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品种来源及选育经过临早6号系山西省农业科学院小麦研究所旱地育种室以晋麦47号为母本,晋麦60号为父本,于1996年杂交,经系谱选育而成。2006年9月通过国家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定名为临旱6号,审定编号:国审麦2006021。2品种特征特性冬性、多穗型中熟品种。幼苗匍匐,分蘖力强,苗期叶片细长,拔节迟,两极分化  相似文献   

2.
赵德发 《种子科技》2004,22(6):363-363
由山西省农科院小麦研究所选育的临丰615于2002年通过山西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并确定为山西省南部麦区及黄淮麦区相应区域的重点推广品种.  相似文献   

3.
徐劲松 《中国种业》2013,(Z1):53-53
玉米杂交种晋单65号是山西省农业科学院玉米研究所选育的高产、优质、广适型的玉米新品种,2009年4月通过山西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晋审玉2009013。1亲本来源、特征特性及品种选育过程1.1亲本选育、特征特性母本变长28 2002年从长城种业的长城024杂交种中选出2株自交苗,同年冬天在海南加代自交,其中1株自交苗表现较好,经南北多代自交,整齐一致;生育期124d,株高235cm,穗位高,穗行数行,秃尖小或无秃尖,穗长,  相似文献   

4.
黍子晋黍4号     
黍子晋黍4号晋黍4号黍子是山西省农科院高寒作物所1988年从内蒙古、伊盟农科所交换的杂交后代低氏材料中选育而成,其杂交组合为内黍2号×伊黍1号。1996年4月经山西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该品种生育期95天左右,属中早熟种,株高123.2cm,穗……  相似文献   

5.
<正>临稻18号系山东省沂南县水稻研究所于2001年组配亲本经杂交后选育而成的水稻新品种。2010年3月该品种通过了山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的审定,审定编号:鲁农审2010021号。1品种来源临稻18号其杂交组合是母本京稻23号,父本临稻10号,父母本杂交后经过4年自交,并从其杂交后代中,经过系统选育而成。  相似文献   

6.
临稻15号系临沂市水稻研究所于1999年以临稻10号为母本、临稻4号为父本经有性杂交采用系谱法系统选育而成的优质多抗中粳稻新品种.2008年3月通过山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鲁农审2008025号.  相似文献   

7.
玉米新品种丹玉68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丹玉68号玉米是丹东农科院选育的高秆大穗晚熟玉米单交种,该品种高产、抗病、农艺性状好、品质优良、适应性好,结合栽培技术,表现高产稳产.2003年通过山西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8.
杂交大豆新品种晋豆48号的选育及制种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正>晋豆48号是山西省农业科学院农作物品种资源研究所杂交大豆课题组于2011年以不育系PZMS-1-1为母本、恢复系ZH-21-B-5为父本,利用"三系"法选育的大豆杂交种,是山西农科院通过审定的第1个杂交种,也是山西省第1个通过审定的杂交种。该品种主要特点是高产、稳产。2014年通过山西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9.
品种来源原名“长农20号”,系山西省农科院谷子研究所1975年从辐射长农1号后代中选育而成。1987年经山西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第13次会议审定,定命为“晋谷15号”。特征特性幼苗叶鞘、叶片均为绿色,株高120—125厘米,成株叶片上冲。穗长15.9厘米,纺锤形,单株穗重12.4克,穗粒重8.8克,千粒重2.7克,出谷率76.4%。白谷,黄米,食口性好。小米中蛋  相似文献   

10.
高抗吸浆虫冬小麦晋麦32号晋麦32号,原名“临远4055”。由山西省农业科学院小麦研究所远缘杂交组用系谱法选育而成。用77-3295作母本,泰山1号×山前麦的杂交种作父本,复合杂交选育。1990年经山西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定名为晋麦32号。晋...  相似文献   

11.
晋糯8号(晋鲜糯8号-黑糯玉米)是山西省农业科学院玉米研究所甜糯玉米研究室翟广谦、陈永欣等人选育的又一个糯玉米新品种,属早熟黑色糯性玉米(黄色种子,黑色F1玉米果穗)。2008年通过山西省品种委员会审定,定名为晋糯8号,审定编号为晋审玉2008020。晋糯8号属早熟糯性玉米,加之抗病性强,尤以采鲜穗为主,  相似文献   

12.
晋豆8号大豆     
品种来源原名晋大23,由山西农业大学大豆研究室于1975年以晋豆1号为母本,美国大豆品种比松作父本进行杂交选育而成。1987年经山西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第13次会议审定,定名晋豆8号。  相似文献   

13.
玉米新品种晋育1号是太原一禾农业科技有限公司选育的高产、稳产玉米新品种,该品种于2017年通过山西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晋审玉20170016),适宜在山西省春播中晚熟玉米区种植。通过对晋育1号的选育经过、亲本来源以及主要特征特性、产量表现、栽培和制种技术要点的介绍,加深对该品种的了解,以利于更广泛地将其应用于农业生产。  相似文献   

14.
晋豆(鲜食)33号原名忻(毛)豆1号,是山西省农业科学院玉米研究所育成的早熟鲜食大豆新品种,2005年通过山西省品种审定(审定编号:晋审豆2005007).该品种是山西省目前唯一一个省审菜用大豆品种,于1999年从引自日本的一个NP(原)高代优良专用大豆(枝豆)种质材料,通过田间鉴定、系谱法选育、南繁北育自主选育而成.  相似文献   

15.
薛志强 《作物杂志》2013,(2):157+160
晋燕13号是山西省农业科学院右玉农业试验站选育的高产抗旱燕麦新品种,2010年3月通过山西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晋审燕认2010001. 1 选育过程 晋燕13号是1998年山西省农业科学院燕麦课题组用雁红10号作母本、皮燕麦455作父本进行选配杂交组合,经过7年连续选育而成,1999 ~ 2001年进入株系选育试验,2002 ~ 2004年进行品系鉴定试验,2005~2007年参加品种比较试验,2008~2009年参加山西省品种区域试验和生产示范.  相似文献   

16.
晋麦72(原名临抗5号)是由山西农科院小麦研究所以郑891为母本,烟1604为父本杂交,经多年系谱选育而成.2001年3月16日经山西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命名.  相似文献   

17.
晋豆1号系山西农业大学和山西省农业科学院于1960-1965年从地方品种大白麻中系统选育而成。1973年经山西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为推广品种,定名晋豆1号。1978年获全国科学大会奖。该品种高产、耐荫、抗旱、耐瘠薄,抗大豆花叶病毒病。截止到2021年,利用晋豆1号及其衍生材料,通过杂交育种手段,在山西省共育成了39个品种,其中有9个国审品种,高油品种7个,脂肪含量为21.54%~22.26%,39个品种中有13个品种获得山西省科技进步奖。晋豆1号及其衍生品种为山西省大豆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山西省大豆生产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正>太13606(原名太原13606)是以太原610为母本、太原851为父本进行杂交,由山西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选育而成的冬小麦新品种,该品种于2009年9月通过山西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为晋审麦2009009。1特征特性该品种强冬性,株高75cm,抗倒伏。幼苗半匍匐,生长势较强,叶绿色,成穗率高。矮秆大穗,穗纺锤型,穗长6cm。长芒,白壳白粒,穗粒数30,硬质。生育期在正常情况下为260d,比对照京冬8号早熟12d。灌浆快,子粒饱满,千粒重40g,落黄好,稳产高产,增产潜力大。经山西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20112d。灌浆快,子粒饱满,千粒重40g,落黄好,稳产高产,增产潜力大。经山西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20112012两年人工接种抗病鉴定,太13606中感条锈病、中感白粉病、中感  相似文献   

19.
品种来源由山西省农科院谷子研究所用山前麦作母本,长治620作父本,于1982年杂交选育而成。原名“长治6406”,1987年5月经山西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第十三次会议审定,定名为“晋麦24号”。特征特性芽鞘白色,幼苗半直立,分蘖中等。株高90厘米左右,茎秆粗壮,抗倒性强。穗长方形,长芒、白壳、红粒。穗大粒多,每穗着粒30粒以上。粒  相似文献   

20.
精华2号是由郯城县种苗研究所与河北省农林科学院滨海农业研究所以临稻12为母本、临稻4号为父本进行配组,系统选育而成的水稻新品种。该品种具有优质、高产、多抗、熟期适中等优良性状。于2017年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