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食品安全规制是事关社会公众健康和社会稳定的制度体系。本文从多中心治理理论出发,分析了日本食品安全规制过程中多中心主体的具体职能及其角色定位。从其食品安全多中心治理机制看,政府是食品安全的规制者和监督者,行业协会发挥了组织协调的功能,企业进行有效的自我规制,消费者通过多种渠道广泛参与规制过程。由此,这种多中心治理食品安全规制是较为成功的,有效地保障了食品安全。  相似文献   

2.
食品安全作为社会公共问题,事关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现阶段我国传统的食品安全治理模式已无法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只有多主体共同参与方能汇聚更大治理合力、激发治理效能。农村居民的食品安全治理共同体意识是影响食品安全社会共治的重要因素,分析农村地区社会资本对农村居民食品安全治理共同体意识的影响,有利于推动食品安全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基于乡村振兴大背景,选取了福建省9市1区共303个农户进行入户调研或线上调查,并运用线性回归模型分析社会资本对其食品安全治理共同体意识培养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的社会资本对农村居民食品安全治理共同体意识的影响存在明显差异,其中社会规范资本、社会网络资本和社会信任资本等对农村居民食品安全治理共同体意识的培养有明显的正向影响。基于此,提出以下建议:完善相关制度规范,培育农村居民公共精神;健全农村关系网络,拓宽居民参与平台;搭建沟通交流平台,提升社会普遍信任。  相似文献   

3.
仲淑秋 《河南农业》2023,(12):13-16
多元共治是高职院校治理体系现代化的一项重要内容。“双高”背景下,高职院校多元共治显现出良好的势头,但存在“科层制”管理模式制约创新活力、治理壁垒限制了校内外治理主体参与合力、行政思维主导制约了专业话语权力、“路径依赖”制约了治理革新动力等问题。提出通过形成多元、协作、开放的多元治理共识,把握多元共治的正确方向,形成多元共治合力,建立五位一体的精准评价体系,打造多元共治的保障体系等手段,不断促进高职多元共治能力的提升及优化。  相似文献   

4.
从媒介、政府部门和食品企业3个方面,建立关于食品安全治理的三方动态博弈模型。通过对博弈模型的分析求出三方利益均衡解,分别得出影响各个主体不同决策行为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增强媒介的信息披露力度、加大对违规食品企业的惩罚力度、降低政府的监管成本等措施可以促使食品企业生产安全食品。最后就食品安全问题的社会共治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为提升公众食品安全风险治理参与意愿,基于扩展的计划行为理论和态度-情境-行为理论构建分析框架,借助微观调查数据,采用结构方程模型、Bootstrap中介效应检验法和分层回归法对公众食品安全治理参与意愿的影响机制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1)行为态度、主观规范、知觉行为控制、感知风险和过去经历对公众食品安全治理参与意愿有显著正向影响;2)行为态度在感知风险、过去经历与参与意愿关系中发挥中介作用;3)政策规制在行为态度与参与意愿关系中发挥调节作用。因此,应从提高公众食品安全风险认知、优化公众食品安全治理参与体验、改善公众食品安全治理参与态度、营造促进公众参与的政策环境等方面提升公众食品安全风险治理参与意愿,推进食品安全风险社会共治。  相似文献   

6.
秦利  王青松 《安徽农业科学》2021,49(17):263-265,282
英国通过鼓励食品安全领域公私部门密切合作,形成了以风险理念、多元协作和社会共治原则为基础的食品安全风险治理机制,取得了较高的治理绩效.通过对英国食品安全社会共治的动因及主要做法的分析,总结了英国食品安全风险社会共治对我国的启示,为我国新时代新型食品安全风险治理机制的构建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农村社区治理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基石,事关执政党根基的巩固、社会和谐稳定和农民切身利益。本文分析了打造农村社区共建共治共享治理格局的时代意义及逻辑内涵,提出打造农村社区共建共治共享治理格局的实践路径,即加强农村社区治理体系建设,建立健全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的农村社区治理机制,发挥人民群众主体作用、创新农村社区治理模式,推进新时代我国农村社区治理现代化、促进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食品安全问题已经成为民众最为关心的话题之一。通过对安徽省各主要市县区的考察发现,当前我省在种植业、养殖业、食品加工以及餐饮服务等领域的食品安全问题比较严重,食品安全问题产生的深层次原因主要是食品生产经营主体规模小数量多,从业人员法律意识淡薄,食品安全监管人员不足,专业人才缺乏,同时食品安全协同监管和社会共治局面有待改善。因此,为了加强安徽省食品安全问题的治理,就需要促进食品生产经营主体规模化发展,加强食品安全监管队伍的建设,要推进各部门协同监管和社会共治的形成。  相似文献   

9.
社区治理是国家社会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完善社区治理体系,优化社区治理模式,是实现社区和谐稳定、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的重要保障。以广州CS社区为例,深入了解村改居社区的基本特征和治理现状,明晰社区各治理主体的职能和权责关系,探讨多元共治下村改居社区的治理机制,从搭建多元共治平台、建立应急机制等角度提出优化路径,以期为我国新时代社区治理提供范式。  相似文献   

10.
基于社会共治的生鲜农产品电商的质量安全监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产品的质量安全问题一直是政府及公众关注的焦点。近年来生鲜农产品电商迅猛发展,但对其产品和服务的监管尚未明确。通过对生鲜农产品电商的发展现状和监管主体进行识别,论述生鲜电商食品安全监管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了基于社会共治的生鲜农产品质量安全社会共治监管框架,以政府、媒体、公众以及生鲜电商平台共同治理,实现对生鲜农产品电商的监管,重点建设运营信息平台和多区域组合配送冷链体系,这对于促进生鲜农产品电商可持续健康发展,确保生鲜农产品食品安全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风险社会食品安全治理难度增大。公众参与食品安全治理是建立科学食品安全风险决策机制的关键。现阶段我国公众参与食品安全共治仍存在立法、执法、司法和组织化程度上的困境,可通过完善法律保障体系,完善食品安全和监管信息公开制度,扩大群众监管通道,构建多元、安全、激励的食品安全监督举报机制和完善司法救济制度等措施改进。  相似文献   

12.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治理有效是基础。农村基层治理是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农村基层治理有利于促进农村和谐稳定和全面发展。因此,要充分尊重农民的主体性,坚持因地制宜和共建共治共享原则,在治理主体上要充分发挥党组织、基层政府、村民自治组织、社会组织和乡贤的协同治理作用,在治理内容上要重点推进和谐乡村、平安乡村、文明乡村和现代乡村建设。  相似文献   

13.
食品安全问题越来越受到公众和政府的关注,当今食品安全问题的复杂程度已经远非传统的监管结构和理念所能应对。面对数量庞大的监管客体和稀缺的公共执法资源,食品安全必须引入治理理念,由"单一主体监管"向"多元主体治理"转变、由"单一途径监管"向"多元机制治理"转变,发挥市场机制、公众参与在食品安全治理中的重要作用。现代食品安全治理需要政府、企业、消费者三大利益相关主体间的协同互动,三者间的信息互动、行为约束互动、激励惩罚互动是食品安全协同治理体系的核心内容。  相似文献   

14.
基于乡村振兴战略管理理论,结合实地调研,对农村食品安全特征和城乡食品安全风险差异性进行了分析。运用博弈论的方法,选择基层政府、农村食品生产加工者和农村消费者作为农村食品安全社会共治的博弈主体,建立并分析了各主体间的静态博弈模型,根据研究结果提出了农村食品安全社会共治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农业对中国产业结构具有基础性和保障性的作用,农业灾害的预防、治理和救助理应从始至终,贯穿全局。当前我国防治农业灾害的主体为政府、市场和农民,但政府和市场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失灵,且3个主体间配合程度不足。NGO是普通公民进行社会治理的重要平台,也是完善农业灾害防治体系的有效路径。NGO协同参与,构建政府、市场、社会、农民共防共治的格局,对农业灾害防治体系的完善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为了构建可持续的"三治"融合治理体系、发挥各主体治理能动性,以广东省4地11个治理先进村为例,采用二元logistics回归和结构方程模型实证探究"三治"融合治理模式满意度的影响因素与影响路径。结果表明,"三治"融合模式对治理需求和合理表达诉求存在显著关联性;感知质量、公众信心和公众期望对治理满意度有正向促进作用。应强化主体理念培育、依法推进信息公开、完备治理组织体系、注重发挥新乡贤的软约束作用。  相似文献   

17.
多元共治视角下的农村社会治理面临许多新问题、新挑战,构建一个自上而下动员和自下而上参与的良性社会互动治理体系充满挑战。明确不同主体的角色定位、厘清党政机关的权责关系、促进社会力量的有序参与是突破当前农村社会治理瓶颈的关键一步。  相似文献   

18.
为顺应新时代经济发展和社会矛盾的变化,党中央提出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新格局。社会组织作为社会治理多元主体之一,在参与社会治理、对困难群体提供帮助方面有着重要作用。从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治理的方式、前提和原则出发,探究发现由于社会组织过度依赖政府、社会主体间权责不清、群众参与意识淡薄,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治理的效果。通过加强党组织对社会组织的领导,合理定位政府职能,提高群众参与意识,将能更好的实现共建共享共治的社会治理格局。  相似文献   

19.
张梅 《现代农业》2023,(3):107-112
农村生态治理和乡村全面振兴之间是互补互促的关系,前者是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保障,后者为农村生态治理提供了绝佳机遇。当前我国农村生态环境问题归咎于多元主体责任缺失:地方政府主导作用发挥不到位、地方企业生态责任弱化、农民生态环保意识淡漠、社会组织参与农村生态治理能力有限。要实现乡村全面振兴,建设美丽乡村,就要发挥地方政府主导作用、强化地方企业生态社会责任、提高农民生态主体意识、增强社会组织参与农村生态治理能力,使农村生态治理的多元主体各司其职,通力合作,构筑符合农村实际的多元共治新模式。多元共治新模式是在对我国当前农村生态环境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进行深刻反思基础上提出的新的治理模式,为实现乡村全面振兴和建设美丽乡村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20.
雾霾成为当今世界环境治理的一大难题,不仅危害人们的健康,更不利于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在雾霾治理工作中,政府、社会各界和公民个体都要肩负起相应的职责,本文提出一种政府主导的多主体合作模式(Government led multi-agent cooperation model),下文简称(GMCM)的雾霾治理体系,充分发挥政府部门在治霾工作中的主导作用,调动社会多主体的能动性,将雾霾治理工作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