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匈牙利的野生动物产业具诚(吉林省野生动物保护协会)野生动物是自然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既作为自然界能量和物质流转的不可缺少的环节发挥重要的生态效能,又作为一种可为人类提供物质产品的资源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野生动物的野外生栖特点,如果无人经营,那就...  相似文献   

2.
5、非法进出口野生动物的行为非法进出口野生动物,是指违反野生动物或者其产品的进出口管理规定,私自携带、运输、邮寄野生动物或者其产品进出国境、边境,逃避海关监督管理、偷逃有关税费,破坏国家对野生动物或者其产品的进出口管制和社会主义经济秩序的行为。我国是世界上野生动物最多的国家之一,同时我国还是“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的”的参加国,负有保护野生动物的国际义务,而非法进出口野生动物或者其产品的,不仅对国内野生动物资源造成破坏,而且还会造成很坏的国际影响,必须坚决制止并依法给予制裁。非法进口野生动…  相似文献   

3.
山东省野生动物养殖业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野生动物养殖业是最广泛、最直接向社会提供野生动物及其产品的生产经营性活动 ,因而成为当前野生动物产业的重要基础。1 山东省野生动物养殖业现状山东省养殖野生动物的历史悠久。目前的养殖活动大体有两种方式 :一是以提供观赏、表演、文化娱乐为主的各类野生动物养殖场所 ,如市、区动物园、公园、野生动物园等 ;二是以提供产品为目的所从事的生产经营性养殖 ,如养鹿场、养狐场等。这类养殖所提供的产品 ,有的是野生动物活体 ,如观赏鸟、野禽野味等 ,有的则是加工产品 ,如毛皮、肉食品、保健品等。目前这类生产性养殖已逐渐成为我省的一…  相似文献   

4.
衢州市野生动物驯养繁殖及经营利用现状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概述了衢州市野生动物资源与利用情况,分析了当前野生动物驯养繁殖及经营利用存在的规模小、竞争力不强,技术力量不足、产品附价值低,缺乏技术培训、行业人才匮乏,政策限制较多、养殖户存在后顾之忧等问题,并提出了进一步完善政策,加大专项资金投入、出台产业扶持政策,加强专项培训、建立专业人才队伍,加强产品研发、提高产品科技含量等做好野生动物驯养繁殖及经营利用的发展建议,以促进衢州市野生动物保护与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5.
“野生动物产品学”是为野生动物保护与利用本科专业设置的专业课,是一门实践性和技术性很强的自然科学,主要讲述兽类、鸟类、爬行类、两栖类动物毛皮羽毛产品及加工方式、药用产品及加工方式和野生动物的观赏价值和食用价值,同时还讲授野生动物产品市场、野生动物产品管理等。“野生动物产品学”传统的教学方式是以课堂讲授为主,课余让学生参观毛皮加工厂、毛皮兽饲养场、裘皮服装商店等,其目的是增强学生的感官认识,并使学生将课堂所学知识与生产实践结合起来。由于此门课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应用学科,单纯采用这种教学方式不能很…  相似文献   

6.
<正>湖北省野生动物救护研究开发中心是湖北省林业厅直属事业单位,2006年加挂了"湖北省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中心"。主要承担湖北省野生动物收容救护、疫病监测、良种繁育、研究推广、产业指导、产品检测、对外交流、科普宣传等职能,下设综合办公室、救护研究科、监测管理科、繁殖开发科、野生动物繁殖场。现建有病例检测分析实验室、野生动物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我国竹藤花卉,森林食品,珍贵树种和药材培植以及野生动物驯养繁殖等新兴产品产业发展很快,已经成为新的林业经济增长点。据国家林业局统计数据,2007年我国经济林产品种植与彩集的总产值已达到3069.05亿元。  相似文献   

8.
《湖北林业科技》2011,(5):F0004-F0004
湖北省野生动物救护研究开发中心建于2000年,2006年加挂湖北省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中心,一套班子两块牌子。主要承担全省野生动物的收容救护、疫病监测、科学研究、技术推广、产业开发、产品检测及对外合作、科普宣传等,下设综合办公室、救护研究科、监测管理科、繁殖开发科以及直属单位野生动物良种场:  相似文献   

9.
根据劳动对象的不同特点对中国野生动物产业进行分类,并在分析产业历史、现状、未来前景以及产业结构的基础上,对我国野生动物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升级以及生产力的布局进行了探索。  相似文献   

10.
文章分析了发展野生动物驯养繁殖产业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海南发展野生动物驯养繁殖产业的优势,阐述了海南野生动物驯养繁殖产业的现状、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发展海南省野生动物驯养繁殖产业的意见和对策.  相似文献   

11.
浙江省现有野生动物人工繁育企业约1500家,分布在11个市89个县(市、区),年产值约50亿元;经营类型主要可分为食药用性、皮毛用、观赏性与实验性。本文分析了发展形势及发展问题,当前野生动物人工繁育主要存在企业规模小,抗风险能力弱,野生动物种群退化,缺乏科技支撑和技术培训,标准化人工繁育体系不完善,以及人工繁育法律制度不健全等问题。基于存在的这些问题提出了完善野生动物保护法律制度,促进野生动物产业可持续经营,推广科学驯养繁育及产品深加工技术,以及探索野生动物多元化经营模式等对策,旨在为浙江野生动物人工繁育产业管理、规划和政策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我国竹藤花卉、森林食品、珍贵树种和药材培植以及野生动物驯养繁殖等新兴产品产业发展很快,已经成为新的林业经济增长点。  相似文献   

13.
《湖北林业科技》2014,(4):F0003-F0003
湖北省野生动物救护研究开发中心(湖北省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中心)位于风景秀丽的九峰山下,占地73.5亩。主要承担野生动物收容救护、疫病监测、良种繁育、研究推广、产业指导、产品检测、对外交流、科普宣传等工作。现建有猛兽馆、水禽馆等救护场馆2.6万m2,购置了PCR仪、血相仪、望远镜、手术台等一批基础设备,积累了丰富的紧急救护和实地监测经验。  相似文献   

14.
针对黄龙山林区野生动物资源分布广泛且种类繁多的比较优势,分析野生动物资源的现状,结合实施天保工程,调整产业结构,实施产业战略转移,以特种动物养殖为突破口,提出野生动物开发利用的途径及设想。  相似文献   

15.
该文采用偏离份额分析法,对河北省林业各产业进行分析,选择出林业优势产业,为河北省林业产业的发展指明方向。研究结果表明:湿地产业、陆生野生动物繁育与利用和林产化学产品制造3个产业具有很好的产业基础且竞争力很强,适合作为河北省的优势产业,能够极大带动河北省林业产业发展。  相似文献   

16.
野生动物资源,是国家宝贵的自然资源,是全国人民的共同财富,同时,野生动物是自然生态系统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与人民的生产生活和维护生态平衡,有着重要的意义。江苏省作为经济和人口大省,虽然不是野生动物的主要栖息省份,却是野生动物及其产品的消耗大省,经营利用野生动物的活动十分活跃。随着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交通运输的日益便捷,将加剧倒卖走私、非法经营利用野生动物违法行为的发生,引发野生动物栖息地的滥捕滥猎。如何保护野生动物这一国家资源,将其经营活动纳入法制轨道,是我们林业行政主管部门,面临的新课题。…  相似文献   

17.
北京市已实行陆生野生动物资源保护管理费收费制度根据《国家野生动物保护法》第二十七条关于"经营利用野生动物或其产品的,应当缴纳野生动物资源保护管理费"的规定:林业部、财政部、国家物价局于1992年12月22日联合发布了《陆生野生动物资源保护管理费收费办...  相似文献   

18.
结合云南省第二次陆生野生动物资源调查结果,对全省野生动物人工繁育产业发展情况进行实地调查,并按人工繁育目的和技术状况进行分类,从养殖规模、种源来源、养殖技术成熟度、产品市场规模与销售渠道、经济效益等方面分析产业发展现状和人工繁育物种现状,评估各物种养殖产业发展现状及前景,得出动物养殖技术成熟度结论,进而评估养殖单位的现状与发展前景。分析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转变观念,有序发展,增加投入,紧抓重点,促进国家重点保护动物人工繁育研究,设置产业准入门槛,加强人工繁育产业监管等建议。  相似文献   

19.
云南省野生动物驯养繁殖产业存在的问题与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正确处理好野生动物保护与开发利用平衡点的前提下,合理开发利用野生动物资源,发展野生动物驯养繁殖产业,是一种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野生动物驯养繁殖产业现已被列入云南林业八大产业之一,但整个产业在发展的过程中还存在许多涉及相关政策法规、经营管理、市场营销等问题困扰,影响了产业的健康持续发展。为此对省内一些有代表性的州市调查分析,针对这些问题,强调修改原《云南省野生动物驯养繁殖经营利用和运输管理办法》(以下简称《管理办法》)的必要性,并为当前该产业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其它相关联问题提出一些思考与参考性建议。  相似文献   

20.
四、优化林业结构,促进产业发展 10.加快推进林业产业结构升级。适应生态建设和市场需求的变化,推进产业重组.忧化资源配置,加快形成以森林资源培育为基础、以精深加工为带动,科技进步为支撑的林业产业发展格局。鼓励以集约经营方式.发展原料林、用树林基地。积收发展本材加工尤其是精深加工业.延长产业链,实现多次增值,提高木材综合利用率。突出发展名特忧新经济林、生态旅游、竹藤花卉、森林食品、珍贵树种和药材培植以及野生动物训养繁殖等新兴产品产业.培育新的林业经济增长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