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4 毫秒
1.
棉铃虫灾变预警与辅助防治决策系统(MLCYJC-CDROM)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依据棉铃虫灾变预警与防治决策及系统分析原理 ,采用结构化分析与结构化设计和面向对象的设计方法 ,应用 VB编程开发而成。整个系统是一个融灾变预警与辅助防治决策信息的实况输入、数据处理、作用评估及结果输出于一体的实用性较强的计算机应用系统。其中灾变预警亚系统由灾变预警指标体系与灾变警级评估警报体系组成。辅助防治决策亚系统既接受灾变预警亚系统的信息传输 ,也含有辅助防治决策相关信息。据此确定棉铃虫灾变预警警级的等级 ,并指导综合防治决策 ,可使灾变警级预警更加符合实际 ,指导减灾防治更有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辽河流域水环境预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谭立波  许东 《中国农学通报》2014,30(35):154-157
建立科学的预警系统是解决中国水环境危机的重要手段,为解决正确、快速而又直观预警的问题,引申并利用韦伯-费希纳定律,结合熵权法,以辽宁段内的三合屯、阿吉堡作为研究实例,选取与辽河流域水环境关系密切的水质评价指标。在此基础上利用熵权法确定各指标的权重,计算2个断面的水环境预警值,进而建立水环境质量等级与水环境综合影响指数之间的水环境预警模型。结果表明:三合屯预警级别为超重警,阿吉堡为无警,此模型可以较好地用于辽河流域水环境预警与评价。  相似文献   

3.
预警是排警的基础,传统的预警是建立在预测的基础上,针对大豆预警提出了一种新的方法-决策树预警。从中国大豆生产的实际出发,运用预警的相关理论,首先针对近18 年的中国大豆市场,建立了预警指标体系;然后利用决策树的方法从各警兆指标对警情指标的影响中提取了若干规则集,建立了中国大豆进口依存度预警体系,结果表明:2002年至今,中国大豆进口依存度一直处于重警的状态。  相似文献   

4.
[目的]秋季低温冷害对晚稻生产不利影响极大,准确预警其出现对夺取晩稻高产稳产意义重大。[方法]釆用模糊数学知识原理研制田阳秋季低温冷害始现时段预警输出模型,选配适合于模糊事件秋季低温冷害初日出现时段的隶属函数,计算各预报因子隶属度,结合数理统计学知识,建立多元线性回归预警输出模型,作秋季低温冷害初日出现时段第一次预警;第二次预警,采用模糊数学并、交运算逻辑关系原理制作预警模型。[结果]第一次预警历史拟合率87.3%,第二次预警历史拟合率88.5%。试警四年,第一次试警正确三年,正确率75.0%,二次试警一年,试警正确。[结论]秋季低温冷害模糊数学预警输出模型,技术科学,方法易学易懂,历史正确拟合率、试警准确率结果理想。  相似文献   

5.
基于1996—2011年安徽省资源环境的相关数据,从资源压力、环境压力2方面构建安徽省资源环境压力预警指标体系。运用熵权法测算资源环境压力指数,进而运用RBF模型对1996—2011年安徽省资源环境压力演变趋势进行模拟预测,并结合预警指数和警度标准对1996—2011年安徽省资源环境压力预警状况进行分析,旨在为安徽省社会经济与资源环境和谐发展提供参考,使社会经济健康、快速、可持续的发展。结果表明:RBF模型有较高的模拟仿真精度,能够较好地拟合1996—2011年安徽省资源压力、环境压力和资源环境压力指数的发展趋势。安徽省资源压力预警指数总体呈现波动上升趋势,警度由“中警”上升到“巨警”。环境压力指数在1996—2011年一直呈现上升趋势,其预警指数在2004年以前基本处于“中警”格局,但2004年以来,这一指数明显增大,警度由“中警”逐步转变为“重警”和“巨警”状态。可得出结论,影响安徽省资源环境压力的主要因素包括人均用电量、人均用水量、自然灾害受灾面积比重、能源消费标煤总量、工业废气排放量、固体废弃物排放量等,是今后调控的重点。  相似文献   

6.
棉铃虫是为害棉花的主要害虫之一。近年来, 由于气候、栽培措施等因素的影响,棉铃虫的发生规律也相应的发生了变化。研究掌握不同棉花生态区棉铃虫发生规律,制定配套控制措施,对加强棉铃虫的防治,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结合伊犁棉区棉铃虫近几年的发生规律,浅谈棉铃虫综合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7.
]随着城镇化和工业化的高速发展,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日益加剧。客观评价区域生态安全状况、变化规律、影响因素,并适时准确进行生态安全预警,对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方法]本研究运用PSR模型构建安徽省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综合熵权法和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综合权重,对2008-2013年安徽省区域生态安全状况进行评价和预警。[结果]结果发现安徽省生态安全综合指数总体呈上升趋势,大部分区域处于轻警-无警区。生态安全指数空间上呈南高北低趋势,皖南山区生态安全状况最好,江淮地区次之,皖北地区较差。从驱动因子上看,皖北地区生态安全受压力指标影响较大,江淮地区生态安全受状态指标影响较大,皖南地区生态安全受响应指标影响较大。[结论]本研究进一步丰富了省域生态安全评价实证案例和相关理论体系,为政府制定相关决策提供了技术支撑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本文应用灰色系统灾变理论,对山东省阳谷县1964~1992年对第三代棉铃虫百株累计卵量构成的离散数列进行数据处理,用微分方程拟合,建立了第三代棉铃虫的灰色系统CM(1,1)长期预报模型。  相似文献   

9.
<正>科技部近期通报,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农业领域项目在农林重大病虫害区域性灾变监测预警与综合治理以及人侵物种风险评估与早期预警、口岸除害与区域治理等方面取得明显进展和突破,为提高农林业综合生产水平,保障农林可持续减灾防灾提供了有效的科技支撑。  相似文献   

10.
烟粉虱种群数量消长规律与模型测报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揭示烟粉虱种群数量季节性消长规律,提高其预测预报水平,2006年2月至2007年2月利用塑料黄板涂抹机油在浙江临海城郊蔬菜基地系统诱测烟粉虱成虫消长情况,结果表明烟粉虱种群数量消长呈双峰型曲线变化,并分析了烟粉虱种群消长特性,以及与气象、耕作条件的相关性,建立了8种数学预测模型。应用这些模型可提前反映全年36个旬期的成虫数量变化动态,可进行全年灾变预警以及各旬期的预测预报,经检验预测吻合度达60%。对提高烟粉虱监测预警与综合防治水平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通过大面积分类系统调查、田间自然为害试验与罩笼接蛾试验 ,对棉铃虫主要寄主潜在适合度表达的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主要寄主作物对棉铃虫的潜在适合度的表达程度都以生殖生长阶段优于营养生长阶段 ,不同生育期之间都以开花期适合度最高。影响同一寄主作物适合度的主要因素除生育期以外 ,还有品种抗性、寄主生长势、棉铃虫发生代次与种群数量、环境气候因素与作物布局等。感虫品种、寄主生长势强、棉铃虫主害代与发生基数大、环境气候适宜等 ,棉铃虫寄主适合度表达程度就高。据此 ,可进一步优化棉铃虫种群调查测报与防治决策  相似文献   

12.
转基因抗虫棉田释放赤眼蜂增强生物控害功能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增强转基因抗虫棉与自然天敌的联合控害功能,为转基因棉田害虫控制策略的调整和制定提供依据,于2002年在山东省惠民县转基因抗虫棉田设置化防田和以释放赤眼蜂为主的综防田,研究了棉铃虫卵的分布格局、释放赤眼蜂对棉铃虫的控制效果及生态效应。结果发现:棉铃虫卵在棉株不同部位的分布差异较大,2代棉铃虫卵主要分布在叶正面、叶背面和茎尖,3代棉铃虫卵主要分布于蕾铃;在放蜂田,赤眼蜂对棉株不同部位棉铃虫卵的寄生率差异较大,2,3代棉铃虫时期对叶正面、叶背面、茎尖、蕾铃的棉铃虫卵寄生率均较高,对叶柄和茎杆处卵的寄生率较低;并以3代棉铃虫时期的寄生率较高;在2,3代棉铃虫时期分别连续释放3次赤眼蜂,对棉铃虫具有很强控制作用,2,3代棉铃虫卵的被寄生率分别为66.0%~70.7%和76.0%~81.2%,均显著高于化防田的自然寄生率(2代:7.0%~12.3%,3代:5.2%~7.4%);蕾铃被害率分别为2.2%和3.1%,均显著低于化防田(2代:8.5%,3代:20.9%);2代棉铃虫时期,放蜂田和化防田的棉铃虫卵量和幼虫数量差异均不显著,但3代棉铃虫以后,放蜂田棉铃虫卵量和幼虫数量均显著低于化防田,且放蜂田的捕食性天敌数量显著高于化防田。可见,转基因抗虫棉田棉花生长中后期通过释放赤眼蜂可有效防治棉铃虫,降低其为害,并有利于棉田捕食性天敌的保护。  相似文献   

13.
福州市农作物低温灾害监测预警服务系统设计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低温灾害是福州市农作物的主要气象灾害之一,其监测预警具有重要意义。运用远程监控系统,并结合福州市部分农作物低温灾害气象指标,建立福州市农作物低温灾害监测预警系统,并在2012年1月下旬实际应用中进行测试和应用,灾后调查显示,系统运行生成的监测预警结果基本与实际相吻合。结果表明,该系统自动生成的监测、预警分布图及预警信息,对最终形成的决策服务产品具有很大的指导作用,在灾害监测预警中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4.
根据荆州市1980~1998年共19年棉铃虫发生情况、棉花生育指标的系统调查数据以及有关气象资料,在相关分析的基础上,采用模糊数学方法,定量地描述了棉铃虫主害代发生量与上代高峰卵量、7月15日青铃及4月下旬至7月均温之间的关系,揭示了江汉平原棉区棉铃虫主害代的发生规律,为其防治提供了理论根据.同时,运用模糊数学区间权重综合评判法对主害代发生程度进行了预测预报的研究,拟合率达100%,预报1999年荆州和天门两地,均与实际相符.  相似文献   

15.
广西稻飞虱发生程度的气象预测预警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稻飞虱是影响广西水稻最严重的害虫,其发生发展与气象条件关系十分密切,为探索气象条件与稻飞虱发生程度的关系,进而开展稻飞虱发生程度的预测预警。笔者利用1991—2008年广西64个农业病虫测报站和对应县市的气象台站资料,对早稻稻飞虱发生等级与各项气象因子单因子做相关分析,找出具有生物学意义且指示性强的主要气象因子作为建模备选因子,采用逐步回归分析方法,构建早稻稻飞虱发生程度的预测预警模型,并对模型进行历史回代及2009—2012年的独立样本预测试报检验。结果表明:通过历史回代检验,早稻稻飞虱发生气象等级的模型与实测值达到基本一致,为89%;独立样本预测试报的模型预测检验结果达到基本一致以上,为75%,模型总体效果良好,其预测预警可为相关部门及时制定稻飞虱防控对策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
为探讨Bt棉的抗虫性对不同昼夜温差变化的响应机理,应用生物测定和ELISA方法,于苗期对2种不同来源的Bt棉棉株进行连续96 h的不同昼夜温度处理,用处理后的叶片饲喂棉铃虫,研究昼夜温度变化对Bt蛋白表达及棉铃虫死亡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白天高温35℃,夜间低温18℃,能显著影响Bt棉蛋白表达量和幼虫死亡率,且随着胁迫时间的延长,杀虫蛋白含量和幼虫死亡率急剧下降;虽然白天高温35℃,夜间正常温度28℃,也会影响杀虫蛋白表达量和幼虫死亡率,但影响程度较小,且随着胁迫时间的延长,Bt蛋白的下降幅度趋于稳定。2个不同基因来源的品种间,美国棉‘邯杂154’蛋白表达量高于‘皖棉11’,且美国棉品种受到昼夜温度变化的影响较小。白天极端高温,晚上极端低温可以显著影响Bt棉抗虫性,并且胁迫时间越长,影响越强,该研究结果将为中国棉花种植过程中经常出现的极端天气下Bt棉的抗虫性安全应用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7.
转Bt基因棉抗棉铃虫鉴定技术及抗性表示方法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1997~1998年通过接幼虫和即将孵化的卵,进行转Bt基因棉室内鉴定技术及表示方法研究。结果表明,以接即将孵化的卵粒,4d后观测其取食情况最为简便准确,根据试验结果拟定检测分级标准,提出利用抗虫指数计算各抗虫棉群体抗性,依此可以量化地表示转Bt基因棉的抗虫性。  相似文献   

18.
本文是利用棉花耐害性或补偿能力,通过人工模拟摘蕾,了解二代棉铃虫发生为害规律和棉花本身耐害性(补偿能力)的关系.通过1982—1987年对棉花早期摘蕾并给以药剂点涂棉株顶尖试验示范,证明棉花生育早期具有很强的补偿能力.该项措施能控制二代棉铃虫在百株10头以下,增加棉花产量10%以上,减少棉花烂铃50%,增强棉花抗逆能力,推迟棉花衰退,同时能减少防治费用,保护天敌,具有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