲ、Ⅳ、Ⅴ的土壤冲刷量分别为299.3、329.2、396.7、423.7、410.3t·km^-2,都显著低于模式Ⅵ(对照,504.5t·km^-2);5)模式Ⅳ的综合效益最高,而模式Ⅰ、Ⅱ、Ⅲ、Ⅴ的综合效益依次次之,综合效益最差的为模式Ⅵ(对照)。  相似文献   

9.
不同种源千年桐种子质量差异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千年桐是我国特有的工业油料树种,具有良好的速生抗寒特性,可作为用材树种在温度较低的区域有良好的开发潜力,并且有发展为生物质能源林的潜力。本文针对不同种源千年桐种子特性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建阳市内种源千年桐种子重量和净度均存在差异,徐市种源千粒重最高(3 752 g/千粒),漳墩种源净度最高(98.6%)。不同县域种源千年桐种子重量和净度亦存在差异性,顺昌种源(4 223 g/千粒)和尤溪种源(4 186 g/千粒)的种子重量较其他种源有较为明显优势,政和种源净度最高(99.08%),不同种源千年桐种子重量和净度之间相关性不显著。  相似文献   

10.
对千年桐抗枯萎病性状进行研究表明,千年桐是枯萎病的高抗物种。其抗性与其根部表皮细胞和木栓层较厚、单宁和钾含量较高及过氧化氢酶和多元酚氧化酶活性较强有关。以千年桐作砧木,三年桐优株无性系作接穗嫁接的桐林,不仅能保持高度的抗病性,而且生长快、结实早、盛果期长,能达到高产稳产的目的。  相似文献   

11.
利用植物的药效反应鉴别千年桐的雌雄性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高等植物性别类型,有雌雄异株,雌雄异花和雌雄同花。研究植物性别分化的特点及其控制途径,无论在理论上和生产实践中都有很大的意义,特别是对于采果的雌雄异株植物,生育期又长的,进行早期鉴定更为重要,如木本植物中的千年桐、银杏、杜仲等。为此本文试图采用最简易的方法,对千年桐的性别进行鉴定,以此来探讨千年桐性别的分化。  相似文献   

12.
[目的]建立千年桐优株选择综合评价体系,进行千年桐优株的准确评价,为千年桐育种奠定理论基础.[方法]以湘南地区实生繁殖的进入盛果期的5 000 hm2千年桐为选优林分,根据单株结果数、单株产果量、树体大小、树形、果实聚集度等表型指标初步确定565株千年桐,通过复选确定40株备选优树,再从40株备选优树中筛选出优株.根据...  相似文献   

13.
千年桐树形高大、生长快、木材纹理通直,不翘不裂,质软易加工,为绝缘、日用家俱等多种轻工业用材。木材利用是发展千年桐,提高其经济价值的途径。因此,材、油两用林业经营进一步开拓了千年桐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4.
广西栽培的油桐,主要有三年桐(Aleurites fordii Hemsl.)和千年桐(A.montanaWils.)两种。三年桐雌雄同株,不适高温和強酸性土,在柳州以南地区种植,早衰且易罹枯萎病害(Fusarium sp.),往往正值结果旺年,全林遭病燬灭;千年桐雌雄异株,适高温和強酸性土,具高度的抗枯萎病能力。以经济价值而言,三年桐早实,单位产量和子仁含量较高,油质亦较好,但其寿命较短;千年桐结果寿命长,单株产量高,但结果期较晚,并常有一半左右终生不结果的雄株,油质油量亦稍逊。能否结合两种油桐的各自优良性状,一  相似文献   

15.
为了寻找千年桐(Vernicia montana)容器育苗最佳基质,采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运用方差分析、多重比较等方法,研究不同基质配方对千年桐容器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基质配比对千年桐容器苗地径、苗高、地上鲜重、整株干重、地上干重存在极显著影响,对整株鲜重存在显著影响;试验设计的9 种基质中,泥炭100% 加上定量钙镁磷及复合肥、泥炭66%+ 黄心土34% 加上定量钙镁磷及复合肥这两种基质配方的千年桐容器苗地径、苗高、生物量生长最佳,千年桐容器育苗的最佳基质配方为泥炭66%+ 黄心土34% 加上定量钙镁磷及复合肥。  相似文献   

16.
以近自然生态条件下千年桐直播造林林分为研究对象,研究其种内种间竞争关系。结果表明:直播造林林分中千年桐胸径<8 cm时,千年桐种内竞争较弱,胸径在8~13 cm时,其竞争指数增长特别快,种内竞争非常大;当胸径>13 cm时,种内竞争指数逐渐减少;其种间竞争中与杉木的竞争最为强烈。千年桐种内竞争与距离的关系表现为当其距离<1.0 m时,其竞争指数最高,种内竞争最为激烈;距离在2.0~3.5 m时,种内竞争指数较为稳定;当其距离超过3.5 m后,千年桐种内竞争指数逐渐变小,竞争强度逐渐减弱。  相似文献   

17.
怎样使千年桐雄株结果梁仰贞千年桐是雌雄异株树木,实生苗营造的千年桐林,雄株占50%以上,而千年桐林中合理的雄株比率是占总株数的5%左右,为此有90%左右的雄株是过剩的。设法使过剩的雄株结果,能使全林种实产量成倍增长。下面介绍使千年桐雄株结果的方法。一...  相似文献   

18.
我所泸县玉蝉试验站内,栽植有1964年由省外及省内主要产桐区引种的对年桐、柿并桐等20个品种共485株,花期一般均在3月下旬;站内千年桐(Aleuritesmontanawils)的花期一般为4月下旬至5月上旬。因之,油桐不同品种间的天然杂交机遇率较大,而油桐与千年桐的种间  相似文献   

19.
千年桐通过嫁接,可提早开花结实,并能保持优良性状,是迅速繁育良种的重要手段。来嫁接的千年桐植株,一般栽后5—7年才结果;而经嫁接的千年桐植株,栽后第二年即普遍开花结果。近年来,我们对千年桐嫁接技术作了探索。据试验,以“下”形半环带皮套芽接和“工”形板状带皮芽接效果最好,愈合快,成活率高,生长迅速,节省接穗。切接法虽成活率较高,但接穗太费,  相似文献   

20.
嫁接,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特别是在果树栽培方面,我国劳动人民有着丰富的技术经验。近年来,林业方面也广泛应用嫁接方法来营造种子园,繁殖珍贵树种等,并且取得了可喜的成果。三年桐与千年桐统称油桐,都属大戟科的落叶乔木,其亲缘关系密切,亲和力强。三年桐,“盅大则生,碗大则死”,这是广大林农对三年桐收效早而收益期短的概括总结;千年桐虽收益期长,但其见效较三年桐慢,种仁含油率也较低,油质较差,且千年桐雌雄异株,雄性占比例很大,在目前情况下又很难辨别出其雄性的种子及苗木,而影响造林效果。如何使三年桐和千年桐的这些优缺点互相弥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