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The Centre for International Irrigation Training and Research has been established to provide a focus in Australia for training and research in irrigation engineering management, and to develop management training programmes, in the first instance for responsible managers of regional irrigation supply and distribution networks. The core programme is a six month course in irrigation engineering management that has been developed with a careful balance of academic coursework and “on-the-job” training, strongly oriented towards practical management. The syllabus material has been drawn largely from the Australian experience, which provides a basis for mutual exchange and interaction between the course participants. The academic content will follow three general themes which are Institutional Frameworks (20%), Physical and Environmental Framework (40%) and System Operation, Management and Maintenance (40%). Field training will be undertaken in regional irrigation centres in four states of Australia.  相似文献   

2.
根据人民渠灌区用水管理损失现状,对河南省人民胜利灌溉枢的灌溉用水管理损失情况进行了系统的调查研究,认为影响灌区用水管理损失的因素有:管理体制与运营机制;水费、水价政策;农耕技术与种植结构等。提出应从输配水、田间灌水等方面,减少灌溉用水管理损失。  相似文献   

3.
In many irrigation schemes, Water Users Associations (WUAs) acquired the responsibility for water management after withdrawal of the state. Based on the success of some indigenous irrigation schemes, it was assumed that farmers could easily become managers. As decision-making was the exclusive terrain of the governmental agencies that ran the schemes, farmers never gained the necessary experience with water management. Therefore, training of farmers and WUAs on the principles and processes of water management is essential. This paper demonstrates a practical example of training material on water management that incorporates research results on the process of Irrigation Management Transfer and resulting farmers’ water management for the case of the Office du Niger irrigation scheme. The results of the paper explain how input from research was used in the four steps of the construction of training material. These steps are (1) setting the training agenda, (2) selecting and adapting information to be featured, (3) targeting the audience and (4) designing the actual training material. A first validation of the approach and examples of the actual training material were obtained in a workshop uniting all stakeholders.  相似文献   

4.
低温区温室大棚滴灌系统设计的若干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低温区大棚滴灌系统设计、建设和管理的实践和研究,在揭示建设中所遇到的供水水源工程建设、灌溉水升温和灌溉水质保障等问题的基础上,研究提出了可行的解决方案。研究结果表明:敞口地下长方形升温水池升温快、成本低,风险小,应作为大棚升温设施的首选;采用更换棚顶保温材料、设置升温池封堵筛网和沉沙坑等综合措施保障滴灌系统的正常运行;温室大棚滴灌毛管布设间距取40cm更为适宜;温室大棚滴灌供水系统很有必要安装补水自动化控制系统和适当加大供水管网埋深。研究结果可为低温区温室大棚滴灌系统的设计、管理提供参考和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5.
石津灌区适宜田间灌水技术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为了研究石津灌区适宜的田间灌水技术,在对石津灌区现有灌水技术调查的基础上,对不同的田间灌水方法进行了田间试验,结果表明,储水灌溉既实现了高产,节水的目的,又适应灌区的运行管理,是今后灌区渠道灌溉地区田间灌水发展的重点技术之一;小畦灌和低压管道输水灌溉,灌水灵活,在井灌或井渠结合地区具有较大的发展潜力。  相似文献   

6.
灌区水资源利用系数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用静态平面和动态空间两种模型对灌区水资源利用系数进行了理论和实践的综合分析研究。结论认为,年灌溉水利用系数不是常数,与天(气候)、地(工程条件)和人(人的素质、管理水平)有关。建议加速推广动态空间模型的研究应用,实事求是核实实际的灌区灌溉面积,加强灌区各种水资源的定量观测,为节水灌溉提供更完善的手段。  相似文献   

7.
农业灌溉耗水研究是流域水文模拟与水资源评价、灌区规划与灌溉水管理的基础研究工作。从农业耗水的机理、三水转化关系入手,对农业灌溉耗水的概念进行了界定,并从流域与灌区2个尺度对计算方法进行探讨,提出了便于应用的计算方法及评价指标。  相似文献   

8.
中国节水灌溉装备与技术发展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别从灌排设施、灌排管理体制和投资政策3个方面,回顾了中国灌溉排水70 a以来所取得的成就.随着灌溉面积增大,灌排设施极大提高了中国粮食产量和农业生产能力;灌排管理体制发生巨大变化,由农民集体管理为主转化为骨干工程国家事业单位管理为主,促进了灌排工程快速发展和良性运行;投资政策有效地服务了水利基本建设.但目前中国依旧存在灌溉用水利用率较低、水肥一体化灌溉农田占比较低和灌溉系统信息化程度较低等问题,与高质量的农业生产发展还有很大的距离.结合国家粮食与生态保障的战略需求,分别从大中型灌区节水改造、水肥一体化节水灌溉装备与技术和喷滴灌、管道输水灌溉和泵站改造方面,提出了中国节水灌溉装备与技术的未来机遇和挑战.为了促进中国节水灌溉行业发展,加强灌排装备的理论研究和自主创新,发展高效、节能和环保的技术和产品,提高产业信息化、智能化和网络化,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生产建设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9.
石家庄井灌区农户灌溉行为调查及节水潜力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农户作为农业用水的主体,对其灌溉行为的研究成为目前关注的焦点。通过对石家庄市井灌区农户的大量调研,总结了农户灌溉行为的多样性及农户间的差异性,对产生灌溉行为差异的影响因素进行了深入分析。结合长期试验获得的该地区冬小麦/夏玉米优化灌溉标准,与农户实际的多样灌溉制度进行对比,从农户灌溉行为的角度分析了该地区的节水潜力,为合理灌溉制度的制定及农业水资源的管理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0.
SIDD的实践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我国现阶段灌区管理现状,介绍了国外代表性的灌区管理模式,针对我国的实际情况,提出了一种较为先进的农业灌溉管理模式,即体现经济自立,视水为商品的SIDD模式,并根据国内几个灌区SIDD的实践,评价了SIDD试点的成效,探索了存在的典型问题与对策。  相似文献   

11.
本文分析了测算双牌灌区灌溉用水有效利用系数的意义,系统阐述了灌溉用水有效利用系数的测算方法,探讨了影响灌溉用水有效利用系数的具体因素.研究成果可为灌区灌溉用水有效利用系数的测算和灌区的水管理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山东禹城引黄灌区非充分灌溉配水模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制定有多种作物且灌溉水源为动态变化的灌区的配水计划,提出了由充分灌溉和非充分灌溉2级模型组成的配水模型。其中非充分灌溉配水模型包括优化模型和模拟模型2部分,优化模型的方案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而模拟模型的方案便于实施。模型中联合运用引黄水和地下水,可减少因黄河缺水对农业造成的重大损失。在此基础上编制的山东禹城灌溉配水管理决策支持系统界面友好,实用性强,基本上可灌溉灌区的管理需要。  相似文献   

13.
元江—流域内水资源时空分布极不均匀,上游是资源性缺水地区,中下段又是水资源极度丰富地区,普遍存在严重的季节性缺水问题。流域内贫困面大,种植业在农村经济中占主导地位,面临脱贫致富与保护生态环境的矛盾,不合理的水资源开发及农业灌溉方式,极易造成严重的水土流失和水环境污染。通过分析流域内的农业生产和灌溉用水管理现状,提出切合各地实际、易于被群众所掌握、投资小见效快的农业高效节水灌溉模式  相似文献   

14.
基于水利统计数据,分析了近10 a中国节水灌溉应用分布,发现东北以喷灌为主,西北以微灌为主,华北以低压管灌为主,华东以渠道灌溉为主,具有明显的区域特征,节水灌溉仍有50%发展空间,喷灌技术占比与欧美国家相比仍然偏低.总结回顾了中国喷灌机发展历程、研究进展和发展趋势.从国家政策引导、智慧农业发展、农业种植结构变化和盐碱地耕地改造4个方面,分析了在资源环境约束挑战下中国喷灌机的发展机遇.阐明了喷灌的优势和不可替代作用,指出随着中国高标准农田建设及农业规模化经营稳步推进,喷灌机性能及功能不断增强,使以往喷灌的局限性逐步转变成发展优势.最后从补齐农业全程机械化短板、水肥药一体化作业新模式和无人化智能化方面展望了中国喷灌机未来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5.
甘肃景泰提水灌区田间灌水技术评价与改进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通过田间灌溉试验和计算机模拟,对景泰提水灌区现行地面灌水技术进行了评价,研究对比了地面灌溉田间灌水效率的2种计算方法,用模拟地面灌水流运动的计算机模型模拟灌溉试验,得到平均灌水均匀度和田间灌水效率,并针对灌区田间灌水技术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16.
农业节水灌溉是缓解当前农业用水供需矛盾、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效益、落实水资源管理制度要求、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的重要举措.本文通过对辽宁省农业节水灌溉现状及实施农业节水灌溉的效果进行分析,对实施农业节水灌溉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7.
实施灌溉用水总量控制和定额管理是实施严格水资源管理的重要方法,也是分配灌溉用水使用权的基本依据。在明确灌溉用水定额概念及其主要内涵的基础上,探讨灌溉用水定额的影响因素以及相关指标的含义、性质,论述灌溉用水总量和用水定额的关系,为合理确定农业灌溉用水定额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为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发展高效用水农业首先要发展节水灌溉,在农业水利灌溉领域,通过分析国际先进的节水模式及水资源高效利用技术,评价我国灌溉农业高效用水工程进展。针对我国人口与水、土地等资源的矛盾问题,论述我国水资源现状和农业用水状况以及我国节水灌溉进展,指出我国农业节水灌溉现状和推广中存在问题。提出了加提高节水意识,健全节水法规,发挥政府职能,提高资金投入,不断加强节水灌溉技术创新以及落实管护责任等改进建议,激发节水灌溉工程长效运行等方式以推进我国灌溉农田高效用水发展进程。  相似文献   

19.
本文针对濮清南引黄补源灌区的具体情况,提出了引黄补源提灌与井灌联合运用工程系统、运用方式及运行管理等系列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20.
指出我国灌区普遍存在工程老化、效益递减、灌区管理单位经费短缺、发展困难等现象。灌区的主要经费来源是灌溉水费,而水费计收标准低、收缴困难、中间环节多、难以到位。灌溉水费管理中存在的这些问题,使得灌区工程的维修、改造与更新不能得到保证。分要认为:灌溉水费管理改革,应围绕提高水费收缴率和使用效率、保证专款专用而展开,不仅要采用科学的、符合商品经济规律的水费计收标准,而且在水费收交的过程中应减少中间环节,杜绝截留、挪用。此外,实施国家对农业水费的补贴政策,加大政府对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投入力度,建立与完善灌溉水费管理的法规规章与制度,也是加强水费管理的必要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