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北冬虫夏草C-58菌株的生物学特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不同C/N、培养基pH、光照和温度对北冬虫夏草C 58菌株菌丝体生长量的影响.结果表明:C 58菌株的菌丝生长最适C/N为 30∶1,最适温度为 22-24℃,最适pH为 6. 5,暗培养对菌丝生长有明显的促进作用.菌丝转色与菌代数有关.  相似文献   

2.
冬虫夏草头孢菌菌丝体液体发酵条件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通过对冬虫夏草头孢菌(Cephalosporium dongchongxiacae)菌株A10的菌丝体液体发酵条件的研究,我们掌握了其菌丝生长规律,其生长于典型的微生物生长曲线特点;其发酵生长适宜温度为26-28℃,适宜PH值5-7之间接种量以5%(V/V)为佳;在整个发酵过程中,对发酵通气量要求不高。  相似文献   

3.
蝉拟青霉原生质体形成与再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比较了不同酶液,菌丝生长增减基,渗透稳定剂,酶解温度及菌龄等因素对原生质体形成的影响。用1.5%的溶壁酶,菌丝生长培养在为淀粉琼脂培养基,0.6MKCl为渗透稳定剂,温度28℃,菌龄16h,可从所试菌株的菌丝获得大量的原生质体。0.6MNaCl为稳定液,黄豆粉培养基上原生质体再生率可达7.97%。原原生质体释放和再生的形态学过程进行了描述和显微摄影。  相似文献   

4.
从冬虫夏草虫体上分离得到一株真菌,对其生物学特性和侵染力,及其与冬虫夏草菌的相互关系进行了初步研究,并对其进行了分子鉴定。结果表明,该菌丝生长的最适温度为20~23 ℃,最适pH为7.50,最适碳氮源分别是蔗糖和麸皮,对蝙蝠蛾幼虫的侵染力为100%,并在与冬虫夏草菌平板对峙生长中发现其对冬虫夏草菌的生长抑制率高达43.37%。PCR结果显示,从菌丝体中扩增获得了560 bp左右的一段ITS序列,系统发育分析表明,该菌是白僵菌,GenBank登录号为KP284435。  相似文献   

5.
平菇原生质体制备及再生培养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平菇菌丝原生质体的释放以菌龄4~6d的幼嫩菌丝,用2%Lywalzyme采用0.6MKCl为渗稳剂在pH值为5.5、温度为35℃、酶解2~2.5h生长较好,可达107个/mL,孢子释放原生质体在1.5%溶壁酶和1.5%纤维素酶混合作用,同样外界条件下原生质体转化率可达100%。原生质体再生以2号培养基在0.6M甘露醇的作用下,用载片悬浮滴式再生法,再生率可达12.3%。  相似文献   

6.
以葡萄糖、蔗糖、麦芽糖、果糖、淀粉5种不同碳源对北冬虫夏草液体培养菌球数量、菌球干重的测定和固体斜面培养菌丝生长状况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液体培养的菌球数量最多是麦芽糖,其次是葡萄糖,最差是淀粉。固体斜面培养基从菌丝长势和速度来看,最好的是葡萄糖,其次是蔗糖,最差是淀粉。综合菌球的数量、菌球干重、菌丝的长势、菌丝生长速度和栽培成本考虑,最好的碳源是蔗糖。  相似文献   

7.
正红菇菌丝液体培养及其与子实体成分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正红菇(RussualvinosaLindbl)液体培养条件的筛选试验结果表明,选用1%葡萄糖,0.5%黄豆粉,0.1%KH2PO4,0.05%MgSO4.7H2O配制培养基,在pH6.2的条件下发酵6d,可达到最高菌线产量2.989g/L,对正红菇子实本,液体培养所得菌丝体化学成分进行测定,结果表明,菌丝体的粗蛋白,氨基酸及微量元素的含量与子实体接近,但水溶性粗多糖的量只有子实体的1/10。  相似文献   

8.
尧鳞肉齿菌菌丝液体培养是工厂化生产菌丝的基础,液体培养试验分别在培养液配方,装液量、培养时间及振荡转速等方面进行了研究。试验结果表明,翘鳞肉齿菌菌丝在PD和YM培养注中生长良好,在500ml三角瓶中装培养液140ml,培养5d,振荡转速在100r/min条件下,菌丝得率最高,可达到0.6% ̄0.7%。  相似文献   

9.
三十烷醇对侧耳菌丝体生长的调节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研究了三十烷醇对侧耳菌丝体生长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三十烷醇对侧耳菌丝平板培养、瓶栽培养和液体培养的最大增长率为9.11%、17.10%和36.17%,其最佳促进生长浓度为0.05ppm0.1ppm和0.05ppm、通过对侧耳菌丝在深层发酵时总糖、总氮利用情况的测定。证明了添加适量的三十烷醇.菌丝对碳、氮源利用的增加与其生物量形成的增加呈现明显的正相关。  相似文献   

10.
氨基酸对黑木耳菌生长发育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所试浓度下,酪氨酸抑制黑木耳菌丝的生长,Thr,Gln,Gly,Glu,Phe,Arg,Leu,Lys和Met的低浓度下的有利于黑木耳菌丝的生长,随着浓度的增加,菌丝生长反受影响,Ala,Ser和Asn黑木耳菌丝生长的适宜浓度分别为0.2%,0.4%和0.2%,天门冬酰胺(Asn)在散射光条件下,可促进黑木耳线型形成耳基,适宜浓度为0.05%~0.10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不同氮源对冬虫夏草发酵茵丝活性成分及生物量的影响。[方法]以野生冬虫夏草为研究对象,通过组织分离培养获得2株虫草无性型菌种,应用不同氮源培养基进行发酵技术培养获得菌丝体,对天然冬虫夏草成分的含量进行比较分析,同时对茵丝体生物量进行测定。[结果]组织分离培养获得的2株菌种在不同氮源培养基上均能生长,其主要活性成分的种类与野生冬虫夏草相同;以动物氮源为主的培养基培养的虫草发酵产物活性成分含量及生物量均高于植物氮源培养的虫草和天然虫草。[结论]该方法研究了不同氮源对冬虫夏草发酵菌丝活性成分及生物量的影响,为冬虫夏草发酵菌丝体的开发利用提供了基本依据。  相似文献   

12.
蛹草菌菌丝体培养条件的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不同培养基、环境因素(温度、pH、光照)、营养条件(碳源、氮源)对蛹草菌菌丝体生长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蛹草菌菌丝体在PDA综合培养基和沈农5号培养基上生长状况最好,在PDA培养基、PDA麸皮培养基生长最差.菌丝体在15~25℃范围内均能生长,其中在25℃条件下生长状况最好,而且随着温度的升高,生长状况明显增强,30℃和件下生长成侵,35℃停止生长.菌丝体对酸碱度要求不严,在pH5.0~8范围内均能生长,其中在pH6.5~7.0生长最好.菌丝体在非光照条件下比在光照条件下生长旺盛.对不同碳源、氮源吸收各异,其中以甘露醇为碳源,以牛肉膏为氮源生长状况最佳.  相似文献   

13.
番茄叶霉病菌生物学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番茄叶霉病菌(Cladosproriumfulvum)菌丝生长的适宜培养基为PSA培养基和大麦培养基.菌丝生长的适宜温度为20~25℃,pH为5.0~6.0分生孢子萌发的适宜温度为25℃.pH为4.0~5.0.相对湿度低于86%时,分生孢子不能萌发.空气有利于孢子萌发.该病菌在PSA培养基上培养4天后开始产孢,培养13天累积产孢量最多.光照对产孢有明显抑制作用.在病叶表面越冬的分生孢子萌发率可达20%左右.分生孢子的致死温度为45℃,5min。  相似文献   

14.
将野生的北冬虫夏草在实验室分离培养,用北冬虫夏草菌人工接种固体培养与柞蚕蛹,模拟自然生态环境培养,长出同野生北冬虫夏草形态一致的子实体,缩短了北冬虫夏草的生长周期,同时可以常年批量生产。  相似文献   

15.
糖,玉米粉,麦麸对金针菇菌丝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进行不同用量的蔗糖,玉米粉,麦麸对金针菇菌丝生长及产量影响的试验,结果表明,在PDA中加适量糖,玉米粉,麦麸能促进金针茹菌丝体生长,在栽培料中加0.5%糖,15%麦麸或6.5%玉米粉对金地菇有较高的增产作用。  相似文献   

16.
氨基酸对黑木耳菌丝生长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氨基酸对黑木耳菌丝生长发育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所试浓度下,酪氨酸抑制黑木耳菌丝的生长,Thr、Gln、Gly、Glu、Phe、Arg、Leu、Lys和Met在低浓度下有利于黑木耳菌丝的生长,随着浓度的增加,菌丝生长反受影响;Ala、Ser和Asn黑木耳菌丝生长的适宜浓度分别为0.2%、0.4%和0.2%。天门冬酰胺(Asn)在散射光条件下,可促进黑木耳菌丝形成耳基,适宜浓度为0.05%~0.10%  相似文献   

17.
该文通过实验筛选出一株发酵周期短、菌丝体产量及富硒量较高的优质菌株北冬虫夏草1,研究冬虫夏草的耐硒特征。结果表明,在摇瓶培养过程中,北冬虫夏草的耐亚硒酸钠浓度为12μg/m L时,其生物量达到12.01g/L,富硒量达到4.635μg/m L,富硒率达到385.92μg/g。研究富硒北冬虫夏草的生长过程曲线,了解到当培养时间为72h左右时,其生物量最大且此时的富硒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8.
用茎段培养法对甜菜进行快速繁殖,研究了生长调节物质和活性炭对甜菜茎段培养成苗的影响,在改良MS培养茎上附加6-BA0.5 ̄2.0mg/L有利于诱导甜菜茎段腋芽的伸长生长,诱导率可达81%,改良MS附加6-BA0.5 ̄1.0mg/L最适宜于甜菜的继代增殖,培养20 ̄25d可增殖6倍左右;生根以1/2MS附加IBA2.0 ̄3.0mg/L,GA2.0mg/L和活性炭0.1%的培养基为宜,生根率可达90%  相似文献   

19.
冬虫夏草全人工培养感染试验结果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采用冬虫夏草菌[Cordyceps sinensis (Berkeley)saccrdo]对蝠蛾幼虫进行感染的试验结果表明:接种后幼虫经80-100d出现发病症状,显症状后3-5d形成僵虫7d后虫体表面长出菌丝,30d后产生分生孢子;用病菌悬浮液涂抹或喷雾虫体均可使幼虫感染,而针刺、喂食、浸泡接种均不感染,以浓度100g/kg的蔗糖加子囊孢子、分生孢子、菌丝混合悬浮液涂抹接地种感染率最高,达15.0%;刚脱皮幼虫的感染率明显高于正在生长的幼虫感染率,适宜感染的温度为8-16℃,相对湿度大于90%时幼虫感染率可达8.0%-15.0%,相对湿度低于65%则不发生感染。  相似文献   

20.
从某养鸭场的病死鸭体内分离到一株革兰氏阴性、无芽胞、无英膜的细小杆菌,经鉴定为小肠结肠炎耶尔森氏菌,属生物2型。该菌在SS,麦康凯培养基上生长良好,血培养基上不溶血;可生长温度范围在0℃ ̄45℃;最适pH值为6 ̄8;对恩诺沙星、复方敌菌净、环丙沙量工敏感;Nacl,Na2SeO3,孔雀石绿对该菌的生长抑制浓度分别为4.0%,0.4%,0.0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