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为探明土壤微生物对涕灭威的降解能力,用富集培养法分离驯化土壤中涕灭威的优势降解菌,初步筛选出了对涕灭威具有较高降解能力的菌株TB26和100-8。经过生理生化鉴定和16S rDNA序列同源性分析,将菌株TB26初步鉴定为克雷伯杆菌属(Klebsiella sp.),菌株100-8初步鉴定为枯草芽孢杆菌属(Bacillus sp.)。TB26和100-8生长的最适碳源分别为麦芽糖、D-果糖,最适氮源分别为蛋白胨、脲。基础无机盐培养基和缺氮培养基对两种菌的生长情况及降解率的影响不同,外加氮源能够提高100-8的降解率,而缺氮培养基中TB26的降解率较高。  相似文献   

2.
本研究以广西红树林的根际土壤为材料, 利用选择性培养基分离筛选多功能菌株, 并利用生理生化和分子生物学相结合的方法进行鉴定?采用平板对峙法测定筛选获得的菌株对几种植物病原真菌的拮抗效果, 同时通过盆栽试验和发芽试验研究其对番茄幼苗和种子的促生效果, 从而挖掘兼具促生防病功能的植物根际促生菌(plant growth-promoting rhizobacteria, PGPR)?经筛选获得一株具有溶磷及分泌生长素(indole-3-acetic acid, IAA)能力的细菌菌株S2, 经鉴定该菌株属于克雷伯氏菌属Klebsiella, 其对禾谷镰孢Fusarium graminearum, 玉蜀黍平脐蠕孢Bipolaris maydis等3种植物病原真菌具有一定的拮抗效果, 菌株发酵液浓度为1×104?2×104 cfu/mL时对番茄种子和幼苗的促生效果最好?综上, 菌株S2 是一株新型且兼具促生防病效果的多功能PGPR菌株, 该结果为绿色现代农业开发土壤微生物菌肥和植物生长调节剂提供优质菌源参考?  相似文献   

3.
小麦赤霉病拮抗菌株筛选及其抑制作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高寒草甸野牦牛牛粪中分离得到细菌菌株27株。采用平板对峙法筛选小麦赤霉病高效拮抗菌株,研究其对病原菌禾谷镰刀菌(Fusarium gramminearum)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筛选得到的8株小麦赤霉病拮抗中,以菌株LM3403拮抗能力最佳,抑菌带宽(13.2±0.8)mm。通过形态观察、生理生化特征分析、16S r DNA序列分析和gyr B基因序列分析,将其鉴定为解淀粉芽孢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研究发现,菌株LM3403可明显抑制禾谷镰刀菌菌丝体生长和分生孢子萌发,使病菌的菌丝体畸形、细胞膜损伤。该菌株还具有合成surfactin、iturin、fengycin 3种抗菌脂肽的能力。  相似文献   

4.
研究旨在筛选获得硒砂瓜根际促生菌,为硒砂瓜微生物肥料的开发利用提供土著菌种资源和理论基础。以宁夏地区特有经济作物硒砂瓜根际土壤为材料,采用稀释平板法分离土著细菌,对筛选到的50株菌进行溶磷、产铁载体、产吲哚乙酸(IAA)以及固氮能力评价,结合16S rDNA序列分析对优良促生菌进行鉴定,并选定9株优良促生菌,研究其对硒砂瓜幼苗的促生作用。结果显示,50株菌中有22株解磷菌株的溶磷量在7.12~64.54 mg·L-1之间;有30株具有产铁载体能力的菌株,定量结果表明其中11株为高产铁载体菌株(A/Ar<0.5);有18株具有分泌IAA能力的菌株,分泌量在3.70~58.94 mg·L-1之间;有9株菌在阿须贝平板上经5次传代仍能正常生长,初步确定其具有固氮能力。筛选得到的20株优良促生菌分别隶属于芽孢杆菌属(Bacillus)、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肠杆菌属(Enterobacter)、不动杆菌属(Acinetobacter)、变形杆菌属(Proteus),其中6株菌兼具以上4种促生活性,11株菌兼...  相似文献   

5.
为获得能够修复除草剂莠去津污染土壤的高效降解菌,采用摇瓶富集法、平板分离法从莠去津过量使用的土壤中分离得到降解菌SFAD3,通过形态学、生理生化特征观察以及16S rDNA和ITS序列分析进行种类鉴定,测定获得菌株的最适降解条件,并通过土壤接种和盆栽试验验证菌株对莠去津污染土壤的修复作用。结果表明,菌株SFAD3最终被鉴定为门多萨假单胞菌Pseudomonas mendocina,该菌株培养30 d时对污染土壤中50 mg/kg莠去津的降解率可达72.6%;菌株SFAD3在MM液体培养基中最适降解条件为温度37℃、pH 7、莠去津初始浓度6.25 mg/L、接种量2%,对莠去津降的降解率为50.0%~72.2%;与仅有莠去津的处理相比,添加有SFAD3发酵液的处理20 d后芝麻的株高、根长、湿重和干重能够显著恢复,并且该菌对芝麻还具有一定的促生作用。表明降解菌SFAD3在修复莠去津污染土壤方面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为分离筛选具有毒死蜱降解特性的植物内生菌,从农药厂废液池旁采集小飞蓬植物样本,经表面消毒后研磨提取植物汁液,通过以毒死蜱作为单一碳源的无机盐培养基(MSM)进行连续5代培养筛选,获得一株植物内生细菌XFP-gy,经生理生化试验及16Sr DNA同源性比对分析,初步鉴定该菌属阪崎克罗诺杆菌属(Cronobacter sp.)。将菌株XFP-gy在以毒死蜱(初始质量浓度为20 mg/L)为单一碳源的MSM中培养,至第6天时达生长高峰,第9天时毒死蜱的降解率为77.28%。在M SM培养基中补充牛肉膏和蛋白胨(加富培养基)可以促进菌株XFP-gy的生长,并将其对毒死蜱第5天的降解率由69.59%提高到98.0%。菌株XFP-gy降解毒死蜱的最佳培养条件为30℃和p H 7.0,在此条件下,增加培养液中原始接菌量,降低底物毒死蜱的初始质量浓度,可明显提高XFP-gy对毒死蜱的降解效率,当毒死蜱初始质量浓度为10 mg/L,原始接菌量为2%时,至第9天时在培养液中未检出毒死蜱残留。  相似文献   

7.
合欢枯萎病是导致多年生合欢衰弱和死亡的主要因素之一,目前尚无有效的防治手段。本研究通过平板对峙法和含毒培养基法分离筛选健康合欢植株根际土壤中的潜在拮抗菌,结合形态学特征和双基因系统发育分析对拮抗菌进行鉴定,并通过盆栽试验验证拮抗菌株对合欢枯萎病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经过初筛得到11株对合欢枯萎病具有潜在拮抗作用的菌株,其中菌株5-2的抑制作用最为显著。对峙培养6d,菌株5-2对尖孢镰刀菌Fusariumoxysporum和腐皮镰刀菌Fusariumsolani的抑制率分别为76.88%和84.08%,两种病原菌在含6.67%拮抗菌孢悬液(孢子浓度1.0×107个/mL)的平板上生长均受到显著抑制。显微观察发现菌株5-2可缠绕病原菌菌丝体并寄生生长,盆栽试验表明菌株5-2对尖孢镰刀菌和腐皮镰刀菌具有优良的拮抗作用,防治效果达78.26%和57.89%。通过形态学和ITS-TEF1双基因系统发育分析,菌株5-2鉴定为康宁木霉Trichodermakoningii。综上所述,菌株5-2对合欢枯萎病具有良好的防治效果,可作为合欢枯萎病生防菌剂的候选菌株资源。  相似文献   

8.
GA1-2菌株的分离鉴定及其对香蕉尖孢镰刀菌的抑菌效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从土壤中分离筛选对香蕉尖孢镰刀菌具有良好拮抗作用的放线菌,采用平板稀释涂布法从四川省会理县干热河谷小麦根际土壤中进行放线菌分离,并采用平板对峙法和孢子萌发法进行筛选,通过形态特征、培养特征、生理生化特征以及16S r DNA序列分析对筛选菌株进行鉴定。结果表明,从四川省会理县干热河谷小麦根际土壤筛选获得一株对香蕉尖孢镰刀菌4号生理小种Fusarium oxysporum f.sp.cubense race 4(FOC4)菌丝和孢子萌发都有很强抑制作用的菌株GA1-2,对FOC4菌丝和孢子萌发抑制率分别为36.34%和94.81%。菌株GA1-2与薰衣草灰链轮丝菌Streptoverticillium lavenduligriseum的亲缘关系最近,相似率达99.85%,且其形态特征、培养特征、生理生化特征也与薰衣草灰链轮丝菌基本相符,因此将菌株GA1-2初步鉴定为薰衣草灰链轮丝菌。  相似文献   

9.
为探明土壤微生物对新农药F1050的降解能力,用平板稀释和富集培养法分离驯化土壤中F1050的优势降解细菌,并用合成培养基进行纯化培养,利用美国Biolog公司的细菌自动鉴定系统,初步筛选出5个菌株:ZJU.01为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69%);ZJU.02为巨大芽孢杆菌(Bacillus megaterium,99%);ZJU.03为腊状芽孢杆菌(Bacillus cereus,86%);ZJU.04为腊状芽孢杆菌(Bacillus cereus,92%);ZJU.05为球形芽孢杆菌(Bacillus sphaericus,99%)。F1050添加浓度为50 mg/kg的液体培养和室内土壤模拟降解试验结果表明,ZJU.02、ZJU.04 和ZJU.05三个优势降解菌株对F1050表现出了较强的降解能力,50 mg/kg F1050的降解半衰期为6.41~6.74 d,而对照的灭菌和未灭菌土壤中的半衰期分别达72.20和29.88 d;不同菌株对F1050的降解能力没有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0.
快速、准确鉴别产几丁质酶菌株的新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晓  张敏  刘彭强  邓秋蕾  舒凯 《植物保护》2010,36(4):163-166
使用几丁质平板法筛选具有几丁质酶活性的细菌时,由于几丁质平板本身趋于透明,而降解环也为透明色,不易观察到明显的抑菌圈,故在筛选几丁质降解菌时,其观察结果受人为因素影响较大。本文首次使用刚果红染色的方法,对几丁质平板进行染色,降解环为浅红色,而未降解部分为深红色;结果表明,降解环的直径大小随着接种时间的延长而逐步增大,且降解环的大小可反映酶活大小。因此,此法可以直观、清晰、准确地对具有几丁质酶活性的菌株进行筛选,在相关菌株的筛选中具有较大的潜在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为了解生物结皮的微生物组成及影响碳素循环的微生物,文中在采用高通量技术研究西夏王陵生物结皮的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基础上,采用选择培养基从生物结皮中分离产漆酶的微生物。研究结果表明:细菌的多样性显著高于真菌;变形菌门、酸杆菌门、蓝细菌门、放线菌门、拟杆菌门是绝对优势的细菌门类,子囊菌门和担子菌门是绝对优势的真菌门类;微鞘藻属、藓杆菌属、鞘氨醇单胞菌属、甲基杆菌属在细菌中占比较大的属,链格孢属、菌刺孢属、热子囊菌属、亚脐菇属等是主要的真菌,这些类群在稳定生物结皮结构、碳氮循环、有机物代谢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以愈创木酚为唯一碳源从生物结皮中获得能利用愈创木酚的细菌10株,基于丁香醛联氮氧化的颜色反应,筛选出产漆酶能力最强的菌株C01和C06,基于16S rDNA序列的分子鉴定表明,两菌株均为芽孢杆菌。  相似文献   

12.
一株生防内生真菌的分离筛选、鉴定及抑菌特性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为获取优良植物病害生防菌,以交链孢菌Alternaria tenuis Ness和尖镰孢菌Fusarium oxysporum Schlecht为指示菌,采用平板对峙培养法、抑菌圈法和菌落直径法对健康龙柏鳞叶小枝中分离的4株优势内生真菌进行了筛选评价,并结合形态学观察及ITS序列分析对筛选出的生防内生真菌进行了鉴定。结果表明,对峙培养发现1菌株对交链孢菌和尖镰孢菌均具有较好的抑制作用,抑菌率分别为52.05%和48.65%,标记其为LB-1;LB-1菌株与指示菌对峙培养的菌落交界面处,2种指示菌的菌丝均出现了消解、断裂,而LB-1的菌丝则生长正常。未灭菌LB-1菌株发酵液对交链孢菌和尖镰孢菌产生的抑菌圈直径分别为14.1 mm和13.7 mm,抑菌率分别为47.89%和48.72%;灭菌LB-1菌株发酵液对交链孢菌和尖镰孢菌的抑菌圈直径分别为15.3 mm和15.0 mm,抑菌率分别为5.96%和33.90%,指示菌在生长过程中菌丝溶解现象明显。经鉴定,LB-1菌株为毛壳菌属Chaetomium中的近缘毛壳菌C.subaffine,是一种极具生防潜力的内生真菌,其抑菌特性可能通过溶菌作用实现。  相似文献   

13.
拮抗放线菌B1菌株鉴定及其防治番茄灰霉病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6,自引:4,他引:2  
为明确放线菌B1菌株在植物病害生物防治中的应用潜力,采用平板对峙培养法、离体叶片和果实及温室盆栽苗测定其抑菌作用,通过多相分类法研究其分类地位,并且采用单因子试验与正交试验相结合的方法,筛选出该菌株的液体发酵培养基配方.结果表明:菌株B1对10种植物病原真菌和3种植物病原细菌有抑制作用,其中对番茄灰霉病菌、番茄早疫病菌、小麦纹枯病菌、甘蓝黑腐病菌和西瓜果腐病菌的抑制作用较强,对番茄灰霉病菌的生长抑制率达86.25%;菌株B1的代谢产物对番茄灰霉病菌菌丝有致畸作用;菌株B1发酵上清液在离体叶片和活体植株上对番茄灰霉病具有良好的生防作用,其防治效果分别为68.80%和64.03%.根据形态特征、培养性状、生理生化特性和16S rDNA序列分析结果,将菌株B1初步鉴定为淡紫灰链霉菌Streptomyces lavendulae.通过正交试验筛选出菌株B1的液体发酵培养基组成为:葡萄糖15 g、玉米浆20g、NH4H2PO40.5 g、MgSO41.0 g、自来水1 000mL,pH 7.2~7.4.  相似文献   

14.
采用平板涂布法利用3种培养基从青岛即墨市田横镇泊子盐场盐池底泥样中共分离纯化出15株放线菌,对分离菌株进行16S rRNA基因测序分析。发现这15株放线菌分属于链霉菌属(Streptomyces)、拟诺卡氏菌属(Nocardiopsis)和1个新属,其中Streptomyces属为优势菌属;菌株CXB832与Nocardiopsis arabia DSM 45083T和Haloactinospora albus DSM 45015T最接近,同源性分别为95.4%和94.9%,根据其表型和分子特征可以初步判定该菌株为放线菌新属。培养基及培养温度对盐池环境中放线菌的分离效果均有影响,利用淀粉酪素培养基在37℃分离的放线菌种类和数量较多。在15株放线菌中,分别有12株、3株、2株和1株放线菌产淀粉酶、酯酶、蛋白酶和纤维素酶。  相似文献   

15.
蔬菜作物根际促生菌分离筛选、鉴定及促生特性测定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为从4种蔬菜作物根际分离和筛选植物根际促生菌(plant growth promoting rhizobacteria,PGPR)并研究其促生特性,采用固氮、无机和有机磷培养基筛选根际促生菌株,对其促生特性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并通过形态特征及16SrDNA序列分析对优良促生菌株进行鉴定。结果表明:从4种蔬菜根际中共获得57株PGPR菌株,其中固氮菌24株,溶磷菌33株。筛选出的19株优良PGPR菌株的固氮酶活性在0.14~3 664.97 nmol C2H4·h~(-1)·mL~(-1)之间,以NCRS1菌株固氮酶活性最高;溶解无机磷菌株的溶磷量在36.99~362.60μg/mL之间,培养液p H为4.57~5.75,以NCRP2菌株溶磷量最大;溶解有机磷菌株的溶磷量在9.24~55.21μg/mL之间,培养液p H为6.24~7.75,以PPRS3菌株溶磷量最大;菌株分泌IAA量均小于3.36μg/mL;NCRP2菌株对小麦长蠕孢病菌Helminthosporium tritici-vulgaris、番茄早疫病菌Alternaria solani、黄瓜枯萎病菌Fusarium oxysporum、马铃薯立枯丝核病菌Rhizoctonia solani、油菜菌核病菌Sclerotinias clerotiorum和玉米小斑病菌Bipolaria maydis均有抑制作用。对19株优良PGPR菌株进行初步鉴定,分属于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不动细菌属Acinetobacter、Advenella、叶杆菌属Phyllobacterium、细杆菌属Microbacterium、芽胞杆菌属Bacillus。本研究筛选出的优良PGPR菌株,可为今后生物菌肥推广应用提供菌种资源。  相似文献   

16.
[目的]从雷竹根部分离其内生真菌并对其纤维素降解、植物病原菌抑制、铅的耐受能力等功能进行初步探究.[方法]采用组织块培养法分离内生真菌,刚果红平板培养基筛选纤维素降解菌,平板对峙法筛选植物病原拮抗菌.[结果]从雷竹根部共分离到35株内生真菌,其中具有纤维素降解功能的有7株;对油茶炭疽病原有抑制作用的有5株,对毛竹枯梢病原有抑制作用的有2株,对猕猴桃果腐病原有抑制作用的有2株;对铅具有强耐受性的有11株.利用形态特征和分子生物学方法对两株具有良好潜在应用价值的内生真菌LZ031、LZ033进行鉴定,分别为腐皮镰刀菌(Fusarium solani)和芦竹节菱孢(Arthrinium arundinis).[结论]雷竹根部具有丰富的内生真菌资源,且内生真菌功能多样,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通过室内盆栽和大田小区试验,测定了降解菌株苍白杆菌Ochrobactrum sp.DG-S-01对高效氯氰菊酯、高效氯氟氰菊酯和氰戊菊酯在菜薹和土壤中的降解动力学的影响。结果表明,降解菌株DG-S-01可有效去除菜薹和土壤中3种供试农药的残留,且降解过程符合一级动力学模型,降解半衰期(t1/2)与未经该菌株处理的对照相比缩短1.5~53.2 h。在菜薹中,3种农药的残留量均随降解菌处理时间的延长而降低,处理72 h后,高效氯氰菊酯和高效氯氟氰菊酯的残留量均小于0.5 mg/kg的水平。在土壤中,高效氯氰菊酯和高效氯氟氰菊酯残留量也随降解菌处理时间的延长而降低,处理72 h后,其残留量小于1 mg/kg的水平;而氰戊菊酯在土壤中的残留量则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对照菜薹和土壤中3种农药的残留量均明显高于喷施降解菌株的处理。  相似文献   

18.
为探究土壤中具有降解氟咯草酮能力的菌株。采用富集法和平板稀释法筛选菌株,采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LC-MS/MS)检测分析各菌株对氟咯草酮的降解率,结合形态学观察、16S rDNA和ITS测序分析对筛选得到的优势降解菌株进行鉴定,并采用室内生测法对各菌株进行安全性评价。结果表明,从土壤中获得3株优势降解菌株FL-M-2、FL-M-3、FL-G-2,经鉴定分别为紫色紫孢菌Purpureocillium lavendulum、小双胞腔菌属Didymellaceae sp.和小链霉菌Streptomyces parvus;在接种量为5%,28℃、180 r/min振荡培养7 d,对1 mg/L的氟咯草酮的降解率分别为39.63%、72.09%和68.80%,其中菌株FL-G-2降解效果最好,培养14 d后降解率达到84.37%;安全性试验表明,3株菌的发酵液对小麦和油菜幼苗的生长均无明显的抑制作用。本研究为进一步解析菌株降解氟咯草酮作用机理提供了研究基础,也为进一步开展吡咯烷酮类除草剂的降解提供了新的菌株资源。  相似文献   

19.
从全国6省12个地区的26种植物根围采集到土壤样本50份。经室内分离、纯化后得到以芽孢杆菌为主的细菌菌株226个。以水稻、小麦和棉花等6种农作物上主要病原菌(8种真菌,4种细菌)为指示菌对这226个菌株进行平板双培养法抑菌测定,分别筛选到至少对1种病原真菌或细菌有颉颃活性的菌株95个和78个。对进一步研制防治不同作物病害的生物制剂建立了一个颉颃菌资源库。  相似文献   

20.
苯醚甲环唑降解菌BMJHZ-01的分离鉴定及降解影响因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江苏某农药厂污水区污泥中分离筛选出一株对苯醚甲环唑降解能力较强的细菌BM JHZ-01,对其进行形态学观察、生理生化鉴定、16S r DNA序列同源性比对及系统发育树分析,初步确定其为硝基还原假单胞菌Pseudomonas nitroreducens。通过研究该菌株降解苯醚甲环唑的影响因素,得出其最适宜降解条件为:培养箱转速200 r/min,培养温度30℃,初始p H值为7.0。在此培养条件下,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发现菌株BMJHZ-01在5 d内对180 mg/L苯醚甲环唑的降解率可达90%以上。BMJHZ-01可以以最高质量浓度为180 mg/L的苯醚甲环唑为惟一碳源进行生长繁殖并将其降解,对不良环境的高度适应性使其在环境治理中具有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